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賓
(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高速公路跨汾河大橋防洪影響補救方案
宿賓
(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介紹了高速公路跨汾河大橋基本情況,該大橋的興建將對河道防洪產生影響,從五方面論述了大橋對河道防洪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防洪影響補救方案,詳細闡述了工程布置過程,結合不同影響因素采取了相應的補救措施。
防洪影響;補救方案;工程布置;高速公路;汾河大橋
1.1 橋梁狀況
高速公路跨汾河大橋長432m,上部為17~25m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箱梁采用單箱單獨預制安裝、現(xiàn)澆連續(xù)接頭,先簡支后連續(xù)的結構體系。下部橋墩共18排,每排6個,采用直徑1.3m的柱式墩,樁基為直徑1.5m的鉆孔灌注樁,按摩擦樁設計;橋臺為柱式臺,樁基為直徑1.5m的鉆孔灌注樁,按摩擦樁設計。橋面鋪裝為10cm厚的瀝青混凝土+9cm厚的C40防水混凝土,并設置橋面錨固鋼筋與行車道板連接為整體;在橋面板現(xiàn)澆C40防水混凝土,頂面設置防水層,橋面凈寬2×12.0m。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I級。
大橋斜跨汾河,交角為40°,每排6個橋墩連線與水流方向一致。
1.2 河道概況
汾河是黃河第二大支流,干流發(fā)源于晉西北寧武縣西南管涔山雷鳴寺上游的宋家崖,全長694km,流域總面積39471km2。
橋址處河道微彎,斷面寬淺呈“U”型,附近堤防不完整,堤距200~300m,為均質土堤,現(xiàn)狀堤頂寬窄不一,寬約5.5m左右,內邊坡1∶2~1∶3,外邊坡1∶1.8~1∶3,堤高3~5m。
2.1 水文基本資料
根據(jù)《防洪標準》規(guī)定,高速公路跨汾河大橋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
高速公路跨汾河大橋控制流域面積18286.8km2,上游59.7km處有水文測站A,下游33.1km處有水文測站B,兩測站均有實測水文資料,成果可靠,可直接用于水文分析計算。
2.2 洪水分析計算
洪水計算可依據(jù)水文測站A,B設計洪水,點繪洪峰—面積相關曲線,結合高速公路跨汾河大橋橋址以上流域面積,確定橋址斷面的設計洪水。
水文測站A100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為2520m3/s,20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為1590m3/s。水文測站B100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為3140m3/s,20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為1900m3/s。
橋址斷面設計洪水依據(jù)水文測站A,B設計洪水,由洪峰—面積相關曲線求得。《汾河中游段河道治理規(guī)劃報告》中確定本河段設計流量為2000m3/s,根據(jù)洪峰流量—面積相關曲線可得出橋址處斷面計算值為1740m3/s,考慮到工程的安全性,20年一遇洪水采用2000m3/s。
2.3 大橋建設對河道防洪影響
一是橋梁底部高程不滿足防洪要求。根據(jù)《公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guī)范》《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確定橋梁底部高程為設計洪水位、壅水高度、風壅增水高度、橋墩沖高與橋下凈空安全值之和。大橋橋址處100年一遇洪水位為742.22m,加橋下壅水高度0.23m,風壅高度0.04m,波浪高度0.47m和橋下凈空安全超高0.50m,計算得橋梁底部高程安全值為743.46m。根據(jù)復核結果可知,0~5號橋墩和12~17號橋墩橋梁設計梁底部高程較低,不能滿足防洪要求,故需整改河道,降低橋址處河道水位。
二是建橋后河道壅水影響。建橋后20年一遇洪水位為741.03m,最大壅水高度0.45m,壅水影響長度約6km。建橋后堤防不能滿足20年一遇洪水標準,需采取措施消除壅水影響。
