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明
遼寧公安教育培訓中心,遼寧 鞍山 114000
?
辦理食藥品安全犯罪案件中鑒定問題研究
張金明
遼寧公安教育培訓中心,遼寧 鞍山 114000
在食藥品安全犯罪案件辦理中,食藥安全的鑒定是認定危害食藥品安全行為罪與非罪的關鍵證據,但是實務中鑒定技術落后、鑒定時限長等成為辦案的瓶頸性問題。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鑒定難”這一問題,是刑事司法實務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食藥品安全;罪與非罪;鑒定難
近年來,三聚氰胺、蘇丹紅、地溝油、瘦肉精、毒膠囊、假疫苗等食藥安全事件頻頻發(fā)生,食藥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群眾的不安與不滿。舌尖上的中國誰來管,從中央到地方,從理論到實踐,從防范到打擊,社會各界都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從最高審判機關統(tǒng)計的數據來看,食藥品安全犯罪案件仍有明顯的增長勢頭。通常來講,食藥品安全犯罪主要是指生產、銷售有毒、有害、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假藥、劣藥罪的統(tǒng)稱。食藥品安全犯罪活動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群眾對此深惡痛絕。刑法修正案(八)、兩高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藥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對食藥品安全領域的犯罪進行了重大修改、補充、完善及細化,強化了打擊食藥品安全犯罪的力度,規(guī)范了法律適用標準。
在打擊食藥品安全犯罪過程中,偵查辦案部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尤其是食藥品安全的鑒定問題。雖然刑法修正案和兩高司法解釋明確規(guī)范、系統(tǒng)解釋了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藥案是行為犯,根據刑法學原理,鑒定不是辦理此兩種案件的必經程序,然而食藥品安全的鑒定在打食藥品犯罪案件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法律設定及司法實務中,關于食藥品安全犯罪鑒定的問題,我國吸收“疫學的因果關系”原理,也就是說,通過海量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能夠證明食藥品高度蓋然性的疾病或危害后果的不安全性與食藥品某種因子之間有因果關系,即使在藥理學領域沒有得到科學證明,在打擊食藥品案件司法實務中也肯定其因果關系。因此,確定食藥品不符合國家、行業(yè)、地方法律法規(guī)所規(guī)定的條件與標準,具有偽劣性、危險性、不安全性、毒害性,符合食藥品安全犯罪所要求的應該追究刑事責任的,才能立案偵查予以刑事責任追究。
公安實務中,雖然在食藥品安全罪與非罪的認定上,鑒定意見不是所有食藥品類案件偵辦的必經程序,但在如何追究刑事責任、刑罰裁量上,鑒定意見的明確與否、因果關系是否明晰是司法審判中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辦案過程中,關于食藥品安全的鑒定檢測,偵查辦案部門遇到了如下問題:
(一)鑒定機構不明確
在偵查辦案中,傳統(tǒng)的殺人、搶劫、強奸、盜竊、詐騙等刑事犯罪案件發(fā)生后,偵查范圍如何劃定,偵查方向如何確定,嫌疑人如何排查,涉案財物和當事人傷亡如何鑒定,對于偵查人員來說都約定俗成了,案件發(fā)生后,都能遵循刑事案件偵查方針,及時的開展各項偵查工作。而食藥品安全犯罪類似于毒品犯罪,案件主要來源于情報信息或自己的主動排查工作,案件往往是采取被動的偵查模式,即由信息到人到案的偵查思路開展偵查。公安實務中,通過摸排經營,提取涉案物品進行鑒定來啟動案件。然而,在某些案件中,涉案物品到哪鑒定、如何鑒定,偵查辦案部門搞不清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性文件也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
