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2017年《中國中醫(yī)基礎(chǔ)醫(yī)學雜志》第22卷總目次(卷終)

        2017-01-16 03:24:46
        關(guān)鍵詞:探析臨床研究

        ·卷首語·

        中醫(yī)藥的陰陽五行

        孟慶云(1):1

        ·寄語·

        期待的力量

        胡鏡清(1):3

        ·專家論壇·

        病機兼化理論框架下的冠心病病機解析

        胡鏡清(1):4

        中醫(yī)思維與實踐養(yǎng)成

        張伯禮(5):593

        ·理論探討·

        《莊子》醫(yī)學語詞考論

        付慧艷,王明強(1):8

        《素問·上古天真論》“登天”與“天師”解詁

        朱鵬舉(1):10

        “望診”源流考

        杜 松,于 崢,劉寨華,等(1):12

        古今痔概念溯源及辨析

        張飛春(1):15

        《神醫(yī)普救方》的編撰、內(nèi)容及其傳播

        韓 毅(1):18

        衛(wèi)氣營血理論的局限性及完善建議

        郭 海,趙曉峰,龔婕寧(1):21

        腎主閉藏、肝主疏泄關(guān)系探析

        劉啟華,張鈺琴,彭玲玲,等(1):24

        基于古代文獻數(shù)據(jù)庫肺與大腸表里關(guān)系研究

        孟慶巖,顏培正,相光鑫,等(1):26

        玄府—絡(luò)脈體系概論

        陸 鵬,由鳳鳴,胡幼平,等(1):29

        《時病論》對《黃帝內(nèi)經(jīng)》“三因制宜”思想的繼承與發(fā)揮

        李燕村,張 偉(1):31

        食郁與冠心病的病機演變

        李志更,鄭 齊,苗 苗,等(1):33

        《傷寒論》“不存在癥”的臨床意義探析

        張朝寧,李金田(1):35

        從《傷寒論》辛味藥的運用看張仲景扶陽思想

        朱紅梅,周 揚,李麗麗(1):37

        扶陽理論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中的應用

        甘營奇,王東強,李志軍(1):38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食治觀

        卞 鏑(1):40

        “胃家實”的內(nèi)涵及其相關(guān)證候

        朱 輝(1):42

        馬元儀《證論精微》學術(shù)價值探驪

        鐘 微,楊奕望(1):44

        金世元學術(shù)思想傳承特色探析

        羅 容,王秀娟,劉長利,等(1):46

        馮興華痹癥“貴肝”學術(shù)思想探析

        宋豎旗,李 燦,馮興華(1):49

        溫陽通絡(luò)法治療風濕病的臨床應用

        楊會軍,劉維超,李兆福,等(1):51

        調(diào)和營衛(wèi)法治療IgA腎病的理論探微

        李雯雯,賈 維,沈沛成(1):53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痞”的中醫(yī)治法探究

        李 垚,姜莉云,鄭 玉,等(1):55

        運氣理論制方與運用初探

        鄒 勇(1):56

        《黃帝內(nèi)經(jīng)》“酒風”病因病機探析

        顏培正,孟慶巖,常 興,等(2):149

        《金匱要略》胸痹“陽微陰弦”病機探微

        邱 敏,孫 科,陶 勁,等(2):151

        唐宋金元“標本中氣”研究

        石舒尹,王興伊(2):153

        黑苔小議

        趙藝姣,陳 明(2):156

        論“陽明經(jīng)證”乃張仲景不言之言

        王明炯,王文華,郭 里(2):158

        H型高血壓腦卒中高發(fā)的病機探析

        王傳池,胡鏡清,彭 錦,等(2):161

        從風痰瘀阻論治偏頭痛

        崔應麟,黃 琳,陳亞奇(2):164

        基于腑病視角論治消渴

        亓 濤,徐云生(2):166

        從胃治腎探析“腎者胃之關(guān)”

        郭永勝,張思超(2):168

        治痰法在溫病中的應用

        吳文軍,郭尹玲,黨思捷,等(2):170

        溫病理論在皮膚病治療中的思考

        宋 攀,華 華,劉瓦利(2):173

        張從正攻邪理論指導蛇串瘡治療探析

        李 響,張豐川(2):175

        《太極圖說》與“命門學說”

        蒯 仂,吳人杰,鄒純樸(3):297

        朱丹溪學術(shù)思想淵源探討

        彭 新,尹玉芳,于 崢,等(3):299

        劉完素臟腑六氣病機探討

        孟 鋒,盧紅蓉,王笑紅(3):301

        張仲景保胃氣學術(shù)思想及其在肺脹病中的應用辨析

        張朝寧,李金田(3):303

        龔廷賢《壽世保元》治血證特色探析

        季庭竹,吳承艷(3):305

        吳鞠通對《溫疫論》下法的繼承發(fā)展與補正

        孫彬霄,馬曉北(3):307

        《刪補名醫(yī)方論》學術(shù)思想初探

        王三沆,沈 濤(3):309

        《臨證指南醫(yī)案》痹病辨治特點試析

        徐子涵,蔡 輝(3):311

        黃元御對消渴病的認識

        曹 雯,王琦威,喻 嶸,等(3):313

        論乳為肝竅

        廖 麗,李定祥(3):315

        從中醫(yī)“陰陽消長轉(zhuǎn)化”理論探析月經(jīng)產(chǎn)生機制

        陳 旭(3):318

        內(nèi)生五邪屬性探析

        趙桂芝,祝建材,王 雷,等(3):320

        《黃帝內(nèi)經(jīng)》“人生而有病癲疾者”經(jīng)文探析

        丁德正(3):321

        從氣一元論分析中醫(yī)元整體觀及其科學性

        孟慶巖,相光鑫,顏培正,等(4):445

        “形治”“神治”探析

        李 萌,盧紅蓉,于智敏(4):447

        論脾癉有余不足與當瀉當補之理

        周博文(4):449

        《太平圣惠方》糾誤舉隅

        周云逸(4):451

        劉完素診治中風病的特點

        李海玉,胡艷敏(4):453

        陸子賢“斑為陽明熱毒,疹為太陰風熱”評析

        金 麗,鄭 洪(4):455

        袁士良“清化法”溯源與應用

        袁 保,楊 靜,翟金海,等(4):458

        張錫純論治淋證特色

        朱麗芳(4):460

        從絡(luò)病角度芻議慢性疼痛的因機證治

        張邵寧(4):462

        原發(fā)性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病機探討

        馮學武,朱 寶,宋瑞平(4):464

        秋季腹瀉病因初探

        趙桂芝,于興娟,祝建材,等(4):466

        從瘀熱論治中晚期糖尿病腎病

        孟加寧,姚源璋(4):468

        健脾益氣方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的理論機制探討

        朱方石(4):471

        從脾胃論治耳鳴探析

        曹祖威,岳鳳娟,何偉平,等(4):473

        論構(gòu)建中醫(yī)學術(shù)理論體系的核心經(jīng)典

        周鴻飛(5):595

        《說文》解“府”

        于佳奇,邢曉雪,薛 莉(5):597

        大半夏湯證辨析

        蔡敘東,周倩儀,吳豫云,等(5):598

        《千金要方》所載溫膽湯有關(guān)問題探討

        馮學武,郭騰飛(5):600

        朱丹溪經(jīng)絡(luò)論治學術(shù)思想探析

        劉 榮,諸葛建(5):602

        朱丹溪養(yǎng)生三法則

        劉 瓊,楊云松,李成年,等(5):604

        徐靈胎有藥無方與有方無藥辨析

        尹基龍,崔現(xiàn)超,徐 征(5):607

        余世用《敬修堂醫(yī)源經(jīng)旨》耳鼻咽喉科特色探析

        宋 濟,謝 強(5):609

        補益正氣治療痹癥初探

        席崇程,張 杰,王 彤(5):611

        《雜病源流犀燭》哮病證治初探

        王盛隆,孫增濤,王 強(5):614

        “以通為用”治療急性感染性熱病

        焦 旭,盧 云(5):616

        余國珮“燥濕為綱”臨床診治特色初探

        楊勤軍,劉蘭林,周 超,等(5):618

        證候要素痰飲的確認依據(jù)

        王煥莉,張啟明,王義國,等(5):621

        中醫(yī)學“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思想與肺癌防治

        孫鵬程,吳承玉(5):623

        坤土建中三伏治療的理論構(gòu)建與探討

        謝 生,劉園園(5):626

        心肺相關(guān)源流探析

        劉玉金,賈振華(6):741

        “問診”源流考

        杜 松,于 崢,劉寨華,等(6):744

        論五氣說的起源與五氣主時

        顏 隆,賀 娟(6):748

        “不整脈”與心律不齊探討

        董 艷,王 階,姚魁武(6):750

        口腔干燥綜合征中醫(yī)名稱辨析

        丁 洋,張聲生,韓建民,等(6):754

        《黃帝內(nèi)經(jīng)》“必齊”論析

        張亭立,劉慶宇(6):756

        “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探討

        閆雪柔,紀 越,尚懿純(6):758

        《輔行訣》“湯液經(jīng)法圖”初識

        李博靈,黃韻婷,劉 洋,等(6):760

        《福壽丹書》飲食養(yǎng)生思想探頤

        王河寶,黃小英,薛小虎,等(6):762

        清末道醫(yī)方內(nèi)散人考

        施 錚,陳仁壽(6):765

        《未刻本葉天士醫(yī)案》燥潤結(jié)合法運用探究

        郭永勝,孫美靈,張思超(6):767

        “宣透郁熱”法在溫病治療中的運用

        蒯 仂,吳人杰,許遜哲,等(6):769

        張簡齋“胃腎相關(guān)”理論探析

        李支龍,魯晏武,吳承玉(6):771

        婦人產(chǎn)后頭痛辨治

        楊 越,夏庭偉,尹 濤,等(6):773

        溫陽化痰散結(jié)法治療乳腺癌之探討

        陳 歌,曹 陽,徐琪琳(6):775

        《黃帝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脾理論的研究

        方肇勤,楊 雯,顏 彥(7):889

        肺消源流考略

        趙令竹,鞠寶兆(7):895

        論“血不利則為水”在《金匱要略》婦人三篇中的應用

        王馨怡,王 萌,趙粉琴(7):897

        李東垣“胃氣升發(fā)”論析疑

        許勇鎮(zhèn),阮詩瑋,丘余良(7):898

        “宣可去壅”詮解

        安 宏,于智敏(7):901

        癭病(地方性甲狀腺腫)情志病因原理探析

        孔 林,于 崢,蘇 靜,等(7):904

        慢性腎衰病機演變及證治探討

        楊 帆,賈澤會(7):907

        “望小兒指紋診法”及其臨床意義

        侯雅靜,陳家旭,劉玥蕓(7):909

        湖北麻城“藥王”王叔和初探

        成 莉,國 華,張雪亮(7):911

        清代嶺南醫(yī)家謝完卿《會經(jīng)闡義》學術(shù)思想述評

        陳俊榕,劉小斌(7):913

        《蠢子醫(yī)》論治婦科病特色

        梁程程,雷 磊(7):915

        基于《醫(yī)學求是》研究探討吳達五運六氣學術(shù)思想

        陶國水,顧植山,陸 曙,等(7):918

        張錫純中西匯通學派主要傳承脈絡(luò)研究

        劉 建,陳寶貴(7):921

        岳景林從痰論治腫瘤病思路探析

        楊世紅,趙偉紅,曲 強(7):923

        技術(shù)哲學視域下的中國古代骨折小夾板固定術(shù)

