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生
(丹東市第三醫(yī)院腦功能診療中心,遼寧 丹東 118000)
疏肝活血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對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
魏金生
(丹東市第三醫(yī)院腦功能診療中心,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 探討疏肝活血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對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取氟西汀治療,觀察組予以疏肝活血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2組患者的治療療程均為1個月。分別采用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及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S-QOL)評價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情況、抑郁癥狀及生活質量。結果 治療后,2組患者的NIHSS、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的NIHSS、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SS-QOL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的SSQO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與氟西汀相比,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應用疏肝活血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及抑郁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卒中后抑郁;針刺;氟西??;疏肝活血湯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卒中后抑郁的發(fā)生率為35.3%~75.2%。卒中后抑郁患者缺乏康復訓練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嚴重影響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及生活質量[1]。研究表明,對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行抗抑郁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本研究中采用疏肝活血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卒中后抑郁,取得不錯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及抑郁癥的診斷標準;②HAMD評分≥8分;③先發(fā)生腦卒中,后出現(xiàn)抑郁癥;④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具有精神病家族史患者;②合并有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患者;③不能接受針刺治療者以及對研究藥物過敏的患者。
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5~75歲,平均(54.79±3.28)歲。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5~75歲,平均(54.91±3.06)歲。經(jīng)t檢驗及χ2檢驗,2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年齡、NIHSS、HAMD、SS-QOL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
1.2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予以調整血脂、控制血壓血糖、營養(yǎng)腦細胞、改善腦供血等對癥治療。對照組在對癥治療基礎上采取氟西汀治療,每日20 mg。觀察組予以疏肝活血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疏肝活血湯方藥組成:石菖蒲10 g,竹茹10 g,地龍10 g,延胡索10 g,川芎10 g,丹參10 g,炒棗仁20 g,茯神10 g,枳實10 g,香附10 g,當歸10 g,白芍10 g,柴胡10 g。每日2次,分早上和晚上服用。針刺穴位選擇:選取太沖、足三里、神門、內關、印堂、四神聰、百會穴位,每日1次,每次留針約30 min。2組患者的治療療程均為1個月。
1.3 觀察指標:分別采用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及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S-QOL)評價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情況、抑郁癥狀及生活質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文中所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均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及計量資料分別采用百分數(shù)及(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χ2檢驗及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2組患者的NIHSS、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的NIHSS、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SS-QOL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的SS-QO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當前對卒中后抑郁的治療采用氟西汀治療,氟西汀主要通過抑制5-羥色胺突觸前膜的再攝取功能,增加突出間隙5-羥色胺水平來消除抑郁癥的癥狀,雖具有一定的療效,但極易導致惡心、厭食、胃腸道不適、焦慮、頭痛等癥狀,且氟西汀起效的時間較長,一旦停藥癥狀會反復甚或加重。中醫(yī)理論認為,卒中后抑郁的屬于“郁癥”范疇,腦卒中為氣血逆亂在腦導致,因此卒中后抑郁的病機在于血瘀氣滯,肝氣郁結,情志不舒,心失所養(yǎng),氣機失調[2]。筆者認為,卒中后抑郁的病機為肝郁氣滯,痰盂互結,腦脈閉塞,心神蒙蔽所致。針對卒中后抑郁的病機,筆者以疏肝活血法為原則,自擬疏肝活血湯治療,方劑由石菖蒲、竹茹、地龍、延胡索、川芎、丹參、炒棗仁、茯神、枳實、香附、當歸、白芍、柴胡組成,方中石菖蒲開竅醒腦;丹參活血養(yǎng)血;白芍健脾柔肝,行氣活血;枳實、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炒棗仁活血化瘀;諸藥合用,共奏疏肝活血、怡情解郁之效[3]。本研究中,采用疏肝活血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組的NIHSS、HAMD、SS-QOL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氟西汀治療組,結果說明,疏肝活血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更優(yōu)。
綜上所述,與氟西汀相比,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應用疏肝活血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及抑郁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1] 李文娟,許江虹,黃文琦,等.活血疏肝解郁法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NSE的影響[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27(2):36-39.
[2] 許江虹,陳晛,李文娟.活血疏肝解郁湯聯(lián)合鹽酸氟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40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3,19(4):4-6.
[3] 胡建芳,陳朝俊,畢小麗,等.疏肝活血湯合針灸早期干預對卒中后抑郁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4):2403-2405.
R246.6
B
1671-8194(2017)26-01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