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慶
我們的生活本來就是平平淡淡的,小學生的生活更是簡單,每天從家里到學校,再從學校到家里。兩點一線,怎么能要求他們寫出“不平凡”的事兒來呢?再說每天又有多少“大事”可寫呢?如果教師硬要學生寫所謂的“新穎獨特”的文章來,只會使學生視作文為負擔,于是胡編亂造,甚至干脆“借”一篇作文選上的文章敷衍了事,大大助長了抄襲之風。與其這樣,不如讓他們選擇身邊平淡的事來寫,這樣更有內(nèi)容可寫。下面是我教小學生習作選材的幾點體會 ,與同行交流。
一、平平淡淡寫“小”事
生活中的小事比比皆是,隨處可見。學生在寫下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時也在不斷地思索著、積累著一些大道理。如有的學生寫男同學欺負女同學時說到了“紳士風度”;寫同學之間打架時想到了“團結友愛”;寫排隊吃飯時想到“先人后己”;寫默寫不會時想到了“功夫在平時”;寫考試不好被媽媽打時感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無數(shù)的小事包蘊著無數(shù)的哲理,你能說這是“小”事嗎?不值得寫嗎?這才是“以小見大”?。 ?/p>
二、平平淡淡寫“真”事
學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源泉。凡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聽到的、看到的、碰到的、想到的,不論大小好壞,都可入文,都可作為作文的素材。
有一次,一個學生連續(xù)五天日記都是寫的買文具用品,五天買了五種文具,而且去了五個不同的商店。很顯然,這個學生在寫日記時不愿動腦子,但五天中肯定第一天是真的去買文具了,因為第一篇日記寫得很真實、生動,而后四篇則是“仿寫”,并且特別“短小、精悍、相似”。我沒有急著批評這位學生,而是在班里讀了這位學生的第一篇日記,并且大大表揚了一番,肯定這篇日記寫得很真實、有趣。隨后我又很快地把后面四篇日記讀了一遍,當我還沒有讀完時,學生已經(jīng)在下面竊竊私語,一些急性子的學生早已按捺不住,站起來大聲說:“后面的日記是瞎編的!”“不可能!”“胡說八道!”學生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暗中觀察了一下那位學生,他已經(jīng)把頭深深埋了下去,臉漲得通紅通紅。我乘機說道:“同學們,你們看,造假只會使作文空洞、枯燥,讓人一看就露了馬腳。只有“真”事才可能寫得精彩、生動,你們可不能說假話、寫假文章啊!”后來那個學生沒有一篇日記是自己編的了。
三、平平淡淡抒“真”情
人們常說:真情最可貴。一篇文章一旦融入作者內(nèi)心最真切的感受,最容易打動人的心弦。因此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我總是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有一次春游,回來后學生都寫了日記,抒發(fā)自己愉悅的心情。唯獨一個叫張澤的孩子由于在春游時走神,和班級失散了一段時間,后來很快找到了隊伍。由于他的這段特殊經(jīng)歷,他在作文中著重寫的不是春天的美景,而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和班級走散后的無比恐懼、彷徨,以及找到班級之后那種欣喜若狂的激動之情,小作者的心理刻畫十分逼真。尤其是在文章的結尾處,他寫道:“唉,今年的春游對我來說,留下的不是美好的回憶,而是無窮的后悔和懊惱,不知我何時再能領略春天的美妙風光呢?”我向大家介紹了這篇文章,同學們聽了也都感嘆不已,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誰說春游非得表達愉快之情?這才是真實的經(jīng)歷,真實的感受呢!
四、平平淡淡中體會成功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作文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更少不了這種動力。如果學生拿起筆只會咬筆桿,絞勁腦汁想新奇典型的事例,最終苦于無從動筆時,他們就很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也就不能激發(fā)其作文的興趣。因此,何不讓學生選取生活中的平淡小事來寫呢?這樣不僅使學生有內(nèi)容可寫,而且較容易讓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
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我最感動的一件事》,大多數(shù)學生寫的是受到同學或是別人的幫助,唯獨一位平時不聲不響、成績很一般的學生寫的是在一次課外活動課上,他一個人無聊地坐在跑道上,老師走過來和他一樣盤腿坐在地上,與他進行隨意的親切交談。他當時簡直受寵若驚,感動得差點流淚。在文中,這位學生不僅把老師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描寫得栩栩如生,而且真實生動地寫出了他當時無比的激動之情。文章寫得很流暢,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的真情實感。我讀了之后非常感動,在班里介紹了這篇文章,并推薦到??习l(fā)表。那位學生后來的作文明顯認真多了,進步大了,因為他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誰說這樣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事不能成為好的作文素材呢?這就是最好的題材??!
讓學生選取生活中無數(shù)的平淡的小事來表達自己的真情感,而不是按圖索驥,那么教師教作文、學生學作文都將會輕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