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燕瓊,熊林平,周 宇
·臨床醫(yī)學· ·論著·
武警某部官兵心理衛(wèi)生服務現(xiàn)況調查
陸燕瓊,熊林平,周 宇
目的 研究某地區(qū)武警內衛(wèi)部隊官兵心理衛(wèi)生服務需求與利用情況。方法 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調查武警部隊623名官兵的身心健康程度、近1個月心理壓力程度、心理壓力原因、緩解心理壓力途徑;心理咨詢次數(shù)、沒有進行心理咨詢的原因等。結果 武警官兵有32.26%的人有中度及以上身體疼痛/不適,有19.90%的人有中度及以上焦慮/沮喪;18.78%的人近1個月心理壓力很大或較大;有66.77%的人沒有進行過心理咨詢。結論 武警官兵心理衛(wèi)生服務需求量大但利用率低。心理衛(wèi)生相關部門應及時制定相關政策,調整心理宣教方案,充分利用已搭建好的各種心理平臺。
武警部隊;心理衛(wèi)生服務:調查
近年來,隨著新軍事變革的不斷進展,武警部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日益繁重,官兵執(zhí)勤處突維穩(wěn)壓力逐漸增大,由此引發(fā)的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1]。加強武警部隊心理衛(wèi)生工作,是新形勢下武警部隊發(fā)展與建設的新任務和新要求,是武警部隊衛(wèi)生服務保障的延伸和拓展[2]。心理衛(wèi)生工作已然是武警部隊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本研究旨在了解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武警內衛(wèi)部隊官兵心理衛(wèi)生服務需求、部隊開展心理衛(wèi)生服務現(xiàn)狀等情況,為改進武警官兵心理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果,維護心理健康提供依據(jù)。
1.1 調查對象 2015年3-6月,按照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以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武警某內衛(wèi)部隊為研究對象。先以距離遠近分為市內部隊與偏遠部隊(離市區(qū)較遠的外地部隊);市內部隊再按任務性質分為機動部隊、執(zhí)勤部隊;再根據(jù)具體分工從機動、執(zhí)勤部隊各抽取4個中隊,偏遠部隊抽取1個中隊;最后按基本抽樣單位(中隊)進行整群抽樣調查。共抽9個中隊,發(fā)放問卷655份,回收有效問卷623份,有效率為95.11%。其中機動部隊293人,執(zhí)勤部隊261人,偏遠部隊69人。
1.2 調查內容 調查武警官兵身心健康程度、近1個月心理壓力程度、心理壓力原因、緩解心理壓力途徑;心理咨詢次數(shù)、沒有進行心理咨詢的原因等。
1.3 調查方法 經(jīng)課題組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小組成員,先后組織到各被抽樣單位,根據(jù)調查表的內容逐項對武警官兵進行面對面詢問,由調查員填寫調查表。問卷回收后,隨機抽取5%的問卷進行復核,合格率為97.5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通過Epidata 3.1對數(shù)據(jù)進行錄入,運用SPSS 18.0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構成比或率表示。
2.1 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對象均為男性,年齡18~34歲,平均20.95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5人(占7.22%),高中或中專435人(占69.82%),大專110人(占17.66%),本科及以上33人(占5.30%);人員類別:團及團以下干部5人(占0.80%),士官201人(占32.26%),義務兵417人(占66.93%);軍齡構成:5年及以下530人(占85.07%),6~10年86人(占13.80%),10年以上7人(占1.12%)。
2.2 身心健康程度 被調查武警官兵中,大部分官兵身心健康程度無任何癥狀,有32.26%的人有中度及以上身體疼痛/不適,有19.90%的官兵有中度及以上焦慮/沮喪。不同調查對象的身體疼痛/不適程度無明顯差異,心理焦慮/沮喪程度中度及以上比重以偏遠部隊最多,其次是執(zhí)勤部隊,機動部隊最少。見表1。
表1 不同調查對象的身心健康程度[例(%)]
調查對象例數(shù)疼痛/不適焦慮/沮喪無中度及以上無中度及以上機動部隊293202(68.94)91(31.06)250(85.32)43(14.68)執(zhí)勤部隊261176(67.43)85(32.56)205(78.54)56(21.46)偏遠部隊6944(63.77)25(36.23)44(63.77)25(36.23)合計623422(67.74)201(32.26)499(80.10)124(19.90)
不同人員類別中度及以上身體疼痛/不適比重以義務兵最高,士官居中,團及團以下干部最低;中度及以上心理焦慮/沮喪比重,士官最低,團及團以下干部和義務兵無明顯差異。見表2。
表2 不同人員類別的身心健康程度[例(%)]
人員類別例數(shù)疼痛/不適焦慮/沮喪無中度及以上無中度及以上團及團以下干部54(80.00)1(20.00)4(80.00)1(20.00)士官 201142(70.65)59(28.46)167(83.08)34(16.92)義務兵 417276(66.19)141(47.72)328(78.66)89(21.34)合計623422(67.74)201(32.26)499(80.10)124(19.90)
2.3 近1個月心理壓力程度 對武警官兵近1個月的心理壓力情況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壓力較小或很小的人員占31.78%,心理壓力一般的占49.44%,還有18.78%的人員近1個月來心理壓力很大或較大。從調查對象來看,近1個月來心理壓力很大或較大的人員占比最多的是偏遠部隊,其次是執(zhí)勤部隊,機動部隊最小。見表3。
表3 不同調查對象的心理壓力程度[例(%)]
