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平 張俊波 賀志昊
(1.畢節(jié)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畢節(jié) 551700; 2.銅仁學院,貴州銅仁 554300)
盤羊肺炎支原體感染的PCR檢測
張 平1張俊波2賀志昊1
(1.畢節(jié)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畢節(jié) 551700; 2.銅仁學院,貴州銅仁 554300)
目的:建立盤羊肺炎支原體(MO)感染的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方法,為盤羊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檢測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對所選取的盤羊進行肺炎衣原體菌種的培養(yǎng)與檢測;結果:研究成功分離出MO標準株Y98、MO141分離株、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MMC)和大腸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DNA;結論:本次研究方案的成功建立,能夠快速檢測出盤羊支原體感染的情況,進而為治療和疾病預防及時開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jù)。
盤羊 肺炎支原體 PCR
羊支原體肺炎是一種由支原體感染所引發(fā)的具有高度接觸性的傳染性疾病,病程可持續(xù)數(shù)月甚至是數(shù)年之久,對養(yǎng)羊業(y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盤羊作為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一個重要物種,近年來有報道發(fā)現(xiàn)盤羊陸續(xù)出現(xiàn)羊支原體肺炎感染后癥狀[1],為快速診斷出相應病原體,本次研究對近年來常用的PCR檢查方法進行對比,為疾病快速診斷提供參考。
1.1 送檢材料
本次研究選取某地送檢的1歲左右盤羊2只,兩只均為雄性盤羊,送檢時羊體明顯消瘦,并伴有氣喘、咳嗽等癥狀。
1.2 菌種與設備
本次研究中所用綿羊肺炎支原體標準株(Y98)為中國獸藥監(jiān)察所所提供,其他菌種由本市獸醫(yī)學實驗室提供。培養(yǎng)基為改良Hayflick培養(yǎng)基1%HLH47.5ml,牛肉湯30ml、豬血清共計20ml,酵母浸出液為1ml、5%醋酸鉈為0.5ml,青霉素為200u/ml。
研究所用MO間接血凝抗體檢測試劑盒為美國ADL公司所生產(chǎn),其他相關試劑及工具酶均來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引物合成及DNA合成
參考標準MO168rDNA基因序列,應用Primer5.0設計MO特異性引物1對,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進行合成。DNA提取時,取相應菌種、顏色變黃的支原體培養(yǎng)液1.5ml,離心30min(12000r/min)后,收集沉淀物,應用PBS洗滌重懸后,重復洗滌2次,采用200μl的TE緩沖液進行重懸浮。熱水浴10min后快速冰浴5min,采用分光光度計對上清液的濃度進行測定,其濃度為40/75μg/ml時,將其直接用于PCR反應。
1.4 PCR反應
應用所提取的核酸作為模板進行PCR的擴增,以50μl體系:10*Buffer5μl,2.5mmol/LdNTPs5μl,上、下游引物各2μl,Taq DNA聚合酶0.2μl以及DNA模板2μl,加入去離子水共計50μl,預變性95℃5min,循環(huán):94℃1min,57℃1min,72℃1min,循環(huán)30次后,72℃延伸10min,結束后應用1%瓊脂糖膠進行電泳,檢查實驗結果。
1.5 PCR敏感性檢測
DNA進行10-5倍稀釋后,將其作為模板,用以上實驗所確定的最佳反應條件進行PCR擴增,檢測PCR敏感性。
1.6 PCR特異性試驗
分別應用培養(yǎng)的綿羊MOY98、綿羊MO分離株MO141、盤羊鼻拭子標本所提取DNA作為模板,同時提取盤羊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MMC)、大腸桿菌、金色葡萄球菌等DNA作為對照樣本進行PCR擴增,通過相關步驟進行產(chǎn)物擴增,檢測PCR的特異性。
2.1 PCR反應條件及敏感性
由于不同的退火穩(wěn)定所擴增出的片段兩對有所不同,因此應選擇最亮的片段所有本次研究最合適的退火穩(wěn)定為56℃。而Taq DNA聚合酶的濃度應為0.3u/μl。PCR檢測敏感性為0.4075 ng。
2.2 PCR特異性試驗
本次研究層高分離提取出MO標準株Y98、MO141分離株、鼻拭子、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的DNA。通過應用所建立的方法對各標本DNA進行PCR擴增,近在Y98、MO141分離株和鼻拭子三組標本中出現(xiàn)406bp特異性片段,其余標本及陰性對照標本中均未檢測到與陽性條目類似的條帶,重復試驗時結果相同。
2.3 樣本檢測
對25份盤羊鼻拭子標本應用PCR檢測法見相關檢測,其中陽性7例,陽性率為28%。2例送檢樣本盤羊鼻咽黏膜沖洗液檢測陽性2例,陽性率為100%。采用支原體分離培養(yǎng)法對全部27份樣本進行培養(yǎng),其陽性檢出率為14.81%,采用簡潔血凝抗體檢測試劑盒對27份樣本進行檢驗,共計檢出陽性樣本7份,陽性率為
25.93%。
目前臨床中對傳染疾病進行確診時,多采用病原菌分離和體外培養(yǎng)法進行鑒定,但實踐證實,由于支原體生長對于培養(yǎng)基、環(huán)境、血清濃度等諸多因素的要求極為嚴格,病原菌分離培養(yǎng)成功率較低,一般的實驗室難以完成,同時由于體外培養(yǎng)的生長周期較長,因此難以用于臨床中的快速檢驗工作[2]。但臨床中由于支原體分布范圍較廣,而部分健康動物體內(nèi)也含有微量的抗體,因此需多次檢驗才可確定檢測結果,同時試劑盒的成本較高,限制了該方法在臨床中大規(guī)模檢測時的應用。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生物醫(yī)學技術,其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操作方法簡便等諸多優(yōu)點,適應用于快速檢驗和抗原性較為復雜的細菌鑒定。本次研究所建立的PCR檢測方法,較傳統(tǒng)分離培養(yǎng)更加簡便,無須進行分離和培養(yǎng),僅從鼻拭子、咽喉拭子、胸腔積液、咽喉沖洗液等標本中,即可快速檢測出MO,且檢驗方法的敏感性極高。
本次研究方案的成功建立,能夠快速檢測出盤羊支原體感染的情況,進而為治療和疾病預防及時開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jù)。
[1] 李媛,陶岳,阿依吐拉·肉孜,等.從湖羊肺臟中分離綿羊肺炎支原體的鑒定[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06,28(4):375-379.
[2] 屈勇剛,剡根強,陳宏偉,等.綿羊肺炎支原體 PCR 檢測方法的建立[J].石河子大學學報,2005,23(6):687-689.
貴州省科技合作計劃項目(黔科合LH字〔2015〕72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