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蛟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11)
糖皮質激素在小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應用
何蛟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11)
文章對糖皮質激素在小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應用進行介紹。
小兒;呼吸系統(tǒng)疾??;藥物治療;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作為腎上腺激素分泌的甾體激素,其主要作用是抗病毒、抗免疫抑制、抗炎等。糖皮質激素是兒科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臨床治療中最有效的藥物。本文對糖皮質激素在小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應用進行介紹。
支氣管哮喘是多種細胞及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是兒科常見疾病之一,常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的呼吸短促、胸部緊縮感、喘息并常伴有咳嗽等癥狀,呼吸時出現(xiàn)張口抬肩,平臥時出現(xiàn)咳嗽不止。臨床上多采用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的治療方案,效果較好。急性期給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500~800 μg/d,2次/d,5~10 min/次,同時加用支氣管擴張劑及孟魯司特鈉口服,有效率較高。
咳嗽變異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種特殊類型,也是臨床上引起小兒慢性咳嗽的常見疾病之一。患兒往往表現(xiàn)為頑固的慢性咳嗽,伴喘鳴、呼吸困難等,應用抗生素治療無明顯效果。目前,臨床上較為公認的治療方案是應用β受體激動劑、氨茶堿等舒張支氣管藥物,抗組胺藥物聯(lián)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治療方案如下:給予氨茶堿緩釋片100 mg口服,2次/d;根據(jù)癥狀給予沐舒坦治療;同時吸入布地奈德氣霧劑,首先應用最小劑量200 μg/d,2次/d,根據(jù)患兒情況調整劑量,最大劑量為800 μg/d,2次/d,以6 L/min氧氣驅動霧化吸入,2次/d,療程為3個月,應用布地奈德治療能有效控制氣道慢性炎癥反應,調節(jié)患兒體內炎癥因子和其他炎性成分,其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
肺炎是小兒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尤其好發(fā)于學齡前兒童。肺炎具有癥狀多樣和病程較長等特點,常會導致多系統(tǒng)功能異常,甚至導致死亡,嚴重威脅患兒的健康和生命。在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治療中,應用低劑量糖皮質激素可取得良好效果。治療方案:常規(guī)靜脈滴注阿奇霉素,并給予退熱、止咳、霧化等對癥治療。在常規(guī)應用阿奇霉素基礎上,加用地塞米松2 mg/d,治療3 d,之后均繼續(xù)使用阿奇霉素進行后續(xù)治療。在常規(guī)治療上加用短程地塞米松,這是基于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局部抗炎作用,可阻斷炎性介質及細胞因子的釋放,可抑制呼吸道炎性細胞介質的釋放,減輕呼吸道高反應性,較快緩解臨床癥狀,縮短病程。
重癥肺炎是全球5歲以下兒童的首位死亡病因。兒童重癥肺炎系指除呼吸系統(tǒng)癥狀外,其他系統(tǒng)亦受累且全身中毒癥狀明顯。重癥肺炎的發(fā)生及惡化,與肺部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細胞因子[如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等]的增加密切相關;糖皮質激素能抑制炎癥反應,并通過抑制炎性細胞趨化因子和細胞因子,阻止炎性細胞從循環(huán)系統(tǒng)向組織中遷移;此外,糖皮質激素還可抑制感染部位的自身免疫性炎癥和促炎癥因子的過度表達,補充由于嚴重感染導致的內源性、繼發(fā)性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改善通氣及氣道的局部水腫。因此,小兒重癥肺炎除積極進行抗病原微生物、對癥及支持等治療外,也可考慮應用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尤其在常規(guī)治療無效或病情急劇進展、惡化時。選擇具體藥物前要充分考慮到藥效學、藥代學特點、患兒病情、基礎疾病的影響及患兒對藥物的耐受性。劑量及療程由患兒的基礎情況及病情進展而定,常用藥物如下。①地塞米松:0.1~0.3 mg/(kg·d),靜脈滴注,療程3~5 d。②琥珀酸氫化可的松:5~10 mg/(kg·d),靜脈滴注,療程3~5 d。③甲基潑尼松龍:常規(guī)劑量1~2 mg/(kg·d),靜脈滴注,療程3~5 d;在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中使用的沖擊劑量為30 mg/kg,1次/d,靜脈注射,連用3 d。④潑尼松龍:1 mg/(kg·d),口服,連用3~7 d,然后逐漸減量1周停藥。
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嬰幼兒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臨床癥狀類似肺炎,且喘憋癥狀更顯著,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居多。研究表明,毛細支氣管炎發(fā)生通氣功能障礙的根本原因是氣管炎癥,由此可見,治療毛細支氣管炎除給予基本抗病毒、抗感染、對癥治療外,關鍵在于快速緩解氣管炎癥。治療方案如下:常規(guī)給予抗感染、霧化等綜合治療,靜脈滴注琥珀氫化可的松5~10 mg/(kg·d)或甲基強的松龍1~2 mg/(kg·d),連用5 d,效果較好。
急性喉炎是指喉部黏膜彌漫性炎癥,以聲門下部為主,好發(fā)于嬰幼兒,多繼發(fā)于上呼吸道感染,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如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易合并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部分患兒的炎癥可同時累及氣管、支氣管,稱之為急性喉、氣管、支氣管炎。臨床上以犬吠樣咳嗽及聲音嘶啞為特點,重者可有吸氣性喉喘鳴與呼吸困難。輕度呼吸困難者可采用口服激素治療。研究顯示,地塞米松是臨床上治療小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使用率最高的口服制劑,常用劑量為0.6 mg/kg,亦有學者認為此劑量過高,認為使用0.15 mg/kg或0.3 mg/kg也可取得類似的療效,可根據(jù)患兒病情決定劑量。也可口服潑尼松或潑尼松龍1~2 mg/kg,2~3次/d,以短療程為宜。國外有文獻報道顯示,地塞米松治療本病僅給藥1次,其依據(jù)是大多數(shù)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在72 h后癥狀緩解,而地塞米松的預期抗炎作用持續(xù)2~4 d,因而多數(shù)患兒尤其是輕癥患兒使用1次即可。重癥者常需多次給藥,但療程一般不超過3 d。對持續(xù)反復嘔吐無法口服給藥患兒或病情嚴重、Ⅲ度以上喉梗阻或經上述治療病情惡化者,應給予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等全身給藥。臨床研究多使用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地塞米松2~5 mg/次(視患兒年齡酌情增減),或靜脈滴注2~5 mg/次;亦可使用甲基潑尼松龍1~2 mg/kg、氫化可的松5~10 mg/kg。有研究顯示,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或二丙酸倍氯米松對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的療效與口服或肌內注射地塞米松的療效相當;對于輕癥患兒可單用霧化吸入布地奈德1 mg/次,2~3次/d;重癥患兒在全身使用激素的同時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或在全身使用激素、病情改善后霧化吸入布地奈德。
R725
A
1672-7185(2017)11-0020-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7.11.008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