桑東輝
(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
墨子官德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桑東輝
(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
墨子的官德思想主要集中在尚同天志、維護正義的為官原則,興利除害、造福萬民的仁政取向,尚賢使能、人盡其才的用人導向,天鬼賞罰、揚善懲惡的考評機制,清正廉潔、節(jié)約尚儉的廉政要求等方面。其當代啟示突出體現在對執(zhí)政為民宗旨、選拔任用干部、考核獎懲機制等方面的借鑒意義。
墨子;官德;啟示①
墨子作為先秦時期平民思想家,其對于官德建設也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墨子關于官德建設的論述即便今天對于我們加強廉政建設仍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一)尚同天志、維護正義的為官原則
墨子的政治倫理思想強調的是天下同義,反對的是一人一義、人各是其義的分崩離析狀態(tài),因此其官德思想也表現為要求層層為官者要統(tǒng)一思想認識。墨子認為國家、政權的產生就是建立在統(tǒng)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上的。他指出上古時候,“天下之人異義”,因此造成了一人一義,十人十義,百人百義,乃至“人是其義,而非人之義,相交非也”(《墨子·尚同中》,以下所引《墨子》一書內容均只列篇名)的局面。為了改變這種因人各是其義而無正長的“天下亂”現象,“故選擇天下賢良圣知辯慧之人,立以為天子,使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尚同中》)那么,天子、三公、諸侯國君等所同的“天下之義”具體是什么呢?那就是“天志”。何為天志?“天之志者,義之經也”。(《天志下》)具體而言,天是主張兼愛,反對國家之間、家庭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相攻互害。如“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天志中》)“天之意不欲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此天之所不欲也?!?《天志中》)歸根結底,天之志在于義,“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是以知義之為善政也”。(《天志中》)無疑,這個“義”是出自于天的。墨子除了主張“義政”,更強調“義正”?!扒曳蛄x者,政也?!?《天志上》)這里的“政”通“正”。如“順天意者,義正也;反天意者,力政也”。(《天志上》)墨子的“正”指的就是社會正義。墨子認為“天欲義惡不義”就在于天志維護社會正義,反對以強凌弱、以大欺小,反對國家之間的侵略戰(zhàn)爭。但對于那些違背社會正義的行為,墨子也主張要加以制止和清除,必要時也可采用戰(zhàn)爭等暴力手段,但這種征伐就不是非正義的“攻”,而是代表維護正義的“誅”。如禹征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在墨子眼里都是誅而非攻。因此,墨子的官德極其重視維護社會正義,同時也十分強調要將思想統(tǒng)一到“天志”上來,統(tǒng)一到“義”的高度上來。當然,這種統(tǒng)一思想認識的尚同觀在春秋戰(zhàn)國的宗法社會中有思想鉗制作用。這個統(tǒng)一的“義”是否真正能成為代表天下萬民利益的社會正義也是值得懷疑的。概言之,墨子的官德思想除了強調當官要維護社會正義,更強調“義政”。這個義政所凸顯的是興利除害、愛利萬民的仁德之治。
(二)興利除害、造福萬民的仁政取向
在先秦時期,仁政并非儒家專利,墨家也有類似的主張。如墨子認為:“仁之事者,必務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薄袄撕?,即為。不利人乎,即止?!?《非樂上》)墨子“非樂”就是針對為政者過度享樂、奢侈糜爛、不恤民力而發(fā)的。墨子認為那種“厚措斂乎萬民,以為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的享樂是不恤“民之三患”(即“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的不仁行為。“夫仁者之為天下度也,非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樂,口之所甘,身體之所安,以此虧奪民衣食之財,仁者弗為也?!?《非樂上》)墨子的義政觀離不開兼愛思想。在他看來,天下之亂“起不相愛”。如果“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則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并孝慈,若此則天下治?!?《兼愛上》)墨子的兼愛體現在為政者治國理政上主要就是愛民、恤民、利民。他反對戰(zhàn)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戰(zhàn)爭導致人民流離失所、轉徙死亡。具體而言,戰(zhàn)端一開,“今唯毋廢一時,則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途道之修遠,糧食輟絕而不繼,百姓死者,不可勝數也”;“居處之不安,食飯之不時,饑飽之不節(jié),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概言之,“國家發(fā)政,奪民之用,廢民之利”,“為政若此,非國之務者也!”(《非攻中》)墨子愛民、恤民、利民的義政思想是建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口、財富極度匱乏基礎上的。當時的國家強盛與否主要在于人口多寡和國家財力厚薄?!敖裉煜聻檎?,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勞,其籍斂厚,民財不足,凍餓死者不可勝數也。且大人惟毋興師以攻伐鄰國,久者終年,速者數月,男女久不相見,此所以寡人之道也?!?《節(jié)用上》)墨子的愛民義政觀也是出于天志重義的尚同觀?!扒椅崴灾熘異勖裰裾撸幸?。曰:以磨為日月星辰,以昭道之。制為四時春秋冬夏,以紀綱之。雷降雪霜雨露,以長遂五谷麻絲,使民得而財利之?!?《天志中》)墨子是出自民間的平民思想家,其思想中的平民性特點非常突出。墨子認為統(tǒng)治者要長治久安,必須做到“富國家,美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且以義為寶,因為“義可以利人,故曰義天下之良寶也”。(《耕柱》)墨子義政的最高境界是“刑政治,萬民和,國家富,財用足,百姓皆暖衣飽食,便寧無憂。”(《天志中》)
