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雅文
中國政法大學證據(jù)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88
?
中國式辯訴交易制度
鄧雅文
中國政法大學證據(jù)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88
辯訴交易被認為是對抗式法律制度產物,學界曾對辯訴交易制度移植開展了激烈討論。當時多數(shù)贊同暫緩移植或認為我國無其生存土壤。筆者試圖通過美國辯訴交易與中國式辯訴交易的比較研究,尋找我國辯訴交易制度影蹤。
辯訴交易;特征;中國式辯訴交易
辯訴交易萌芽于19世紀前,但僅是單個零星的辯訴交易。①19世紀第一個10年系統(tǒng)辯訴交易制度出現(xiàn)了。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喬治·費希爾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馬薩諸塞州米德爾塞克斯郡的第一位檢察長塞繆爾·達納在1808年處理喬塞亞·斯蒂文斯違反禁酒案中,草擬了一份包括酒類的常販、無許可證銷售酒類、賣酒并允許購買者在其經營場所內飲酒等四個罪狀的起訴書。在該禁酒案中,達納和史蒂文斯達成了一個交易:史蒂文斯答辯有罪或不再爭執(zhí),達納撤銷了起訴書四個罪狀中的三項。對于無許可證銷售酒類罪狀,史蒂文斯繳納了6.67美元的罰金和47.12美元訴訟費。”②,“第二年達納又以同樣的方式處理了一起禁酒案件。在書記官記錄中,明確指出以妥協(xié)換取被告人有罪答辯?!雹邸?0世紀前半期,辯訴交易的適用更加廣泛,被告人選擇有罪答辯開始成為主流?!雹茉?970年以前,辯訴交易在美國司法中一直處于“地下交易”狀態(tài)。1970年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在Brady·V·U·S⑤案判決中正式賦予辯訴交易合法性。⑥Santobell V New York 案中,最高法院強調了它的合法性:如果每一項指控都走完所有審判程序,那么法官和法庭設施的數(shù)量需增加數(shù)倍。還指出:“辯訴交易是美國司法制度基本組成部分,應鼓勵得當運用。⑦1974年美國在修訂《聯(lián)邦刑事訴訟規(guī)則》時,將辯訴交易作為一項制度確立下來。綜合該規(guī)定,美國辯訴交易有以下特征:“1.檢察官、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為主體。2.內容圍繞協(xié)議展開。被告人是否愿意作有罪答辯,檢察官是否同意減少降格指控或降低量刑,雙方協(xié)商結果即為辯訴交易內容。3.交易案件范圍不受限制。4.交易方式多樣,口頭書面皆可。5.交易結果是被告人放棄陪審團審判,由法官定罪量刑且不得上訴。該交易協(xié)議對法官沒有約束力,但法官拒絕前應通知被告有撤回答辯的權利。⑧據(jù)統(tǒng)計,在美國司法實踐中,約有90%刑事案件以辯訴交易方式審結。⑨
根據(jù)《美國聯(lián)邦刑事訴訟規(guī)則》規(guī)定辯訴交易的內容來看,辯訴交易制度是指在庭前由被告人作承認犯罪、不作辯護也不作有罪答辯,控方降低指控強度,雙方經過協(xié)商達成一致將協(xié)議提交法院審決的制度。
(一)中國式辯訴交易
美國辯訴交易雖滿足提高效率減輕控方負擔的需要,但該制度有犧牲司法正義之虞。但緩和了美國案件量與司法資源尖銳沖突的矛盾。中國也存在同樣的矛盾,中國能否采取同樣的措施。2002年4月19日,法制日報對黑龍江牡丹縣鐵輪運輸法院在4月11日根據(jù)公訴機關申請,對一起故意傷害案采用辯訴交易予以審結。媒體稱該案為國內辯訴交易第一案,實有炒作之嫌。在該案之前,我國司法實踐中早就存在大量辯訴交易。如坦白從寬抗拒從嚴、首惡必辦協(xié)從不問等刑事政策以及自首、立功等法律制度都充滿交易色彩。實踐中我國檢察官進行辯訴交易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其一賄賂案件中,檢察官與行賄者交易,不追究行賄者刑責以換取行賄者協(xié)助指控受賄者。如轟動全國的重慶虹橋垮塌案。依據(jù)為刑法第164條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減輕處罰或免除處罰。因此通過不追究從犯,以換取主犯定罪證據(jù),成為了司法界常用破案手段;其二是普通程序簡易審中的量刑交易。被告人做有罪答辯檢察官提出量刑建議,法官據(jù)檢察官建議量刑。量刑依據(jù)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量刑指導意見、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2012修訂)規(guī)定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等這些司法文件對提出和解公訴案件、和解協(xié)議內容,不同案件和解對交易即定罪量刑的限制。其中加害人獲得被害人的諒解且與和解協(xié)議積極給予受害人經濟補償,司法機關可給予相應的量刑建議。和解對量刑影響過程實質就是交易的過程。其三在相對不起訴中,檢察官有不起訴決定權。根據(jù)刑訴法的規(guī)定對犯罪情節(jié)輕微的案件檢察官可作出不起訴決定,其中犯罪嫌疑人的認罪態(tài)度、受害人的諒解是決定的影響因素。而犯罪嫌疑人為了避免被交付審判,一般會積極作出認罪悔罪表現(xiàn)獲得受害人諒解,以換取檢察官作出不起訴決定。因此,相對不起訴制度事實上是一種特殊的指控交易——犯罪人嫌疑人認罪,檢察官在一定的條件下不起訴或撤銷指控。對加害人與受害人達成交易協(xié)議的刑事案件,檢察機關在獲知受害人諒解的情形下處理上采取以下方式:在審查批捕階段作出不予批準逮捕的決定;在審查起訴階段則做出酌定不起訴決定或者將案件退回公安機關并建議撤銷案件;對于提起公訴的在起訴時向法院建議判處緩行或從輕判處刑罰。
(二)中國式辯訴交易的主要特征
