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軍菊
摘要;習慣是一個人的性格形成至命運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學習習慣是學習品質的心理基礎,習慣既是學習和訓練的結果,又是新的學習或新的習慣形成的基礎。在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學生日后學業(yè)成績的優(yōu)劣、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認真書寫;勤于動手的良好習慣。
從教十多年第一次任教小學一年級語文并擔任班主任工作,這對于從沒教過低年級的我來說還真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想想這些孩子,他們滿懷喜悅,滿懷憧憬,成為一名小學生,就像是一張白紙一樣。怎樣在白紙上描繪出一幅絢爛的圖畫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的真諦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怎樣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呢?我就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來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學習效果很差,教過多遍的拼音不會拼,教過多次的生字不會讀,作業(yè)不會做,考試成績不理想。甚至于強調過很多次的題目都不會做,或者是因為粗心大意而做錯。這樣的問題相信讓每個老師都頭疼的,究其原因,也就是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不是生來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小學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一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令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受益終生。
一、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對于語文學習來說,預習是很重要的。學生通過預習可以提前知道要學習的內容,以便于在課堂上更好的學習。我在教每一課之前都會布置學生課前預習,一年級的預習我是這樣布置的:讓學生圈出帶生字的詞語,然后拼讀三遍;借助拼音讀課文三遍。通過這樣的預習,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所了解,對課文熟練,對課堂朗讀有了很大的幫助。
二、培養(yǎng)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講”是與人合作交流的基礎。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方式已從被動的學習轉向自主的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學生學會求知的重要途徑。
然而“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這就勢必影響他的聽課效率,影響其學習成績,我們要想他注意力集中,就要想辦法吸引他,就要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在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采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就適時的表揚。如,“某某聽講多認真呀,有的小朋友真應該向他學習。”有時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還適當給點小獎勵,如給一個乖乖貼,課后獎勵一個糖等等,這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很有效的。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可用目光加以暗示。對于特別不聽話的小朋友給點小小的懲罰,殺一儆百。其實我們的學生很單純,都愛受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一些。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還要做到:1、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利用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化的設備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2、用講故事、集體背誦、練書法等等,開始堅持5-10分鐘為宜,以后逐步鞏固加長,低年級學生如果一節(jié)課注意力集中達到25-30分鐘,當天的學習內容基本就可以消化,課后復習鞏固的任務就相對很輕,直接減輕了孩子的學習負擔;3、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中,注重課堂提問,創(chuàng)設氛圍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言,減少學生分散注意力的間隙。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不會那么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都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三、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俗話說:字如其人。寫字的過程就是學習做人,培養(yǎng)學習態(tài)度、習慣的過程,孩子們的情感會從中得到熏陶。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低年級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要隨時向學生示范、要求正確的執(zhí)筆寫字姿勢,使學生真正做到書寫時“頭正、身直、肩平?!痹谧R字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強化訓練學生看書觀察和老師示范的環(huán)節(jié),每當學習一個生字時,首先讓學生觀察字形、字的結構、筆畫等特點,然后再根據(jù)自己的觀察看老師的示范,觀察是否與觀察到的相符合,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差,堅持時間短,因此要隨時提醒。我們學校每天下午有15分鐘的習字臨帖,這是一個很好鍛煉學生書寫能力的機會,老師要把握好這個機會認真指導學生書寫,長此以往,學生就能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四、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的習慣
對低年級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來說,主要是獨立動手的習慣,上學前準備好書本學具,上下課書本學具擺放整齊,上課老師沒有要求時決不亂動手,這些小習慣可以幫助孩子節(jié)省學習時間,從小養(yǎng)成整齊認真,獨立自主,一絲不茍的習慣,避免雜亂無序,干事馬馬虎虎,到處出錯。此外,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家長應以引導為主,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遇到生字生詞,可以讓孩子利用字典查找識字;遇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可以讓孩子動手通過實踐尋找答案,從而起到加深印象,增強理解,鞏固知識的效果。
總而言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它需要經(jīng)過持之以恒、有意識地逐步訓練才能得以形成和體現(xiàn),不能急于求成,否則,欲速則不達,甚至造成拔苗助長的結局,最終落個埋怨聲聲,事倍功半。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道路上,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從每一個細節(jié)抓起!
參考文獻:
[1] 邱蘭. 淺談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2(02)
[2] 李亦菲. 除學習負擔以外,還應關注什么?——2011小學生學習狀況調查報告[J].基礎教育參考.2011(23)
[3] 張瓊. 教師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J].教育教學論壇.2011(29)
[4] 李曉麗.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D].西南大學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