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漢代的讀書和入仕

        2017-01-27 17:39:40
        南都學壇 2017年4期
        關(guān)鍵詞:五經(jīng)尚書博士

        魯 麗

        (南陽師范學院 圖書館,河南 南陽 473061)

        ?

        漢代的讀書和入仕

        魯 麗

        (南陽師范學院 圖書館,河南 南陽 473061)

        讀書在漢代是入仕的一個重要途徑,兩漢丞相多是讀書人。入仕所讀之書主要為儒家五經(jīng),靠讀書入仕根植于兩漢獨尊儒術(shù)的治國需要和重視圖書的社會風氣,也跟帝王個人對圖書的愛好以及對老師的尊重有關(guān)。入仕的途徑主要靠官方教育,也與私人教育和家庭教育分不開。由讀書而入仕為漢代培養(yǎng)了高素質(zhì)的官僚隊伍,引領(lǐng)了良好的社會風氣。但同時,因讀書入仕而結(jié)成的利益團體為東漢的割據(jù)分裂埋下了隱患,并使讀書人成為東漢黨議禍難中受害最大的群體。

        漢代;讀書;入仕;五經(jīng)

        孔子云:“學而優(yōu)則仕?!逼渲兄赋隽藢W習和入仕的關(guān)系,學習優(yōu)秀是做官的一個重要條件。漢代因讀書而入仕的情況非常多見,且讀書與入仕之間有著密切的互動關(guān)系?!霸紫囗氂米x書人”[1]12504,這種情況其實在漢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西漢宰相陳平、張蒼、韋賢、邴吉、黃霸、韋玄成、匡衡等人在入仕前都喜歡讀書。如陳平“少時家貧,好讀書,治黃帝、老子之術(shù)”[2]2038。張蒼“明習天下圖書計籍”,“又善用算律歷,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lǐng)主郡國上計者”[3]2676。韋賢“以讀書術(shù)為吏,至大鴻臚”;邴吉“以讀書好法令至御史大夫”;黃霸“以讀書為吏,至潁川太守”;韋玄成為前韋丞相韋賢之子,“其人少時好讀書,明于《詩》《論語》”;匡衡“好讀書,從博士受《詩》”[3]2686-2688。西漢因讀書而做官的宰相還有兒寬,他早年師從歐陽生,后又受業(yè)孔安國,“行常帶經(jīng),止息則誦習之。以試第次,補廷尉史”。張湯對兒寬非常欣賞,并向天子推薦,“張湯死后六年,兒寬位至御史大夫”[3]3125。除以上所列宰相外,漢代因讀書而做官的還有不少。如位至九卿的朱買臣,“家貧,好讀書,不治產(chǎn)業(yè),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后受到貴臣嚴助的推薦被武帝召見,“說《春秋》,言《楚詞》,帝甚說之,拜買臣為中大夫,與嚴助俱侍中”[2]2791。文學之士因讀書而入仕的情況也很多,如:賈誼十八歲時“以能誦詩書屬文稱于郡中”[2]2221;東方朔“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2]2841。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3]2999。為其入仕提供了充足的知識才能儲備。東漢因讀書而入仕的情況也非常多,如杜林、丁鴻、桓郁、徐防都由于精通五經(jīng)而位至三公。本文試圖論述一下漢代讀書與入仕的關(guān)系。

        一、漢代入仕所讀之書

        漢代入仕所讀之書非常豐富,總的說來不外乎五經(jīng)六藝。“五經(jīng)六籍,咸謂之書”[3]1157,“《六藝》謂《易》《禮》《樂》《詩》《書》《春秋》”[2]3589。由于《樂》失傳,故漢代人入仕主要靠其他五經(jīng)。在漢代,研讀五經(jīng)中的任何一經(jīng)都可以成為入仕之階。

