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邵如玉
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老年絞窄性腸梗阻患者手術效果的影響
王健 邵如玉
作者單位:114032 遼寧 鞍山,鞍山市雙山醫(yī)院
目的 探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老年絞窄性腸梗阻手術效果的影響。方法 對鞍山市雙山醫(yī)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8例老年絞窄性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除3例高齡患者死于多臟器功能衰竭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結論 對于行手術治療的老年絞窄性腸梗阻患者,在圍手術期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絞窄性腸梗阻;老年;手術治療;護理;效果
腸梗阻是一種常見急腹癥,按腸壁有無血運障礙可分為單純性和絞窄性兩種[1],其中絞窄性腸梗阻可并發(fā)腸壞死和中毒性休克,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危,一經診斷必須立即行手術治療。筆者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8例行手術治療的老年絞窄性腸梗阻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分析護理干預對治療效果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臨床資料來源于普外科病房和病案管理科,男32例、女16例;年齡60~82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6~12 h。
1.2 臨床表現(xiàn) 48例均有惡心、嘔吐及腹脹、腹痛,其中有腹膜刺激癥狀26例、發(fā)熱(體溫>38 ℃)12例、血便4例。
1.3 輔助檢查 血白細胞>12.24×109/L者26例、血紅蛋白<75 g/L者16例、血二氧化碳濃度<20 mmol/L者14例。腹部立位X線檢查:腸腔內有3~4處固定不動液氣面38例;腸管擴張大量充氣6例;空氣灌腸發(fā)現(xiàn)有“杯口狀”改變4例。腹部彩超檢查:所有患者腸管普遍擴張;探及腹部包塊5例、腹腔內積液8例。
1.4 伴隨疾病 伴有腦梗死9例、高血壓6例、冠心病10例、慢性支氣管炎16例、糖尿病12例、慢性前列腺增生10例。
1.5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手術治療,術中發(fā)現(xiàn)腸扭轉14例、腸套疊4例、粘連索帶絞窄28例、腸系膜腫瘤壓迫2例,其中已發(fā)生腸壞死5例、腸壞死穿孔2例。術后加強抗炎、營養(yǎng)支持和護理干預。
本組有8例高齡患者因并發(fā)心肺功能不全被送入ICU救治,其中5例脫離危險,3例死于多臟器功能衰竭;12例發(fā)生手術切口裂開、4例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經積極治療均好轉出院。
3.1 心理干預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2],尤其是高齡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對疼痛等反應遲鈍,加之常伴有一些慢性病,發(fā)生腸梗阻后其身心受到較大影響,尤其在心理方面,對手術治療的信心不足,常有表情冷漠、抑郁不振等表現(xiàn)。面對老年患者這種復雜心理,護理人員應通過語言溝通,讓其感覺到溫暖、親切,拉近護患關系,再進行護理操作,減輕老年患者的心理負擔,使其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
3.2 術前準備 急診手術前應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凝血系列檢查,并備血300~600 mL,腹部手術區(qū)域皮膚做好清潔準備(老年患者皮膚干燥、皮下脂肪薄,備皮時勿損傷皮膚)后,用無菌敷布包好。留置好胃管和導尿管后進行靜脈輸液,并護送患者至手術室。
3.3 術后護理
3.3.1 常規(guī)護理 患者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鼻導管吸氧2~4 L/min,床邊心電血氧監(jiān)測48~72 h?;颊咔逍押螅臑轭^胸略高仰臥位;由于高齡患者的反應較差,必須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和呼吸變化,保證血氧飽和度>90%;靜脈輸液速度不宜過快,但必須保證完成每日輸液量,時刻預防肺水腫的發(fā)生。胃管和導尿管外接負壓引流袋和防逆流引流袋,腹腔引流管外接無菌袋;于每日早晚各進行1次口腔護理;使用0.5%碘附擦洗外陰或尿道口。
3.3.2 手術切口護理 老年患者的組織愈合能力較差,加之術后腸脹氣容易發(fā)生手術切口裂開。因此,要限制患者進行劇烈活動以減輕腹壓;嚴密觀察患者切口有無血腫和溢液,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外用腹帶包扎;拆線后,患者離床活動或咳嗽時,要注意保護好腹部切口,并持續(xù)用腹帶包扎2~3周。
3.3.3 腹腔引流管護理 腹腔放置引流管的目的是通過觀察引流液的變化,來判定腹腔內有無出血、腸壞死,以及腸管有無吻合口漏的發(fā)生。護理要求做到:保持管道通暢,防止折疊扭曲,如引流管發(fā)生堵塞需要沖洗時,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控制沖洗速度和壓力,切忌用力過猛,每日更換引流袋[3];引流液出現(xiàn)異常(如顏色鮮紅等)時,應及時向醫(yī)生匯報,盡早采取應對措施。