(三)尚賢使能、人盡其才的用人導向
墨子的政治人才觀集中體現在尚賢思想中。在墨子看來,天下事紛繁復雜,天子一人不能獨治,必須廣納賢才,君臣共治?!敖裢豕笕擞幸灰律巡荒苤埔?,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殺也,必藉良宰?!?《尚賢中》)對于如何定義賢才,墨子將德與能作為重要標準。對于德,墨子主張“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者乎?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币簿褪钦f,德行厚是成為國家大臣的必要條件。對于這樣的賢才,墨子主張要予以高官厚爵,高薪養(yǎng)廉。所謂“富之貴之,敬之譽之?!?《尚賢上》)有學者認為墨子尚賢思想重能不重德,將賢者定位為“有一能一技之長,能給民眾帶來物質上的實利者”。[1](P117)這種說法不甚符合墨子的思想。舉例說明,墨子認為禹、稷、皋陶之所以得天鬼之賞主要因為他們“謹其言,慎其行,精其思慮,索天下之隱事遺利,以上事天,則天鄉(xiāng)其德。下施之萬民,萬民被其利,終身無已?!?《尚賢中》)也就是說這三圣人的德行受到上天的充分肯定。當然,圣賢的德與能是緊緊合于其一身的,有德無能或有能無德都不算是真正的賢者。所謂能也必以德為基礎?!笆ト寺犉溲?,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謂事能?!?《尚賢中》),換句話說,“列德而尚賢”(《尚賢上》)才是古者圣王為政治國的圭臬。除了重視德能,墨子的尚賢思想還體現在不拘一格的選用人才上。在血緣宗法社會中,世卿世祿的等級制度是官員選用的主要方式。作為平民思想家,墨子主張選賢任能要不問出身和貧富貴賤,“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尚賢上》)也就是說“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尚賢上》)完全是公平公正的用人機制。這種干部選拔機制破除了任人唯親、貴族世襲的弊端?!肮耪呤ネ跎踝鹕匈t,而任使能,不黨父兄,不偏貴富,不嬖顏色。賢者,舉而上之,富而貴之,以為官長。不肖者抑而廢之,貧而賤之以為徒役?!?《尚賢中》)
(四)天鬼賞罰、揚善懲惡的考評機制
墨子的官德思想較為完備。他較早提出了對為政者的監(jiān)督考核和獎懲機制。他認為為政者要有為政宗旨和行為依據,并要有工作實效和業(yè)績。這體現了他將功利主義原則引入到官德建設中的努力。墨子的“三表法”集中體現這種績效考核方式。所謂“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非命上》)。在《魯問》中,魯國國君問墨子:“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學,一人者好分人財。孰以為太子可?”墨子回答說:“未可知也?;蛩鶠橘p與為是也。釣者之恭,非為魚賜也;餌鼠以蟲,非愛之也。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觀焉。”墨子在中國倫理思想史上首先提出志與功這對范疇。其對動機和效果關系的論述是對中國倫理思想的一大重要貢獻,[2](P62)更是對官德建設中績效考評的一大發(fā)揮。除了重視志功合觀,墨子更強調在進行綜合考核的基礎上,對為政善惡、能否的獎懲,并將獎罰權歸之于上天和鬼神,以增強獎罰的權威性。如墨子認為“以鬼神為明,能為禍福,為善者賞之,為不善者罰之”(《公孟》)。也就是說,如果人特別是統(tǒng)治者為善,上天、鬼神會賞賜他,就像古之圣王堯舜禹湯、周文王等都是因施善政,而“天鬼富之,諸侯與之,百姓親之,賢士歸之”(《非命上》)。反之,古之暴王如桀紂則以暴政而受上天鬼神之誅罰,“是以政亂而國危也”(《公孟》)。
(五)清正廉潔、節(jié)約尚儉的廉政要求
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堂之側邊曰廉”。所謂“邊謂之廉,角謂之隅”(見《九章算術》)。也就是說廉字最早的意思是廳堂的側邊,帶有棱角的意思,后來這一意思衍生為人的風骨。應該說,早在先秦時期,廉就已經上升為一種政治道德,如《管子》將廉與禮、義、恥三者合在一起,稱為“國之四維”。墨子對廉也很重視?!赌印ば奚怼吩疲骸熬又酪?,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官員的清貧狀況可以反映出其廉潔自律的作風。在《墨子》一書中還有幾處提到官員廉潔問題。如《號令篇》有“舉吏貞廉,忠信,無害??扇问抡?,其飲食酒肉勿禁,錢金、布帛、財物各自守之,慎勿相盜?!痹凇峨s守篇》中亦有云:“吏侍守所者,財足,廉信?!鼻罢邔⒘疂?、不貪財物、不監(jiān)守自盜作為為官的基本條件;后者進一步將高薪養(yǎng)廉的思想引入到吏治建設中,認為有足夠的財產和廉潔自律觀念,則足為官守。應該說,墨子的廉政觀念與其節(jié)用思想緊密相連。墨子所謂古代圣王的節(jié)用之法,體現的就是節(jié)用愛民觀念?!胺沧阋苑罱o民用,則止。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為。”(《節(jié)用中》)正是基于這種節(jié)儉愛民的為政觀念,墨子強調無論是飲食、衣服、宮室、喪葬,都要以養(yǎng)民、利民為本。凡是“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都是為政者要絕對避免的。墨子較早就提出了“儉節(jié)則昌,淫佚則亡”(《辭過》)這一亙古不變的真理。除了對貴族在衣、食、住、行,包括禮樂制度等方面所表現出的奢侈靡費提出批評,基于當時物質的極度匱乏,墨子還特別對當時喪葬制度提出了嚴厲抨擊。他從愛惜人民的角度,堅決反對厚葬久喪。墨子十分推崇上古的“棺三寸”、“衣三領”的簡樸葬儀。他認為厚葬久喪會導致“國家必貧,人民必寡,刑政必亂”(《節(jié)葬下》)的惡果??傊?,墨子是主張廉政愛民,認為“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節(jié)用上》)
