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媛
(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課程行動研究中教學策略的設計與實效性
——以內蒙古電大《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為例
侯麗媛
(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探索和實踐多模教學策略及行動研究是推動遠程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從交互式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及線上線下教學的轉換與融合角度出發(fā),對《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行動研究中的教學策略展開設計實現(xiàn)以及實效性分析,希冀在研究、設計和實踐的過程中提高教學效果。
行動研究;教學策略; 線上課堂;線下教學
隨著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廣播電視大學向開放大學的戰(zhàn)略轉型過程中,如何對遠程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進行深層研究,在關注“量的擴張”的同時實現(xiàn)“質的提升”,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內蒙古電大實施的“以課程為單元教學與服務一體化行動計劃”,旨在推進“三個融合”,即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教學過程與教學研究的深度融合[1](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以課程為單元教學與服務一體化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試行), 2014.10)。一體化行動計劃審時度勢,以課程設計為切入點,深入剖析在職學生特點,把“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付諸教學實踐,在教學實踐中滲透教學研究,在關注學生學業(yè)進步的同時融入“人文關懷”,提升教學效果,可謂一舉多得。
其實,行動研究由來已久。行動研究起源于美國,最初主要應用于企業(yè)的組織與管理,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英美的研究均指出,通過參與行動研究,使得教師更加關注教學實踐,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體驗,從而反思和改善教學行為,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由此可見,探索和實踐多模教學策略及行動研究是推動遠程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舉措。那么如何基于多層次教學目標,根據學習者的需求、學習內容的類型以及現(xiàn)有媒體條件等,開展將各種教學元素、教學模式進行有機結合的多模教學策略及行動研究呢?筆者以為不能單純地因為參與行動計劃而參與,應該切實在研究、設計和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和進步,整合資源,才能將行動計劃落到實處。
在實施以課程為單元教學與服務一體化行動計劃的過程中,筆者深切感受到一體化行動對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是不無裨益的。結合學校的教學策略大賽,設計了《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的教學策略,希冀能夠“因材施教”,真正把“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付諸教學實踐,解決教學中的現(xiàn)實問題。
教學策略是建立在能夠改變學習者行為,將各種教學元素、教學模式進行有機結合,根據需要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的一系列教學行為?!队嬎銠C組成原理》課程行動研究中教學策略的設計積極開展學習前、學習中和學習后的學習支持服務,同時加強學習資源的整合運用。
(一)教材內容分析
《計算機組成原理》是廣播電視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本科的必修課。目前所選用的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王誠教授主編的《計算機組成原理(本科)》一書。 該書內容精煉,涵蓋知識點豐富,是進行教學的評判憑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但是課程很多重要的知識點不適合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講授和啟發(fā)引導。
教材重點圍繞如何構建一臺能夠執(zhí)行程序的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來開展教學工作。
(二)學生情況分析
課程設計的第一步,就是必須弄清楚你的學生是誰,他們的水平怎樣?學習的動機是什么?