(二)鑒定文件不規(guī)范
公安實務中,偵查辦案部門辦理的每一起案件,在進行鑒定時,都需要提供鑒定所需的各種材料??墒乘幤钒踩缸锓N類繁多,因此鑒定機構鑒定依據也就各不相同。如,發(fā)生在某地的假洋酒案,當地偵查辦案部門明知道行為人在居民小區(qū)里,勾兌罐裝國外名酒,但沒辦法處理行為人,因為偵查辦案部門沒有真洋酒的標準,造成偵查實務的尷尬。又如,查處偽劣食藥品案件中,帶包裝的食藥品,可以按照瓶裝、桶裝、袋裝等形式按包裝送檢,那么對散裝的食藥品該如何送檢呢?在鑒定時,送檢時間、送檢物品多少、書面出具何種材料等,有無具體明確的或特殊要求?送檢時需要什么文件?通過實地報送還是網絡操作?是依據法律法規(guī)還是政策文件,職能部門有無可操作性的規(guī)定呢?實踐中,偵查辦案部門遇到各種空白的尷尬,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三)鑒定時限不法定
由于食藥品安全的復雜性,司法鑒定意見時限的不確定性,制約著食藥品安全案件的查處。在受立案之初,偵查辦案部門偵查和經營食藥品安全犯罪線索,對“涉案物品”如不能及時作出鑒定意見,不能確認“涉案物品”的性質,對查處案件失去了有利時機。根據刑事程序法規(guī)定,偵查辦案部門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時,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羈押期限最短時間是3日、最長是30日,但司法實務中,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往往短則7日,長的時間需要60日或更長時間。而偵查辦案時間,無論是刑事拘留還是提請批準逮捕時間及提起公訴,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制,任何辦案部門和人員不得隨意超越法定時限,否則將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因此,由于鑒定意見不能及時作出,偵查辦案部門不得不對犯罪嫌疑人變更刑事羈押措施,使食藥品安全犯罪行為不能得到及時予以制止和打擊。
(四)鑒定意見不清晰
在食藥品安全鑒定中,鑒定意見不清晰首先表現(xiàn)在,鑒定機構對“涉案物品”的鑒定意見往往是說明含有什么有害物質,但沒有說明有害物質與終端產品有沒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雖然對“涉案物品”的偽劣成分作出了鑒定,卻沒有“合法與非法”的結論。然而,批捕公訴機關要求應該有內在的必然因果關系。如,食藥偵部門查處的工業(yè)鹽做熟食的案件,鑒定意見只得出做熟食是工業(yè)用鹽的意見。對這樣的鑒定意見,公訴機關認為不能作為罪與非罪的依據。公訴機關認為工業(yè)用鹽雖然對人身體有害,但鑒定意見必須說明工業(yè)用鹽“對人身體有害”的因果關系,否則,公訴機關不予受理。其次,因為鑒定檢測技術落后,食藥品品種繁多,加工工藝復雜,添加元素萬千,鑒定部門很難科學檢測出添加元素的種類、含量和比例。如對工業(yè)鹵水點豆腐案件,若不是在加工環(huán)節(jié)予以證據確認的話,對終端產品豆腐是很難檢測出是否是工業(yè)鹵水還是食用鹵水的,影響了案件的認定與處理。
(五)鑒定費用不統(tǒng)一
在食藥品安全鑒定中,鑒定費用不統(tǒng)一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收費沒有標準。雖然鑒定機構對“涉案物品”做了檢測鑒定,但對同一種“涉案物品”的收費標準各鑒定機構卻不盡相同。如一粒假藥價值十元,鑒定費用高達五千元,鑒定機構與偵查辦案部門“漫天要價”“討價還價”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執(zhí)法的規(guī)范性、嚴肅性和討價的隨意性相互交織在一起。第二,鑒定費用沒有保障。鑒定費用是偵查辦案部門辦案經費的一部分,有嚴格的經費預算和經費使用審批制度。食藥品安全犯罪受立案之初,偵查辦案部門需要支付少則上千元、多則幾十萬元檢測鑒定費用,給偵查辦案部門造成很大的經費負擔。
