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雄
(425199 湖南科技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湖南 永州)
地方性本科院校《國際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前置性問題再探
王建雄
(425199 湖南科技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湖南 永州)
在推進地方性本科院?!秶H法》課程教學改革之前,首先要思考課堂教學質量不高的原因,要合理區(qū)分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下降的不同因素,其可能來自授課教師的自身原因、學生的學習能力或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如果證實課堂教學質量不高是由于教學方法出現(xiàn)問題而導致,還要合理區(qū)分教學方法出現(xiàn)問題的不同緣由,其可能是教師無法駕馭某種教學方法、學生無法接受該種教學方法、開設課程與教學方法不匹配,抑或是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過分單一。只有解決了這兩個前置性的問題,才能有的放矢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國際法;教學質量;教學改革
在地方性本科院校法學專業(yè)的日常管理中,《國際法》課堂教學質量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譬如,學生成績普遍不理想,教師授課不受歡迎,學生上課時興趣不高,學生不愿意學習,填鴨式教育方式落后,上課課時太少,教師無法系統(tǒng)地講述等等。因而,當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時候,學校總是在呼吁或要求進行教學改革,特別是要求授課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改革,但是,數(shù)千年來的教育傳統(tǒng)所傳承下來的教學方法就只有那么幾種,而在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大班甚至超大班級本科學生短暫時間的授課中,能夠使用的更加有限。要求授課老師在短時期內如變戲法般創(chuàng)造出大量前瞻性的教學方法,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如果學校逼迫過甚,用“殺出一條血路”式的悲壯態(tài)度來鼓勵教師進行不顧一切的教學方法改革,無疑是愚蠢的,等于強迫教師在講臺上“瘋狂亂舞”,“病急亂投醫(yī)”,胡亂揮霍著學生的寶貴年華,對學生而言,是嚴重不負責任的行為。因而,在啟動教學改革之前,學校和教師應該首先解決兩個前置性的問題,其一是目前課堂教學出現(xiàn)問題的根源是什么;其二是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存在問題。
在部分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國際法》課程教學中,之所以會出現(xiàn)以上這些疑問,原因可能是學校的決策者和管理者不了解法學專業(yè),有可能是不懂高等教育的性質,同樣,也有可能是不擅長高等教育的科學管理。按照一般的教學要求和教育規(guī)律來看,對于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要本著對學生、對國家負責的態(tài)度,首先應該仔細地去調查研究,分析原因,然后對癥下藥?!秶H法》課程的教學質量為什么不高?學生為什么不滿意?這些不良后果與教學方法有關嗎?要做一個詳細的了解。如上面所述,《國際法》課程的教學質量不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一)教師的問題
課堂教學質量不高,有可能是教師本身的問題,如自身的學識不夠,不讀書、不研究、不思考,備課不足、上課不用心,講課技巧不足、不會講課等等;有可能是教授職稱評上了,沒有讀書、研究的動力,開始頤養(yǎng)天年、等待退休,所以不讀書、不認真講課;也有可能是擔任行政工作了,一門心思擠破頭想職務的晉升,整天混跡于大小會議,而沒時間和心思認真讀書和教學;也有可能是常年外出兼職,打官司、做顧問、開司考培訓班而沒有精力認真教學等等。如果是上述這些原因,根本與教學方法無關,核心是要提高教師本身的素養(yǎng)。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抓住“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這個關鍵的問題,而是盲目地推動“殺出一條血路”式的教學改革,折騰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是好笑的,悲哀的,是本末倒置。
(二)學生的問題
同樣的,課堂教學質量不高,也有可能是學生的原因,如學生根本不學習,不預習、不聽課、不復習、不讀書、不思考等等,如果是這種原因,同理,與教學方法沒有一點關系,就是教師用盡了世間所有的教學方法,對一個不學習的學生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此,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強化學生的教育管理,要想辦法讓學生熱愛學習、主動學習起來,而不是指責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先進。
(三)管理的問題
