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內蒙古林業(yè)總醫(yī)院,內蒙古 牙克石 022150)
蒙西醫(yī)結合治療視網膜靜脈阻塞
張 燕
(內蒙古林業(yè)總醫(yī)院,內蒙古 牙克石 022150)
蒙西醫(yī)結合;視網膜靜脈阻塞
1.1 一般資料:本組視網膜靜脈阻塞患者共 42例42眼,其中男28例,女 14例;年齡 42~68 歲,平均 56歲;就診時間3~26 天;中央靜脈阻塞 18例,分支靜脈阻塞 24例。42例患者均為單眼發(fā)??;治療前進行眼科及常規(guī)檢查,包括眼底熒光造影、心肺 X 線、心電圖、血壓、血糖、血脂及血流變檢查等。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在飲食調節(jié),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基礎上進行治療。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靜脈滴注, 每日1次, 10次為1療程;另配能量合劑進行對癥支持。②應用蒙藥明目-11味丸(由金訶子、藏紅花、牛黃、丁香、手參、滑石、赭石、熊膽、朱砂、硇砂、姜黃配合組成)[1]。每日早、晚各15??诜?。中午:古日古木-13 味丸(由紅花、丁香、蓮子、麥冬、木香、訶子、川諫子、梔子、紫檀香、麝香、水牛角濃縮粉、牛黃、銀珠組成)[2]。15粒,溫開水送服。7天為1療程,治療2~6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3]:顯效:視網膜出血吸收或留有輕度出血痕跡,熒光造影熒光素基本無滲漏,視力提高3行以上;有效:眼底出血較治療前吸收變薄,熒光造影熒光素滲漏程度較治療前減輕, 視力提高1~2行;無效:眼底及熒光造影情況均無變化或加重, 視力不能提高或反而出現(xiàn)并發(fā)癥。
本組42例 , 42只眼 ,經過上述治療 ,其中痊愈32例 ( 73. 7% ) ,顯效 6例 ( 15. 8% ),好轉 3例 ( 7. 9% ) ,無效 1例 ( 2. 6% ) ,總有效率為97. 4%。
西醫(yī)認為視網膜靜脈阻塞是由血管外壓迫、視網膜內皮細胞增生、靜脈血管內壁損害、血液流變異常導致靜脈血流瘀滯、血栓形成而引起的。高血壓、高脂血癥和動脈硬化被視為視網膜靜脈阻塞發(fā)生的高危因素。蒙醫(yī)理論認為引起視網膜靜脈阻塞的主要原因是赫依、希拉、血功能紊亂而致脈絡阻塞,或久患熱病惡血熱、邪上逆而擾亂清竅,導致赫依、希拉、血失和脈道阻塞所致[4]。因此,氣滯血瘀、栓子阻塞脈道是本病的癥結所在,止血活血,化瘀明目應為本病的治療原則。我們在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的基礎上,應用血管擴張劑、能量合劑、維生素等輔助治療以溶解血栓,疏通靜脈管腔;同時服用蒙藥明目-11味丸和古日古木-13 味丸,改善赫依齊素循環(huán)及清肝熱,抑制齊素視網膜失血,促進滲出病灶吸收。其中,古日古木-13 味丸主清肝熱、明目之功效,明目-11味丸兼改善毛細血管的高通透性, 降低血液黏度之功效。蒙西醫(yī)結合治療起到了互相協(xié)同、互補促進的作用,經臨床觀察,治療后效果明顯,安全可靠,無不良反應,值得推廣應用。
[1]曉琴,張秋麗,白玉玲,田世元.明目十一味丸治療視網膜靜脈阻塞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2,5(5):5-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蒙藥分冊)[S].1998,99.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 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101.
[4]焦玉珍. 蒙西醫(yī)結合治療眼底出血34 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13,22(17): 2.
R291.2
B
1006-6810(2017)05-0027-01
視網膜靜脈阻塞是第二位常見的視網膜血管疾病。臨床上報告此類疾病已有100余年的歷史,但對其病因尚未透徹地了解,也無單一的特效治療方法。2014年~2016年,我院應用蒙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視網膜靜脈阻塞并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2016年11月17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