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桃,徐碧金,劉永娟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外科二區(qū),廣東廣州510080
應用共情在護患溝通的效果
廖燕桃,徐碧金,劉永娟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外科二區(qū),廣東廣州510080
共情是良好護患關系的切入點,是所有護患溝通的精髓。該文通過對共情的概念分析、在護患溝通中的作用、護士運用共情能力的方法來闡述共情可以提高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的發(fā)生。
共情;護患溝通;護患關系
在當今醫(yī)患關系微妙、醫(yī)患矛盾突出、醫(yī)改尚未完善的大環(huán)境下,護理人員要學會進入患者的精神境界,感受對方的內心世界,體驗他的感受,并對他的感情作出恰當的反應,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共情是護理人員必備的特殊技巧。護理人員將共情貫穿于護患溝通的工作過程中,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及照顧,使他們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這樣,護理人員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共情能力,還可以真正地理解患者,不僅有助于護患關系的建立和發(fā)展,還能促進患者恢復健康,也可以降低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1]。
共情(Empathy),又名“同理”“通情”“同感”等,是源自于心理學的概念。1909年Edward Titchener[2]最早提出共情一詞,他認為“共情”是不但能夠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還能用心靈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人本主義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Rogers[3](羅杰斯,1957)提出,“共情”是指正確地理解他人內心世界,并且能夠將其內心情感、想法傳給對方。來自德文“Einfunlung”[4]的“共情”是一個人能設身處地地認同和理解別人的處境和感情的能力。根據國內外文獻報道綜合解釋“共情”是指護理人員能感同身受地感覺到患者的情緒及感情,并能將這種情緒和感情不加任何評論反饋或傳達給對方。共情是要求護理人員能進入患者的情感世界,就如同自己的情感世界,能夠理解和分擔患者感情世界中各種悲觀消極的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幫助患者,并利用所掌握的專業(yè)知識促進和維持患者身體、情感的良好狀態(tài),讓患者有能力應對問題。
2.1 共情可改善護患關系
共情在護患溝通中,它是一種工作態(tài)度也是一種工作能力。作為工作態(tài)度,它體現(xiàn)在對患者的關心、理解和接受;作為工作能力,它體現(xiàn)在關心患者的身體和生理,理解患者的情感,并將這種關心及理解以尊重、接受的溫暖方式表達出來。共情也是一種具有動力特征的情感力量,能激發(fā)護理人員內在的道德原則變成實際行動。共情作為一種特殊的溝通技巧。共有3個過程:①護理人員感受患者的內心世界;②護理人員表達對患者的理解、誠實和接納;③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理解和信任。共情體現(xiàn)了護理上的人文關懷,其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對患者表達關切、接受、理解、珍重,將溫暖和關愛不斷傳遞給患者,讓患者感受到護士的理解和接受,促進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2 理解和尊重患者
理解患者的需要、情感和所處的環(huán)境或狀態(tài)是共情的基本要素。它的目的是充分尊重患者,并設身處地地理解對方、尊重對方和接受對方,用對方的眼光、感情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護理人員要準確理解患者的困境、想法和感受,護理人員在工作的時候,始終微笑面對患者,把所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化作一份理解、一種智慧和極大的關愛,提供給患者充分的尊重、貼心的理解和溫暖的關懷,從而增加患者治病的動力和信心,同時他們也感受到理解和尊重,讓患者獲得一種愉快和舒暢的滿足感,使患者保持情緒穩(wěn)定,有利于疾病康復。
2.3 減輕患者負性的情緒
共情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包括認知分析、情感反應。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實踐中,能從心理上理解患者、關心患者、安慰患者和幫助患者,將傾聽貫穿于整個護理工作中,傾聽時不要隨便插話,也不要左顧右盼,謹慎地、細心地把握患者微妙的情感世界,并用恰當的表情和手勢反饋給患者,使患者負性情緒能盡情得到宣泄,才能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穩(wěn)定情緒,緩解其心理壓力。
3.1 詳細做好患者入院評估是共情的前提
共情是良好護患關系的切入點。護理人員留給患者的第一印象常常會影響到護患關系能否很好建立,直接關系到以后的護理操作、健康教育能否順利完成。因此,護理人員在接待患者入院時,詳細了解患者發(fā)病原因,詢問患者是否了解疾病的發(fā)展及結果,從而感受患者的心理變化。護理人員除了介紹主管醫(yī)生、教授和責任護士外,還要詳細介紹病房環(huán)境及相關制度:如查房制度、作息制度、陪護制度,也要指導病房設施的正確使用,能夠讓患者盡快熟悉環(huán)境,減少陌生感;也要介紹與其同類疾病手術治療成功的病例,給他們傳授經驗、感受,以便讓患者消除焦慮感、恐懼感,從而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通過詳細入院評估、環(huán)境和相關制度的介紹,及真情的情感交流和人文關懷,讓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建立并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
3.2 耐心傾聽、尊重患者是共情的基礎。
共情中包含有耐心的傾聽、尊重患者,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真實想法,最終促進患者短期或遠期的預后[5]。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逐漸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學會關注、傾聽患者,以準確、恰當的方式表達對患者情感和意圖的理解、尊重和關心,利于提高共情能力。護士在病房巡視的過程中,除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外,還要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更要傾聽患者的訴求;傾聽時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傾聽時不要隨便插話,不要左顧右盼,將傾聽貫穿于整個護理工作中,不但要聽懂患者口頭上表達的內容,還要觀察到非語言,比如患者的動作、表情、聲音、語調、語速等所反饋的信息,洞察到患者細微的心理變化,消除其焦慮、恐懼、無助的心理,使患者在比較寬松和信任的氛圍中配合治療。患者在護理人員的凝神傾聽中才能意識到自己被重視和尊重,從心理上接受護理人員,并在情緒上保持穩(wěn)定,有利于治療疾病、促進康復。在護理活動中運用共情能力,有助于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
3.3 換位思考是共情的關鍵
