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欽
(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人文科學系,山東 淄博255130)
古代學術(shù)思潮
《論語》中的誠信思想探微
楊士欽
(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人文科學系,山東 淄博255130)
《論語》一書中的誠信思想,主要以“信”的形式展現(xiàn)?!墩撜Z》中明確提到“信”的語句不下二十處。在《論語》中誠信思想被賦予了極度重要性甚至是首要性的地位。其誠信思想具有社會普遍性、統(tǒng)治階級表率性及社會實踐性等特點。
論語;誠信思想;特點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作為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其包含了眾多重要的哲學命題,有些哲學命題在今天看來依然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誠信思想即是其中之一。
誠信作為詞語出現(xiàn)最早見于《禮記》,在《禮記》中有云:“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盵1]631其含義是“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在《論語》一書中,孔子及其弟子非常重視誠信,據(jù)統(tǒng)計,在《論語》中明確提到信字的語句有十九處,這些語句蘊含了豐富的信息。從中我們既可以感受到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及其弟子對誠信的重視,又可以看出孔子所強調(diào)講誠信思想的獨特性和進步性。
孔子無疑是重視誠信的,如果說孟子是性善論的倡導(dǎo)者的話,孔子就是誠信論的提倡者??鬃釉?jīng)說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論語·公冶長》),意思是即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一樣做事盡職盡責又講誠信的人[2]137。如果說這句話體現(xiàn)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現(xiàn)狀的一種判斷的話,倒不如說是他的一種美好期盼,因為了解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人都知道,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是“禮崩樂壞”,伴隨著周王室勢力的衰微,諸侯之間為爭權(quán)奪利,不惜爾虞我詐,很多時候根本沒有誠信可言,所以說社會風氣是很壞的。因此,很顯然孔子的這句話不是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客觀敘述,而是體現(xiàn)了其主觀的一種美好愿望,表明了其對誠信思想的看重。
同時,作為中國古今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依然為人津津樂道,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依然能從其對教育的闡述中受益,像其“有教無類”說、“因材施教”說等先進的教育理念,即便在今天也未必能夠得到真正有效的實踐。那么大教育家孔子教育學生的主要內(nèi)容有哪些呢?在《論語·述而》中談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拔摹奔次幕R、“行”即行為準則、“忠”即忠于職守、“信”則是要講求誠信。對于教育,其可傳授的內(nèi)容向來是寬泛的,而孔子無疑是中國古代博學多才的杰出代表,正如子貢對他的評價:“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論語·子張》)以孔子如此淵博的學識可以傳授給學生的東西自然是很多的,而卻把他“文行忠信”作為教育的內(nèi)容,足見其對這四者的重視,進一步證明,孔子無疑是重視誠信的。
即便是俱為孔子所重視的“文”和“信”,孔子認為它們的地位也是不一樣的。這一點在《論語·學而》中體現(xiàn)得特別明顯,在此章中,孔子曾說過“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此處的“弟子”不是后代通常理解的學生意,而是指年輕人。因此,此句的含義大概是年輕人在家里要孝敬長輩,在外邊要尊重兄長,做事謹慎而講求誠信,博愛而致力于行仁義,如果還有精力的話則可以學習一點文化知識??梢娫诳鬃涌磥?,作為青少年的首要任務(wù)不是學習文化知識,而是要講求“孝悌”“謹信”以及“親仁”,這其中的“謹信”即謹慎而誠信。我們上面說過,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無疑是重視對文化知識的學習,他以“文行忠信”作為其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可見一斑??鬃訉ξ幕R的重視,更典型的例子則體現(xiàn)在其《論語·季氏》與兒子孔鯉的一段對話中,其文曰:
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睂υ唬骸安粚W詩,無以言?!滨幫硕鴮W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睂υ唬骸安粚W禮,無以立?!滨幫硕鴮W禮。[2]189
當陳亢問孔鯉在老師那里有沒有得到什么特殊的教導(dǎo)的時候,孔鯉告訴他孔子要自己“學詩”“學禮”。因為在孔子看來,不學習《詩經(jīng)》說話就難以得體,不學習禮就難以立身處世。從孔子對“詩”和“禮”作用的評述也足見孔子對文化知識學習的重視。即便如此,孔子依然認為是“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即在踐行其他行為之后,還有精力才去學習文化知識,可見其對這些行為的重視程度之高,而根據(jù)上文我們知道孔子把“孝悌、謹信與親仁”排在自己所重視的文化知識之前,這里的信即誠信,可見在孔子看來誠信在人們學習過程中的地位是極為重要,甚至可以說居于首要地位的。