        郭 瑨,趙 勇,陳彥飛(7):925

        五運六氣治則治法研究

        楊 威,王國為,馮茗渲(8):1037

        客觀運氣學假說

        鄒 勇(8):1040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陽氣”“陰氣”概念之探微

        劉 媛(8):1042

        從陽氣升降出入看“日晡所潮熱”之機理

        王東升,尹基龍 ,趙鳴芳(8):1044

        《千金方》傷寒學術(shù)思想探驪

        楊文喆,張再良(8):1047

        金元四大家醫(yī)易會通探析

        王 勇,吳世彩(8):1050

        嶺南醫(yī)學濕熱病的形成與學術(shù)特色

        周登威,徐志偉(8):1052

        從“陽熱怫郁-玄府-絡(luò)脈”管窺濕疹發(fā)病機理

        蘇 化,楊 川,劉 淵,等(8):1054

        論中醫(yī)對心臟神經(jīng)癥心理因素的認識

        于 彥,付 星,趙 軍(8):1056

        從伏邪論治橋本甲狀腺炎探討

        左新河,謝 敏,陳繼東,等(8):1058

        2型糖尿病早期之“五系火象辨治法”

        張博荀,汪 英,岳仁宋(8):1060

        “以子補子,繁衍宗室”理論探討

        粟 龍,賓 彬(8):1063

        大承氣湯在《金匱要略》中的應用

        林連美,李云海,劉建忠,等(8):1065

        五臟者氣化之器也

        煙建華(9):1185

        基于《黃帝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再探“陰火”

        何偉峰,李舒婷,黃顯偉(9):1188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汗”的內(nèi)涵簡析

        于曉飛,王醊恩,董正平,等(9):1190

        《脈法贊》文本性質(zhì)與學術(shù)思想初探

        謝 洲,沈澍農(nóng)(9):1194

        中醫(yī)慎動養(yǎng)生思想初探

        武 翠,張雪亮,朱俊楠(9):1197

        辨證論治發(fā)展歷程的思維演變

        肖厥明,孟慶云(9):1199

        固本與筑夢——中醫(yī)經(jīng)典文獻的醫(yī)史觀新論

        王 進(9):1201

        大青龍湯方證辨析

        張亞星,關(guān)婷婷,鄭入文(9):1203

        基于絡(luò)病理論探析慢性萎縮性胃炎由痞到積的病理演變

        曹 奇,姜樹民(9):1205

        “心病治腎”在心血管病證治療中的作用

        袁 平,馬 靜,賈承明,等(9):1208

        肝纖維化從腎論治探討

        陳春宇,于 崢,陳小野(9):1211

        從腸道菌群探討肥胖從脾論治的機理

        孔 暢,陳東峰,趙泉霖(9):1214

        孤抄本《養(yǎng)生必用方》考

        王 嬌,萬 芳(10):1341

        上海圖書館藏《醫(yī)林集傳》殘本考

        張亞妮,楊奕望(10):1343

        “腎著”病名考辨

        林連美,李云海,劉建忠,等(10):1346

        中醫(yī)“矢氣”學術(shù)源流探析

        潘賜明,李振漢,朱明娟,等(10):1348

        傷寒學說與溫病學說舌診之異同

        吳清梅,魯玉輝(10):1350

        飲食損傷病因分論

        王東坡,丁 雷(10):1353

        古今痔病病證結(jié)合模式演變規(guī)律研究

        張飛春(10):1355

        慢性心衰病大氣下陷證與中氣下陷證探析

        羅慶盛,張 剛,劉 煒(10):1358

        劉完素婦科學術(shù)思想初探

        李 麗,杜惠蘭(10):1360

        《儒門事親》汗吐下理論特色研究

        馬 丹,傅海燕(10):1362

        吳鞠通易學象數(shù)學思想應用探析

        張福利,姚 帥(10):1364

        淺談鄭欽安《醫(yī)法圓通·服藥須知》內(nèi)涵

        莊 燦,李 紅(10):1366

        發(fā)手束悗療法探討

        傅 平,黃智遠,樊效鴻(10):1368

        從小兒“稚陽”論捏脊之要

        林麗莉,林 棟,吳 強(10):1371

        益氣開竅清心法治療老年性癡呆的理論芻議

        孫中莉,王明杰,王麗娟,等(10):1374

        論清解宣透肺衛(wèi)法治療外感熱病邪郁肺衛(wèi)證

        萬海同,楊 進(10):1376

        探析中醫(yī)象思維之思維步驟

        劉嬌萍,袁昌勁,曹繼剛,等(11):1497

        “醫(yī)者意也”考

        范崇峰(11):1499

        當代《黃帝內(nèi)經(jīng)》學術(shù)思想體系研究及其啟示

        姚 怡,王慶其(11):1501

        六氣開始時間考辨

        田合祿(11):1504

        心力衰竭的古病名探究

        祝珍珍,袁燦宇,袁智宇,等(11):1509

        病機與辨證關(guān)系探討

        盧紅蓉,于智敏,李海玉,等(11):1512

        論清透養(yǎng)三法在衛(wèi)氣營血辨證中的綜合應用

        段 穎,王浩中(11):1514

        中醫(yī)“頭痛”與“頭疼”辨析

        曹克剛,付高爽(11):1516

        隱癥與治未病再探討

        王濤麗,魏曉玉,徐 強,等(11):1519

        從厥陰之義論厥陰病

        陳梓越,李奕詩,周 紅,等(11):1521

        淺談李東垣婦科病學術(shù)思想及用藥特點

        耿丹丹,杜惠蘭(11):1524

        從沖脈論治經(jīng)前期綜合征

        蓋曉麗(11):1527

        論筋性臟腑病

        蘇鑫童,劉 琪,馬曉晶,等(11):1529

        腰椎退行性病變的中醫(yī)“督-腎-骨失調(diào)” 病機理論研究

        謝晚晴,鄭洪新(11):1530

        骨質(zhì)疏松癥從肝脾腎三臟論治探析

        陳 旭,陳瀚宇(11):1533

        施杞另辟蹊徑論治膝骨關(guān)節(jié)炎——“少陽主骨”辨析

        馬 勇,司譽豪,郭 楊,等(11):1536

        探析糖尿病腎病與脾的密切關(guān)系

        張征宇,張兆和(11):1539

        慢性腎衰竭鈣磷代謝紊亂病機構(gòu)建與治則探討

        郝 媌,于俊生(11):1541

        從膽腑論腸易激綜合征的發(fā)病

        馮文林,伍海濤(11):1544

        “升陽解毒”治療慢性濕疹芻議

        蘇 化,楊 川,周新穎,等(11):1546

        《脈法贊》脈學用語芻議

        謝 洲,沈澍農(nóng)(12):1653

        沈括首論“右腎命門相火”之芻議

        林煒濠,鄧 力(12):1655

        血分證屬血證之范疇辨析

        張佳樂,朱長剛(12):1657

        蕁麻疹乃陰證

        周文婷,陳春宇,孔 林,等(12):1660

        疝氣病位探析

        徐亭亭,駱文斌,史話躍(12):1663

        當歸六黃湯主治病機探微

        邱 敏,鄒文娟,陶 勁,等(12):1665

        龍江醫(yī)派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術(shù)思想特色淺議

        姜德友,吳佳姝(12):1667

        海派中醫(yī)辨治心悸病證學術(shù)思想探析

        劉金濤,方水林(12):1670

        《金匱要略》論治月經(jīng)病的學術(shù)特色

        尚玉潔,盧 蘇(12):1672

        “悲”的內(nèi)涵解析及其中醫(yī)臨床應用

        李志榮,杜 漸,王 昊,等(12):1674

        從汗法論傷寒“存津液”與溫病“護陽氣”

