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寬
(266300 山東省膠州市法律援助中心 山東 膠州)
關于法律援助參與信訪工作的幾點建議
孫洪寬
(266300 山東省膠州市法律援助中心 山東 膠州)
信訪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采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等形式,向各級信訪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單位辦理的活動。信訪制度是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橋梁,是黨和政府體察民情民意的重要制度。當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方方面面的矛盾日益凸現,信訪案件量激增,群體性信訪案件也不斷增加。信訪案件的處理往往涉及社會各領域大量的法律法規(guī),因此亟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調處機制。
法律援助;信訪工作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凸顯,信訪案件也隨之大量增加,解決信訪問題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棘手問題。法律援助既肩負著政府責任,同時又代表著群眾利益,職責的特殊性和法律的專業(yè)性,使得法律援助在解決信訪問題中能夠起到積極疏導和化解矛盾的作用。
《信訪條例》第13條第2款規(guī)定: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yè)人員、社會志愿者等共同參與,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這是法律援助參與信訪工作的法律依據。目前我市的法律援助參與信訪案件的處理各個環(huán)節(jié)上與信訪部門的協作制度尚不完善,沒有明確的指派部門,往往是領導的一個批示或一個電話,更沒有明確的協作處理程序。以往我們法律援助中心辦理的一些涉訪案件,就是這種情況。
法律援助和信訪都是國家構筑的兩種疏導社會矛盾、化解糾紛的渠道。從制度的作用來看,都具有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的作用;從擔負的職責來看,法律援助機構和信訪部門都是國家設立的,都是政府部門的共同職責;從服務的對象來看,不少信訪群眾都符合法律援助的條件。法律援助的介入既能引導群眾依法信訪,也能樹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可以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分門別類,加以分流,符合訴訟條件的進入司法程序予以裁判,不符合訴訟條件的適用行政協調手段加以解決。這樣就會使當事人問有所答,投訴有門,不至于久拖不決,使矛盾激化,樹立政府的良好聲譽和形象。通過法律援助的及時介入促使當事人放棄上訪轉而采取法律途徑,最終使問題得以圓滿解決的事例也不少。最典型的是2009年春節(jié)發(fā)生在膠西的特大交通事故。2009年1月份,在膠州膠西鎮(zhèn)發(fā)生了一起九死一傷的特大交通事故,此時春節(jié)將至,受害者家屬情緒特別激動,集體到信訪部門上訪。法律援助中心提前介入,過小年這天律師來到受害者家中,先向他們講解了法律規(guī)定和辦案程序,要他們耐心等待,相信政府和法律,受害者家屬表示相信律師相信法律不再上訪,當天就辦理了法律援助手續(xù)。此案經律師的努力,最終和肇事方達成和解協議。為表示感謝他們專門派代表到援助中心送來了錦旗。另外,我們法律援助發(fā)揮為政府分憂、為百姓解難的作用,代理了多起農民工集體討薪案件,如膠東外資企業(yè)128名農民工集體討薪、膠西57名女工因合同到期索要經濟補償金的案例,前者是引導上訪農民工提供仲裁的法律手段維護了合法權益,后者是發(fā)揮法律援助律師容易被信任、被接受的優(yōu)勢,引導農民工訴前調解結案。
從我們參與的部分涉訪案件的辦理情況來看,目前法律援助介入信訪案件工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便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有些上訪人主抓了政府怕上訪的軟肋,不信法,只講信,即使是無償的法律援助也不接受。
(2)法律援助本身存在一個程序性、時間性問題,有的案情復雜,時間更長,不如領導的一個批示,一個字或幾句話就能拿解決問題。
(3)訴訟費的問題,當事人也不愿意接受法律援助。訴訟有輸贏,存在風險,當事人擔心官司輸不起,也會拒絕法律援助。
1.將法律援助參與信訪接待制度化、程序化
規(guī)章制度應明確參與信訪工作的程序、工作內容等協作制度,使法律援助參與信訪工作有章可循,有文件可依,形成制度化、程序化。法律援助機構要在中心設立法律援助信訪工作站,同時定期指派援助律師參與信訪部門的信訪接待,向上訪群眾宣傳相關法律法規(guī),避免和減少群眾盲目上訪、越級上訪。當然上述工作就目前我市的法律援助現狀來說實現起來存在困難,因為我們法律援助中心僅有5名工作人員,大部分時間用于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還要接待日常的群眾咨詢,監(jiān)督檢查指派案件的辦理情況。因此要做好我市法律援助參與信訪工作目前還存在人員、法律援助經費、辦公環(huán)境等等方面的問題。我市自2009年起實行了律師信訪值班制度,每周一、三、五上午在信訪大廳法律咨詢室接待上訪群眾的涉法咨詢,對于合理的上訪訴求,能夠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律師引導上訪群眾走法律途徑。這項制度對于引導群眾采取合理合法途徑解決訴求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律師參與信訪畢竟是一項公益活動,一旦律師的有償服務業(yè)務與信訪接訪相沖突時,律師必然選擇自己的本職業(yè)務,而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2.建立信訪與法律援助信息互通制度
信訪工作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相互確定信息聯絡員,日常工作中互相交流信息,對信訪人的情況進行摸底,建立信訪人情況信息表,每年底對信訪人情況和受法律援助信訪人情況進行合理分析,掌握信訪案件的動態(tài);信訪部門對符合法律援助的信訪案件,可簡化程序,及時轉交法律援助部門受理,法律援助部門對此類案件應專設信訪案件援助通道,及時受理。
3.設立重特大信訪案件應急處理機構
針對近年來出現越來越多突發(fā)性、群體性上訪案件的狀況,建議信訪部門設立重特大信訪案件應急處理機構,將法律援助納入機構之中,建立相應的應急措施,在處理案件時可及時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將及時派援助律師積極參與,依法調處,有利于及時將事態(tài)平息,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
綜上所述,法律援助與信訪的有機結合,會更大范圍的保護廣大群眾的合法正當權益,會更加正確的使用信訪和法律途徑尋求問題的解決,促進社會和諧,群眾生活安定。
[1]周武紅,楊繼君,傅金鵬.實施基層法律援助和信訪代理機制的探索[J].領導科學,2014,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