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俠 吳曉琴 余芙秀 李環(huán)羽
作者單位:江西省人民醫(yī)院 二部呼吸科 330006
節(jié)律性化療對老年腫瘤患者的心理影響分析與護理對策研究
李 俠 吳曉琴 余芙秀 李環(huán)羽
作者單位:江西省人民醫(yī)院 二部呼吸科 330006
目的探討老年腫瘤患者在節(jié)律性化療時心理問題的護理對策。方法對23例患者在治療前后采取問卷調(diào)查及深入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diào)查分析,根據(jù)分析情況,制定不同的護理措施。結果心理問題存在率為78.26%,嚴重心理問題存在率為44.44%,包括焦慮、抑郁、恐懼、依賴心理、拒絕與敵對、易怒、疑病心理、孤獨心理等。采取疏導、溝通等護理措施后,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治療和護理,1~2療程后獲得完全緩解11例,完全緩解率為47.8%,其余12例分別在3~5個療程后獲得部分緩解及完全緩解,2例2療程后獲得短暫完全緩解后,最終由于并發(fā)癥較多,分別在治療6個月及一年后死于感染與腦出血。8例分別在治療一年及一年半后死于白血病終末期(無法用羥基脲及其他口服化療藥控制的腦浸潤、腦出血、肺部浸潤、感染、心衰、腎衰)。一例患者自殺。結論護士主動安撫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因人而異的采取心理干預、通過實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促進患者的康復,保護患者安全。
心理 護理 節(jié)律性化療 老年 腫瘤
老年腫瘤患者因臟器功能衰竭、機體免疫力低下,加之放化療的副作用,不僅軀體受到嚴重損害,其儀表、心理狀態(tài)、社會地位、經(jīng)濟狀況等均有不同程度改變,對治療和康復造成極大影響因此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因人而異地采取心理干預、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術水平和職業(yè)素質(zhì)尤為重要。我科通過實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23例初治伴基礎疾病的老年腫瘤患者,包括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高危組、急性白血病、MM、淋巴瘤等。基礎疾病包括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心房纖顫、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Ⅳ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高血壓病2~3級、腎功能衰竭、胸腔積液等。其中男性15例,占65.21%;女性8例,占34.78%,年齡范圍70~88歲,平均年齡75.4歲。治療方案為重組人白介素2:100萬U,1次/日,皮下注射,a1-b干擾素30μg,隔日1次,皮下注射,沙利度胺50~100mg/qn,15天為一療程,休息半月后重新評估治療效果。療程2~11個療程。
2.1 在治療前后我們采取問卷調(diào)查及深入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diào)查。責任護士與家屬或患者溝通,采集患者的資料,包括患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配偶健康狀況、工作環(huán)境、既往健康狀況、經(jīng)濟狀況、心理狀態(tài)等。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對患者心理進行綜合分析,根據(jù)分析狀況采用不同的護理對策。
2.2 心理問題分析與護理對策 通過對患者的深入訪談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疾病本身帶來的生活質(zhì)量下降,家庭經(jīng)濟壓力和環(huán)境等。此外,病友的離世、醫(yī)療護理工作不夠細致等都可能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影響。
2.2.1 焦慮與抑郁:焦慮是緊張、焦躁、憂慮的復雜情緒反應,多數(shù)的腫瘤患者都有此情緒反應[1]。老年腫瘤患者自身軀體器官功能減退,常合并多種基礎病,疾病較復雜,常因為缺乏治療信心,產(chǎn)生焦慮憂郁的情緒,導致對疾病的治療消極,對疾病的恢復缺乏信心,悲觀厭世[2]。另外,擔心治療產(chǎn)生的費用拖累家屬導致焦慮抑郁,這樣的情況也非常普遍,國內(nèi)相關研究指出,經(jīng)濟原因是導致老年腫瘤患者焦慮憂郁的重要因素[3]。
2.2.2 恐懼心理:得知身患腫瘤,患者常會出現(xiàn)恐懼心理。老年人因高齡、基礎疾病多,一般情況較差,在得知罹患癌癥后,常有恐懼心理,擔心自己時日無多,對病情較為悲觀,影響治療和護理依從性。針對這種情況,應與患者積極溝通,進行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樹立治療的信心。
2.2.3 依賴心理:高齡患者常常合并多種慢性疾病,如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腦梗死、帕金森、血管性癡呆等。慢性疾病是引起日常生活能力(ADL)依賴的重要原因。而患病率排序靠后的腫瘤逐漸取代患病率最高的高血壓成為影響老年人功能下降的重要因素[4]。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導致患者需要他人照顧,甚至對照顧者產(chǎn)生依賴。對于這類患者,應當主動熱情,細心周到,同時做好患者親屬的宣傳教育,爭取多方情感的支持,共同努力提高患者的信心和治療依從性。
2.2.4 孤獨心理:隨著年齡逐漸增大,因為身體狀況等原因,與外界交流的機會變少,老年人孤獨感容易增強。如果住院后無人經(jīng)常陪伴,患者孤獨感會空前增強,甚至產(chǎn)生自身無價值、被社會和家人遺棄的認知。對于這部分患者,應盡量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信仰、文化背景等,應以患者的需求為出發(fā)點,注重對患者的疏導以及和其家人的溝通,對于排解患者的孤獨感有積極作用。Myers建議培訓面向老年人的專門護理人員,對老年人進行多方面、專業(yè)細致的護理,對減輕患者的孤獨感有較大的作用[5]。
2.2.5 拒絕與敵對:長期臥床的重癥患者,病情大多屬于晚期,許多患者已接受過手術以及放、化療、靶向治療等多種治療措施。面對并發(fā)癥,如反復的發(fā)熱和感染、出血、低蛋白血癥、惡心嘔吐、多臟器功能衰竭等造成的生存質(zhì)量下降,加之住院時間長,容易造成心理壓力大,對家屬和醫(yī)務人員建議和行為產(chǎn)生拒絕和敵對心理,表現(xiàn)為喪失信心,拒絕與醫(yī)護人員合作,不接受治療[6]。