        就《詩》來說,西漢初期有三家占據(jù)主流,“魯申公為《詩》訓故,而齊轅固、燕韓生皆為之傳”[2]1708。三家皆列于學官,此外還有毛公之學。申公的后學韋賢、韋玄成父子都因治《詩》而位至宰相。薛廣德“以博士論石渠,授龔舍。廣德至御史大夫,舍泰山太守”,后蒼是齊轅固后學,其弟子翼奉為諫大夫、蕭望之為前將軍、匡衡為丞相[2]3608-3613。

        《尚書》在秦焚書時由伏生壁藏,漢初平定后,伏生所藏《尚書》亡佚數(shù)十篇,僅剩29篇,“即以教于齊魯之間。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自此之后,“魯周霸、孔安國,洛陽賈嘉,頗能言《尚書》事??资嫌泄盼摹渡袝罚矅越裎淖x之,因以起其家”[3]3125。東漢虞詡,12歲便“能通《尚書》”[4]1865,官至尚書令。鐘離意“父京,以《大夏侯尚書》教授,至遼東太守。意少傳父業(yè),顯宗時舉孝廉,以召對合旨,擢拜阿陽侯相。建初中,征為尚書”[4]1414。張奐“少游三輔,師事太尉朱寵,學《歐陽尚書》”[4]2138。牟長“少習《歐陽尚書》,不仕王莽世。建武二年,大司空弘特辟,拜博士,稍遷河內(nèi)太守”[4]2557。宋登“少傳《歐陽尚書》,教授數(shù)千人。為汝陰令,政為明能,號稱‘神父’。遷趙相,入為尚書仆射”[4]2557。鮑永“少有志操,習歐陽《尚書》”[4]1017。

        《禮》在西漢初期主要指《士禮》,也就是后來的《儀禮》。西漢初興,魯高堂生傳《士禮》17篇,而魯徐生擅長為頌。孝文時,徐生以頌為禮官大夫,其孫徐襄亦以頌為大夫,至廣陵內(nèi)史。其孫徐延及徐氏弟子公戶滿意、桓生、單資皆為禮官大夫,“而瑕丘蕭奮以《禮》至淮陽太守”。蕭奮的后傳弟子中,戴德為信都太傅,戴圣至九江太守。慶普為豫章太守,橋仁為大鴻臚,楊榮為瑯邪太守[2]3614-3615。

        由《易經(jīng)》而入仕者也屢屢有之。西漢時期,田何因為《易》官而至中大夫,“齊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陽相。廣川人孟但以《易》為太子門大夫。魯人周霸,莒人衡胡,臨菑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3]3127。

        《春秋》向來為儒家推崇。胡毋生“孝景時為博士,以老歸教授。齊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孫弘亦頗受焉”[3]3128。董仲舒,“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3]3127。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3]3118。東漢鄭興“少學《公羊春秋》。晚善《左氏傳》,遂積精深思,通達其旨,同學者皆師之”[4]1217。荀悅“年十二,能說《春秋》。家貧無書,每之人間,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性沉靜,美姿容,尤好著述”。東漢末年,獻帝頗好文學,荀悅與孔融等侍講禁中,后“累遷秘書監(jiān)、侍中”[4]2058。

        學者們在讀書入仕的過程中,往往兼通數(shù)經(jīng)。如西漢的后倉兼通《詩》《禮》,蘇竟“平帝世,竟以明《易》為博士講《書》祭酒。善圖緯,能通百家之言”[4]1041。馮衍元帝時為大鴻臚,他“幼有奇才,年九歲,能誦《詩》,至二十而博通群書”[4]962。夏侯始昌“通《五經(jīng)》,以《齊詩》《尚書》教授”[2]3154。東漢廖扶“習《韓詩》《歐陽尚書》,教授常數(shù)百人”[4]2719。

