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旭
(山東省海陽經濟開發(fā)區(qū)醫(yī)院,山東 海陽 265100)
小柴胡湯加減治療發(fā)熱性疾病200例
黃清旭
(山東省海陽經濟開發(fā)區(qū)醫(yī)院,山東 海陽 265100)
小柴胡湯;發(fā)熱性疾??;臨床觀察
發(fā)熱是多種急慢性疾病的一個癥狀,臨床極為常見。筆者采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發(fā)熱性疾病200例,療效較好,現總結如下。
200例患者中男90例,女110例;年齡9~65歲;流行性感冒38例,呼吸系統感染26例,腮腺炎21例,急性膽囊炎32例,急性泌尿系感染22例,婦女產后感染16例,內分泌疾病引起的發(fā)熱19例,不明原因發(fā)熱26例。
小柴胡湯方藥組成:柴胡12 g,黃芩10 g,人參6~10 g,半夏10 g,甘草6 g,生姜6 g,大棗5 g。加減應用:流行性感冒、呼吸系統感染、腮腺炎者加金銀花15~30 g,連翹15 g,荊芥、防風、桔梗各10 g;高熱(39.5℃以上)者加石膏30~60 g;夏季感冒偏濕溫者加青蒿、竹茹、扁豆、金銀花各10 g;膽囊炎者加金錢草、雞內金、茵陳各15 g;急性泌尿系感染者去人參、大棗,加車前草、敗醬草、蒲公英、滑石各15 g,瞿麥、紅藤各10 g;產后感染者加當歸、丹參、白芍各15 g;內分泌疾病及不明原因引起的發(fā)熱者加百合20 g,生地黃15 g。用法:小兒用量酌減,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每次150 mL。3~5 d為1個療程,急性病例治療1個療程,慢性病例治療2~3個療程。
1.療效標準。治愈:體溫正常,癥狀消失,各項檢查指標合格。好轉:體溫正常,癥狀減輕,各項檢查指標好轉。未愈:體溫不正常,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2.結果。治愈150例,好轉42例,未愈8例,總有效率為96.0%。
患者,女,48歲,2013年7月5日就診。近2年來,每到夏季即午后發(fā)熱,體溫常在37.5~38.5℃,至秋季熱退??滔掳Y:精神疲憊,煩躁,頭昏重,食欲差,胸部痞滿,口苦,稍有咳嗽,苔膩,舌質紅,脈細滑數。2年來在多家醫(yī)院診療,未發(fā)現器質性病變,治療效果不明顯,來我院要求服中藥治療。診為夏季感冒偏濕溫。證屬少陽樞機不利,暑濕外襲。治宜清解少陽暑濕為主。方藥組成:柴胡12 g,人參6 g,黃芩、半夏各10 g,甘草6 g,生姜6 g,青蒿、竹茹、扁豆、金銀花各10 g。服藥5劑,體溫正常,食欲好轉,身體輕松,精神較前好轉,繼續(xù)服藥10劑,諸癥消除。隨訪3年未復發(fā)。
中醫(yī)學認為,發(fā)熱的產生原因主要取決于病邪的性質和機體陰陽盛衰兩個方面。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是和解少陽的代表方劑?,F代藥理研究認為,本方具有抗炎及免疫調節(jié)作用。方中柴胡味苦、辛,微寒,有辛散苦降、疏肝解郁功效;黃芩味苦,性寒,善于清少陽相火。兩者配合,一散一清,更有清熱透邪、調暢少陽氣機之功效。半夏、生姜性味辛溫,能和胃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人參、甘草、大棗可益氣和中,扶正祛邪。諸藥配伍嚴謹,相輔相成,寒熱并用,辛開苦降,補瀉兼施,既能清解少陽邪熱,又能調暢氣機,使六腑通暢,五臟安和,陰陽平衡,氣血調和,從而發(fā)熱消退,諸癥消失。
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