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宇
(448000 湖北興聯(lián)律師事務所 湖北 荊門)
探究股東將公司發(fā)包給股東的承包經營合同效力
杜曉宇
(448000 湖北興聯(lián)律師事務所 湖北 荊門)
公司承包經營是當事人選擇的一種公司經營發(fā)展模式,是公司股東對公司經營發(fā)展所做出的決策和安排。結合主體的不同,公司承包經營分為公司股東和公司股東之外人的承包兩種。不管應用怎樣的形式,在具體的操作中都不能超出法律的要求。
股東;承包經營;合同效力
公司股東和承包經營公司開展約定,在本質上是公司所有股東對彼此應該怎樣行使公司法規(guī)定的資產收益、企業(yè)決策的一種概括安排。在具體的操作中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同時也不能違反法律規(guī)定,不能損害第三人的利益。
某娛樂公司的三名股東小王、小楊、小周,三人在公司發(fā)展中總共注冊資金60萬人民幣。其中小王出資29.4萬人民幣,小楊出資15.9萬人民幣,小周出資14.7萬人民幣。公司發(fā)展的時候沒有設置董事會,設置了一個執(zhí)行董事,即小楊。小楊具備公司執(zhí)行董事和經理的身份,是公司的代表人,小王是公司的監(jiān)事。在2015年的時候,小王和小周、小楊共同簽訂了一個娛樂公司的經營合同,在合同中將公司承包給小楊。合同中做出了這樣的規(guī)定:“從2015年8月10日開始,為期兩年,每年需要承包金額28萬元,第一年支付人民幣10萬元,第二年全部償還請。承包金的分配方式按照工商部門的注冊股份要求進行,即小王50%,小周25%,小楊25%?!毙顩]有履行實際應該交付的10萬元承包費用。該娛樂公司,在2016年的時候停業(yè),被告小楊也停止了自己的承包經營。基于被告沒有按照合同規(guī)定定期交付承包金,原告向被動多次索要沒有結果。最后原告將被告告到法庭上,請求法官判定被告需要付出20萬元承包金額,并需要相應的交付4.2萬元違約金。
被告小楊認為,這樣的約定承包合同在本質上是不具備法律約束的。第一,承包合同的發(fā)包方、承包方都是公司的股東,原告以公司股東的身份進行發(fā)包,違反了要求。第二,承包經營形式架空了公司的董事會、監(jiān)理會、股東會,和公司經營發(fā)展要求不符合。第三,承包合同的內容中要求不管承包盈虧,都需要向發(fā)包人繳納一定數(shù)額的承包。
經過當?shù)氐娜嗣穹ㄔ旱膶徟姓J為:原告小王和被告小楊、股東小周三個共同經營公司時所簽訂的公司承包經營合同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中沒有違反法律,合理有效。當事人擁有自愿簽訂合同的權利,合同自由符合法律的要求。公司承包是當事人的自由意志,是當事人共同選擇的公司經營方式,法律對此并不禁止。公司在承包時候的一些權利和義務需要交由承包股東享有和承擔。合同中規(guī)定被告向發(fā)包股東需要交納一定的承包費用。這樣的規(guī)定也是當事人的自由處分行為,其是否屬于保底條款不影響合同整體的法律效力。因而可以判定出被告所說的承包合同不成立理由是不科學的。在宣判之后,原告和被告雙方都沒有再有異議,各自主動履行了義務。
公司承包經營主要是指公司、股東、承包者三者之間簽訂的承包合同,是將公司經營發(fā)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經營權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交給承包者,承包者按照相應的合同約定向發(fā)包者支付相應的承包金,并承擔一定的發(fā)展風險。這樣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割裂了公司和承包之間的關系。在實際應用上,公司和承包之間并不是對立的關系,二者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關于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怎樣在公司的治理結構和利潤分配中減少制度和承包合同之間的沖突問題成為有關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經過思考和爭議對公司、承包關聯(lián)基本持有以下幾種觀點:第一,否定說。支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公司承包會破壞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使得公司“三權分立”管理模式不具有實際效益。承包合同中要求的承包股東按照規(guī)定向公司承擔虧損補充業(yè)務的要求違背了公司股東的有限責任。第二,有效說。堅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合同的無效要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承包合同操作是一種私自行為。第三,區(qū)別說。堅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公司承包合同的實際效力要結合不同的合同內容進行判斷,不能直接不加思考的就認為公司承包合同的無效。區(qū)別說的主要主張是公司承包是當事人的自治行為,是當事人自主選擇的一種公司經營發(fā)展方式,在法律不對其明確要求下是有效的。
另外,在實踐中,關于公司的承包主體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除了公司股東之外的第三人,另外一種是公司股東。公司股東的承包具體也分為三種形式,分別是公司和股東承包簽訂的合同;股東以公司發(fā)包的給股東經營;股東和股東簽訂的承包合同。關于公司股東承包的第三種形式存在很大的爭議。
綜上所述,現(xiàn)階段,關于公司承包合同中的效力問題,在實踐操作中存在的比較大的爭議。對待這些爭議問題,在實際的操作中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盲目的一概而論,從而為公司承包合同的應用提供更為廣闊的場景。
[1]李克才.股東將公司發(fā)包給股東的承包經營合同效力[J].人民司法,2008,24:78-81.
[2]夏群佩,洪海波.全體股東約定由某個股東經營公司的承包合同有效[J].人民司法(案例),2016,17: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