        除占據(jù)主流的五經(jīng)之外,漢人所讀之書還包括先秦的治國理政之書、五經(jīng)之外的其他史書、宗教類、法律、諸子、術(shù)數(shù)等多種圖書。治國理政的書比較多,如:“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盵3]2136商鞅曾著《商君書》,司馬遷曾讀過該書,“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zhàn)書,與其人行事相類”[3]2237。還有圖書檔案類,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3]2014。史書類如西漢田蚡為孝景王皇后同母弟,“辯有口,學《盤盂》諸書,王皇后賢之”[2]2377-2378。東漢樂成王劉黨,“永平九年賜號重熹王,十五年封樂成王。黨聰惠,善《史書》,喜正文字”[4]1672。漢初的張蒼和西漢中期的張湯都擅長法律。宗教類和方術(shù)類書也有人讀,但在入仕方面不占主流。順帝時,瑯琊人宮崇詣闕獻書,“上其師干吉于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太平清領(lǐng)書》。其言以陰陽五行為家,而多巫覡雜語。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經(jīng),乃收臧之。后張角頗有其書焉”[4]1084。由于漢代獨尊儒術(shù),其他學派受到壓抑,但也有少數(shù)人攻讀,如蜀人嚴君平講授《老子》,揚雄年少時曾師從于他。

        二、 漢代讀書入仕的途徑

        各家學統(tǒng)的樹立,在五經(jīng)當中,每一家都有多個傳承體系,漢代的學官制度促進了讀書的興起和圖書事業(yè)的繁榮。

        (一)通過選官制度入仕

        西漢的選官制度以察舉和征辟為主,選官不僅看重人的道德,更看重人的文化素養(yǎng),東漢的對策更是看重人的才學。如東漢周磐“少游京師,學《古文尚書》《洪范五行》《左氏傳》,好禮有行,非典謨不言,諸儒宗之。居貧養(yǎng)母,儉薄不充。嘗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嘆,乃解韋帶,就孝廉之舉。和帝初,拜謁者,除任城長,遷陽夏、重合令,頻歷三城,皆有惠政”[4]1311。李法“博通群書,性剛而有節(jié)。和帝永元九年,應(yīng)賢良方正對策。除博士,遷侍中、光祿大夫”[4]1601。無論是察舉還是征召一般都需要有人舉薦,舉薦者與被舉薦者往往是老師與弟子門生關(guān)系。這種制度對讀書人做官的推動作用很大,很多人因讀書而做官,在做官后繼續(xù)傳經(jīng)收徒,擁有官員和老師的雙重身份,而在舉薦官吏的時候,他們往往推薦自己的弟子,師生關(guān)系便成為上下級的關(guān)系,故而在漢代弟子門生與故吏并稱。東漢因師從高官而入仕者比比皆是,周防“師事徐州刺史蓋豫,受《古文尚書》。經(jīng)明,舉孝廉,拜郎中”[4]2560。丁鴻“年十三,從桓榮受《歐陽尚書》,三年而明章句,善論難,為都講,遂篤志精銳,布衣荷擔,不遠千里”[4]1263,后來代袁安為司徒。楊倫“少為諸生,師事司徒丁鴻,習《古文尚書》。為郡文學掾”[4]2564。衛(wèi)宏“從大司空杜林更受《古文尚書》,為作《訓旨》”[4]2575。正因為如此,漢代的師生感情深厚,為師長服三年喪禮者屢見不鮮,在《風俗通義》中有不少記載。

        東漢順帝時,尚書令左雄議改察舉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試經(jīng)學,文吏試章奏”。胡廣提出反對意見,認為“蓋選舉因才,無拘定制。六奇之策,不出經(jīng)學;鄭、阿之政,非必章奏”,但未被采納。經(jīng)學和奏章是入仕的重要途徑,這帶動了經(jīng)學地位的進一步提升。

        此外,讀書出身的官員升遷比較迅捷,如漢代的博士本身就是官員,秩六百石左右,但其地位不可忽視:“博士秩卑而尊,所以極易升遷。漢代博士一般任職時間不久,通否政事均可升遷。升遷又往往是超遷,通常一躍即為二千石。”[5]439-440難怪東漢有人說:“位最尊者為博士,門徒聚眾,招會千里,身雖死亡,學傳于后。”[6]