《論語》中對于誠信重要性甚至是首要性的表述還體現(xiàn)在曾子的話語中,作為儒家的另一位大師,曾子對誠信的重視和孔子是一致的,他曾經(jīng)在《論語·學而》中講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此處的“三”是泛指,有“多”的意思。我們說“黃金無足色,白壁有微瑕”[3]105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也有自己的缺點,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中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的人,需要反思的東西實在是很多的,而在此處曾子卻只強調(diào)了三點:為別人做事是否全力以赴;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講誠信;老師傳授的東西有沒有用心去體悟。把是否講誠信作為自己每日多次反思的重要內(nèi)容,可見在曾子心目中誠信也是具有極為重要甚至可以說是首要地位的。
從對誠信的重視出發(fā),《論語》中還把是否講誠信作為對人評價的重要標準。如《論語·陽貨》中孔子認為具有以下五種特質(zhì)就可以被稱作仁人,這五種特質(zhì)分別是“恭、寬、信、敏、惠”(《論語·陽貨》)。在《論語》中能夠被孔子稱為仁人的沒有幾位,被稱為仁人可以說是孔子對人的最高褒揚。而其把是否具有“信”的特質(zhì),即是否講誠信看作是評價是否是仁人的重要標準,也可以看出其對誠信的推崇。
孔子對誠信的重視還體現(xiàn)在其對不講誠信之人往往持一種鄙視態(tài)度,像其所說“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論語·泰伯》)。意思是狂妄不正直,知識不豐厚卻不謹慎,才能不足卻不講誠信,這種人真是不可救藥了。正所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因為在孔子看來,不講誠信的人就如“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同上)“輗”和“軏”分別是連接大車和小車前面橫木的部件,沒有它們車輛就不可能正常運轉(zhuǎn),孔子顯系以此來比喻不講誠信的人難以在社會上立足,這從反面印證了其對誠信的重視。
那么誠信如此重要,如何做到或踐行誠信呢?
首先,體現(xiàn)在語言與行為方面,要說到做到。像《論語》中所提到的“言忠信”“言而有信”“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及“言必信,行必果”,都是強調(diào)說話要為話做主,說做要一致??鬃又苑磸?fù)對此進行強調(diào),原因就在于說做不一致是經(jīng)常會發(fā)生的情況,或者客觀上由于自己力所不逮,或者主觀上因為自己不想去踐行自己的承諾。前者像其對子貢的評價,當子貢說“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論語·公冶長》),即我既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也不愿意別人把想法強加給我。對此,孔子的評價是“賜也,非爾所及也”(同上)。即子貢啊,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這顯然是客觀上力所不逮的典型。后者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孔子對宰我的批評,孔子之所以生氣就在于宰我言行不一,在白天睡大覺。可見無論是何種情況,在孔子和《論語》中強調(diào)誠信的孔子弟子看來,講誠信必須做到言行一致。
其次,要對承諾立即兌現(xiàn)。子曰:“片言可以折獄,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論語·公冶長》)孔子認為子路只言片語就可以斷案,原因在于“子路無宿諾”?!盁o宿諾”,就是答應(yīng)別人的事情不過宿,而是立即去兌現(xiàn)。應(yīng)該說,在《論語》中孔子對子路的批評是比較多的。像其評價高柴等四弟子“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論語·先進》)。由即子路,“喭”的意思是魯莽??鬃优u子路為人魯莽。這一點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座章》也有明顯的體現(xiàn),當孔子讓弟子們各自談一下自己的理想時,子路不等孔子點名就第一個大談人生理想,孔子對子路此舉雖然沒有用言語進行評價,但根據(jù)其“哂之”的表情,很明顯表達了對子路魯莽的不滿。類似的批評還有“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論語·公冶長》)。但此處卻罕見地對子路進行了表揚,至于原因正是我們所說的“子路無宿諾”,可見在孔子看來,不但要講求誠信,而且講求誠信時還要注重效率。因為承諾兌現(xiàn)的越快,就會給被承諾者帶來越大的利益,而造成的痛苦就會越小。