誠如有的學者所論,“任何國家或地區(qū)要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高水平廉潔狀態(tài),即使反腐倡廉制度體系是多么的完備,假如沒有表征著社會正能量的優(yōu)秀文化的有力支撐,那么這樣的目標也只是海市蜃樓般的傳說。立足于借鑒和弘揚本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許多國家有效開展反腐廉政建設的重要路徑”[3](P21)。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墨子政治倫理思想特別是其官德思想對今天新形勢下的反腐倡廉建設也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對執(zhí)政為民宗旨的啟示
當前新形勢下搞好廉政建設首先要打牢宗旨意識,牢固樹立公仆意識。要使廣大黨員干部真正明白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道理。而早在先秦時期,墨子在其政治倫理思想中就高揚起愛民利民的大纛,極力主張兼愛,提倡愛民利民。墨子強調“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其目的也是在于利萬民的“公利”。從這點上,今天我們的黨政干部要借鑒墨子的愛利天下、愛民利民的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從思想源頭上打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廉潔從政的自律意識。
(二)對選拔任用干部的啟示
選人用人是當前廉政建設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在選拔任用干部上的導向對廉政文化和廉政隊伍建設至關重要。對于用人問題,墨子早有明確觀點。墨子的尚賢主張明確提出統(tǒng)治者在選拔各級管理人才時,要選賢任能。所謂“官無常貴,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尚賢上》)在墨子看來,只要是有才有德之士,即便是“農與工肆之人”也要“有能則舉之”,而不囿于出身和資歷。這點就從根本上杜絕了看重出身門第、論資排輩、任人唯親的問題,從而有利于建設德才兼?zhèn)涞母刹筷犖椤?/p>
(三)對考核獎懲機制的啟示
解決了選人用人問題只是干部隊伍建設的第一步。對于德才兼?zhèn)涞馁t能之士在實際為政實踐中是否能充分發(fā)揮其才干、收到實際效果,還需建立完備的考核獎懲機制。對于這一點,墨子也有明確的認識。在墨子看來,要檢驗為政效果就是以“志功合觀”的方式。具體說就是用符合本、原、用的“三表法”,即“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墨子檢驗政績的“三表法”用今天的話說,也就是用是否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否做到實事求是,是否體察民情,是否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否有利于國家人民利益等,來考察干部的實績。并根據實際業(yè)績而予以獎懲。當然囿于時代和階級所限,墨子的獎懲內容還停留在“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尚賢上》)的層面。此外,在獎懲的權利主體上,墨子為了給其政治倫理主張?zhí)峁┮粋€道德主體行為的監(jiān)督者,提出了“明鬼”的思想,[4](P68)并賦予上天、鬼神以獎善懲惡的權利主體職能。但拋開墨子的歷史局限,其對干部的考核獎懲思想對今天的干部隊伍建設仍具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1]王處輝主編.中國社會思想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朱貽庭主編.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史(第4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吳菁.孝廉文化的內在耦合及其當代弘揚[J].廉政文化研究,2014,(5).
[4]楊建兵.先秦平民階層的道德理想——墨家倫理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張昌林]
2017-03-09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傳統(tǒng)人倫觀的價值合理性及其現代審視研究”(項目編號:13BZX071)階段性成果;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當代官德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5KSB09)。
桑東輝(1968-),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哲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倫理思想史研究。
B223.1
A
1004-7077(2017)04-0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