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勇
吉西他濱與奈達鉑聯(lián)合化療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療效觀察
柳勇
目的 觀察吉西他濱與奈達鉑聯(lián)合化療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方法 回顧性分析17例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12例實施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結合尿流改道術, 5例患者采用膀胱部分切除術, 所有患者均于術后行吉西他濱與奈達鉑聯(lián)合輔助化療。觀察分析患者治療后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17例患者平均化療2.4個周期, 全部患者均可評價療效。隨訪期12個月, 其中完全緩解2例, 占11.8%;部分緩解6例, 占35.3%;穩(wěn)定3例, 占17.6%;疾病進展6例, 占35.3%, 總有效率為64.7%。中位緩解期為28周?;颊叩牟涣挤磻韵婪磻凸撬枰种茷橹? 消化道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厭食等, 其骨髓抑制主要為血小板降低、白細胞和血紅蛋白下降等表現(xiàn);患者的肝腎功能損害、皮疹以及脫發(fā)等毒副反應較輕, 治療過程中未出現(xiàn)患者死亡事件。結論 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濱結合奈達鉑化療, 臨床效果顯著, 且毒副反應少, 具有較高安全性, 可加強應用。
吉西他濱;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臨床療效;奈達鉑
膀胱癌對患者身心健康影響較大, 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淋巴結清掃是目前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段, 部分患者可實施膀胱部分切除術, 但大部分患者仍會出現(xiàn)局部的復發(fā)及轉(zhuǎn)移;膀胱癌一旦出現(xiàn)復發(fā)轉(zhuǎn)移, 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同時會在短時間內(nèi)死亡。所以, 如何有效降低該類患者死亡率, 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也使得當前研究的重點課題。而手術后的化療不失為一種有效控制疾病進展的的治療方法?;仡櫺苑治?013年3月~2016年1月在本院治療的17例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資料, 對其吉西他濱與奈達鉑聯(lián)合化療情況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17例2013年3月~2016年1月在本院治療的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經(jīng)手術標本病理診斷證實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臨床分期為T3和T4, 均實施手術治療。其中男12例, 女15例;年齡39~77歲;12例為多發(fā)患者, 5例為單發(fā)患者。
1.2 方法 本組患者中12例實施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結合尿流改道術, 另外5例患者采用膀胱部分切除術。所有患者均于術后行吉西他濱與奈達鉑聯(lián)合輔助化療, 在實施化療前24 h實施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檢查, 確認相關指標符合要求后方可展開化療治療。在第1、8、15天常規(guī)給予患者吉西他濱治療, 靜脈滴注吉西他濱800 mg/m2, 滴注時間為30 min;在前3 d給患者靜脈滴注奈達鉑60 mg/m2。每周期第1、8、15天給藥前, 應注意對患者進行肝腎功深化和血常規(guī)檢查,嚴密觀察患者肝功能、血小板以及白細胞等指標變化情況。28 d為1個周期, 2~3個周期后評價患者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實體腫瘤評定標準對患者療效進行判斷[1]:以腫瘤原發(fā)灶或轉(zhuǎn)移灶完全消退, 無新病灶形成, 為完全緩解;腫瘤體積縮小≥50%為部分緩解;腫瘤體積有所減少, 但是減少<50%,為穩(wěn)定;腫瘤體積無縮小甚至有新的病灶產(chǎn)生, 為疾病進展??傆行?(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總例數(shù)×100%。觀察患者化療期間的毒副反應發(fā)生情況[2], 主要包括消化道反應、脫發(fā)、血象變化、肝腎功能、心肺毒性及皮疹等情況。
17例患者平均化療2.4個周期, 全部患者均可評價療效。隨訪期12個月, 其中完全緩解2例, 占11.8%;部分緩解6例,占35.3%;穩(wěn)定3例, 占17.6%;疾病進展6例, 占35.3%,總有效率為64.7%。中位緩解期為28周?;颊叩牟涣挤磻韵婪磻凸撬枰种茷橹? 消化道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厭食等, 其骨髓抑制主要為血小板降低、白細胞和血紅蛋白下降等表現(xiàn);患者的肝腎功能損害、皮疹以及脫發(fā)等毒副反應較輕, 治療過程中未出現(xiàn)患者死亡事件。
