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鐸
南昌大學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8
論訂婚的構成要件及解除的民事責任
翟文鐸
南昌大學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8
作為傳統(tǒng)習慣的訂婚制度在現(xiàn)代立法、司法層面缺乏相應規(guī)范。訂婚應是在男女雙方欲達成婚姻的事實前通過法律規(guī)定來確定婚姻關系的意思自治,也是婚約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具有人身和財產關系的雙重性質。本文從理論的層面對訂婚的構成要件進行分析,并結合具體案例進一步探討訂婚解除后男女雙方應承擔什么樣的民事責任。
訂婚;權利和義務;構成要件;民事責任
婚約起源于有償婚,女方家庭需要男方家庭給予一定的錢財,在錢財給付的合意達成基礎上,女方家庭才把女方交給男方,這才能達成婚姻?;榧s正是在這樣的發(fā)展中形成。臺灣的學者史尚寬先生認為,婚約謂一男一女約定將來應締結婚姻之契約①。我國婚姻法及司法解釋在訂婚制度上并沒有明確而系統(tǒng)的規(guī)定,導致的是訂婚達成前后財產糾紛問題突出。訂婚是存在于社會關系中的,基于男女雙方結婚的習慣形式。筆者認為訂婚是婚約的一種形式,指男女雙方為法律所確定結婚關系前所做出的,具有人身和財產關系的雙重性質。婚姻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是男女雙方財富、心理和生理的結合?;谟喕樗哂械纳鐣傩?,本文將從訂婚的構成要件及解除產生的民事責任兩個方面來探討相關問題。
筆者認為,訂婚是一種狹義的婚約,即男女雙方通過合意確定結婚的意思,是婚姻上升到法律高度前的意思自治。廣義的婚約包括男女雙方通過雙方合意確定結婚的意思,同時還包括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第二條中規(guī)定了“婚姻、收養(yǎng)、監(jiān)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xié)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guī)定”,這說明有關婚姻的約定在法律上被認為一種協(xié)議,這種認為也符合訂婚的社會屬性,因而理論上可以認為訂婚是一種有著契約性質的協(xié)議。但是訂婚是不同于普通財產性質的協(xié)議,它是有著人身和財產雙重性質的約定,應該特殊對待、特殊分析。
(一)訂婚的主體必須為欲結婚的男女雙方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俗使訂婚的權利不由欲結婚的男女本人行使,而是源于家族中父母輩的決定。自從近代以來,西方自由、平等價值觀潛移默化,欲結婚男女雙方在訂婚的意思和權利上有更多的主動和選擇,男女雙方的父母輩更多只是建議和指導,不再代其行使該項權利,這也是意思自治和尊重當事人婚姻自由的體現(xiàn)。
訂婚的意義體現(xiàn)在是一種締結婚姻的承諾,其重要條件是當事人的合意,并由當事人親自表達和實行,這是訂婚構成要件的基礎。因此定婚主體是男女雙方,合意是與對方締結婚姻關系,同時產生一定的權利、義務關系。
(二)訂婚的目的必須是將來締結法律意義上的婚姻
訂婚的目的是訂婚的核心構成要件,是欲結婚男女雙方所達成的最本質的合意,即將來締結法律意義上的婚姻。這包含幾個方面的要求:一是雙方有結婚的合意,并明確將來某一天在法律層面上實現(xiàn)這種合意;二是結婚的合意是本人做出的,不能是代理的。訂婚實質上是準結婚協(xié)議,有一定身份上的意義,協(xié)議成立即表示男女雙方達成合意,雙方成為準夫妻關系。
(三)訂婚在雙方合意下可以明確適當?shù)臋嗬土x務
關于訂婚內容,法律當尊重當事人合意,充分實現(xiàn)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但前提是尊重公序良俗,不能違反國家禁止性法律法規(guī),并不得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合法利益。
訂婚是結婚的一種預備,是具有人身和財產性質的雙方合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訂婚雙方要強制性地遵守一些權利和義務:1、雙方互負忠誠義務;2、對對方隱私的保密義務;3、相互扶持、相互尊重的義務等。訂婚后男女雙方重要的身份轉變就是成為未婚夫妻,依訂婚協(xié)議享有權利、承擔義務,這在法律的高度上應予以規(guī)范。
男女雙方會在婚約關系存續(xù)期間有財物贈與等相關財產往來行為。如果婚約被雙方解除,那么如何處理這些財物引起的紛爭?這就需要我們對婚約期間財物贈與法律性質進行分析。對此,理論界有不同的學說,而附條件說較有說服力。即婚約期間的財物贈與實際上是附解除條件的贈與。男女雙方預想將來正式結婚,并贈與財物給婚約另一方當事人,這是以婚約的解除為所附條件的贈與行為。如果婚約解除,則解除條件成就,贈與行為失去法律效力。同時,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當然解除,贈與行為應當恢復婚約前的狀態(tài),財物也應當返還贈與人。
綜上,在立法上確實要對訂婚制度進行一系列的規(guī)范,明確訂婚的構成要件及解除后的責任承擔。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訂婚是我國社會自古以來在民間廣泛存在的,作為一種民間習慣,在權利義務沖突的時候,現(xiàn)行的法律法規(guī)并不沒有具體的實質性規(guī)范可以操作,因此訂婚制度的立法是必要的。
[ 注 釋 ]
①史尚寬.親屬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111.
[1]史尚寬.親屬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2]熊進光.婚約法律問題研究[J].河北法學,2003.
[3]尚晨光.婚姻法司法解釋(二)法律與適用[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
D
A
2095-4379-(2017)22-0238-01
翟文鐸(1994-),男,漢族,河南濟源人,南昌大學法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