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旗
甘肅政法學院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淺析《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中的功利主義法律觀
王帥旗
甘肅政法學院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英國著名法學家杰里米·邊沁(JeremyBentham)有著豐富的經歷和多重的身份,還是功利主義哲學家、經濟學家,作為一位積極活躍的政治分子,亦是社會改革者和法律運動的領導和先驅。邊沁作為功利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和奠基人,大力宣揚動物權利和社會福利,其影響已經遠遠不限于法學領域,在倫理學的發(fā)展中也具有特殊意義。本文主要就邊沁的功利主義法律觀進行淺析,就其優(yōu)缺點進行反思和價值研究。
功利主義;避苦求樂;后果理論;最大幸福原則
(一)避苦求樂
邊沁是對自然權利持反對意見的重要學者之一,并且他的法律思想源于功利主義。他曾寫到,人生的規(guī)律就是避苦求樂,任何社會個體都毫無例外的服從于這個基礎規(guī)律。避苦求樂源于人的本性和本質,人類進行思考和作出行為的出發(fā)點和目標點皆是避苦求樂。他說:“自然把人類置于兩類主公——快樂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他們才指使我們應該干什么,決定我們將要干什么。是非標準,因果聯(lián)系,俱由其定奪。煩我們所行,所言,所思,無不由其支配,我們所能做的力圖掙脫被支配地位的每項努力都只會昭示和肯定這一點。一個人口頭上可以聲稱絕不受其主宰,但實際上,他將照舊對其俯首稱臣?!盵1]由此可見,人類的一切行為動機和根本原因都根源于快樂和痛苦。邊沁說:“組成社會的每個人的幸福,亦即他們的快樂與安寧,是立法者所應該注意的唯一目標,而在事情取決于立法者范圍之內,他都應該依據這個唯一標準使每個人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但是究竟使一個人做這件事還是做別的事,除了苦和樂以外,再沒有其他東西可作最后決定了?!盵2]
(二)后果理論
邊泌理論的基礎源于苦與樂,故其結論也以苦樂原理為核心展開,將人的行為、動機、目的和道德完全建立在后果之上,以后果為主要衡量標準,認為后果是對于行為苦樂和正當與否的最大裁判標準。邊沁在對苦樂闡述和劃分之后,指出了苦樂相較于人的作用性和能動性,認為快樂出于人善,而痛苦源于人惡;如何判斷苦樂和計算苦樂會影響著人的行為后果和行為方式,可以通過一個行為估算出由此產生的快樂和痛苦,使人在最大限度上獲得快樂和減輕痛苦。綜上所述,避苦求樂的內在價值毫無疑問就是人類行為的善惡,也就是人類的快樂和痛苦。邊沁對于個人行為的評價提出了不同于尋常的標準,認為不再是道德上的正當性,而是一個行為帶給人類的快樂和痛苦?!霸谶吤诘睦碚撝校鞓吩砼c功利原則密切相聯(lián)系。對快樂和痛苦的分類和計算衡量,除了道德行為判斷的必要之外,還可用于計算人類活動和社會機構的功利”。[3]
(三)最大幸福原則
邊泌在提出了著名的功利原理之后,又提出了典型的最大幸福原則,又叫做最大福利原則。究其本意,最大幸福原則是指利益攸關的人們的最大幸福,指人類各種行為的正確適當的目標,而且是人類普遍追求的唯一目標。邊泌在其著作《政府片論》中曾經提出“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是正確與錯誤的衡量標準”。[4]最大幸福原則與功利原理一樣指導著人類的行為,但它更多的是衡量人類行為的對錯是非。如前所述,邊泌認為,人類的任何行為都要接受功利原則的判斷,由此評判出該行為能否帶給人相關的利益、幸福和福利。由于利益、幸福和福利,不同的學者和不同的定義評價標準所得出的結論皆為不一,但是,邊沁筆下的功利主義所詮釋的幸福則是指一種處于快樂之中的安逸狀態(tài)。由此,因為幸福涉及的范圍不一,也就被分為了個人幸福和社會層面幸福,而后者則是最大多數人的幸福,是邊泌的立法基礎和改革標志,更是他畢生所追求的整個社會理想。邊沁認為,功利原則又稱為利益原則或者幸福原則,其最終點歸結為最大幸福原則。所以,一個行為,如果增加的社會利益大于減少的社會利益,其就是符合功利原則的標準。多個具體的、實際的個人利益組成了虛構的、抽象的社會利益。
邊沁的功利主義看似完全無缺、由一系列的理論和邏輯導出,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該理論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也因此遭到了許多哲學家、倫理學家、政治學家和法學家的批判。哲學家格羅特指出,功利主義對于快樂和痛苦的衡量標準事實上只是數量上的,而真正人類所感受到的快樂和痛苦很難用數量上的標準來進行衡量,這只能說明像邊沁這樣的法學家都是快樂主義者。學者布拉德雷則指出了功利主義倫理學是以快樂為核心和基礎的,也是以快樂為衡量標準的,即為了快樂而追求快樂,但是,快樂本身不可能是連續(xù)性的,因而不可能成為衡量人類一切行為的唯一標準和最終原則。所以,最大幸福原則的目的就是為了快樂而快樂,這在邏輯上是行不通的,亦是不可能的。功利主義還應當對秩序、正義、自由等相關的法律價值和法律概念進行考慮和衡量,更不能忽視幸福在不同人之間的分配,這往往是功利原則最容易導致結論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
前面提到功利主義不僅僅是倫理學上的范疇和概念,更是法學立法的基礎和緣由,由此可見,功利主義和法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邊泌看來,其法律思想的源頭就是功利主義及其內容的重要性和作用性,功利主義始思考法律問題的方法原點和邏輯起點。鑒于功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原則是為了社會利益、幸福和福利,即實現(xiàn)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所以其作為法律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人類的行為起點和動機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說得通的。正因為邊沁用這種法律倫理來調整人類行為和社會秩序,因而,邊沁也通過《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一書,獲得的法律倫理學家或者倫理學家的稱號。邊沁堅信人類的整體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皆是源于人類理性和人類理性之下的產物——法律。法律通過規(guī)制人類行為,減少行為沖突和社會個體間的矛盾來實現(xiàn)社會整體的和諧和幸福,即合理的、有一定限度的利己主義對個人快樂的追求也有很大的積極促進作用。同時,這也是邊沁所認為功利主義法律觀,功利主義不僅僅解構分析法律制度,更推動著法律的變革和革新。
[1][英]邊沁.政府片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56.
[2][英]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58.
[3]宋希仁.西方倫理思想史(第2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91.
[4][英]邊泌.政府片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92.
D909
A
2095-4379-(2017)30-0187-02
王帥旗(1991-),男,漢族,山東臨沂人,法學碩士,甘肅政法學院法學院,2015級法學理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