三是高速公路跨汾河大橋橋面切斷堤頂防汛搶險道路,阻斷交通,影響防汛搶險正常開展。
四是施工便橋采用永久性混凝土橋墩,縮窄了河道主槽,影響主槽過流能力。
五是橋下主槽兩側建有護岸,縮窄行洪斷面,影響主槽過流能力。
3.1 補救方案
根據(jù)高速公路跨汾河大橋和該段河道現(xiàn)狀,確定補救方案。工程建設任務包括:整改橋址附近河道,使高速公路跨汾河大橋橋址斷面水位下降,從而使橋梁底部高程滿足防洪要求。通過拓寬主槽,修整灘面降低水位。消除建橋后20年一遇洪水壅水影響。按規(guī)劃要求整改橋址上游6km河道主槽,中水整治寬度60m?;謴蛽岆U道路,清除河道內一切施工臨時設施。
3.2 工程建設規(guī)模
3.2.1 橋址斷面最高允許水位
為滿足防洪要求,大橋橋址處水位與超高之和應小于大橋梁底最底高程742.24m。各項超高之和為1.24m,即拓寬主槽后橋址處水位應不超過741.00m。
3.2.2 滿足要求的橋址斷面
建橋后橋梁形成擋水胸墻,根據(jù)《水力學》,大橋處水位—流量關系應按寬頂堰流計算。建橋后橋址處斷面水位—流量關系見圖1。經計算,橋址上游河道最大過流能力為2450m3/s,橋址斷面采用復式斷面,主槽底寬80m,主槽邊坡1∶2,灘面高2m,堤防內邊坡1∶2。整改后橋址處100年一遇洪水位為740.90m,20年一遇洪水位為740.00m,滿足防洪要求。
圖1 橋址斷面水位—流量關系曲線
3.2.3 滿足要求的下游整改長度
因控制斷面在下游,故橋址下游河道需整改,以防下游回水抬高橋址處水位。
考慮整改的一致性,并結合該段河道長遠規(guī)劃,經多次試算,下游河道整改后亦采用復式斷面,主槽寬80m,邊坡1∶2,灘面高2m,整改后橋址下游水面曲線推算結果見表1。
表1 建橋后拓寬主槽100年一遇河道水面線成果
從表1看出,橋址下游河道整改后,水位演算到橋址,可與橋址水位銜接。
3.2.4 整改后壅水影響
橋址斷面河道整改后,20年一遇洪水位為740.00m,以此水位為起調水位,整改后上游20年一遇水面曲線見表2,并與建橋前20年一遇水面線進行比較。
表2 汾河大橋建橋前后水位變化表
由表2可知,橋址及其下游河道整改后,上游水位相應降低,消除了壅水影響。故橋址上游河道不需進行大的整改,按規(guī)劃將上游6km河道主槽拓寬到60m,并將堤防加高到建橋前20年一遇防洪標準。
4.1 整改河道工程
樁號0+000—3+330整改后河道采用復式斷面,主槽底寬80m,深2m,堤防內邊坡1∶2,外邊坡1∶2.5。斷面3+330上游70m處開始整改,主槽擴散漸變段70m,從斷面3+330開始按設計復式斷面往下游開挖整治,直到0+000斷面,再往下游開挖50m,并進行主槽收縮漸變段整改。河道整改長度3.3312km。該段縱坡保持不變,為0.57‰。樁號3+330—8+464段將河道主槽底寬拓寬至60m,主槽深2m,邊坡1∶2,灘地維持現(xiàn)狀,共5.204km,縱坡保持不變,為0.8‰。
主槽邊坡采用干砌石護坡,厚度35cm,岸墻寬2.236m,長8.5km;坡腳采用干砌石防護,寬1.0m,深1.0m,長8.5km。
4.2 堤防加高或新建工程
根據(jù)壅水分析計算,對橋址下游500m、上游6km范圍內的河道在現(xiàn)有堤防基礎上加高加固,滿足20年一遇洪水標準,右岸橋址下游河道現(xiàn)狀無堤防,可依據(jù)河道地形自然走勢,在下游右岸500m范圍內修筑堤防,滿足20年一遇洪水標準。堤防加高長度12km,新建長度0.5km?,F(xiàn)狀堤防為土堤,故加高或新建堤防采用碾壓土石結構,內邊坡1∶2,堤頂寬6m,向背水坡培厚。堤頂泥結石鋪路,厚15cm。
4.3 救援通道整改
為保證救援通道在洪水來臨時的暢通,提出兩種方案:一是設置繞行至兩側附近橋梁下的防洪救援專用道路;二是汾河橋東西兩側增加應急搶險救援用平交口。
高速公路跨汾河大橋的建設對河道防洪產生的影響,可針對不同的影響采取相應的防洪補救措施:一是整改拓寬河道使大橋橋址斷面水位下降,從而使橋梁底部高程滿足防洪要求,并消除壅水影響;二是堤防加高,河道滿足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三是恢復搶險道路,保證救援通道在洪水期的暢通。
TV87
C
1004-7042(2016)01-0014-02
宿賓(1984-),男,2009年畢業(yè)于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農業(yè)水土工程專業(yè),工程師。
2015-11-19;
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