再次,要“主忠信” (《論語·子罕》),即把誠信作為為人處世的原則。從“主忠信”出發(fā),又提出了大信和小信的問題??鬃又匾曊\信,但在他看來誠信的地位是不一樣的,這里有大小信之分。那么孔子認為何為小信,何為大信呢?在他看來小信即所謂的“言必信,行必果”,即說話做事要講求誠信,說做要一致。在孔子看來這樣做的人只是普通人,原因就在于其行的是小信。而在他看來信的更高境界應(yīng)該是超越小信的大信,像孔子對管仲的評價就是一例,對于管仲我們說孔子是有所批評的,原因就在于管仲不知禮:“管仲知禮乎?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論語·八佾》)孔子因管仲的家庭布置有僭越之嫌而批評其不懂禮節(jié),而且還認為如果說管仲懂禮,世間就沒有不懂禮的人了,體現(xiàn)了對他的嚴厲批評。但即便管仲有如此大的缺點也無礙孔子對其整個人生的高度評價。當子路和子貢都因管仲沒有為公子糾死節(jié)而認為其不是仁人時,孔子的看法恰恰相反,他認為管仲是個不折不扣的仁人。在他看來召忽這種為君死節(jié)的做法只是一種對君主個人負責的小信,即文中所說“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論語·憲問》)。而管仲“九合諸侯,不以兵車”(同上),使天下生靈免遭涂炭,是一種對天下黎民百姓負責的大信,相較于普通人這種“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的小信,孔子無疑更贊賞這種拋卻個人恩怨的大信,正如其所說“君子貞而不諒”(同上),君子當然要守信,但更要“風物長宜放眼量”[4]376,要突破小信,堅守大信。
最后講求誠信還要講求策略,說白了就是要人們在講求誠信的同時還要注意自我保護。這典型的體現(xiàn)在《論語·學而》中,在這里孔子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此處“賊”的含義是傷害。那么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一味地強調(diào)講求誠信而不知道好好學習,就會使自己受到傷害。因為講求誠信往往意味著付出,而在孔子看來,付出特別是為國為民的付出盡管值得尊重和肯定,但一定要有自我保護的智慧,否則就容易使自身受到傷害。那么這種自我保護的智慧從何而來呢?當然應(yīng)該是從學習即好學中來??v觀《論語》,孔子在強調(diào)誠信主張奉獻的同時也一直是非常重視奉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的,他把哥哥的女兒嫁給南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主要原因就是看中了其無論在政治清明時還是政權(quán)昏聵時都能從容應(yīng)對,正所謂“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論語·公冶長》)。
(一)《論語》中誠信思想具有社會普遍性的特點
我們說《論語》中所體現(xiàn)的儒家誠信思想,一個可貴之處就在于其誠信思想不是面向某一特定群體而是面向社會全體階層的,是超越階級性的。在孔子及其學生看來,無論是儒家的倡導(dǎo)者還是被倡導(dǎo)者都有講誠信的義務(wù),因此,誠信具有普遍性的特點。
這種普遍性首先體現(xiàn)在《論語》中誠信思想的倡導(dǎo)者對自我的一種期許和要求上??鬃泳桶颜\信作為對自己的一種自我期許。在《論語·公冶長》中,當子路與顏回問孔子的心愿時,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其中“朋友信之”,也就是朋友以之為信,讓朋友們認為自己講誠信。可見,作為誠信觀的倡導(dǎo)者,孔子對自己在講求誠信方面是有很高要求的。
同樣的例子還體現(xiàn)在曾子身上,曾子曾談到每日對自己的自我反省。其內(nèi)容是“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在這里曾子每天多次反省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講誠信?可見,在講求誠信方面曾子和孔子一樣也是對自己有嚴格要求的。
同樣對于各個階層的被倡導(dǎo)者儒家也是普遍強調(diào)要講求誠信的。像其要求普通人要講誠信,即“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即在《論語》中誠信的倡導(dǎo)者看來一般的社會階層與朋友交往要講求誠信。要求普通人講求誠信類似的表述還有“言必信,行必果”等。除了普通大眾,對統(tǒng)治階級也有同樣的要求?!墩撜Z》中誠信思想的倡導(dǎo)者認為無論臣子還是王侯都必須講誠信。對于臣子,孔子認為講求誠信就是要不欺騙君主,這一點在《論語·憲問》中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當子路問如何侍奉君主時,孔子的回答是“勿欺也,而犯之”。這句話完全可以倒過來看,即“犯之,而勿欺也”??梢悦胺妇鞯^不要欺騙他,不欺騙也就是要講求誠信,可見,孔子是要求臣子講求誠信的。對于諸侯,即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孔子也強調(diào)他們要講求誠信。像孔子在《論語·學而》中所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千乘之國”也即諸侯國,這句話的意思是統(tǒng)治諸侯國的人,應(yīng)該恪盡職守并且講求誠信,節(jié)約用度而博愛,不侵擾百姓的農(nóng)時。統(tǒng)治諸侯國的人自然是王侯,可見《論語》中認為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也是要講求誠信的。由此可知,在《論語》中儒家所倡導(dǎo)的誠信思想其所面向的對象是寬泛的,既要求倡導(dǎo)者自身身體力行,同時也要求被倡導(dǎo)者,上到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都要講求誠信,因此,《論語》中的誠信思想具有了普遍性和超階級性的特點。
(二)《論語》中的誠信思想具有統(tǒng)治階級率先垂范性的特點