開放教育的學生工學矛盾突出,以自主學習為主,面授輔導為輔,學習目的性強,目標明確,對各種學習資源(包括多種媒體教材和多種現(xiàn)代化手段)的利用更具有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對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需求更為迫切。
鑒于此,教師的工作重點應從課堂教學轉移到引導、監(jiān)控和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上來,搞好教學設計,充分運用多種媒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面授之前更應該做大量的工作,珍惜為數不多的面授機會,使得面授輔導真正取得實效。
(三)教學設計
1.交互式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
教師想要明確的掌握學生究竟 “學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程度”,就需要交互式學習情境。交互式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吸引學生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關鍵在于切實有用的教學資源,能夠給學生帶來愉悅學習體驗的教學資源,“隨時隨地”可學,“隨時隨地”想學?!队嬎銠C組成原理》課程目前的教學資源比較豐富,有傳統(tǒng)的文本資源、網絡課程和教學視頻,但是距離“隨時隨地”學習對于學習資源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
可以運用即時通信工具微信、QQ,還可以通過網上教學活動等創(chuàng)設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這樣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和學生建立緊密的聯(lián)系,增強學生的用戶體驗,增加學習課程其他知識點的粘性以及融入“人文關懷”,提高學生對電大教育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網絡課堂+線下課堂
鑒于對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采用網絡課堂和線下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網絡課堂+線下課堂可以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完整性與課堂教學的有限性之互補,思維—脈絡與知識點—細節(jié)講授之互補,教學內容的廣度與深度之互補以及“案例”教學與“知識”教學之互補。以學習為中心,實現(xiàn)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
1)網絡課堂
《計算機組成原理》網絡課程資源比較豐富,提供教學全部內容的知識點細解和重點難點的教學視頻,目前的師生互動主要在內蒙古電大在線平臺上開展,為學生提供課程的廣度學習。
《計算機組成原理》網絡課程教學輔導
《計算機組成原理》網絡課程教學視頻
學生在網絡課堂的自主學習更需要教師的引導和監(jiān)控。統(tǒng)計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使得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量化的個性化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計劃,提供學習資源和支持服務。
2)線下課堂
當前面授課不能再 “卷地毯”式的開展,應該“有意義”地設計課程內容,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指導同時拓展面授課的形式。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講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p>
線下課堂主要針對課程的重難點安排面授輔導。面授輔導次數不求多,力求精,實現(xiàn)教學重點內容的精講,為學生提供課程的深度學習。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計劃安排三次面授輔導,分別解決前述的三個重點內容:數據表示和運算方法,計算機控制器和存儲器系統(tǒng)。
以下是數據表示和運算方法面授輔導的線下課堂設計。
(1)課堂外教學設計
鑒于之前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
Step1:明確教育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教育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依據,只有明確目標,教學設計才能有的放矢。三維目標相輔相成。知識目標具有奠基性作用。能力目標是在知識的掌握、建構、內化和運用的活動中鑄就和達成的。開放教育學生的教學中尤其不能忽略情感目標,相反,恰當的情感目標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體驗的滿意度,增進學習的興趣。
Step2:采用多種交互方式進行師生互動(電話、QQ、微信),講明此次面授輔導的重要性,了解學生能否參加此次面授,如果不能參加面授有什么方法補救以及學生經常采用的溝通聯(lián)絡方式是什么,學習的目的和動機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無形中就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yōu)閷W習者的學習伙伴,同時也是獲取學習者輪廓,發(fā)現(xiàn)學習者需求的絕佳時機。
Step3:采用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將主題學習材料通過各種形式(文本、微課、微信)呈現(xiàn)給學生。
文本形式的學習材料(202.207.96.3教學平臺)
微信學習材料可以借助易企秀等提供簡單、強大的Html5移動場景的應用軟件來生成。對于沒有時間上網的學生也可以通過手機了解此次面授輔導的教學內容梗概,相比較文本形式的學習材料更方便,圖文并茂。微課可以更加生動地將學習內容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前就生成學習的欲望。當前的學習者更加注重學習體驗,更加希望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快速交付的個性化、高質量的教育服務。無論學習材料通過哪種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采用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前大致了解學習的內容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2)課堂教學設計
A.引入教學內容,布置任務,運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
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
面授輔導教學首先依據本次教學內容將學生的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中的典型問題篩選出來,給學生布置任務。主要是以多個具體化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任務之中。
B.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講授知識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
知識點分解:
知識點1:數制及數制轉換
不同的數制之間轉換方法不同,采用分類歸納的方法講授,方便學生學習和記憶。
知識點2:定點數在計算機內的表示與編碼
學習數制之后,再來學習二進制數在計算機內的原、反、補碼表示。重點掌握原碼、反碼和補碼的應用場合以及相互之間轉換的方法。