        佟曉紅,谷 松(12):1676

        “健脾柔肝”法論治小兒聲帶小結(jié)的理論探討

        張麗紅,許周潔,閆 蕾,等(12):1678

        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中醫(yī)證治策略

        關(guān)東升,李迎霞,崔應麟(12):1680

        “治未病”理論與冠心病

        李劍穎,徐亞輝,龐冰洋(12):1683

        試析2017年五運六氣發(fā)病規(guī)律及其防治

        佘燕達,鞠寶兆(12):1685

        戊戌年(2018)五運六氣養(yǎng)生要點之我見

        楊 威,王國為,馮茗渲,等(12):1688

        ·中醫(yī)方法學·

        中醫(yī)藥領(lǐng)域效果比較研究設(shè)計要素的思考

        陸麗明,溫澤淮(3):322

        從詮釋學方法看中醫(yī)理論研究的路徑

        張宇鵬(6):777

        中醫(yī)藥領(lǐng)域效果比較研究策略

        陸麗明,溫澤淮(6):780

        探索中醫(yī)象思維的應用方法

        王小強,白 雪(12):1691

        ·實驗研究·

        痰瘀互結(jié)證代謝綜合征動物模型復制方法研究

        楊宇峰,曹 彬(1):60

        子午流注納甲法對局灶性腦缺血模型大鼠腦區(qū)NSE、NGF、bFGF的影響

        王亞軍,方曉麗,黃春換,等(1):63

        中藥配伍組分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作用機制

        相田園,高 普,宋光熠,等(1):68

        紅景天苷對實驗性高血壓大鼠血管功能的影響

        張 涵,陳海琪,賴世龍,等(1):71

        清熱活血方藥對CIA大鼠Wnt信號通路成骨細胞相關(guān)因子的影響

        李 波,姜 泉,鞏 勛,等(1):75

        大補陰丸對去卵巢所致骨質(zhì)疏松癥大鼠骨組織形態(tài)計量學指標的影響

        汪文來,劉梅潔,于 崢,等(1):78

        脾胃虛弱型肥胖小鼠模型的建立與評價

        司原成,苗維納,何嘉悅,等(2):177

        病證結(jié)合構(gòu)建慢病風險預測模型的思路與方法

        魏 戌,謝雁鳴,田 峰,等(2):180

        β-內(nèi)啡肽過度釋放參與脾氣虛納少和腹脹的形成

        王凌志,柴紀嚴,劉旭東,等(2):184

        獨活腸吸收液對大鼠離體胸主動脈張力的影響

        黃 穎,吳宏偉,王燕平(2):187

        復方三七消痛軟膏超聲導入對兔膝骨性關(guān)節(jié)炎治療作用及機制研究

        何 堅,梁 杰,羅慶祿,等(2):191

        三七總皂苷對擬缺血損傷腦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PLA2G4A表達及其下游產(chǎn)物的影響

        蘇 靖,李興廣,李衛(wèi)紅,等(2):196

        糖尿病大血管病變“氣陰兩虛”態(tài)模型的建立

        李海洋,覃海知,晁 俊,等(3):325

        基于UPLC/Q-TOF-MS研究代謝綜合征痰瘀互結(jié)證的物質(zhì)基礎(chǔ)

        楊宇峰,徐 娜,滕 飛(3):329

        基于液質(zhì)聯(lián)用技術(shù)對急性血瘀證大鼠動物模型的代謝研究

        黃 爍,孫明謙,孫 蕾,等(3):332

        圍術(shù)期處理提高冠脈結(jié)扎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存活率的探索

        周 政,陳梓欣,陳 潔,等(3):335

        從醛固酮(ALD)的分泌與合成探討硝菔通結(jié)方從腎論治便秘的作用機制

        梁星琛,周永學,閆曙光,等(3):338

        腎虛證骨質(zhì)疏松與β-Catenin信號傳導通路的相關(guān)性研究

        肖延華,唐德志(4):474

        加味黃芪赤風湯對阿霉素大鼠腎臟的保護及自噬水平的調(diào)控作用

        于子凱,楊 斌,張 昱,等(4):477

        新血府逐瘀湯對動脈粥樣硬化模型大鼠主動脈形態(tài)及免疫調(diào)節(jié)因子HMGB-1、Foxp3表達的影響

        姜 婷,紀文巖,隋永妮,等(4):480

        黃芪多糖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線粒體機制研究

        范宗靜,謝連娣,董巧稚,等(4):484

        烏頭和“半蔞貝及”配伍對甲醛致痛模型小鼠鎮(zhèn)痛作用的影響

        汪倩倩,孫丹妮,劉春芳,等(4):488

        當歸水煎液對刀豆蛋白A誘導急性肝損傷小鼠的保護作用

        陳 芯,馬雅鑾,李 蕊,等(4):492

        活血降糖飲對長期高脂飼料喂養(yǎng)大鼠胰島 β 細胞凋亡的影響

        楚淑芳,李惠林,劉德亮,等(4):496

        病證結(jié)合動物模型的思考

        陳燕清,楊晶晶,曹卓青,等(5):628

        基于Na+-K+-ATP酶活性變化評價濕阻中焦證Cajal間質(zhì)細胞模型的研究

        王琦越,楊 旭,王吉娥,等(5):630

        松齡血脈康膠囊對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高血壓相關(guān)基因表達的影響

        施偉麗,王 燕,信琪琪,等(5):634

        核桃酶解提取物對大鼠記憶力的影響

        梁 明,張 婷,鄭 俠,等(5):638

        補腎化痰方調(diào)控大鼠卵巢 GC中 APN信號通路機制的研究

        李宛靜,徐曉娟,黃映紅,等(5):642

        冠脈通片補腎活血法對大鼠腎陽虛心梗模型的拆方研究

        苗淑杰,王 蕾,呂 楠,等(6):783

        寧腎顆粒對IgA腎病大鼠腎臟系膜細胞凋亡的影響

        趙 林,王志學,齊芳華,等(6):787

        翼核果素對肝癌HepG2細胞凋亡及細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影響

        劉 瑛,陸國壽,盧文杰,等(6):791

        毛冬青總皂苷對小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響

        曹利華,劉蕊莉,苗明三(7):928

        丹參通絡(luò)解毒湯對骨髓干細胞移植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NF-κB介導的炎癥反應影響

        李鑫輝,李雅婧,黃淼鑫,等(7):931

        三子養(yǎng)親湯對哮喘小鼠EOT-1、EOT-3影響的實驗研究

        張博達,徐 升,李俊玲,等(7):934

        金番止瀉膠囊對脾虛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及體外抗菌作用

        劉佩沂,賴岳曉,田素英(7):937

        益氣健脾法對脾虛痰濁AS豬腎組織AQP的影響

        石月萍,賈連群,宋 囡,等(7):939

        不同劑量川芎-當歸、三棱-莪術(shù)對AS小鼠Cyr61、Sgk1、Ch25h基因表達水平的影響

        周 嵐,張冀東,李 楊,等(7):944

        基于JAK2/STAT3信號通路探討風濕寧膠囊對寒濕痹阻型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的作用機制

        王永輝,張曉園,李艷彥,等(7):949

        川芎嗪聯(lián)合來氟米特對膠原誘導關(guān)節(jié)炎大鼠血小板活化和炎癥反應的影響

        白菁安,邊艷琴,牛旭艷,等(7):953

        血府逐瘀膠囊對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線粒體超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

        王 梓,楊欣瑩,呂 楠,等(8):1067

        清熱活血方對II 型膠原誘導型關(guān)節(jié)炎大鼠相關(guān)指標的影響研究

        王海霞,曹 煒,張 聰,等(8):1071

        腎絡(luò)通對高糖培養(yǎng)足細胞VEGF和Flt-1的影響

        婁菲菲,方 超,潘利敏,等(8):1074

        消疹止癢噴劑治療EGFRI相關(guān)性皮疹的細胞學機制研究

        程宗琦,陳 琳,姚 鑫,等(8):1078

        蒙藥十三味紅花密訣丸對過敏性鼻炎大鼠治療作用的研究

        盧 煬,李 林,高斐宏,等(8):1085

        基于SNAP-25表達的腎虛質(zhì)大鼠突觸可塑性實驗研究

        孫理軍,孫耀光,孫瑜嬬,等(9):1217

        野薔薇根醇提物對大鼠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

        周紅艷,李開言,黃 霞,等(9):1220

        護脈散對靜脈炎小鼠血管內(nèi)皮E-selectin、ICAM-1表達影響的研究

        邱 敏,劉 莉,鄒文娟,等(9):1224

        菩人丹調(diào)控ob/ob小鼠胰腺組織信號傳導機制探索

        陳 書,蘇冷高娃,張耀丹,等(9):1229

        脾虛1號方對脾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肝臟細胞色素C氧化酶IV的影響

        呂 林,王鳳云,唐旭東,等(9):1234

        翻白草對大鼠潰瘍性結(jié)腸炎的藥效及作用機制研究

        裴玲燕,張純芳,劉偉志,等(9):1238

        雄激素合成酶在 H22荷瘤小鼠不同證候表達差異

        潘志強,方肇勤,盧文麗,等(10):1379

        刺山柑總生物堿對系統(tǒng)性硬皮病小鼠Endoglin等影響

        康小龍,何承輝,盧 軍,等(10):1384

        青藤堿誘導人紅白血病細胞株 K562 凋亡的實驗研究

        牟鳳林, 陳 華(10):1387

        黃 瓊,向 陽(10):1391

        “腎主骨”機理研究——左歸丸對Hepcidin、Fpn1及OPG/RANKL mRNA表達的影響

        吳佳瑩,李岳澤,劉 紅,等(11):1548

        清開靈注射液對老年癡呆小鼠血液、腦組織Aβ含量及神經(jīng)遞質(zhì)的影響

        常佩芬,唐蓓蕾,郭 寧,等(11):1552

        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誘導血管內(nèi)皮細胞增殖及凋亡功能的影響

        陳 冰,林雅軍,馬雅鑾,等(11):1554

        從腸道菌群多樣性探討越鞠丸對ApoE-/-小鼠血脂的影響

        李玉波,郝改梅,賈海驊,等(11):1559

        益氣養(yǎng)陰通絡(luò)方對糖尿病足小鼠VEGF、胰腺氧化應激、胰島形態(tài)的影響

        宋瑩瑩,王長明,張 賡,等(11):1564

        升麻增效口腔潰瘍散治療口腔潰瘍大鼠模型的研究

        金 釗,鄭 濤,嚴 航,等(11):1569

        可用于痰濁研究的動物模型探析

        趙宏艷,胡明華,從仁懷,等(12):1694

        蛋氨酸灌胃制備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大鼠模型研究

        代 淵,魏江平,潘 婷,等(12):1697

        銀杏內(nèi)酯B對阿爾茨海默病大鼠海馬Synapsin-1、Beclin1和LC3表達的影響

        田新紅,郝 莉,游言文,等(12):1701

        活血方與陽和湯抗apoE-/-小鼠動脈粥樣硬化并發(f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較研究