1.主體是加害人與受害人、司法機關。我國辯訴交易中加害人獲得被害人諒解是進行某些辯訴交易的前提。而美國辯訴交易不考慮被害人權益,交易主體僅有被告人與檢察機關。2.交易案件范圍固定。主要是通過兩方面對交易的案件類型進行限制,一是規(guī)定可交易的案件如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個人人身權利可能判處三年徒刑以下刑罰的;另一方面通過禁止性規(guī)定:如累犯。美國檢察官僅對證據(jù)不充分、指控有較大失敗風險的案件才進行交易。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國辯訴交易的案件也有限制條件。3.中國辯訴交易人為操作性較小。由于司法文件對不同案件交易程度進行了限制性規(guī)定,因此加害人在獲得受害人諒解的前提下與司法機關協(xié)商空間較小。司法機關根據(jù)加害人的行為表現(xiàn),在法律規(guī)范允許的范圍內內行為。如量刑指導意見中規(guī)定“盡管沒有賠償,但取得諒解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在美國如何交易由檢察官決定,檢察官裁量權較大。在中國如果檢察官量刑建議與法定的出入較大,法官可以拒絕采納或者是在檢察官能夠給出合理理由的情形下采納;與美國降格指控不同,我國辯訴交易中,檢察官只能針對情節(jié)輕微,危害不大且認罪悔罪態(tài)度較好,獲得被害人諒解的犯罪,可以附條件不指控。但其他任何情形下,檢察官無權對案件性質和罪數(shù)進行裁量。4.辯訴交易提出主體為加害人。檢察官一般不主動要求加害人與受害者交易和解,以換取較輕刑罰。但是美國,檢察機關在刑訴中處于掌控地位,即使加害人提出交易,檢察官也不一定會同意。僅在檢察機關指控勝算較小時才會同意進行辯訴交易。這與我國辯訴交易前提即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大相徑庭。5.辯訴交易目標不同。我國刑訴交易主要為了滿足被害人補償需求,促成案件有效解決;促進社會和諧。而美國則是為了追求公正效率平衡、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
雖然我國與美國辯訴交易差異較大,但不能單純因差異否定我國辯訴交易存在的事實,盡管我國法律規(guī)定加害人通過悔罪或者是給予受害者經濟補償獲得受害者諒解情形下,酌定減輕而不是應當必須給予從輕量刑,但在司法實踐中只要符合從輕減輕情形,法官都會采納檢察官的量刑建議給予被告酌情量刑。我國法律規(guī)定酌定減輕而非必須減輕,一是措辭更加科學,如果加害人犯罪行為極其惡劣人身危險性高,無論是否獲得諒解滿足賠償需求,基于控制犯罪維護社會安全的需要,司法機關不會僅因加害人獲得諒解給予從輕處罰或給予大比例從輕量刑;其次是該措辭符合公眾對司法公正的期待。如果強制性規(guī)定加害人獲得諒解便必定能從輕處罰,容易使得公眾產生花錢買刑的錯覺有違司法公正,也能傳達給潛在犯罪人一條司法理念:違法犯罪,給予受害人經濟補償不是免刑或從輕處罰的制勝法寶。酌定減輕也只是給加害人提供了選擇是否認罪認罰是否積極賠償受害人的博彩機會。同時將受害人的利益訴求置于首要位置致力于滿足被害人的補償需要。有些學者認為我國不存在辯訴交易。依據(jù)相對不起訴、酌定量刑與美國的辯訴交易存在太多差異。但筆者認為我國的辯訴交易與美國一樣,交易都是為獲得指控或者量刑上的讓步是辯訴交易最核心的內容。雖然有相異之處,但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的相對不起訴、酌情量刑與加害人積極行為以獲得受害人諒解也是存在交易過程,只是這個交易結果囿于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顯得更為隱秘也更為含蓄。我國國情與美國不同,為了適應不同的水土作出不同的規(guī)定,任何制度在世界各國都不可能是整齊劃一的情況下,差異無法掩蓋這兩項制度的同一性。更何況現(xiàn)代美國的辯訴交易不再僅是加害人與檢察官之間的互相博弈,被害人的利益訴求也愈來愈多的納入到辯訴交易的具體操作之中,⑩因此筆者認為我國存有中國式辯訴交易。
[ 注 釋 ]
①[美]喬治·費希爾.辯訴交易的勝利[M].郭志媛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17.
②同上第4頁.
③同上第3頁.
④[美]艾倫·豪切斯特泰勒·斯黛麗,南?!じヌm克著,陳衛(wèi)東,徐美君譯.美國刑事法院訴訟程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411.
⑤Brady United States,379,U.S.742,752-53(1970).
⑥陳瑞華.美國辯訴交易程序與意大利刑事特別程序之比較[J].政法論壇,1995(4):22.
⑦Santobell V.New York,404.U.S.25,260(1971).
⑧<美國聯(lián)邦刑事訴訟規(guī)則>第11條.冀祥德.建立中國控辯協(xié)商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⑨何勤華.美國法律發(fā)達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355.
⑩Mark5.Umbreit,The Handbook of Vietim offender Mediation:An Essential Guide to Praetieeand Resaearch,SanFraneiseo,CA:Jossey-Bass,2001.
鄧雅文(1992-),女,四川南充人,中國政法大學證據(jù)科學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證據(jù)法學。
D
A
2095-4379-(2017)15-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