        (二)通過良好教育走上仕途

        學校教育是讀書人入仕的重要途徑。西漢從武帝開始設(shè)立太學,他采納董仲舒的建議“興太學,置明師,以養(yǎng)天下之士”[2]2512。東漢光武帝建武五年,修起太學,“起太學博士舍、內(nèi)外講堂,諸生橫巷,為海內(nèi)所集”[4]1606。明帝在位時,又“為功臣子孫、四姓末屬別立校舍,搜選高能以受其業(yè),自期門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經(jīng)》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學”[4]2546,太學教育盛況空前。漢代不僅有以太學教育為代表的中央官學,還有地方官學體系,官學教育帶動了社會的讀書之風。尹敏“少為諸生。初習《歐陽尚書》,后受《古文》,兼善《毛詩》《谷梁》《左氏春秋》”[4]2558。

        在漢代的學校教育中,由于儒家獨尊地位的確立,儒家經(jīng)典成為法定教科書,也是讀書人入仕的重要法寶。夏侯勝教育學生時經(jīng)常說,學習經(jīng)術(shù)就是為了做官,只要明經(jīng)術(shù),就能“取青紫如俯拾地芥”[2]3159。以儒學傳授而入仕者在兩漢也非常普遍。如王良“少好學,習《小夏侯尚書》。王莽時,寢病不仕,教授諸生千余人”[4]932。東漢魯丕“兼通《五經(jīng)》,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世名儒”。建初元年,“肅宗詔舉賢良方正,大司農(nóng)劉寬舉丕”[4]883。牟融“少博學,以《大夏侯尚書》教授,門徒數(shù)百人,名稱州里。以司徒茂才為豐令,視事三年,縣無獄訟,為州郡最”[4]915,明帝時位至司空。寒朗“好經(jīng)學,博通書傳,以《尚書》教授。舉孝廉”[4]1417。張酺“少從祖父充受《尚書》,能傳其業(yè),又事太?;笜s。勤力不怠,聚徒以百數(shù)。永平九年,顯宗為四姓小侯開學于南宮,置《五經(jīng)》師。酺以《尚書》教授,數(shù)講于御前,以論難當意,除為郎,賜車馬衣裳,遂令入授皇太子”[4]1528-1529。

        家族教育也是讀書入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漢代,有不少都是子承父業(yè)乃至數(shù)代相傳。很多父子都是喜愛讀書的大家,西漢如劉向劉歆父子、東漢桓榮桓郁父子、班彪班超父子、賈徽賈逵父子等等。如桓榮桓郁父子學業(yè)相承,桓榮早年“學長安,習《歐陽尚書》,事博士九江朱普”。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后來被拜為議郎,入授太子,深受明帝敬重?;笜s的兒子桓郁“少以父任為郎。敦厚篤學,傳父業(yè),以《尚書》教授,門徒常數(shù)百人”[4]1254。賈逵父徽,“從劉歆受《左氏春秋》,兼習《國語》《周官》,又受《古文尚書》于涂惲,學《毛詩》于謝曼卿,作《左氏條例》二十一篇”。逵悉傳父業(yè),“弱冠能誦《左氏傳》及《五經(jīng)》本文,以《大夏侯尚書》教授,雖為古學,兼通五家《谷梁》之說”。他還為《左氏傳》《國語》作《解詁》五十一篇,永平年間上疏獻之,“顯宗重其書,寫藏秘館”[4]1235。此外還有徐宣、徐憲、徐防祖孫三代。徐防祖父宣,“為講學大夫,以《易》教授王莽”。父憲,“亦傳宣業(yè)”,防“少習父祖學”,“永平中,舉孝廉,除為郎”,歷任司空、司徒,延平元年又遷太尉,“與太傅張禹參錄尚書事,數(shù)受賞賜,甚見優(yōu)寵”[4]1502。徐防依靠祖上對《易》學的精通,最后官至太尉這樣的宰相之位。翟酺之子翟超,“四世傳《詩》。酺好《老子》,尤善圖緯、天文、歷算”[4]1602。