        姜 楠,袁曉雯,薛 欣,等(12):1705

        左歸降糖解郁方對糖尿病并發(fā)抑郁癥大鼠HPA軸及海馬糖皮質(zhì)激素受體表達的影響

        韓遠山,趙洪慶,楊 蕙,等(12):1710

        熊果酸對Hacat細胞增殖及凋亡的影響

        王俊慧,李 敏,闞 杰,等(12):1714

        ·中醫(yī)多學科研究·

        從四季、六氣角度探討天津市7年間年過敏性鼻炎發(fā)病與氣象因素的相關(guān)性

        劉 丹,史麗萍,袁衛(wèi)玲,等(1):80

        中醫(yī)理論在運動人體科學中的應用

        馬天耀,馬曉彤(1):83

        中國傳統(tǒng)思維與中醫(yī)學術(shù)創(chuàng)新

        邢玉瑞(2):199

        美貌·進化·元氣

        陳小野(2):201

        建立適合中醫(yī)睡眠醫(yī)學發(fā)展的知識譜系

        劉艷驕(2):206

        基于古代醫(yī)案對血瘀證脈象差異化表達的研究

        岳 雁,蘇朋朋,熊麗輝(2):208

        從陰陽本體結(jié)構(gòu)探討溫陽化濁法對養(yǎng)生及抗衰老相關(guān)疾病的現(xiàn)實意義

        王晉平,吳 林,唐 農(nóng),等(2):210

        基于骨質(zhì)疏松癥探討“腎主骨”的性別差異

        吳佳瑩,劉梅潔,趙宏艷,等(2):213

        基于《黃帝內(nèi)經(jīng)》“咸走血”探討長期過食咸味致血瘀體質(zhì)形成的中醫(yī)機理

        夏麗娜(2):215

        中國蒙醫(yī)整骨術(shù)整復手法概念及其特質(zhì)

        銀 鎖,照那木拉(2):216

        復雜科學視域下中醫(yī)學運行演化機制及其現(xiàn)代轉(zhuǎn)型問題探討

        申俊龍,周晨婷,魏魯霞(3):342

        “胃不和”與“臥不安”的相關(guān)性調(diào)查研究

        湯 皓,張 茜,張曉龍,等(3):346

        “治未病”思想指導中年肝郁脾虛型亞健康狀態(tài)的防治

        孫 悅,劉雅儒,王河寶,等(3):349

        2016(丙申)下半年:厥陰風木在泉

        李俊龍,李 燕(4):500

        《老子》情志攝生思想探析

        張 嵐,鄒純樸(4):503

        基于“形神合一”探討心理內(nèi)容在中醫(yī)體質(zhì)辨識中的重要性

        徐祥蕓,王 昊,杜 漸,等(4):505

        基于代謝組學慢性心力衰竭腎陽虛證代謝模式的研究

        鄭海生,蔣 健(5):645

        擷談《西游記》的中醫(yī)養(yǎng)生理念

        李 鈺,李健珂(6):795

        9種體質(zhì)人群體脂肪量分布規(guī)律研究

        李洪娟,楊 露,胡斌強,等(7):957

        中醫(yī)象思維中的邏輯問題思考——兼與“《黃帝內(nèi)經(jīng)》象思維中的邏輯問題”一文商榷

        邢玉瑞(8):1088

        儒家思想與中醫(yī)學臨證思維模式

        張麗霞,高健生,張兆康,等(8):1090

        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視覺化的探討與研究

        蘇傳琦,王旭東,佘侃侃,等(9):1241

        出生日期與疾病研究

        菅慶林,張洪鈞(9):1244

        略論中醫(yī)證候與體質(zhì)的關(guān)系

        潘秋霞,陳家旭,劉玥蕓,等(10):1394

        中醫(yī)理論術(shù)語的模糊性對中醫(yī)科普文本易讀性的影響

        馬彥敏,孟靜巖,馬佐英,等(10):1397

        中藥傳統(tǒng)知識保護的研究現(xiàn)狀及應有改變

        王樹華,蔡維生(10):1399

        民國時期中藥學教材特點及對中藥理論體系發(fā)展之影響

        孫 鑫,錢會南,何 流,等(11):1573

        納音五行于中醫(yī)體質(zhì)分類的應用探析

        彭穎君,史桐雨,謝平金,等(11):1576

        從“道德修養(yǎng)”論張元素未列金元四大家之因

        馬立娟,修宗昌(12):1718

        ·臨床基礎(chǔ)·

        “謹守病機”與“守法守方”——從喻嘉言一則醫(yī)案談起

        于智敏(1):85

        基于現(xiàn)代文獻的特發(fā)性肺纖維化中醫(yī)證候特征研究

        徐 飛,崔文強,劉寶君,等(1):87

        冠心病血瘀證血管病變數(shù)與ACE基因多態(tài)性的相關(guān)性研究

        宋曙霞,李建軍,劉 穎,等(1):90

        貝牡莪消丸對結(jié)節(jié)性甲狀腺腫及血清IGF-1、TGF-β1的影響

        杜麗坤,李 楠,馬 建,等(1):93

        越鞠降糖方治療中青年糖尿病前期的臨床觀察

        張海文(1):95

        基于西城區(qū)社區(qū)2型糖尿病中醫(yī)證候調(diào)查研究

        高嘉良,魏軍平,鄭 燕,等(1):97

        頸椎病發(fā)病與軟組織張力的相關(guān)性探討

        方 維,趙 勇(1):100

        中醫(yī)癥狀術(shù)語標準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李 明,周 強,楊麗娜,等(2):218

        基于廣義估計方程的缺血性中風病中醫(yī)證候要素動態(tài)變化與NIHSS評分變化縱向相關(guān)性分析

        江麗杰,胡鏡清,易丹輝,等(2):221

        化痰通腑法治療217例中風中臟腑痰熱腑實證的回顧性研究

        任麗娜,任晉婷,陳婷婷,等(2):226

        抑郁癥肝氣郁癥患者面部表情及眼神的識別

        楊煥新,于艷紅,呂曉敏,等(2):230

        銀屑病不同證候血清細胞因子的表達差異研究

        龍劍文,皮先明,涂亞庭(2):234

        “清肺止咳化痰湯”治療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及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149例臨床研究

        張前進,崔海燕,黎巍威,等(2):237

        肝郁化熱證證候評價量表的研制

        郭盛楠,劉 強,王少卿,等(3):351

        相關(guān)因素對中風病中經(jīng)絡(luò)急性期證候的影響

        胡龍濤,蔡芳妮,王亞麗,等(3):354

        慢性乙型肝炎中醫(yī)證型與臨床檢驗指標相關(guān)性研究

        雷長國,覃建鋒,蔡 林(3):357

        芪杉膠囊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觀察

        姜家康,遲文成,馬寶柱,等(3):359

        參苓白術(shù)顆粒治療功能性腹瀉劑量與療效關(guān)系研究

        王偉明(3):362

        補腎柔肝解郁湯治療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的臨床觀察

        高志生,倪 燁,肖 曉,等(3):364

        基于“疏肝補腎”法治療骨質(zhì)疏松并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思路探析

        姜勁挺,鄭吉元,李振豪,等(3):367

        中醫(yī)綜合治療干預III-IV期結(jié)直腸癌的臨床研究

        陳 弦,李 杰(3):371

        益艾康及HAART治療對HIV感染者輔助受體CCR5/CXCR4表達的影響

        劉 真,李 強,鄧博文,等(3):375

        基于前瞻性注冊登記研究的風熱犯肺證 4 項炎癥指標特征分析

        于 樂,謝雁鳴,王連心,等(4):507

        基于“熱飲”理論之清肺蠲飲湯治療小兒肺炎熱飲阻肺證臨床研究

        閆永彬,馬淑霞,任獻青,等(4):510

        通腑解毒方改善嚴重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評分及短期預后的臨床研究

        王旭升,范文君,吳志松,等(4):512

        血管性癡呆患者中醫(yī)證候特點研究

        王 瑋,于文濤,聶全濤,等(4):514

        丹枝飲對氣滯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痛的臨床療效觀察

        梁 照,許 琳,金 哲(4):518

        中醫(yī)臨床的“守”與“變”

        于智敏,杜 松,于 崢(5):648

        “血-脈-心-神”共調(diào)理念在冠心病治療中的闡釋

        周 歡,張軍平(5):651

        多囊卵巢綜合征代謝異常特點及中醫(yī)認識

        劉 楨,梁瑞寧,李佩雙(5):654

        羅頌平辨證輔助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臨床研究

        巫海旺,郜 潔,高飛霞,等(5):657

        益氣養(yǎng)陰、固腎健脾法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臨床研究

        方 金,焦志宏,張國妍,等(5):659

        中藥對肥胖相關(guān)性腎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血尿酸水平的影響

        郝玉杰,張海生,董燕飛,等(5):662

        耳鳴與脾胃的相關(guān)性研究

        盧兢哲,劉 蓬,曹祖威(5):666

        慢性乙型肝炎證候虛實分類與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的關(guān)系

        楊麗莎,范劍薇,梁志清,等(5):669

        陳如泉從肺脾論治甲狀腺相關(guān)眼病的臨床研究

        左新河,陳繼東,裴 迅,等(5):672

        育胎靈煎劑對脾腎虧虛型習慣性流產(chǎn)患者細胞因子的影響

        胡曉華,馮 玉,陳 影,等(5):674

        “諸痛癢瘡,皆屬于心”——從心論治對濕疹診治的臨床意義

        李 強,杜仲平,杜 漸(5):676

        病證結(jié)合構(gòu)建慢病風險預測模型的思路與方法

        魏 戌,謝雁鳴,田 峰,等(6):798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中醫(yī)基礎(chǔ)治法研究

        孫 楊,李 涵,張明雪,等(6):802

        不同中醫(yī)體質(zhì)罹患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危險評估與分析

        李壯苗,戴曉鳳(6):806

        廣州地區(qū)中老年人群瘀血質(zhì)、濕熱質(zhì)、平和質(zhì)與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關(guān)系分析