調查對象例數(shù)很大較大一般較小很小機動部隊29316(5.46)29(9.90)155(52.90)30(10.24)63(21.50)執(zhí)勤部隊26112(4.60)44(16.86)129(49.43)40(15.33)36(13.79)偏遠部隊693(4.35)13(18.84)24(34.78)9(13.04)20(28.99)合計62331(4.98)86(13.80)308(49.44)79(12.68)119(19.10)
團及團以下干部1個月來心理壓力很大或較大的比例最大,士官和義務兵差異不大;而壓力較小或很小的比例由多到少是義務兵、士官、團及團以下干部。見表4。
表4 不同人員類別的心理壓力程度[例(%)]
人員類別例數(shù)很大較大一般較小很小團及團以下干部 0050(0.00)2(40.00)2(40.00)0(0.00)1(20.00)士官 2017(3.48)29(14.43)111(55.22)19(9.45)35(17.41)義務兵 41724(5.76)55(13.19)195(46.76)60(14.39)83(19.90)合計62331(4.98)86(13.80)308(49.44)79(12.68)119(19.10)
2.4 心理壓力主要原因 調查武警官兵的心理壓力主要原因來自訓練強度,占43.82%;環(huán)境封閉,占14.93%;缺乏交流,占11.72%。見表5。
2.5 緩解心理壓力主要途徑 調查地區(qū)武警官兵緩解心理壓力主要途徑,有33.30%的人尋求戰(zhàn)友幫忙,28.83%的人選擇自我宣泄,13.96%的人尋求領導幫忙,12.24%的人尋求家人幫忙,只有3.66%的人會選擇尋求醫(yī)務人員幫忙。見表6。
表5 心理壓力主要原因分布
主要原因人數(shù)百分比(%)訓練強度 27343.82環(huán)境封閉 9314.93缺乏交流 7311.72不適應部隊81.28其他 17628.25合計623100.00
表6 緩解心理壓力主要途徑調查
主要途徑人次構成比(%)尋求戰(zhàn)友幫助 29133.30自我宣泄 25228.83尋求領導幫助 12213.96尋求家人幫助 10712.24尋求醫(yī)務人員幫助323.66其他 708.01合計874100.00
2.6 心理咨詢的次數(shù) 調查武警官兵,入伍以來一次都沒有進行過心理咨詢的人數(shù)高達66.77%。從不同調查對象分析來看,執(zhí)勤部隊的心理咨詢比例相對高;從不同人員類別分析來看,級別越高,進行心理咨詢的比例越低。見表7。
表7 不同調查對象和人員類別心理咨詢的次數(shù)和構成比[例(%)]
分組0次1次2次3次4次以上調查對象 機動部隊211(72.01)25(8.53)21(7.17)10(3.41)26(8.87) 執(zhí)勤部隊156(59.77)31(11.88)27(10.34)11(4.21)36(13.79) 偏遠部隊49(71.01)6(8.70)6(8.70)3(4.35)5(7.25)人員類別 團及團以 下干部4(80.00)0(0.00)1(20.00)0(0.00)0(0.00) 士官140(69.65)23(11.44)12(5.97)8(3.98)18(8.96) 義務兵272(65.23)39(9.35)41(9.83)16(3.84)49(11.75)
2.7 沒有進行心理咨詢的原因 未進行心理咨詢的人中,有73.08%的官兵認為沒必要,13.22%的官兵是因為不知去哪咨詢,還有7.21%的官兵表示沒時間。見表8。
表8 沒有進行心理咨詢的原因調查
原因人數(shù)構成比(%)不知去哪咨詢5513.22沒必要 30473.08個人沒時間 307.21其他 276.49合計416100.00
3.1 心理衛(wèi)生服務需求大利用低 近年來,隨著心理健康越來越被社會關注,部隊對心理健康的認識也在逐步加深和不斷重視。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近1個月武警官兵心理壓力程度有18.78%的人員感覺壓力很大或較大,其中有43.82%的官兵認為心理壓力主要來自訓練強度。而入伍以來,調查武警官兵中有高達66.77%的人員從來沒有進行過任何形式的心理咨詢,究其原因有73.08%的官兵認為沒有必要、還有13.22%的官兵不知去哪咨詢??梢钥闯?,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武警官兵的心理衛(wèi)生服務需求大但利用低,這與官兵對心理問題的正確理解、重視程度以及相關部門對心理常識的普及和宣教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分析:(1)基層部隊開展心理衛(wèi)生服務支撐條件較為薄弱,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較為單一,難以激起官兵的興致[3]。(2)心理咨詢師隊伍雖龐大,但真正科班出生的較少,加之重形式輕落實,系統(tǒng)地為基層服務意識薄弱。(3)由于心理常識宣教欠缺,官兵對心理咨詢的舊俗偏見仍然存在,排斥心理較重。
3.2 心理衛(wèi)生服務資源配置高利用率差 為了加強基層部隊心理衛(wèi)生服務,按照總部有關建設標準:軍一級單位要成立心理咨詢中心;團一級單位要完善心理咨詢站(室)、心理測量室、治療室,并配齊心理衛(wèi)生專用設備,開通心理咨詢熱線、信箱,開設心理咨詢網(wǎng)頁,以心理咨詢站(室)為平臺,逐步達到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當前,調查地區(qū)武警部隊各團一級單位都配置有上述要求的硬件設施并擁有一支龐大的心理咨詢師隊伍,且每個中隊都有一名心理骨干。可以說,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軟件條件幾乎都已配套齊全。但是從本次調查結果看,武警官兵對心理咨詢的知曉率和利用率都不高,入伍以來只有33.22%的官兵接受過心理咨詢。需求與利用不成正比。
3.3 心理壓力來源與緩解途徑相對單一 根據(jù)部隊軍事訓練重及軍事化管理等特點,調查武警官兵心理壓力有43.82%的人來源于繁重的軍事訓練,還有26.65%的人來自環(huán)境的關系;針對上述壓力所采取的緩解途徑有59.50%的人尋求身邊的人來幫助他們,除了專業(yè)人員,還有28.83%的官兵采取自我宣泄的方式。由此可見,調查武警官兵的心理壓力來源與緩解途徑相對單一。針對部隊特色的壓力來源,心理衛(wèi)生相關部門可以研討出更加豐富、易于官兵接受、簡單易行的方式方法,教授與廣大官兵,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緩解自身壓力。