3.3.4 并發(fā)癥預防 老年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是肺內感染、壓瘡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這些并發(fā)癥不僅影響手術治療的效果,而且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除需認真做好術后常規(guī)護理外,還需加強預見性護理。肺內感染的預防:護理人員每日主動協(xié)助老年患者叩背排痰;將氨溴索10 mg、慶大霉素8萬單位加入到0.9%氧化鈉注射液50 mL中配制成濕化液,以超聲霧化的方式每隔4~6 h讓患者吸入。壓瘡的預防:保證床單位舒適整潔,對骨突出部位(如肩胛、骶尾、踝部等)按摩后墊上松軟的棉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每日幫助患者進行下肢主動和被動運動,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4];盡量避免在下肢抽血和靜脈輸液等。
3.3.5 飲食護理 良好的營養(yǎng)供給是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先決條件,也是保證組織修復和創(chuàng)口愈合的基礎[5]?;颊呓称陂g應給予靜脈高營養(yǎng)支持,每日輸入一定量的白蛋白、氨基酸和維生素等。允許進食后,再給予富含高蛋白、高熱量、多種維生素、纖細易消化的膳食,同時應注意保持排便通暢。
3.3.6 病房要求 保持病房安靜、空氣流通,控制室溫在25 ℃左右、濕度60%~80%,地面濕掃,限制探視,以保證老年患者的順利康復。
絞窄性腸梗阻是一種嚴重的急腹癥,其病程兇險、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對于行手術治療的老年絞窄性腸梗阻患者,在圍手術期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保證患者順利康復。當前,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已成為現(xiàn)代醫(yī)院管理的基本模式。因此,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不但要有精深的??评碚撝R和技能,同時也需要掌握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還應拓展觀察疾病內容的能力[6],不斷探索新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個性化服務。
[1] 張啟瑜,錢禮.腹部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323.
[2] 范宇瑩,郭李,李秋潔,等.應用Neuman保健系統(tǒng)模式對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壓力狀況的調查[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18-19.
[3] 范青青,柴曉紅.老年膽總管結石并發(fā)重癥膽管炎患者逆行胰膽管造影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9):22.
[4] 張文杰.大腸癌術后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與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0,19(5):446.
[5] 李玉平,趙粒.1例剖宮產術后并發(fā)膿毒血癥伴多種并發(fā)癥患者的治療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4):51.
[6] 莊華,張宏,王麗梅,等.合并糖尿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2):20.
Operation Effectiveness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rangulating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ANG Jian, SHAO Ruyu (Anshan Shuangshan Hospital, Anshan 114032,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operation effectiveness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rangu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48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rangu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Anshan Shuangshan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October 2016.ResultsAll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except for 3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died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Conclusion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cure rate and reduces the mortali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rangu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undergoing surgery.
Strangulating Intestinal Obstruction; Elderly; Surgery; Nursing; Effectiveness
R65
A
1672-7185(2017)11-0057-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7.11.024
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