        東漢楊震一家?guī)状枷矚g讀書?!案笇殻暋稓W陽尚書》。”楊震“少好學,受《歐陽尚書》于太常桓郁,明經(jīng)博覽,無不窮究”,后官至太尉。震中子秉“少傳父業(yè),兼明《京氏易》,博通書傳,常隱居教授。年四十余,乃應(yīng)司空辟,拜侍御史,頻出為豫、荊、徐、兗四州刺史,遷任城相”。楊震的孫子楊賜“少傳家學,篤志博聞”,桓帝時教授靈帝《尚書》,“侍講于華光殿中”[4]1759-1776。楊震的玄孫楊修“好學,有俊才,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楊氏家族在東漢累世貴顯,確實罕見,這與其家族讀書傳家的教育傳統(tǒng)是分不開的。

        (三)研習五經(jīng)并通過大臣推薦或帝王詔書仕進

        兩漢重視經(jīng)學,西漢文帝時,開始設(shè)一經(jīng)博士,武帝時“置五經(jīng)博士”[2]159。為研習五經(jīng),西漢宣帝時召開石渠閣會議,“詔諸儒講《五經(jīng)》異同”。在這場學術(shù)爭辯中,不少人獲得升遷。如張山拊“為博士,論石渠,至少府”[2]3605,戴圣“以博士論石渠,至九江太守”[2]3615??梢哉f,在五經(jīng)之中,每一經(jīng)的學術(shù)傳承中都有借此入仕或升遷者?!白晕涞哿ⅰ段褰?jīng)》博士,開弟子員,設(shè)科射策,勸以官祿,訖于元始,百有余年,傳業(yè)者浸盛,支葉蕃滋,一經(jīng)說至百余萬言,大師眾至千余人,蓋祿利之路然也”[2]3620。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集相關(guān)官員及諸生、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jīng)》同異”[2]3620。兩漢對五經(jīng)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精通五經(jīng)者往往加以重用。

        在任用經(jīng)術(shù)之士的過程中,大臣舉薦和皇帝下詔選用是任官的兩個重要途徑。西漢時期,一些丞相對讀書人的重視和舉薦擴大了讀書人入仕的途徑,前述叔孫通曾向漢高祖劉邦推薦弟子為官。崇尚黃老的竇太后去世后,武安侯田蚡為丞相,“絀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數(shù)百人,而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xiāng)風矣”[3]3118。武帝時公孫弘為學官,上書要求選拔明禮通學者做官,如建議“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建議被采納,“自此以來,則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學之士矣”[3]3119-3120。

        東漢時期,皇帝不定時下詔選拔精通五經(jīng)者入仕。安帝時“詔選三署郎及吏人能通《古文尚書》《毛詩》《谷梁春秋》,各一人”[4]237。所謂“三署”,就是指五官署,左、右署,各置中郎將來管理[4]193。靈帝時,“六月,詔公卿舉能通《古文尚書》《毛詩》《左氏》《谷梁春秋》各一人,悉除議郎”[4]344。東漢賈逵為五經(jīng)作注,受章帝寵信,被升為衛(wèi)士令。建初八年,“乃詔諸儒各選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由是四經(jīng)遂行于世。皆拜逵所選弟子及門生為千乘王國郎,朝夕受業(yè)黃門署,學者皆欣欣羨慕焉”[4]1239。