綜上,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武警部隊官兵心理衛(wèi)生服務需求量大但利用率低。針對上述情況,心理衛(wèi)生相關部門應及時制定相關政策,調整心理宣教方案,充分利用現(xiàn)已搭建好的各種心理平臺,按照上級有關規(guī)定,積極為廣大武警官兵解決各種心理問題[4]。通過心理服務與思想政治工作、軍事訓練工作和各類保障工作相結合,切實增強育人效果,提高官兵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5],從而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增強部隊內部凝聚力,保障和提升部隊戰(zhàn)斗力[6]。
[1] 王立菲,楊國愉,馮正直. 軍隊心理衛(wèi)生工作現(xiàn)狀調查分析[J].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3, 31(6): 501-504.
[2] 易曉陽,劉學科. 全面加強心理衛(wèi)生工作為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服務[J].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 2007, 25(3): 212-213. DOI:10.3969/j.issn.1001-5248.2007.03.021.
[3] 龍冬梅,楊顯君,楊川莉,等. 基層部隊心理衛(wèi)生服務調查分析[J]. 西南國防醫(yī)藥, 2014,(10): 1156-1158.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4.10.050.
[4] 鄭紅,劉健,趙霞. 某基層部隊開展心理衛(wèi)生服務的做法與體會[J].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3, 31(2): 170-171.
[5] 劉知源,包方,謝紅梅,等. 某部軍人心理健康教育認知情況的調查[J]. 解放軍醫(yī)藥雜志, 2011, 23(3): 60-61. DOI:10.3969/j.issn.2095-140X.2011.03.030.
[6] 張鷺鷺.軍隊衛(wèi)生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126-131.
(本文編輯:甘輝亮)
Investigat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 of the officers and soldiers of a certain unit of the Armed Police
Lu Yanqiong, Xiong Linping, Zhou Yu
(DepartmentofMedicalServices,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ed and provis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 in a certain unit of the Armed Police.MethodsA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survey was made on the 623 officers and soldiers in a certain unit of the Armed Police. The medical data covered a wide range of topics, such as mental health status, psychological stress sustained in recent month, cause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methods of releasing stress, frequency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reasons fo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Results32.26% of the officers and soldiers experienced moderate or severe physical pain/discomfort, and 19.9% of them had moderate or severe anxiety/depression. 18.87% of them experienced severe or high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the recent month, and 66.77% of them did not seek fo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Conclusion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great demand for mental health service among the Armed Police force, but with low provision. Further efforts are demanded on the part of relevant administration concerning mental health service to develop related policies, adjust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programs, and at the same time,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established platforms for mental health.
Armed Police; Mental health service; Investigation
200433 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衛(wèi)生勤務學系[陸燕瓊(現(xiàn)工作單位武警上海市總隊第一支隊)、熊林平];駐滬某部隊門診部(周宇)
熊林平,電子信箱:xionglinping@aliyun.com
R82
A
10.3969/j.issn.1009-0754.2016.06.015
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