課堂教學質量不高,還可能是管理者或決策者的問題。如學校政策重科研、輕教學,重行政、輕教學,不重視本科生的日常教學;每天辛辛苦苦、勤勤懇懇上講臺教書育人的教師,在學校的待遇、禮遇、收入都比從事行政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教師低,那么,教師自然不重視教學,課堂教學質量自然不會很高?;蛘呓虒W安排不合理,讓“萬金油”式的教師去為學生授課,教學質量怎么提高?或者每周為教師開設四五門專業(yè)課程,每天講授五六節(jié)課程,教師如何保證每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質量?等等。如果是這些原因,學校首先應該做的工作就是反思自己的管理政策和領導水平,而不是不講理地要求教師強化教學方法改革,努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教師無法駕馭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本質上是一種教學工具,只有適合不適合,沒有好壞優(yōu)劣之分,每種教學方法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也有自己的不足之處,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選擇使用教學方法時,應該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教學風格、面對的學生群體、客觀的教學硬軟環(huán)境以及學生的整體水平,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而不能對某些教學方法貼上標簽,一廂情愿地視為落伍者或先進者。當課堂教學質量因為教學方法而出現(xiàn)問題時,首先要反思的是教師是否有能力駕馭該種教學方法。譬如,很多教師經常抱怨《國際法》課程采用講授法有很多的弊端,如“滿堂灌”、“沒交流”、“臺上講的生機勃勃,臺下聽的死氣沉沉”等,很多學生也抱怨部分教師的講授課“實在聽不下去”,“寡然無味”、“讀教材”、“讀PPT”、“毫無新意”、“比較膚淺”等;但是與此同時,同樣能夠聽到有學生評價某些教師的《國際法》講授課“生動”、“有內涵”、“知識淵博”、“博大精深”、“很有收獲”、“非常有啟發(fā)意義”等,對于不同教師的講授課出現(xiàn)截然相反的評價,由此可以說明,并不是講授法本身有多大的問題,而是教師本人無法駕馭“講授法”。
(二)學生無法接受該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候教師知識儲備非常豐富,對某種教學方法的駕馭能力也很強,也認真做了大量的備課準備,但是課堂教學質量還是不高,其原因可能在于學生無法接受或者沒有能力接受這種教學方法。譬如,某個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國際法》課程使用雙語教學,大多數(shù)學生的外語水平是相當有限的,因此,即使教師的講課多么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學生聽不懂,也理解不了授課的精彩之處。所以,雙語教學法對這群學生而言,不是最佳的教學方法。
(三)開設課程與教學方法不匹配
所開設的課程或課程的某些章節(jié)不適合使用某種教學方法,因為課程與教學方法不匹配或者兼容性不好也是教師使用教學方法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的錯誤,譬如,在《領土法》、《海洋法》課程中,案例教學法是非常好的教學方法,但是如果學生在初次接觸《領土法》、《海洋法》課程時,就采用研討式教學法,學生可能會不知所措,感覺很糟糕,因為其根本不了解《海洋法》和《領土法》的基本理論以及存在的問題,所以不知道如何研討。另外,對于法學課程而言,教學方法的選擇時機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師在不合適的時間選擇了不恰當?shù)慕虒W方式,也會產生不良的效果,譬如,若教師在法學本科生一年級剛進校時,在《法理學》和《中國法制史》課程中選擇研討式教學方法,其效果一定是慘不忍睹的。
(四)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有些教師在《國際法》課程授課過程中,從開課到結課僅適用一種教學方法,可能也會對課堂教學質量有影響。選擇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在長時期內反復適用可能會放大該教學方式固有的缺陷和不足,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創(chuàng)造性。譬如,國內某著名大學的有名教授,在講解《世界貿易組織法》時,從頭到尾都是天馬行空的開放式討論,開放式討論本身是非常具有啟發(fā)意義的教學方式,有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但是,該門課程一直采用開放式討論,往往令學生不知其所云,無法形成體系,以至于一堂課結束,學生都不知道這節(jié)課到底在干什么,其弊端可想而知。
綜上所述,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國際法》課程教學中,可能存在各種不足和問題,要科學地看待教育教學事項,實事求是地通過調查研究,尋找問題的根源,然后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分門別類地去解決困擾或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千萬不能“一刀切”或草率地定性、下結論,導致?lián)p害學生權益和影響教師正常工作的不良后果。如果經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造成課堂教學質量不高的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那么教師就需要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雖然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但無論是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應該包括兩個方面,即教師的教授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該兩方面相輔相成,同向運動,相互配合,有效地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緊密的結合起來,才能比較有效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1]賀衛(wèi)方.法律教育對話錄[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1).
[2]張文顯,盧學英.法律職業(yè)共同體引論[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2(6).
王建雄(1981~),男,甘肅蘭州人,法學博士,湖南科技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國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