2.2.6 疑病心理:初次診斷惡性腫瘤,確診后患者和家屬會感受到較大壓力。部分患者存有僥幸心理,認為這不是真的,多方面咨詢甚至多家醫(yī)療機構求診,懷疑檢查的準確性和治療的正確性,出現(xiàn)食欲不佳、恐懼、心煩、睡眠質(zhì)量差、血壓波動等情況[7]。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隨著年齡增大,每況愈下,入院前多已確診患有一些慢性病,當診斷患有腫瘤時常會對醫(yī)療水平產(chǎn)生質(zhì)疑,或懷疑自己還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擔心自己預后不佳,進而灰心絕望[8]。這部分患者應注重溝通,主動、耐心地告知其診斷以及新近的檢查結果,做好解釋工作,以排除其疑病心理。
在23例患者中,1~2療程后獲得完全緩解11例,完全緩解率為47.8%,其余12例分別在3~5個療程后獲得部分緩解及完全緩解,2例2療程后獲得短暫完全緩解后,最終由于并發(fā)癥較多,分別在治療6個月及一年后死于感染與腦出血。8例分別在治療一年及一年半后死于白血病終末期(無法用羥基脲及其他口服化療藥控制的腦浸潤、腦出血、肺部浸潤、感染、心衰、腎衰)。一例患者自殺。數(shù)據(jù)顯示,23例患者中,18例患者存在心理問題,占78.26%;其中8例患者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占44.44%。我院老年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包括焦慮、抑郁、恐懼、依賴心理、拒絕與敵對、易怒、疑病心理、孤獨心理等。少數(shù)患者社會閱歷豐富,性格豁達,心理素質(zhì)較好,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治療和護理,往往醫(yī)患溝通效果良好,取得比較好的療效。
老年腫瘤患者因臟器功能衰竭、機體免疫力低下,加之放化療的副作用,不僅軀體受到嚴重損害,其儀表、心理狀態(tài)、社會地位、經(jīng)濟狀況等均有不同程度改變,對治療和康復造成極大影響。護理對策主要是安撫患者,使其主動配合治療,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及生存率,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因人而異的心理干預、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術水平和職業(yè)素質(zhì)尤為重要。老年腫瘤患者心理問題較為嚴重,通過實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有效治療老年腫瘤患者的心理問題,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促進患者的健康,保護患者安全。
老年腫瘤患者由于常伴有多種疾病,緩解率低、病死率高、預后差、對于該類患者不能耐受強烈化療及無條件行造血干細胞移植,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成為棘手問題。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各種免疫因子不斷應用于臨床,也進一步提高了老年腫瘤的臨床療效,同時也為腫瘤免疫生物治療提供了可能。產(chǎn)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在于患者自身基礎情況差,疾病療效通常欠佳、以及環(huán)境、經(jīng)濟狀況等;同時,節(jié)律性化療需多次實行,每次治療的副反應給患者帶來不適感,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對于這一群體,護理人員應注重人文關懷,以患者的需求為導向,為患者提供高水準、多方面的護理。通過實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有效治療老年腫瘤患者的心理問題,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促進患者的健康,保護患者安全。
1 Wang Wei.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elderly cancer patients status[J].Oncology Progress,2010,58(3):255-260.
2 雷三平,吳潔.老年腫瘤患者的多元文化護理.基層醫(yī)學論壇,2009,13(21):665-666.DOI:10.3969/j.issn.1672-1721.2009.21.076.
3 祝麗敏.老年腫瘤患者的臨床觀察及心理護理.按摩與康復醫(yī)學(中旬刊),2011,2(4):152-152.
4 王梅華,柳青,楊基然.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依賴的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2,18(3):359-361.DOI:10.3321/j.issn:1001-0580.2002.03.056.
5 MYERS JE.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aged-care providers.Disabil Rehabil,1994,16(3):171-180.DOI:10.3109/09638289409166293.
6 劉玲琳,程雯洲.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3,24(12):1401.DOI:10.3969/j.issn.1002-1256.2003.12.073.
7 劉曉紅.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
8 ARAI H,OUCHI Y,YOKODE M,ITO H,UEMATSU H,ETO F,OSHIMA S,OTA K,SAITO Y,SASAKI H,TSUBOTA K,F(xiàn)UKUYAMA H,HONDA Y,IGUCHI A,TOBA K,HOSOI T,KITA T,AGING F T M O T S F.Toward the realization of a better aged society:Messages from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12(1):16-22.DOI:10.1111/j.1447-0594.2011.00776.x.
江西省衛(wèi)生計生委科技計劃(編號20165048)
李俠,護士長,副主任護師,本科學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32年,護理管理12年。
10.3969/j.issn.1672-4860.2017.05.057
20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