        蔡海榮,黃永蓮,郭永寧,等(6):810

        345例間質(zhì)性肺炎中醫(yī)體質(zhì)因素及加重病因相關(guān)性分析

        馬 君,周勝紅,田 虎(6):813

        基于“邪毒致變”探討Hp相關(guān)胃病演變過程證候與基因多態(tài)性的關(guān)聯(lián)

        胡 玲,陳 昫,陳萬群,等(6):816

        103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中醫(yī)體質(zhì)特點分析

        劉 靖,李保雙,呂 林,等(6):819

        參地顆粒治療慢性腎炎脾腎虧虛證的療效及免疫機制研究

        魏 玲,金 華,王億平,等(6):821

        中藥聯(lián)合高效抗逆轉(zhuǎn)錄病毒療法對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IL-2及IL-10mRNA水平的影響

        鄒 雯,王 健,劉 穎,等(6):824

        膝骨關(guān)節(jié)炎關(guān)節(jié)鏡下表現(xiàn)與中醫(yī)證候相關(guān)性研究

        朱光宇,田向東,薛志鵬,等(6):826

        惡性腫瘤患者兩種脈象信息特征的臨床觀察研究

        徐 剛,魏 紅,李鳳珠,等(7):959

        108例成人斯蒂爾病患者中醫(yī)證型研究

        王宏莉,鄧田蓮,唐先平(7):963

        基于胃食管反流病探討中醫(yī)梅核氣本質(zhì)

        呂 林,唐旭東,王鳳云,等(7):967

        白頭翁湯加減灌腸方對潰瘍性結(jié)腸炎腸黏膜NF-κBCmRNA的影響

        戴高中,陳 晨,范先靖,等(7):970

        大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對正常男性志愿者瀉下作用比較

        吳中平,韓 燕,朱文清,等(7):973

        腦心通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療效觀察

        叢 敬(7):975

        中醫(yī)藥治療甲狀腺癌術(shù)后之臨床體會

        邵燦燦,呂久省,余丹丹,等(7):978

        從黃祥武應用當歸四逆湯臨床經(jīng)驗探討其應用適應證

        王永貞,黃 蔚,張 維(7):983

        王祖龍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用藥經(jīng)驗分析

        趙 文,王詩琦,張 琦,等(7):984

        基于現(xiàn)代名老中醫(yī)經(jīng)驗的肺脹病因病機及證素規(guī)律研究

        宋丹萍,馬錦地,李建生,等(8):1092

        關(guān)節(jié)置換術(shù)后非感染性發(fā)熱的中醫(yī)證候特點分析

        王善付,殷鈺涵(8):1096

        益肺清化法在肺癌防治中的應用及研究

        馮 穎,宋 卓,吳成亞,等(8):1099

        疏肝法對肝郁型MCI患者認知功能、尿8-OHdG及血漿SOD和LPO的影響

        侯俊林,詹向紅,孫前明,等(8):1102

        脈血康膠囊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術(shù)后凝血功能、血管內(nèi)皮損傷及血清炎性相關(guān)因子的影響

        桂樹華,胡玲玲,王挺剛,等(8):1105

        金匱澤瀉湯顆粒治療心下支飲型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的臨床研究

        屈 濤,劉學文,趙永烈,等(8):1109

        袁紅霞方劑辨證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規(guī)律初探

        姜 璇,司國民(8):1113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探討單兆偉對CAG伴LGIN基本病機的認識

        王麗華,單兆偉,孫麗霞(8):1116

        祛瘀止血散鼻胃管推注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患者止血改善程度的評估

        劉鳳琴,孫廷蘭,邱守芳,等(8):1119

        王承德從濕論治風濕病

        黃雪琪,沙正華,林 海,等(8):1121

        從“五體痹”辨證分型探析推拿治療頸椎病

        朱佳玲,李 勝(8):1124

        冠心病痰濕證臨床診斷標準解讀

        胡鏡清,許偉明,王傳池,等(9):1247

        從中醫(yī)辨證角度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臨床異質(zhì)性

        楊 翠,陳 亮,江麗杰,等(9):1253

        基于決策樹的中醫(yī)人格體質(zhì)對2型糖尿病患者伴發(f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風險的預測研究

        呂 航,王 昊,劉 媛,等(9):1257

        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luò)法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26例臨床觀察

        江 鵬,齊保險,談佳佳,等(9):1260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方法對李麗蕓辨治不孕癥的臨床用藥規(guī)律研究

        溫丹婷,張 茜,張 戈,等(9):1263

        獨活寄生湯對乳腺癌骨轉(zhuǎn)移患者骨相關(guān)事件的影響

        黃海福(9):1267

        尿毒癥血液透析并發(fā)癥中醫(yī)治療辨析

        孫 毅,尹 強,尹東輝(9):1269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陳鏡合治療心悸用藥規(guī)律研究

        莊逸洋,黃楚栓,李 榮,等(10):1402

        黃永生治療冠心病用藥規(guī)律研究

        姜麗紅,李 俊,魏 巖(10):1405

        毛德西辨治冠心病經(jīng)驗

        曾垂義,毛德西(10):1408

        從脾腎論治胰島素自身免疫綜合征探析

        張錦明,黃國圣,曾慧妍,等(10):1410

        注射用血塞通對不同中醫(yī)證型短暫性腦缺血患者微栓子信號的影響

        史 敏,楊東東,羅丹青,等(10):1413

        中藥調(diào)周法治療PCOS不孕癥療效的Meta分析

        陳 婕,談 勇(10):1417

        五味消毒飲合大黃牡丹皮湯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高金鳥,黃秀錦,李 芳,等(10):1422

        平樂疏肝活血湯加減配合絕對臥床治療中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臨床觀察

        張曉輝,李 潔,張 虹(10):1427

        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中醫(yī)證型的相關(guān)因素研究

        楊 麗,王樹慶,王海霞,等(11):1578

        新血府逐瘀軟膠囊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T細胞亞群比例的影響

        紀文巖,姜 婷,劉英慧,等(11):1580

        肝硬化門脈高壓性胃病中醫(yī)辨證分型與胃鏡下表現(xiàn)及Child-Pugh分級相關(guān)性研究

        胡永生,黃海華,廖 軍,等(11):1583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qū)︵崋⒅傩猴L池氣池診法經(jīng)驗的規(guī)律研究

        鄭 攀,潘丹萍,陸相朋,等(11):1587

        中藥方劑聯(lián)合阿奇霉素抗支原體感染對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分析

        戚 暢,劉 炘(11):1590

        大柴胡湯合茵陳蒿湯加味治療HBV相關(guān)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臨床觀察

        宋高峰,尹燕耀,萬 勇,等(11):1593

        三參通絡(luò)湯配合臭氧自血回輸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的臨床研究

        阮明軍,鄭 峰,伊萬里,等(12):1720

        102例肺腺癌常見基因突變與中醫(yī)證型關(guān)系的研究

        王 君,徐 力(12):1724

        培土生金法干預肺部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療效觀察

        胡秋利,崔 磊,劉長偉(12):1728

        三維放化療結(jié)合中醫(yī)藥治療對胃癌遠期及近期的影響

        丁忠陽,唐建東,李 淦,等(12):1731

        老年人對比劑腎病中醫(yī)辨治思路

        王振加,趙 凱,高 晟(12):1734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低中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22例療效分析

        代喜平,王國征,李 慧,等(12):1736

        靶向性鉆孔減壓聯(lián)合辛伐他汀、補腎活血湯治療早期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臨床觀察

        劉金豹,李 剛(12):1739

        ·針灸研究·

        身柱穴臨證探微

        華金雙(1):103

        針刺手厥陰經(jīng)穴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CRTmRNA表達率的影響

        田岳鳳,袁 葉,王 軍,等(1):105

        穴位敷貼治療心絞痛臨床選穴規(guī)律的數(shù)據(jù)挖掘研究

        張 潔,樊海龍,范華英,等(1):108

        調(diào)神疏肝針法治療郁證驗案三則

        李桂平(1):112

        《經(jīng)穴解》學術(shù)特色初探

        盧承頂,田思勝,張永臣(2):240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針灸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腧穴運用規(guī)律

        譚惠娟,羅婷婷,瞿玉竹,等(2):242

        電針足三里對雷公藤甲素致急性肝損傷大鼠IL-10與TNF-α的影響

        程鉥濼,言 楓,顧一煌(2):245

        從正骨推拿傳承現(xiàn)狀探討林應強筋傷學術(shù)傳承存在問題及創(chuàng)新思路

        范志勇,郭汝松,趙家友,等(2):247

        推拿配合中藥熏蒸治療退行性頸椎失穩(wěn)癥的療效評價

        王成遠,張振宇,潘珺俊,等(2):250

        董氏三穴合用治療失眠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趙 明(2):252

        《靈樞》“十二邪”思想探微

        姜 姍,李素云,趙京生(3):378

        針刺作用及機械力刺激對成纖維細胞的影響

        張小紅,蔡定均,王 宇,等(3):380

        針灸聯(lián)合中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

        鄭全成,符海燕,符永鋆(3):384

        艾灸配合川芎嗪治療寒濕凝滯型慢性盆腔炎療效及對CRP、IL-6和TNF-α的影響

        農(nóng)賢剛,程衛(wèi)萍(3):387

        穴位埋線減肥效應與線體粗細、埋置深淺的相關(guān)性

        李思婷,王少軍,尹業(yè)輝,等(3):390

        周圍性面癱臨床研究中不同療效評價方法的應用

        王 兵,楊金洪,陳 楓,等(3):394

        論以“六郁學說”指導針灸治療郁病

        蘇鑫童,劉 琪(4):521

        《外科正宗》針法治療癰疽經(jīng)驗

        張曉霞,呂 鋼(4):523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經(jīng)絡(luò)特征及傳變規(guī)律研究