膀胱癌在臨床具有較高發(fā)病率, 屬于常見泌尿系統(tǒng)惡性腫瘤之一, 通過觀察患者腫瘤是否存在肌層浸潤的情況, 能夠了解患者的預后情況。有研究報道, 新發(fā)膀胱癌患者中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所占比重較大, 通常可達25%左右, 部分淺表性膀胱癌患者治療不及時也有可能會進展為浸潤性膀胱癌。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 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治療效果獲得了極大提升, 但仍有部分患者術后2年內(nèi)可出現(xiàn)局部復發(fā)和轉(zhuǎn)移的情況。據(jù)報道, 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17%~25%, 生存率較低, 尤其是發(fā)生遠處轉(zhuǎn)移的患者, 其生存期最多為2年。因此, 如何有效提高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生存率已經(jīng)成為當前關注的熱點話題。
有研究表明, 在圍手術期對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實施系統(tǒng)化療, 能夠促進微小轉(zhuǎn)移灶消除, 降低患者的疾病復發(fā)風險, 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生存率[1]。對于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目前以手術治療為主, 但全身化療作為一種具有具有較好療效的治療方法, 其應用也日益廣泛。就目前來看, 順鉑與吉西他濱結合化療是治療泌尿外科腫瘤的標準化療方案。其中吉西他濱屬于脫氧胞嘧啶核苷類似物的一種, 能夠起到抗腫瘤的效果, 在脫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作用下可導致DNA合成停止, 從而對腫瘤細胞生長產(chǎn)生抑制作用。順鉑和奈達鉑都屬于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能夠?qū)Π┘毎腄NA復制產(chǎn)生抑制, 具有較強的光譜抗癌效果, 但是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細胞毒性, 兩者在治療晚期膀胱癌方面的作用相近[3,4], 但是順鉑的毒性反應較順鉑要輕,故作者聯(lián)合應用了吉西他濱與奈達鉑化療, 充分發(fā)揮兩種藥物的作用, 協(xié)同作用, 有效提高對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治療效果, 同時可降低順鉑引起的毒性反應[5-7]。
[1] 陶逸然. 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新輔助化療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臨床療效觀察. 山東大學, 2014.
[2] 伍沛, 李樂之. 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化療進展. 中南醫(yī)學科學雜志, 2016, 44(1):112-116.
[3] Uehara T, Watanabe H, Itoh F, et al. Nephrotoxicity of a novel antineoplastic platinum complex, nedaplatin: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cisplatin in rats. Archives of Toxicology, 2005, 79(8):451-460.[4] 楊慧玲, 李軍. 奈達鉑與順鉑對膀胱癌細胞系BIU-87作用的體內(nèi)外實驗比較.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2.16(9):7-9.
[5] 李連軍, 陳強, 趙勇, 等. 吉西他濱與順鉑聯(lián)合化療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療效觀察(附35例報道). 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1.3(4):10-14.
[6] 張鑫, 肖博, 陳松, 等. 吉西他濱與順鉑新輔助化療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療效觀察.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15, 32(6):1451-1453.
[7] 趙建華, 王晨宇, 羅勇, 等. 吉西他濱+順鉑聯(lián)合化療在保留膀胱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臨床療效評價. 國際泌尿系統(tǒng)雜志, 2016, 36(4):491-49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82
116300 遼寧省瓦房店市中心醫(yī)院泌尿外科
本研究中, 通過對17例患者常規(guī)給予吉西他濱+奈達鉑化療, 以28 d為1個周期, 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個周期的化療, 隨訪12個月發(fā)現(xiàn), 完全緩解2例, 占11.8%;部分緩解6例, 占35.3%;穩(wěn)定3例, 占17.6%;疾病進展6例,占35.3%, 總有效率為64.7%。說明吉西他濱與奈達鉑聯(lián)合化療的效果明顯, 能夠極大地減輕患者癥狀, 改善患者機體功能, 提高臨床有效率。從患者化療治療的毒副反應來看, 患者化療過程中較容易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和骨髓抑制癥狀, 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厭食、血小板降低、白細胞以及血紅蛋白下降, 其他毒副反應相對較輕, 說明吉西他濱與奈達鉑聯(lián)合化療雖具有一定毒副反應, 但是其毒副反應相對低于其他化療方式, 具有較高安全性, 在臨床具有可行性。
總之, 在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中應用吉西他濱結合奈達鉑化療, 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癥狀, 減輕毒副不良反應, 提高患者療效及生存率。
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