        三、漢代讀書入仕對后世的影響

        漢代重視從讀書人中選拔人才,造就了一批高素質(zhì)的官員隊伍,特別是隋唐科舉制推行以后,讀書遂成為入仕的不二通途?;谧x書的需要,漢代對圖書整理的貢獻非常大,后世的很多經(jīng)典都是漢代人整理的。如“三禮學”文獻、五經(jīng),對后代文化的傳播、教育和研究奠定了基礎(chǔ)。讀書入仕也對官場產(chǎn)生了良好的影響。東漢劉睦“少好學,博通書傳”,他“能屬文,作《春秋旨義》《終始論》及賦頌數(shù)十篇。又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4]557。梁扈“永元中,擢為黃門侍郎,歷位卿、校尉。溫恭謙讓,亦敦《詩》《書》。永初中,為長樂少府”[4]1170。但因讀書而結(jié)成的門生故吏關(guān)系形成了利益集團,一定程度上干預(yù)了皇權(quán),影響了國家政令的權(quán)威。如歐陽歙被征為大司徒后,因犯貪污罪下獄。“諸生守闕為歙求哀者千余人,至有自髡剔者。平原禮震,年十七,聞獄當斷,馳之京師,行到河內(nèi)獲嘉縣,自系,上書求代歙死。”歐陽歙死在獄中后,“歙掾陳元上書追訟之,言甚切至,帝乃賜棺木,贈印綬,賻縑三千匹”。此外,曹曾“從歙受《尚書》,門徒三千人,位至諫議大夫”[4]2556。這些因?qū)W緣關(guān)系而結(jié)成了官場上的關(guān)系,互相維護,對專制皇權(quán)在某種程度上構(gòu)成了威脅。東漢末年,袁紹能夠成為割據(jù)一方的大軍閥,與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于天下”[4]2375是分不開的。有學者認為,漢室覆亡,同后漢時期門生與舉主之關(guān)系密切相關(guān),以袁氏為代表的漢末豪強之具不臣之心,蓄謀已久[7]。太學諸生讀書學經(jīng),是入仕的后備力量,社會動亂時也首當其禍。后來在桓帝靈帝之間,“黨議禍起,太學首離其難,所誅黨人,十九皆太學生也”[8]。這些消極影響畢竟是次要的,不論怎樣,漢代對圖書整理的貢獻以及開創(chuàng)的讀書入仕優(yōu)良傳統(tǒng)對后世產(chǎn)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1]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4]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5]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M].濟南:齊魯書社,1984:439-440.

        [6]黃暉,撰.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0:1151.

        [7]孫生.門生舉主之關(guān)系與漢室覆亡[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4):52-58.

        [8]馬宗霍.中國經(jīng)學史[M].上海:上海書店,1984:61.

        [責任編輯:劉太祥]

        2017-04-06

        魯 麗(1973— ),女,河南省駐馬店市人,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管理。

        K234

        A

        1002-6320(2017)04-0015-04

        猜你喜歡
        五經(jīng)尚書博士
        紀曉嵐巧懟人
        制冷博士來幫忙
        “四書五經(jīng)”包括哪幾部書
        《尚書》中“迪”釋為“由”新探
        勤向窗前讀五經(jīng)
        醒獅國學(2019年3期)2019-09-16 04:42:06
        神奇博士感冒了
        尚書·禹貢
        寶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8
        博士蚊
        《明新興雷石庵尚書遺集》補遺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16
        潤博士問答
        科學之友(2014年24期)2014-03-20 14:39:33
        亚洲av色香蕉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拍| 欧美性生交活xxxxxdddd | 男人的天堂在线无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视频在热| 新久久国产色av免费看|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 深夜福利国产|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有| 91日韩东京热中文字幕| 丝袜美女美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区 |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国产在线视频91九色| 中文字幕精品乱码一区| 国产在线观看黄|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男女猛烈拍拍拍无挡视频| 国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77| 高清国产一级毛片国语|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乱码av乱码国产精品| 男女动态视频99精品| 无码高清视频在线播放十区| 国产视频毛片|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观看| 乱码1乱码2美美哒| 少妇高潮在线精品观看| av资源在线免费观看| 果冻蜜桃传媒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黄网在线观看| 护士奶头又白又大又好摸视频|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18禁|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久久久国产精品ⅤA麻豆百度| 福利在线国产| 日本高清aⅴ毛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