        李增變,張國勝,張玉霞,等(4):525

        意識障礙患者靜息態(tài)腦網(wǎng)絡(luò)對針刺合谷、太沖穴的反應性研究

        馬淑娟,程瑋濤,王 寧,等(4):528

        頭針電刺激合康復訓練治療小腦卒中共濟失調(diào)臨床研究

        李 敏,劉苗苗,蘇 靜,等(4):532

        毫火針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jīng)病變療效觀察

        潘 秋,李 碩,潘滿立,等(4):535

        吳中朝溫和灸皮膚距離等差推算及應用探析

        周 宇,陳仲杰,王 兵,等(4):538

        古代針灸治療癭病的取穴規(guī)律研究

        陳 潔,武 玉,黎少玲,等(5):678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shù)的針灸治療鼻出血臨床選穴配伍規(guī)律研究

        曹 方,李 鐵,哈麗娟,等(5):682

        不同變頻組合電針預處理對急性腦缺血大鼠神經(jīng)功能和腦皮質(zhì)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影響

        梁 超,姜 濤,王靜芝,等(5):686

        傳統(tǒng)針刺及其加用腹針療法對缺血性卒中致假性球麻痹影響的比較研究

        梁 慧,黃立武,黃選華,等(5):689

        靈龜八法針法治療偏頭痛的臨床觀察

        滕小慧,周 黎,趙文君,等(5):692

        山元氏新頭針療法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及體會

        郭 鑫,于天源(5):694

        從馬王堆文獻看中醫(yī)灸法理論的演變———以足太陽脈為例

        胡 蓉,田永衍,趙小強,等(6):830

        方氏頭針對血管性癡呆大鼠海馬組織中炎性因子TNF-α表達的影響

        田文靜,王瑞輝,黃琳娜,等(6):833

        電針百會印堂對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及海馬超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

        佘燕玲,江 婷,陳 睿,等(6):837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qū)W習探討“司氣海,調(diào)血壓”針刺技術(shù)研究

        徐希法,余 亮,張曉緯,等(6):840

        “雙藥雙穴”天灸療法對改善兒童冷哮證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高 凌,馬淑麗,常佳婧,等(6):845

        傅杰英針灸調(diào)理上熱下寒體質(zhì)研究

        張新普,薛 丹,李 敏,等(6):848

        張振宇采用精準經(jīng)筋推拿治療頸源性疾病的臨床研究

        王成遠,張振宇,潘珺俊,等(6):850

        推拿對慢性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疼痛相關(guān)腦區(qū)的影響

        王 昊,左偉斌,張 慧,等(6):854

        沖擊松解療法聯(lián)合針刺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

        劉浩偉,趙亞男,陸 福,等(6):858

        從絡(luò)病學談偏頭痛的針刺防治

        張樹森,魯凌云,趙 妍,等(7):986

        針刺治療頸椎病取穴規(guī)律的文獻分析

        郭浪濤,張豪斌,劉 朝,等(7):989

        艾炷灸抗哮喘小鼠氣道炎癥機制研究

        謝玲玲,李品純,潘鳳霞,等(7):992

        雷火灸結(jié)合五禽戲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臨床研究

        那 坤,趙冬琰,胡 菱,等(7):995

        臍療治療腎虛血瘀型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機理與臨床療效研究

        韓興軍,王 璇(7):999

        古代刺絡(luò)理論的歷史演變

        郭太品,劉自力(8):1126

        針刺對端粒酶敲除小鼠大腦海馬區(qū)、皮質(zhì)區(qū)Trk-B信號調(diào)節(jié)激酶表達的影響

        林麗莉,莊婉玉,陳慧娥,等(8):1129

        針刺大鼠“相對穴”陽陵泉與陰陵泉對P物質(zhì)表達的影響研究

        楊志新,劉丁丁,屈敬陽,等(8):1132

        針刺結(jié)合五苓湯加減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研究

        王 飛,王民集(8):1135

        電針對膝骨性關(guān)節(jié)炎患者功能活動及登梯時空參數(shù)的影響

        王薌斌,侯美金,陳 劍,等(8):1139

        溫和灸對絕經(jīng)綜合征陰虛體質(zhì)患者性激素水平、應激狀態(tài)的影響

        李啟榮,麥 威,趙利華,等(8):1145

        鼻咽癌經(jīng)絡(luò)虛實特征研究

        林葆睿,周小軍,魏福垣,等(9):1272

        針刺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干預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系統(tǒng)評價

        李 珩,肖 寧,邵明璐,等(9):1276

        “標本配穴”電針對糖尿病腎病的改善作用及腎臟SIRT1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

        何文娟,陳 麗,舒 晴,等(9):1280

        電針對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大鼠口服雷公藤甲素藥動學及肝損指標的影響

        肖 燕,張皓然,陳 昊,等(9):1284

        補腎益腦灸法通過Wnt信號通路影響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大鼠海馬神經(jīng)發(fā)生

        鄧 雪,任 路,冷 雪,等(9):1288

        耳穴壓豆療法治療艾滋病相關(guān)失眠的臨床觀察

        陳秀敏,郭會軍,張 敏,等(9):1292

        基于小世界網(wǎng)絡(luò)的經(jīng)穴相關(guān)性涌現(xiàn)計算

        徐天成,李詩園,徐先紅,等(10):1429

        穴位貼敷誘發(fā)小鼠背部接觸性皮炎模型的建立與評價

        劉蘭英,吳嘉齡,王和生,等(10):1433

        少腹合劑配合穴位貼敷治療濕熱瘀結(jié)型慢性盆腔炎

        桑海莉,賈淑華,李亞萍,等(10):1436

        針刺時間窗對TBI 腦組織Bax表達影響的實驗研究

        郭新榮,王瑞輝,馬小衛(wèi),等(10):1439

        曲骨平刺治療慢性前列腺炎 90 例臨床療效觀察

        陳 楓,袁 盈,蔡向紅(10):1442

        土家族麝針療法“活血生新”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作用機制研究

        涂 星,張 燕,文德鑒,等(10):1445

        耳穴壓豆療法治療艾滋病失眠患者前后生存質(zhì)量評價

        張 敏,陳秀敏,金艷濤,等(10):1449

        基于現(xiàn)代文獻隔鹽灸臨床應用研究

        翟春濤,田岳鳳(10):1453

        針灸治療抑郁癥的理論探討

        李衛(wèi)國,付 星,杜 漸(11):1596

        揚刺臨床研究與分析

        王 兵,胡 靜,張 寧,等(11):1599

        針刺對支氣管哮喘大鼠肺組織PI3K蛋白表達的影響

        楊金華,趙 葉,李 雙,等(11):1602

        針刺早期干預腦卒中預防腦卒中后抑郁的研究

        焦黛妍,鄧海鵬,顧和燕,等(11):1605

        電針對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大鼠海馬神經(jīng)元凋亡的影響

        荊 秦,林 卉,任 路(11):1607

        瘢痕灸肝俞穴、足三里穴對原發(fā)性肝癌大鼠Wnt10b、Wnt3a表達的影響

        王 穎,趙萬爽,張曉露,等(11):1611

        督脈火龍灸治療腎陽虛型腰痛的臨床研究

        楊會生,房繄恭,李曉彤,等(11):1615

        扶正通腑湯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對第三型腹膜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杜進龍,曹玉平,齊建華,等(11):1619

        淺析飛法古今操作及應用

        姜研舒,李 鐵,哈麗娟,等(12):1742

        周煒“左陰右陽”針法及“左升右降”氣機升降理論在針灸臨床中的應用

        駱 璐,楊宇洋,周 煒,等(12):1745

        針灸配合耳穴撳針治療失眠的臨床觀察

        李 軍,范 肅,王成遠,等(12):1748

        推拿治療嬰幼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

        蘇小霞,鐘振環(huán),喬曉陽,等(12):1750

        ·方藥研究·

        從“同類不可離”解析相須科學內(nèi)涵

        敖 慧(1):113

        《外科心法要訣》方劑特色初探

        王三沆,沈 濤(1):116

        從交泰丸談“心腎相交理論”

        祝建材(1):117

        試論威靈仙功用

        趙 敏,聶 晶(1):119

        肝癌的中醫(yī)用藥方法

        賈文霞,趙紅兵,陳桂杰,等(1):121

        強直性脊柱炎與骨質(zhì)疏松癥中醫(yī)治療方劑用藥規(guī)律比較分析

        陳國材,許學猛,陳 能,等(2):254

        溫腎類湯劑治療絕經(jīng)后骨質(zhì)疏松癥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tǒng)評價

        章軼立,廖 星,謝雁鳴,等(2):257

        基于中醫(yī)古籍的惡露不絕用藥規(guī)律研究

        王 浩,駱璐瑤,孫碧晨,等(2):263

        王祖龍治療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用藥經(jīng)驗分析

        張 琦,王詩琦,趙 文,等(2):266

        論《內(nèi)外傷辨惑論》用藥炮制內(nèi)涵

        金國娥,劉統(tǒng)治,李董男(3):398

        正天丸的鎮(zhèn)痛作用及機制研究

        付 昆,付文君,魏江平,等(3):401

        左金方體內(nèi)外抑制幽門螺桿菌的實驗研究

        余惠旻,侯梅軒,林敬斌,等(3):405

        生大黃保留灌腸對急性胰腺炎患者IL-6、hs-CRP及血清內(nèi)毒素的影響

        魯 蕾,殷海波(3):408

        熟地寄生壯骨方對大鼠創(chuàng)傷性骨關(guān)節(jié)炎模型抗炎及保護軟骨作用的實驗研究

        林潔華,周穎燕,徐偵雄,等(3):411

        術(shù)演變?yōu)樯n術(shù)、白術(shù)始末

        張亦舒,沈澍農(nóng)(4):541

        周超凡談無毒中藥的潛在不良反應

        張玉輝,趙凱維,劉理想,等(4):544

        方劑數(shù)據(jù)庫頂層設(shè)計原則初探

        孫海舒,李宗友,王映輝,等(4):546

        維吾爾醫(yī)治療冠心病方劑的“藥-效-量”配伍理論及新方數(shù)據(jù)挖掘研究

        買買提依力·努爾買提,

        吐爾洪·阿西木,阿布都熱依木·阿不都克里木,等(4):549

        羌活提取物對熱敏通道TRPV1的影響

        劉珍洪,高 琳,汪文來,等(4):553

        論服藥時間對山藥功效發(fā)揮方向的影響

        周 瀅,唐 欣,舒承倩,等(4):558

        古今中醫(yī)藥治療哮喘用藥分布規(guī)律研究

        夏瑜楨,王健英,張 磊,等(5):696

        中醫(yī)藥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臨床用藥規(guī)律分析

        殷勝駿,賈德賢,劉 煒,等(5):699

        李佃貴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用藥規(guī)律研究

        王彥剛,田雪嬌,李佃貴,等(5):702

        動物藥的別樣分類芻議

        王炳新,施 丹,史 曉,等(5):706

        砂仁入肝腎經(jīng)之理論探析

        羅 杏,唐永祥(5):708

        伸筋草功效考

        賈俊驊,王 侖,姜 琳,等(6):861

        論補中益氣湯的立方本旨

        肖定洪,李 良,王慶其(6):862

        五苓散證的病位以及配伍作用機制研究

        劉 偉,周春祥(6):864

        當歸入胃經(jīng)探討

        李亞南,許二平(6):866

        天麻治療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病的配伍模式分析

        田麗芬,王欣麒,翟志光(6):868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林麗珠治療乳腺癌用藥規(guī)律研究

