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東
(丹東市第三醫(yī)院藥局,遼寧 丹東 118000)
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王澤東
(丹東市第三醫(yī)院藥局,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對比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性抑郁癥患者,根據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艾司西酞普蘭組及帕羅西汀組各49例,艾司西酞普蘭組予以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帕羅西汀組予以帕羅西汀治療,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評價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并比較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艾司西酞普蘭組及帕羅西汀組的HAMA總分分別為(9.68±1.24)分、(9.69±1.26)分,經t檢驗,2組患者的HAMA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艾司西酞普蘭組及帕羅西汀組的HAMD總分分別為(12.52±2.35)分、(12.54±2.41)分,經t檢驗,2組患者的HAMD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艾司西酞普蘭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24%,帕羅西汀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41%,經χ2檢驗,艾司西酞普蘭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帕羅西汀組,P<0.05。結論在治療老年性抑郁癥患者中,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的療效相當,但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的安全性更高。
帕羅西??;艾司西酞普蘭;老年性抑郁癥
老年人群是抑郁癥的高發(fā)人群,若不能及時、有效治療,極易造成患者自殺、精神障礙等后果。本研究中為對比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分別采用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抑郁癥患者,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性抑郁癥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關于老年性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排除合并癲癇患者、雙向情感障礙者、自殺傾向者、藥物禁忌證者。根據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艾司西酞普蘭組及帕羅西汀組各49例,艾司西酞普蘭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37例;年齡60~80歲,平均(66.36±2.28)歲;病程6~30個月,平均(18.86±2.26)個月。帕羅西汀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60~80歲,平均(66.23±2.34)歲;病程6~30個月,平均(18.75±2.31)個月。經t檢驗及χ2檢驗,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艾司西酞普蘭組予以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每次5 mg,每日1次,根據患者的病情調整治療劑量,最大治療劑量控制在10 mg/d。帕羅西汀組予以帕羅西汀治療,每日20 mg,每日1次,根據患者的病情調整治療劑量,最大治療劑量控制在60 mg/d,2組患者的治療周期均為6周。
1.3 觀察指標: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評價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HAMA總分≥29分,焦慮嚴重;≥21分,焦慮明顯;≥14分,焦慮較輕;≥7分,可能有焦慮癥狀;<7分,無焦慮癥狀。HAMD總分>35分,為重度抑郁;>20分,可能為輕或中等度的抑郁;<8分,無抑郁癥狀。同時比較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艾司西酞普蘭組及帕羅西汀組的HAMA總分分別為(9.68±1.24)分、(9.69±1.26)分,經t檢驗,2組患者的HAMA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艾司西酞普蘭組及帕羅西汀組的HAMD總分分別為(12.52±2.35)分、(12.54±2.41)分,經t檢驗,2組患者的HAMD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艾司西酞普蘭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24%,帕羅西汀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41%,經χ2檢驗,艾司西酞普蘭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帕羅西汀組,P<0.05。2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應為頭暈嗜睡、排尿困難、便秘、心悸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經對癥處理后,癥狀均緩解。
抑郁癥是當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第四大類疾病,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癥,是國際公認的一種嚴重精神障礙性疾病。我國的抑郁癥發(fā)病率約為8%,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女性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男性,城鎮(zhèn)發(fā)病率明顯高于農村發(fā)病率,且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最高[1]。有研究顯示,若不及時有效治療老年抑郁癥,極易導致患者出現自殺等危險性行為,給患者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2]。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是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常見藥物,帕羅西汀為單異構體,可抑制5-羥色胺的再攝取作用,具有較好的治療療效,但其不良反應較大,因此在臨床中應用受到限制。艾司西酞普蘭屬于西酞普蘭的左旋異構體,可高選擇性抑制5-羥色胺,且其不良反應也較少[3]。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的HAMA總分、HAMD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艾司西酞普蘭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帕羅西汀組,結果表明,在治療老年性抑郁癥患者中,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的療效相當,但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的安全性更高。
[1] 付丹.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療效及安全性對比[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1):67-68.
[2] 張謙.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患者的療效比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6,28(2):45-46.
[3] 陳良銀.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8):29.
R749.4+1
B
1671-8194(2017)32-0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