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琪斐 顧 曦
1.南通大學,江蘇 南通 226000;2.南通市崇川區(qū)人民檢察院,江蘇 南通 226000
?
物權效力三論
金琪斐1顧 曦2
1.南通大學,江蘇 南通 226000;2.南通市崇川區(qū)人民檢察院,江蘇 南通 226000
由于物權的效力與物權的定義、物權的內(nèi)容與性質以及物權的設定、變動、保護等息息相關,因此,有學者認為物權的效力是物權的靈魂和精華所在,也是物權體系的重點所在。[1]盡管物權在大陸法系已經(jīng)得到了較大的、體系化的發(fā)展,也為大陸法系許多國家的民法所明確規(guī)定,但是各國立法基本上都沒有明確表明物權有何種效力,所以關于物權效力的認識,學者之間產(chǎn)生了較大的分歧。
支配力;排他效力;追及效力
關于對物的支配力,筆者認為其并不是物權的效力。筆者認為在物債兩分的民法框架下,支配是物權的本質而非物權的效力,支配力與其他效力是處于不同位階的概念,它是物權產(chǎn)生一切效力的基礎。正如債權的效力包括請求力、保持力、處分力和執(zhí)行力,作為債權本質的受領力并不是債權的效力,而僅僅是債權產(chǎn)生一切效力的基礎。因此支配力并不是物權的效力。
謝在全先生認為,羅馬法上早已有“所有權遍及全部,不得屬于二人”之法則,足見物權排他效力早經(jīng)確認,由來已久。況一般均認為物權之優(yōu)先效力系自物權有排他性而來,而物權之優(yōu)先效力中未有某人具有所有權之物上,他人不得再成立所有權之原則,在概念上此已非優(yōu)先與否之問題,故不如認因物權系對物之直接支配,遂生排他與優(yōu)先效力為宜。[2]筆者認為,羅馬法的法諺并不能充分說明排他效力應作為物權的一項單獨效力列出。羅馬法的法諺只能說明物權具有排他性,認為排他性不是物權單獨效力的學者并不否認物權具有排他性,而是認為物權的優(yōu)先效力中已經(jīng)可以包含排他效力。由于物權優(yōu)先效力發(fā)揮作用的前提是同一個標的物上同時存在多個權利,而同一標的物上同時存在多個權利的前提是這多個權利可以并存,不互相排斥,而這正是排他效力作用的結果,即排他效力是產(chǎn)生多個權利并存于同一個標的物上這一現(xiàn)象的基礎,也就是說同一個標的物上要并存多個權利,這些權利必須首先接受排他性的篩選,只有經(jīng)過排他性的篩選之后才會形成多個權利并存于同一個標的物之上這一結果。即物權的排他效力是優(yōu)先效力的必要條件。
因此,談及幾個權利的位序問題(優(yōu)先效力)隱含的條件就是物權的排他效力已經(jīng)得到滿足。故不能以羅馬法法諺來當然證明排他效力應作為物權的一項效力單獨列出,羅馬法法諺只能證明物權有排他性。
筆者認為需要將排他效力單獨列出的真正原因在于,排他效力解決的是同一個標的物上不能同時存在兩個以上不相容的物權的問題,而優(yōu)先效力解決的是在同一個標的物上同時存在多個可以相容的權利時,各權利之間的位序問題,兩者分屬于不同層次,并且,在同時承認物權的排他效力和優(yōu)先效力的情況下,物權的優(yōu)先效力的含義會有所變化。例如,所謂不相容物權之間的優(yōu)先效力應該屬于排他效力的范疇。故應將排他效力和優(yōu)先效力分別作為物權的不同效力單獨列出。
崔建遠教授認為,當物受到侵害時,如果把物權人和侵權人(即侵害物權或者妨礙物權行使的人、危險物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之間發(fā)生的物權效力僅僅視為一個整體,物權人鎖定侵害人、對侵害人享有相應類型的物上請求權,均為物權效力的內(nèi)容,那么追及效力的本質屬于物上請求權中的返還請求權的觀點就具有合理性,可資采納。但是如果把物權人和侵害人之間發(fā)生的物權效力看作一個由若干階段組成的過程,物上請求權只涵蓋物權人對侵害人享有各種類型的請求權這一層面,那么物權的追及效力就承擔著突破各種相對法律關系的障礙、鎖定侵害人、對抗第三人對該物的合同債權等有關權利這個重任,其作用的發(fā)揮階段處于物上請求權作用的領域之前。[3]筆者認為,一方面,追及效力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確實能為物上請求權所涵蓋,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物上請求權所不能夠作用的領域,此時,物權追及效力的作用就能夠得到凸顯。例如,在抵押人未經(jīng)抵押權人同意將抵押物出讓給第三人的情況下,抵押權人追及至抵押物之所在對抵押物的受讓人主張抵押權,此種情況顯然不能用物上請求權加以解釋,而只有利用物權的追及效力此種情況才能得到恰當解釋。另一方面,物權具有追及效力是相對債權而言的。物權是一種絕對性的支配權,債權是一種請求權,與物權不同,在債權人未能獲得標的物的所有權之前,債務人非法轉讓或者第三人非法占有該標的物時,債權人不能要求占有人返還標的物,而只能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和承擔違約責任。[4]且物權的追及效力只能由物權人享有,而物上請求權除物權人外,占有人也能享有,兩者在這一點上也存在區(qū)別,故應將追及效力作為物權的效力之一單獨列出。
[1]溫世揚,廖煥國.物權法通論[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49.
[2]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修訂四版)[M].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182.
[3]崔建遠.物權效力的一般理論[J].法學雜志,2003(4):244.
[4]王利明.物權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31.
D
A
2095-4379-(2017)07-0240-01
金琪斐(1987-),女,江蘇南通人,管理學碩士,南通大學財務處,教師;顧曦(1987-),男,江蘇南通人,民商法學碩士,南通市崇川區(qū)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