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基全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圖書情報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
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與對策探討
張基全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圖書情報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的問題初步涌現(xiàn)出來,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就是未成年人犯罪。近幾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越來越多,這是影響社會穩(wěn)定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的社會問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中國民族未來的希望,肩負著國家未來發(fā)展的使命,因此國家更應該注重未成年人的發(fā)展?,F(xiàn)如今,未成年人犯罪呈現(xiàn)出低齡化、多樣化,并且受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手段殘忍且專業(yè)。從根本上預防解決未成年人犯罪對社會的發(fā)展極其重要。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對策
未成年人犯罪,顧名思義,就是指未成年人所實施的犯罪。1992年1月1日,我國成立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滿18歲的公民均為未成年人。我國《刑法》中規(guī)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近些年以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呈增長趨勢,這就意味著預防并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刻不容緩。
(一)團伙作案
從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未成年人犯罪大部分呈現(xiàn)出團伙作案。這些未成年人有在校學生、輟學學生、社會青年等,他們?nèi)宄扇?,結伙成幫,這樣不僅可以壯大他們的膽子,還可以相互利用減少犯罪時的恐懼心理。根據(jù)公安機關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未成年人團伙作案有組織有預謀,更偏向于黑社會團體犯罪,這樣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二)犯罪類型多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近些年,未成年人犯罪已經(jīng)不是單一的犯罪形式,從一度的小偷小摸擴大到盜竊、搶劫、詐騙,再到故意傷害、強奸、吸毒等。他們當中有的是為了錢財,有的是為了哥們義氣,有的是為了凸顯個人氣勢,有的是為了享受玩樂,這一系列的動機讓未成年人犯罪案例逐步上升,類型逐漸增多。
(三)犯罪手段專業(yè)
隨著社會信息飛速發(fā)展,未成年人利用先進的信息設備和技術實施犯罪,手段不斷的更新,不斷的成熟專業(yè),大部分犯罪前都會有基本的罪案工具,對于犯罪地點、時間、路線都有規(guī)劃,而且團伙作案中還有明確分工,這就說明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逐步專業(yè)化,這嚴重影響了警方快速解決處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四)接受教育時間短
大部分犯罪的未成年人是從學校輟學,或者未考上高中,或是待業(yè)青年,他們往往沒有繼續(xù)接受教育,根據(jù)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占全國犯罪總數(shù)的70%,其中處于輟學接受教育時間短的青少年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70%以上。
(一)家庭影響
孩子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父母,接觸的第一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對于未成年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離婚
現(xiàn)如今,隨著我國不斷地發(fā)展,傳統(tǒng)觀念逐步瓦解,離婚率逐漸上升,這就導致未成年人缺少家庭的溫暖,缺少父母雙方的疼愛,于是他們找尋“同病相憐”的未成年人伙伴,放任自己,隨波逐流,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2.父母和長輩溺愛
有些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尤其從我國實施計劃生育以來,更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由于父母雙方以及長輩們的溺愛,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從小就養(yǎng)成了未成年人的不良品質(zhì),在不滿足于父母以及長輩的溺愛時,并且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一步一步的走上了邪路。
3.父母教育不當
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績,卻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他們打罵體罰未成年人,以求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當今社會很多“虎媽虎爸”出現(xiàn),教育手段均是“棍棒教育”,而這種教育方式不僅傷害了未成年人的自尊,也扭曲了未成年人的心理。
4.父母外出打工
很多農(nóng)村父母都外出打工,留下未成年人和年長的老人。一方面,未成年人缺乏父母的關愛,另一方面,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年長體衰,不能時刻教育管理未成年人,這些“留守兒童”不能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就容易誤入歧途。
(二)自身心理因素
未成年人處于自身心理不成熟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很活躍,但是卻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未成年人在這個階段心理承受能力差,思想不成熟,沒有較強的自身心理的建設,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盲從心理
很多未成年人并沒有主觀上的違法犯罪,他們大部分是受到身邊人的影響,盲目的跟隨,在團伙行動時,人云亦云,沒有自我的主觀意識,在犯罪時也不能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行為。
2.好奇心理
未成年人對未知的世界充滿著好奇,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然后,他們?nèi)狈ψ罨镜氖欠潜鎰e能力,在不良的外因誘導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3.虛榮叛逆心理
處于這個階段的未成年人都是年輕氣盛,血氣方剛,他們有著強烈的虛榮攀比心理,更容易受到拜金主義影響,在家里無法滿足金錢條件時走上犯罪道路。
(三)社會影響
社會是一個大染缸,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很多未成年人遠離校園,父母不管,學校不管,在他們進入社會的時候,就很容易被眼前的花花世界所影響,一些不法分子甚至誘導未成年人犯罪,比如吸毒,賣淫,斗毆等。目前,社會上涌現(xiàn)出大大小小的迪廳、網(wǎng)吧、游戲機室,這對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是很大的,盡管國家已經(jīng)嚴加治理,不允許未成年人走進這些場所,但是一些違法的不合格的場所仍然允許未成年人進入,這就導致未成年人接觸一些不良的信息。
(四)學校教育
有的學校往往只注重于學校之間的競爭,注重于學生的成績,對于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重點培養(yǎng),對于成績差的學生忽略培養(yǎng),對于他們,只要不影響課堂和學校秩序,就放任自流,一旦他們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就給予開除處分,這從心里和生理上都嚴重影響了這些未成年人的發(fā)展,學校從側面剝奪了這些未成年人接受正確教育的權利。
(一)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有利于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建設,所謂“家和萬事興”。而近幾年來,家庭破裂、父母感情不和等層出不窮,這是直接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條件。家庭教育應該是良好的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發(fā)展的。父母雙方應該為構建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而努力,在雙方意見不統(tǒng)一時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讓未成年人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同時,父母雙方還應該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修養(yǎng),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影響未成年人的品行。因此,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應該有良性的影響。
(二)正確的自身心理的建立
未成年人處于自我控制力極差的階段,在自身發(fā)展時,應該注重于自身心理的建設,不驕不躁,對基本的是非形成良好的判斷,對于外界的積極的影響有著起碼的判斷和好奇心。注重培養(yǎng)自身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主動忽略社會上的不文明行為的影響,對自身的未來有著積極向上的憧憬,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前發(fā)展。
(三)社會環(huán)境管理
國家加強社會管理,首先對一些不允許未成年人出入的場所進行管制,其次要加強管理網(wǎng)絡信息,抵制消除網(wǎng)絡不良信息、淫穢信息的傳播,再次對于學校的教學也要著重管理。對于那些“留守兒童”和“失足青少年”應該給予更多地關懷與幫助,讓他們更多的接受知識思想教育,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身犯罪對于國家和社會的危害。
(四)加強并改善學校教育
學校除了注重學生的成績以外,還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的發(fā)展。學校應該定期的對學生進行法律、思想道德、生理心理等教育,著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學生要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培養(yǎng)學生嚴格抵制外界社會的不良風氣,向學生大力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讓學生知法、學法、懂法、守法。
[1]張彥華.淺析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11(02).
[2]蘇雄.當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與預防對策[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2).
張基全(1966-),男,漢族,遼寧沈陽人,本科,法學學士,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圖書情報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刑事犯罪。
D
A
2095-4379-(2017)15-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