        黃楚栓,盧茵茵,莊逸洋,等(6):872

        張仲景赤石脂配伍規(guī)律探析

        朱美香,吳小明(7):1001

        試論山藥和杏仁的配伍意義分析及臨床應用

        周 瀅,舒承倩,唐 欣,等(7):1003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高血壓病“陰虛陽亢證”組方規(guī)律研究

        鄭紹勇,丁成華(7):1005

        藏藥復方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配伍規(guī)律研究

        仁青東主,華青措,斗周才讓,等(7):1009

        痛瀉要方治療腸易激綜合征藥量分析

        馮文林,伍海濤(7):1012

        從《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論茯苓在經(jīng)方中的應用

        王 萌,張 毅,李金田(8):1149

        滑石功用拾遺

        畢麗葉,聶 晶(8):1152

        苦碟子注射液對氧糖剝奪損傷的C6膠質(zhì)細胞凋亡與自噬調(diào)節(jié)作用

        鄭 宏,張昕洋,魯雨荍,等(8):1154

        龍眼肉理化指標與兩類貯藏庫溫度積的動態(tài)分析

        吳 翠,馬玉翠,巢志茂(8):1158

        防己地黃湯探微

        李亞南,許二平(9):1295

        基于現(xiàn)代名老中醫(yī)經(jīng)驗的風溫肺熱病常見證候方藥規(guī)律研究

        張丹丹,馬錦地,李慶磊,等(9):1298

        范冠杰治療急性痛風性關(guān)節(jié)炎的用藥規(guī)律研究

        唐咸玉,謝雯雯,范冠杰,等(9):1302

        刺老苞根皮含藥血清對原代成骨細胞增殖、分化和礦化功能的影響

        依香叫,王松月,李金誠,等(9):1305

        栝樓果實貯藏過程中糖分與質(zhì)量的動態(tài)分析

        王銀娣,孫 文,王 淳,等(9):1308

        從《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看張仲景對姜的用藥規(guī)律

        秦高鳳,趙 琰,屈會化(10):1456

        半夏在《金匱要略》中的配伍運用規(guī)律

        李博文,高長玉,王 聰,等(10):1459

        牡丹皮地骨皮治骨蒸之理探析

        孫敬輝,王承龍(10):1461

        略論桂枝湯的補益中焦作用

        張 敏,張雪亮(10):1462

        藿樸夏苓湯析疑

        劉飛祥,樊巧玲,林子璇,等(10):1465

        古代醫(yī)書脾胃疾病中脾胃氣虛證的方藥對比研究

        王家琪,王彩霞(11):1622

        《傷寒雜病論》中附子與半夏的配伍運用研究

        余 婷,肖 蘇,曹 豐,等(11):1626

        從方后加減看吳鞠通用藥規(guī)律

        王 暢,董曉薇,徐建云(11):1628

        甘露消毒丹在肺心病治療中的運用

        李亞紅,楊 楨(11):1630

        中醫(yī)膏方用藥特點探析

        劉 超,魏雅川,徐 靜,等(11):1633

        雙氫青蒿素含藥血清抗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王 武,盛慶壽(11):1635

        《金匱要略》論治小便異常方劑配伍探析

        馬向梅,王均寧(12):1752

        白術(shù)治痹應用探析

        唐迎雪,梁曉東(12):1754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黃衍壽治療眩暈辨證用藥規(guī)律探討

        金 政,吳 彤,莊逸洋,等(12):1756

        補腎益氣明目方組方藥物治療視神經(jīng)萎縮靶向機制初探

        趙子德,張瑩瑩,柏 梅,等(12):1760

        ·中醫(yī)寫作與翻譯·

        語域視角下中醫(yī)雙語詞典中的中醫(yī)術(shù)語英譯對比研究

        劉 娜,黃 瑜,孫紅梅,等(2):269

        “譯者為中心”翻譯觀在《黃帝內(nèi)經(jīng)》英譯中的體現(xiàn)

        邱海榮,姚 欣(3):415

        關(guān)于建立大型標準中醫(yī)漢英平行語料庫的探索性構(gòu)想

        竇川川, 李婷玉(4):561

        中醫(yī)治則治法術(shù)語的特點及英譯探析

        陳 驥,唐 路(4):564

        文本類型理論指導下的中醫(yī)外宣資料英譯

        羅海燕,鄧海靜(4):567

        現(xiàn)代中藥藥名的英譯策略探析

        趙 霞(7):1014

        基于ISNTCM的壯醫(yī)診斷術(shù)語英譯策略

        蒙潔瓊,宋 寧,謝海濤(7):1017

        中醫(yī)術(shù)語英譯中介詞和連詞的使用特點探析

        王衛(wèi)霞(8):1162

        “中醫(yī)”“中藥”“中醫(yī)藥”英譯探析——兼論其對新內(nèi)涵中醫(yī)藥基礎(chǔ)核心術(shù)語英譯的啟示

        任秀蘭,趙 霞(9):1311

        中醫(yī)含數(shù)字方劑名稱英譯探討

        崔 娜,田 楊,胡 永,等(9):1315

        目的論驅(qū)動下的中醫(yī)藥英語翻譯探析

        于 洋,高 峰,尹雪梅(10):1467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視閾下《金匱要略》銜接機制對比研究

        曲琳琳,張 斌(10):1471

        中醫(yī)漢英翻譯語言重構(gòu)策略探討

        秦元剛(12):1763

        中醫(yī)術(shù)語英譯的“約定俗成”與“走出去”

