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超
(450000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河南 鄭州)
論我國競爭法法律責任的制度
馮明超
(450000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河南 鄭州)
競爭法的刑事責任是我國競爭法法律責任中相對薄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保障競爭法有效實施的最后屏障,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法律責任制度去承擔制止、預防各種反競爭行為并使受害人獲得合理救濟。本文將在確定好競爭法法律責任的范圍的基礎上,對法律責任的立法模式、其作為競爭法法律責任規(guī)范在立法時的表現方式、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競爭法法律責任實施的效果進行探討。
競爭法;法律責任;制度措施;立法體系
權利和義務向來都是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各部門法學研究的中心。我國目前的競爭法學研究大多側重于具體反競爭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問題,尚缺乏對競爭法“權義結構”的深入分析,反映在競爭立法上,則不像民法和行政法直接規(guī)定權利和權力,而只表明法律所要保護的利益。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損害了經營者的公平競爭權,而公平競爭權是競爭法上獨立的權利類型,其權利的創(chuàng)設與生成并不是一種理論虛構,而是立足于部門法權利體系完善的主觀需要與立法、司法實踐中的客觀需要,具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和法律基礎。公平競爭權歸屬于經營者,以競爭利益為客體,是一種社會性經濟權利。當公平競爭權受侵害時,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競爭公益訴訟、行政訴訟以及行政途徑等方式來救濟,并設置以懲罰性賠償為核心的法律責任制度來保障公平競爭權的實現。
我國競爭法的責任擁有民事、行政、刑事責任三種,但經濟法上的市場軌制制度擁有其特殊性,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一種適合競爭法自身的法律責任。
1.競爭法律責任的特點
民事責任:①法定責任為主,約定責任為輔。體現法治的強制力,以便于更好的維持市場秩序。②特別重視懲罰責任。民事懲罰在經濟法的市場規(guī)制責任中體現為賠償損失,對于受害者來說是經濟上的補償。③實施嚴格的歸責原則。對于生產者實行無過錯責任,而對于銷售者實行過錯責任。④加重其實現保障的力度。
行政責任:①承擔此責任必須以違反市場規(guī)制法所規(guī)定的規(guī)制義務或受規(guī)制義務為前提。②較多的具有經濟利益的懲罰內容,或表現為強制性財產給付,或表現為限制、取消經濟活動資格(罰款、沒收財產、行政賠償、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或許可證、暫?;蛉∠麍?zhí)業(yè)資格)。③有經濟行政部門實施。
刑事責任:①以嚴重違反市場規(guī)制法為前提。體現了刑法的不可侵犯性與強制力,除了刑法中明確規(guī)定的“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外,還援引其他追認的刑事責任。②特別重視人的刑事責任。因為在市場規(guī)制制度中,競爭法占據主導,而在此法中的發(fā)布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都是針對企業(yè)展開的,重點就在于法人的責任。③普遍適用財產性。在我國刑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對于達到犯罪的大多集中于罰款。④集中立法為主,分散立法為輔。
2.競爭法中的法律責任
(1)反不正當競爭法。民事責任包括停止侵害(《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此責任方式,只是在《民法通則》中作了一般規(guī)定,賠償損失,這是《反不正當競爭法》中主要的民事法律責任。
(2)反壟斷法。民事責任主要是損害賠償,行政責任為《反壟斷法》中的主要責任,具體分為罰金與監(jiān)禁。
3.借鑒分析
競爭法的責任制度伸手市場軌制制度的限制,主要注重于行政責任與民事責任,相對于其他國家我們的責任力度不夠完善。在英美法系國家,當我們講法律責任進行歸類時,發(fā)現一種特殊的責任類型難以規(guī)劃,這就是懲罰性賠償責任。但競爭法上的懲罰性責任是一種獨立的特殊的責任類型。不正當競爭行為也重新規(guī)定計罰標準和處罰幅度,增加新處罰的種類,加重違法人的行為法律責任。
由于以上所述的一些原因,單純的民事、行政、刑事責任已經不足以滿足市場的穩(wěn)定發(fā)展。我們不得不提倡懲罰性的法律責任,加強政府監(jiān)管力度。一是要對市場規(guī)制法律責任的研究,要注意結構性分析方法,研究各種市場規(guī)制行為的法律責任組合的不同結構;二要強調與訴訟制度相結合,探究如何運用公益訴訟制度、訴訟保險制度來有效實施法律制度”。我們的最終目的并非注重立法,而是確保法律制度能夠被市場合理運用。不論國外經濟制度如何完善與新穎,與我們而言也只是借鑒。只有實事求是,完善自身市場法律規(guī)制制度,走出法律責任三要素,制定真正符合我國國情的法律責任制度,才能體現法律的目的和精神,從而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市場秩序。
(1)完善民事責任制度,擴大損害賠償的訴權主體。反不正當競爭法不僅保護競爭看的利益,保護消費者和廣大公眾的合法權益,將起訴權并不僅賦予競爭者,對于有效文施反不正當競爭法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借鑒先進國家的立法經驗,對不正當競爭者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2)規(guī)定科學的侵權損失計算方法。如上,不正當競爭行為對其他商業(yè)活動主體的最主要的侵害是使其喪失了本可獲得的商業(yè)機會或者可能使其承擔了本可避免商業(yè)風險。因此,損害賠償范圍應包括經濟損失和預期可得利益損失,對于預期可得利益損失的衡量,可以參考其他國家、地區(qū)的立法結合會計實務規(guī)定出可操作性的計算規(guī)則。使追究這些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加以完善。
(3)建議提高罰款的額度,取消現行最高處罰額的規(guī)定。提高罰款的額度,加大對違法行為 人的懲罰力度,使違法犯法成本過高而不敢輕易從事不正當競爭行為。取消最高處罰額的限度,賦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自由裁量權。行政執(zhí)法機關可根據違法行為人的違法經營額和預期可得利益或實際收益來核準罰款的金額。
雖然法律制度急需完善,但是完善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應當循序漸進。一部制定成功的法律需要歷經繁瑣費時的立法程序、廣泛細致的調查、成熟的基礎理論研究和科學縝密的技術論證。競爭法也是如此。這就需要各方人士對競爭法保護法律制度付出努力,為相關的法律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貢獻力量,促進競爭法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
[1]王立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一般條款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8(2).
[2]郭明瑞,房紹坤.《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3(29). [3]鄭成思.《知識產權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肖乾剛,肖國興.《能源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