更令人感到震撼的是,《論語》中以孔子為代表的誠信思想的倡導(dǎo)者,不僅認為統(tǒng)治階級也應(yīng)該像民眾一樣有義務(wù)講求誠信,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還強調(diào)統(tǒng)治階級在踐行誠信思想時要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我們說“上為之,下效之”[5]562??鬃语@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說過:“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論語·子路》)意思是只要統(tǒng)治階級講求誠信,下面的百姓自然而然就沒有敢不用真情的了。此處的真情根據(jù)上文,理應(yīng)理解為誠信。因而這段話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統(tǒng)治階級要講誠信;第二,誠信的普及要從統(tǒng)治階級開始,只要統(tǒng)治階級講求誠信了,下面的百姓自然就會講求誠信?!墩撜Z》中強調(diào)統(tǒng)治階級帶頭講求誠信的例子還體現(xiàn)在《論語·顏淵》中,當季康子向孔子問政時,孔子的回答是:“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搞政治就是做正事,只要統(tǒng)治階級帶頭做正事誰又敢不干正事呢?可見孔子認為好的政治就是要讓人走上正途。而讓大眾走上人生正途則要充分發(fā)揮統(tǒng)治階級的表率作用,正如文中所述“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即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帶頭講求正道,誰敢不講求正道?而正道很顯然包括人性中一切善的東西,自然也包括誠信,可見孔子要求統(tǒng)治階級帶頭講求誠信,表明了其在強調(diào)誠信的普遍性的同時還強調(diào)誠信的上層表率性。應(yīng)該說,強調(diào)誠信的社會普遍性和高層表率性都體現(xiàn)了《論語》誠信思想的進步性。
(三)《論語》中的誠信思想具有社會實踐性的特點
《論語》中的誠信思想還具有社會實踐性。在《論語·學而》中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此處“仁”的含義是真誠、誠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話時悅耳動聽表情諂媚討好的人往往內(nèi)心不夠真誠、不夠誠信。孔子為什么這樣說呢?通讀《論語》這應(yīng)該與孔子受過的欺騙和蒙蔽有關(guān)。在《論語·公冶長》中,孔子說:“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這句話的意思是過去我對于別人聽到他說的話就會相信他的行為,從現(xiàn)在開始,我聽到這個人說的話,還要去觀察這個人的行為??鬃幼鳛橐晃皇ベt,自然是言行一致的,因而其推己及人,認為別人也會如此,那么是誰又是什么事情改變了他的這種看法呢?答案是“宰予”,宰予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是位列言語科中的高材生,既然是言語科中的高材生自然話說得漂亮,對于他說的話按照孔子開始“聽其言而信其行”的人生準則,對其行為自然是深信不疑的,但是有一天孔子卻對他產(chǎn)生懷疑了,不但是懷疑,真可謂是失望透頂,原來孔子發(fā)現(xiàn)宰予在白天睡大覺,即《論語》中所說“宰予晝寢”,因為在先秦時期除非生病,一般讀書人是不會在白天睡大覺的,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思進取、自暴自棄。于是孔子憤怒地批評其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論語·公冶長》),將宰予比喻成不可用來雕刻物件的朽木、無法粉刷的糞土之墻??梢妼υ孜铱鬃訉嵲谑鞘畼O。試想如果宰我平時就告訴老師,我有時喜歡白天睡大覺,相信孔子不會如此傷心失望,其判斷人優(yōu)劣的標準也不會因此而顛覆,孔子之所以如此震驚憤怒,很明顯宰我平時說的不是這樣,而現(xiàn)實中卻是這樣干的,這就是言行不一,是典型的不誠信。因此,孔子說:“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一個人是否講誠信用語言是難以判斷和衡量的,能判斷和衡量的只有行為,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孔子認為評價一個人的標準是“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論語·為政》),因此,其對誠信的要求具有典型的社會實踐性。
總之,《論語》中的誠信思想被賦予了極為重要的地位,深受孔子及其后學的重視,他們強調(diào)誠信的社會普遍性,要求統(tǒng)治階級在誠信方面的率先垂范性,把實踐看作檢驗是否誠信的首要標準,都具有重要的歷史進步意義。
[1]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4]臧克家.毛澤東詩詞鑒賞[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
[5]陳立.白虎通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3.
(責任編輯:張越)
聲 明
《管子學刊》已許可中國學術(shù)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在中國知網(wǎng)及其系列數(shù)據(jù)庫產(chǎn)品中以數(shù)字化方式復(fù)制、匯編、發(fā)行、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本刊全文。該社著作權(quán)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發(fā)表的行為即視為同意。
2016-07-21
山東省藝術(shù)科學重點課題“先秦儒家誠信思想對中國夢的意義與啟示研究”(立項編號:1607478)的階段性成果。
楊士欽(1976—),男,山東高密人,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人文科學系講師。
B222.2
A
1002-3828(2017)01-0057-05
數(shù)字對象唯一標識符
10.19321/j.cnki.gzxk.issn1002-3828.2017.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