共情是從對方的角度看世界,即“換位思考”,能站在別人的立場設身處地地認同和理解別人的處境和感情,并做出適當的反應[6]。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教學、開設共情技巧和人文關懷課程等,提高對患者需求的敏感性,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患者的痛苦和期望,盡可能對其行為做出善意的解釋。也要學會進入患者的精神境界,感受對方的內心世界,體驗他的感受,并對他的感情作出恰當的反應,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在溝通中要使患者感受到你是在用心護理服務,這樣不僅有利于護士完成工作任務,更有利于減少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護理人員通過角色轉換的訓練,讓患者的心理得到疏導、焦慮情緒得到緩解。同時,護理人員通過假設自己是患者的角色來審視自己的工作表現(xiàn)及態(tài)度行為對患者所造成的影響,這樣,護理人員對患者傾注更多的關心、尊重,并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和態(tài)度,以達到改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只有掌握并運用共情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才能真正理解患者,促進護患溝通,促進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和發(fā)展[7]。這樣,護理人員可以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也可以促進了患者恢復健康。
在當今醫(yī)患關系微妙、醫(yī)患矛盾突出、醫(yī)改尚未完善的大環(huán)境下,護理人員要學會進入患者的精神境界,感受對方的內心世界,體驗他的感受,并對他的感情作出恰當的反應,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在溝通中要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是在用心服務,這樣不僅有利于護士完成工作任務,更有利于建立和發(fā)展和諧的護患關系。共情是一種在情商中最重要的運用情感的能力,使自己和對方的情緒、心理處于最佳的狀態(tài)。它是護理人員必備的人格素養(yǎng)修養(yǎng),是良好護患關系的切入點,是所有護患溝通的精髓[8-10]。當患者初到醫(yī)院,陌生的環(huán)境,不熟悉的醫(yī)護人員,對疾病的擔憂、焦慮等因素,這時護理人員做好入院評估,針對患者的問題進行溝通,讓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護理人員利用巡視病房的機會,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尊重患者,這樣不僅加深患者的信任,也為持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奠定基礎。共情是護理人員必備的特殊技巧,在臨床護理實踐中,護理人員熟練運用共情能力,讓護理工作更貼近患者,更人性化,可以使護患之間的交流有效暢通地進行,也可以順利促進并開展各項護理工作,對患者的身體康復與心理健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從而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促進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和發(fā)展,有利于減少護患糾紛的發(fā)生。
[1]解方舟,吳姍姍,楊平,等.共情能力的作用及其培養(yǎng)[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9):1425-1432.
[2]Edward Titchener.Introspection and empathy[J].Dialogues in philosophy Mental and Neuro Sciences,2014,7(1):25-30.
[3]Rogers R.李孟潮譯.當事人中心治療[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9-29.
[4]Batt Rawden SA,Chisolm MS,Anton B,et al.Teaching empathy to medical students:anupdated,systematic review[J]. AcadMed,2013,88(8):1171-1177.
[5]陳曦,方蕾,郝圓圓,等.共情在臨床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30):3710-3713.
[6]郎紅娟,杜艷玲.護理人員共情的研究狀況[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6,15(2):76-79.
[7]楊洋,王維利,潘慶,等.臨床護士共情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作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5):16-18.
[8]張志紅.共情在護患溝通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臨床護理雜志,2013(6):51-53.
[9]李麗紅,楊培常,翟軍亞,等.共情在護理領域中的研究現(xiàn)狀[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3,31(4):91-93.
[10]劉兢.共情在護患關系中的重要性及研究現(xiàn)狀[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5(16):110.
Application Effect of Sympathy in the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LIAO Yan-tao,XU Bi-jin,LIU Yong-juan
Second Area,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Province,510080 China
The sympathy is a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good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is also the essence of all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s,and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ception of sympathy,function in the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of sympathy ability of nurses thus improving the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establishing the good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
Sympathy;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R47
A
1672-5654(2017)03(a)-0193-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7.193
2016-12-09)
廖燕桃(1972.9-),女,廣東廣州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