        董 寧,鄧珊珊,劉 輕(12):1767

        中醫(yī)病名術(shù)語翻譯策略探析

        賀娜娜,徐江雁,林法財,等(12):1720

        《黃帝內(nèi)經(jīng)》兩種譯本語法隱喻理論下的對比研究

        牛海燕,張 斌(12):1773

        ·臨證驗案·

        張志遠憶鈴醫(yī)效驗方

        李玉清,張成博,齊冬梅,等(1):124

        王億平辨治慢性腎衰竭急性加重濕熱證臨證經(jīng)驗

        張 磊,金 華,王 東,等(1):127

        施小墨辨證使用對藥治療冠心病經(jīng)驗

        李 智,李思成(1):129

        葉天士透風滲濕對治療急性濕疹的指導作用

        郝 云,吳紅彥,竇建衛(wèi)(1):131

        白塞氏病同病異治的臨床思考

        楊 程,王義軍(1):133

        從伏邪學說論治慢性蕁麻疹的思考

        張秉新(1):136

        升降散在五官科的臨床應用

        舒鴻飛(1):138

        中醫(yī)理論創(chuàng)新瑣談(一)——以肝藏血主筋論治重癥肌無力為例

        劉 洋(2):272

        從“寒熱”論治老年性皮膚瘙癢癥

        熊祎虹,劉 宇,趙冬梅,等(2):275

        唐江山辨治急難重癥驗案七則

        陳 霖,李小玲,唐江山(2):278

        宋興應用金匱腎氣丸治咳經(jīng)驗

        高 鋒,劉 建,官菊梅(2):281

        樂德行從氣化論治鼓脹經(jīng)驗

        樂永紅,雷云霞,馬 燕,等(2):283

        藍青強慢性乙型肝炎證治體會

        陳 然,覃潔梅,鄧 鑫(2):285

        賈躍進運用逍遙散合酸棗仁湯加減治療失眠經(jīng)驗舉隅

        張紅麗,馮玉華,賈躍進,等(2):287

        中醫(yī)理論創(chuàng)新瑣談(二)——以肝血虛寒生風論治多發(fā)性硬化

        劉 洋,張法英(3):418

        施小墨臨床運用“調(diào)暢氣機湯”經(jīng)驗舉隅

        李 智(3):421

        單兆偉運用吳茱萸經(jīng)驗

        顧培青,沈 洪,單兆偉(3):423

        管競環(huán)疾病歸經(jīng)理論辨治慢性腎炎蛋白尿經(jīng)驗

        范高俊,潘 靜,劉益源(3):425

        孟毅治療多發(fā)性硬化經(jīng)驗擷菁

        賈劉云,羊 田,李鵬輝,等(3):428

        黃鶯從痰邪論治難治性痤瘡經(jīng)驗

        張亞梅,項立明,楊文峰,等(3):430

        甘文源善守古法治崩漏

        陳春宇,任星宇(3):432

        中醫(yī)辨證治療重癥嘔吐經(jīng)驗

        郭金華(4):570

        基于“腎陰陽轉(zhuǎn)化”理論探討“不及、太過”兩類月經(jīng)病的防治

        賀曉霞,王若光(4):574

        仙芪方治療腎脾兩虛型勃起功能障礙臨床觀察

        吳秀全,王 福,高慶和,等(4):577

        楊志敏嶺南膏方臨證經(jīng)驗

        何嘉慧,徐福平,管樺樺,等(4):580

        曹正柳治療哮喘經(jīng)驗

        彭中娟,曹正柳(4):582

        葉天士治鼻病醫(yī)案淺析

        郭士杰,楊 進(5):710

        葉天士潛陽治法及其臨床應用

        曹峰祥(5):712

        從氣陰兩虛論治慢性腎炎蛋白尿

        徐 達,吳顥昕(5):714

        張宗禮醒脾通三焦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經(jīng)驗

        張興坤,張 麗,張宗禮(5):717

        李燕寧應用溫膽湯治療兒科疾病經(jīng)驗舉隅

        襲雷鳴,周 朋,張葆青(5):720

        羅增剛辨證治療老年眩暈經(jīng)驗

        李 琨,李南南,劉佳妮,等(5):722

        中醫(yī)五神辨證及其臨床應用

        徐天朝,蘇 晶,慈軼宏,等(5):725

        《傷寒論》腹診與協(xié)調(diào)療法的臨床運用

        武德卿,蘇慶民(5):727

        自擬消渴方辨治2型糖尿病150例療效觀察

        周義麗,賈衛(wèi)華,尹玉芳(5):731

        論滋陰藥在濕熱病證中的運用

        鄧懷涵,劉興隆,賈 波,等(6):875

        張志遠小青龍湯用法用量之巧

        張成博,劉金潔,李玉清(6):878

        王松齡從六經(jīng)辨治頑固性失眠經(jīng)驗采菁

        趙彥青,宮劍鳴,趙 燦,等(6):880

        從施今墨藥對探討失眠病機

        李 智(6):883

        田淑霄論治圍絕經(jīng)期單純性子宮內(nèi)膜增生的思路及用藥分析

        佘延芬,范璽勝,張俊茶,等(6):885

        男性不育之“痰瘀互結(jié)、毒損入絡(luò)”理論思維與探析

        馬 杰,姜 琳,王 侖,等(6):888

        岑鶴齡溫病思想對現(xiàn)代衛(wèi)氣營血辨證理論之完善

        王進忠,鐘世杰,楊榮源,等(7):1020

        廖世煌治療風濕病合并咳嗽經(jīng)驗

        雷旭杰,廖世煌(7):1023

        氣虛口干證治

        雷 梟(7):1025

        失眠伴腸道功能異常的臨床初步觀察

        王冬慧,謝穎楨,于海青(8):1165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胰島素抵抗肥胖患者臨床療效觀察

        刁亞紅,鄢慧妤,黃 泳,等(8):1170

        段富津應用獨活寄生湯治療風濕久痹經(jīng)驗

        張紹峰,徐世杰,李 冀(9):1317

        李發(fā)枝對艾滋病合并股骨頭壞死的認識與治療

        陳莉華,吳 濤,李政偉,等(9):1319

        劉玉潔運用調(diào)更解郁方治療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經(jīng)驗

        韓 佳,蘇莉莉,閆 昕(9):1321

        從《金匱要略》虛實異治思想論治風濕病

        夏淑潔,王義軍(9):1323

        益腎蠲痹法治療痛風漏診脊柱關(guān)節(jié)病案例分析

        顧冬梅,蔣 恬,江漢榮,等(9):1326

        經(jīng)方驗用二則

        顧文哲,沈政潔(9):1328

        通腑泄熱灌腸法在急癥中的應用

        李同達,黃 燁,林先毅,等(9):1329

        山藥和黃芪的臨床配伍意義分析及應用

        周 瀅,舒承倩,唐 欣,等(9):1332

        魏雅川運用一貫煎治療掌跖膿皰病伴指骨損害病案探析

        劉理想,趙 慶,李志更,等(9):1334

        “甘溫除大熱”理論發(fā)微與臨證體會

        張萬年,文 藝,鄭 昕,等(10):1475

        黃九齡治療疑難雜病經(jīng)驗總結(jié)

        雷 梟,黃九齡(10):1477

        吳顥昕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經(jīng)驗

        徐 達,吳顥昕(10):1479

        曹洪欣治療干燥綜合征經(jīng)驗

        許繼文,李金霞,曹洪欣(11):1639

        胡蔭奇治療風濕性多肌痛經(jīng)驗

        趙 敏,楊元斐(11):1642

        王國斌運用陽和湯加減治療乳腺增生經(jīng)驗

        車志英,談佳瑋,何 磊,等(11):1644

        李鯤運用病絡(luò)學說辨治黑苔經(jīng)驗

        張學彬,李 鯤(11):1646

        齊文升治療以癲癇為首發(fā)癥狀的神經(jīng)梅毒1例

        遠 庚,朱 立,劉 暢,等(11):1648

        肝主語理論及其臨床應用探析

        王香存,楊健坤(11):1650

        李發(fā)枝運用辛潤法治療干燥綜合征經(jīng)驗

        張佩江,張金丹,張國海(12):1776

        加減新五拗湯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探析

        孫桂連,郭 凱,楊兵賓(12):1778

        ·綜述·

        全基因組關(guān)聯(lián)分析在中醫(yī)證候研究中的應用展望

        陳 剛,周 欣,薛文達,等(1):141

        TLR4信號通路在中藥抗動脈粥樣硬化中的研究進展

        楊燕燕,王訓立(1):144

        自噬與創(chuàng)面修復中醫(yī)藥干預研究進展

        李淑娟,闕華發(fā)(1):148

        肝主疏泄的源流追溯及現(xiàn)代研究

        趙 迪,任 杰,安海燕(2):289

        中醫(yī)方劑治療膿毒癥的研究進展

        袁曉雯,姜 楠,陳 冰,等(2):292

        氟骨癥針灸治療概況分析

        周勁草,吳中朝,王京京,等(2):封三

        中醫(yī)單證研究進展

        岳振松,于春泉,姜戰(zhàn)勝,等(3):434

        PD-1/PD-L1信號通路與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病理機制的研究進展

        任繼剛,劉旭光,雷 梟,等(3):437

        從中醫(yī)虛痰瘀角度論治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發(fā)子宮內(nèi)膜病變

        閔 璐,劉逸超,滿玉晶,等(3):440

        針刺鎮(zhèn)痛與脊髓膠質(zhì)細胞參與慢性痛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端木程琳,喬麗娜,閆婭霞,等(3):443

        針灸治療面癱的實驗研究概況 …

        張二超,李曉燕,劉志丹(4):583

        針灸治療肩周炎有效性 Mete 分析

        羅曉舟,康純志,楊雪捷,等(4):586

        針刺內(nèi)關(guān)穴對心肌缺血中樞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作用的研究進展

        薛 艷,吳 松,李 佳,等(4):592

        中醫(yī)藥防治放射性肺纖維化的臨床及實驗研究進展

        董廣通,祁 鑫,李 錚,等(5):733

        單味中藥治療膿毒癥的研究進展

        袁曉雯,姜 楠,陳 冰,等(5):736

        管灸的臨床應用及研究進展

        趙金發(fā),韓久利,楊金蓉(5):740

        越鞠保和丸之淺探

        馮 巖,李爽姿,李志更(7):1027

        冠心病從痰論治的現(xiàn)代理論研究

        吳玉婷,周迎春(7):1029

        經(jīng)間期出血的中醫(yī)藥臨床研究進展

        張紫薇,梁尚華(7):1032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中醫(yī)藥臨床治療進展

        陸 福,趙亞男,劉浩偉,等(7):1035

        中醫(yī)情志研究動物實驗模型的思考

        彭 新,徐晟翔,尹玉芳,等(8):1174

        中醫(yī)藥調(diào)控內(nèi)皮祖細胞歸巢治療腦梗死的研究進展

        朱煒楷,王承明,陶漢華,等(8):1176

        針刺干預腦卒中后抑郁癥的康復機制研究

        趙敬軍,楊 婷,王正輝,等(8):1179

        附子理中丸質(zhì)量標準研究進展

        甘嘉荷,王 淳,宋志前,等(8):1183

        冠心病血瘀證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陳 光,高嘉良,劉詠梅,等(9):1336

        感染后咳嗽辨證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壯 健(9):1340

        Twist 在惡性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其中醫(yī)藥研究進展

        王婧筱,周 天,胡凱文(10):1481

        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病證結(jié)合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魏艷霞,李 鑫,林 也,等(10):1485

        中醫(yī)藥治療乳腺癌進展

        周思穎,張思杰,徐寒子,等(10):1489

        中藥人工周期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研究進展

        閆妙娥,吳超燕,王 瑋(10):1493

        產(chǎn)褥期抑郁癥的中西醫(yī)診治進展

        劉曉玲,劉紅梅,劉寨華(10):1495

        中醫(yī)藥治療肥胖的研究概述

        鄧 嵐,艾玉珍,李鳴鏑(11):1652

        惡性腫瘤舌下絡(luò)脈的研究進展

        韓柯柯,霍介格,錢 峻,等(12):1787

        SEPP1基因與腫瘤研究進展

        盧文麗,方肇勤(12):1790

        2017年《中國中醫(yī)基礎(chǔ)醫(yī)學雜志》總目次(卷終)

        (12):1795

        猜你喜歡
        探析臨床研究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烹飪與食品安全的實踐探析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普外急腹癥臨床治療的初步探討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VR閱讀探析
        ABC法在中小企業(yè)的應用探析
        中國市場(2016年12期)2016-05-17 05:10:07
        HTTPS探析
        元胡止痛膏治療軟組織損傷的臨床觀察
        久久麻豆精亚洲av品国产蜜臀|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 日本国产视频|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青青草小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18禁无遮挡真人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老阿姨| 日韩亚洲欧美精品| 婷婷开心五月亚洲综合|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的|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福利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网站 | 国产91精品高潮白浆喷水| 亚洲av久久久噜噜噜噜|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欧美xxxxx精品| 在线观看午夜视频国产| 啦啦啦www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91中文| 日韩极品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会员| 六月婷婷久香在线视频| 国产精彩视频| 精品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欧美老妇与zozoz0交|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 久久久久久人妻毛片a片| 正在播放淫亚洲| 成人国产av精品麻豆网址|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 国产一级r片内射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熟女精品传媒| 51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国产精品网站夜色| 日本午夜理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 免费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