公安實務中,相對于食藥品安全案件辦理而言,公安民警對治安、刑事案件的辦理,從受案到調查取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駕輕就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原因有三:一是公安民警對治安、刑事案件的法律規(guī)范相對熟悉;二是辦理治安、刑事案件的流程已經根深蒂固;三是關于治安、刑事案件中的各種鑒定機構、程序都非常明確。如,傷情鑒定由由專門的傷殘鑒定部門作出;淫穢物品、管制刀具鑒定由縣一級公安機關治安部門負責;賭博機鑒定由市一級文化部門負責。如何解決食藥品安全鑒定難題,是查辦此類案件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鑒定機構要明確
在司法實務中,無論是傷害鑒定、毒品鑒定、精神病鑒定,還是醉酒檢測、性病檢查等,法律法規(guī)及地方性規(guī)范都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為了更好的辦理食藥品案件,國家應明確食藥品鑒定機構。國家應集中設備優(yōu)勢、人才優(yōu)勢,建立省、市兩級涉案物品鑒定機構,統(tǒng)一對偽劣食藥品進行鑒定。公安部通過內部規(guī)范的文件形式規(guī)定什么案件、什么物品到省還是市級鑒定機構來鑒定,偵查辦案部門遵循已有的規(guī)范,到“法定”的鑒定機構對涉案物品進行鑒定。
(二)鑒定文件要規(guī)范
食藥品安全案件涉及的鑒定物品五花八門、種類繁雜,涉及到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及地方標準也不盡相同,要求的技術規(guī)范也各有所異。因此,國家相關職能部門應根據食藥品不同的分類,吸收國外先進經驗,整合同類產品的共個性特征,詳細制定可操作的物品鑒定標準及流程。明確偵查辦案部門送檢手續(xù),涉假送檢物品的規(guī)格等,使送檢對象、送檢要求、送檢程序規(guī)范化、制度化,以利于鑒定機構根據既有的文件規(guī)范,對涉案物品進行鑒定。
(三)鑒定時限要法定
遵循現(xiàn)有法律規(guī)范對偵查辦案中立案、調查取證、偵查起訴時限的規(guī)定,國家職能部門應積極總結食藥品案件鑒定中遇到的問題,對鑒定程序、鑒定時間及法律責任作出具體的規(guī)定,進而約束鑒定機構配合偵查辦案部門,依照法定時間、法定程序對涉案物品作出鑒定檢測意見。
(四)鑒定意見要清晰
偵查有偵查的證據要求,起訴有起訴的證據規(guī)格,審判有審判的證明標準,鑒定機構應遵循以審判為中心的理念,作出符合起訴、審判證據要求的鑒定意見。對涉案的物品不能僅僅局限于某種物品成分的鑒定,而應作出權威的具有專業(yè)水準的因果關系鑒定,以利于案件訴訟。另外,國家應加強鑒定機構的人才投資和物質投資,建設一流的門類齊全的專業(yè)鑒定隊伍,從而更好的對涉案物品進行科學鑒定。
(五)鑒定費用要統(tǒng)一
在食藥品鑒定中,個案收費不一樣,各地收費不一樣,收費的不確定性給偵查辦案部門帶來很大的困惑:辦案經費如何預算、辦案成本怎么核算、鑒定費用如何申請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防止鑒定機構自行其事,杜絕“討價還價”的現(xiàn)象發(fā)生。國家職能部門應出臺統(tǒng)一的涉案物品鑒定收費標準。另外,可以在食藥監(jiān)部門或技術質量監(jiān)督部門開設食藥品安全犯罪案件“鑒定經費專用賬戶”,所需經費通過省級財政統(tǒng)一支付。在辦理食藥品安全犯罪案件中,對涉案的食品藥品進行鑒定時,出具省級公安機關統(tǒng)一規(guī)范制式文書,在“鑒定經費專用賬戶”中支付鑒定費用,以減輕偵查辦案部門經費負擔,提高食藥品案件偵辦質量。
[1]童大煥.部門立法使食品藥品安全立法嚴重滯后[J].法律與生活,2010(10).
[2]潘柯霖,李曉君.<刑法修正案八>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修正之解[J].法治與經濟,2011(9).
張金明(1970-),男,漢族,遼寧朝陽人,遼寧大學,法律碩士,遼寧公安教育培訓中心,公安法制特級教官,主要從事行政法、刑事法領域研究。
D
A
2095-4379-(2017)15-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