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 要: 高校教師與學生是高校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是高校的構成主體,還是重要教育法律關系主體。依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高校教師在享有權利的同時,需履行自己的義務。教師要認真對待義務,尤其重視對學生應盡的義務。在思想上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優(yōu)化教育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尊重學生人格,維護學生合法權益。教師與學生關系密切,教師依法履行對學生的義務,對師生關系良性發(fā)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 法律 義務 權益 教師 學生
高校教師是高等學校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具有職業(yè)特性。在高等學校中,除了同學間相互接觸外,學生同教師的接觸最多,關系最為密切。高校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僅表現在教育上的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管理上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還表現在法律上的教師、學生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教師的特定義務在《教師法》第八條中做了具體規(guī)定,我們可以將這些義務簡稱為:遵紀守法義務、教育教學義務、思想教育義務、尊重學生人格義務、保護學生權益義務、提高水平義務。本文認為教師對學生的義務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
1.思想上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擁有人格魅力,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在與教師剛開始接觸時,可能會更關注教師的外部形象。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會更多地被其人格魅力吸引。人格魅力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會里一個人能受到別人的歡迎、容納,那么實際上就具備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教師可以通過一些途徑培養(yǎng)自己的人格魅力。比如:學會微笑。面對學生,如果教師肌肉僵硬,神情非常嚴肅,學生會不自覺地緊張,甚至恐懼,無法安心學習。如果教師和顏悅色,面帶微笑,表現出真誠和善良,學生會覺得放松舒適,更好地發(fā)揮潛能。微笑的風采包含豐富的內涵,它是一種能激發(fā)想象力和啟迪智慧的力量。除了微笑,教師要學會傾聽。傾聽屬于有效溝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通暢。狹義的傾聽指憑助聽覺器官接受言語信息,進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的全過程;廣義的傾聽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主體是聽者,而傾訴的主體是訴說者。教師學會傾聽并不是只聽,還要學會回應。當學生說話時,教師可以隨著學生的話語頻頻點頭。當學生說到精彩處時,教師可以給予微笑回應。都能讓學生在教師身上找到共鳴,有被關心和理解的感覺,對教師產生信任。
2.教師優(yōu)化教育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
《高等教育法》五十二條規(guī)定:“高校教師……應當以教學和培養(yǎng)人才為中心做好本職工作?!币簿褪钦f高校教師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學上。
教師可以向有經驗的前輩學習、聽課。課堂教學是一門十分有講究的學問,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如何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如何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等在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要。通過聽課,教師可以優(yōu)化自己的課件,在現有內容基礎上增添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目前,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認真制作課件。在講述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或者視頻等較為形象化的教學材料,輔以解釋說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師要不斷自我教育。教師提高水平主要靠自己自學?,F代社會日新月異,不僅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更高的要求,對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有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師在新入職時都需要經過一系列學習培訓。之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根據工作需要和自己思想、業(yè)務水平現狀制訂進修提高計劃,自我加壓,采取一些舉措不斷提高自己。比如,很多教師利用空余時間學習英語、計算機等技能,保持旺盛求知欲,緊跟社會發(fā)展腳步,做到理論與時間相結合,不斷更新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技能。
3.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維護學生合法權益
我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边@里包括學生的人格尊嚴不受教師侵犯。教師尊重學生人格的義務主要包括: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堅持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觀點。
教師是否尊重學生人格,對學生全面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任何體罰、訓斥、辱罵、諷刺、挖苦或嫌棄都是對學生人格的侮辱。進入高等學校,與中小學相比,雖然學生得到成長,但內心仍不夠成熟,容易受傷害,需要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教師要正確處理和學生的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高校教學管理的重要原則。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用愛關心學生,多參與學生管理工作,促使師生關系和諧發(fā)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教師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學生受教育權的保護;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制止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近年來校園侵權行為屢見不鮮,比如,教師歧視排斥后進生,侵犯其接受教育的權利,勸其退學;教師怕后進生影響班級成績名次,不讓后進生參加考試,按成績排座位;教師隱匿、毀棄或私拆學生信件,隨意披露學生隱私;非法組織學生參觀、旅游造成交通事故或其他傷害事故等。這些行為的出現,與教師教育法制觀念淡薄有很大關系。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教育法制觀念,在教育教學中自覺遵守和執(zhí)行各種教育法律法規(guī),做到依法執(zhí)教。
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教師在依法行使權利的同時,也要依法履行義務。在高等學校中,教師和學生的聯系極為密切。教師要正確理解和履行對學生的義務,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師生氛圍。
參考文獻:
[1]戴中祥,鄭全新.高等教育法規(guī)概論[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李映楠.知識經濟時代高校教師對學生的義務淺析[J].教學實踐研究,2010(9).
[3]張玉格.加強教師法制觀念,維護學生合法權益[J].新課程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