知識點3:二進制數值數據的運算
知識點1和2是知識點3學習的基礎,所以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二進制數值數據的運算就是模擬計算機完成二進制數值數據的加、減、乘、除運算。其實,計算機處理四則運算就是把它們全部變成加法運算,所以說計算機只會加法毫不為過。學習的重點是二進制數值數據的加、減法運算。
教學方法和策略的選擇:
①掌握學習策略
分解的三個知識點是教學內容的重點和凝練,充分運用掌握學習策略,將知識點梳理,完整地講授給學生。
②計算機思維的培養(yǎng)
③知識性、故事性和思維性
一般教材的編寫是從編者的角度出發(fā),注重體現(xiàn)知識系統(tǒng)性、完整性,較少顧及學生的學習過程。所以講授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啟發(fā)引導學生,盡量以學生最容易接受,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內容講清楚、講生動。存儲器芯片連接是一個較枯燥、乏味的知識,但是如果和標準宿舍樓管理結合起來,不僅讓學生理解了知識,同時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計算思維。
C.回顧總結,強調重點
完美的總結可以起到“曲終人未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于耳的效果??偨Y中可以強調重點,解決講授前布置的任務,和學生討論內容,給予學生肯定和激勵。
3.評價反饋教學設計
知識的講授是方式,內容的掌握和運用才是目的。學習之后,要通過測驗、提問、討論交流等多樣化的形式進行評價反饋,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參與度,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個別化的指導。討論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參與討論也是一種學習,參與討論不僅能夠帶動興趣,促進思考,而且能夠擴展視野。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行動研究中教學策略的設計,采用網絡課堂和線下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于線下課堂的課前組織引導、課堂講授和課后的總結都進行了充分的考慮和設計,這其中離不開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支持和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以及交互式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行動研究中的教學策略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實效,具體分析如下:
1.多渠道溝通,確保了有效學習的發(fā)生
由于采用多種交互方式進行師生互動,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時間、工作狀態(tài)等個性化信息,為后期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控制以及面授課程的組織和開展奠定了基礎,讓學生在學習之初就能較充分的了解課程的內容和學習要求,確保了有效學習的發(fā)生。
2.及時反饋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發(fā)現(xiàn)和動態(tài)調整學習支持服務
由于前期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動機和學習水平了解的比較充分,因而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與學生的溝通較為順暢,因此能夠及時地對學習的效果進行反饋,對給予的學習支持服務進行動態(tài)調整。
3.精心設計面授課,充分發(fā)揮了面授課優(yōu)勢
面授輔導課不再簡單再現(xiàn)教材內容,而是把課程的整體設計貫穿其中,在學生面對紛繁的學習資源時提供幫助,設計適合的資源組合。同時注重課堂教學的啟、展、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知識脈絡,培養(yǎng)計算機思維,充分地發(fā)揮了面授課的優(yōu)勢。
在《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教學與服務一體化行動計劃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獲取了一點淺顯的認識,在這里與大家探討。
1.以課程為單元教學與服務一體化行動是以課程為基礎展開的。而對于學生來說,課程只在本學期學習,對于以后,如何在課程的框架內繼續(xù)和學生保持聯(lián)系是一個需要探索的問題。對于教師而言,也是一種挑戰(zhàn)。這就需要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知識水平,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增加學生學習的粘性和學習體驗的滿意度。
2.以課程為單元教學與服務一體化行動不僅僅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提煉優(yōu)質實用的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同時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那么如何傾注人文關懷,如何突破“萬人一面”桎梏,如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這不僅僅是有熱情而已,更重要的是方法。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同樣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交互式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是一蹴而就,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更需日積月累,教學要因材施教,教學過程要動態(tài)調整,不管是教學設計也好,策略方法也好,都不是萬能的。無論怎樣,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才是最重要的?!耙詫W生為中心”不是一句空話,這就需要在今后的行動研究中更進一步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體驗,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學習支持服務。
[1]戰(zhàn)德臣,王 浩.面向計算思維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體系[J].中國大學教學, 2014,(7) .
[2]徐 琤,陳 庚等.英國開放大學課程學習的啟示與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 2014,(7).
[3]陳海建,韓冬梅等.開放教育多模教學模型的探索與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4,(7).
[4]陳笑容.電大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教學輔導研究與實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5]董 歡.網絡環(huán)境下PBL的教學輔導策略及其行動研究——以教育技術本科《現(xiàn)代遠程教育》課程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08.
[6]丁興富.遠程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11.218.
[7]莫淑坤等.教學媒體(資源)優(yōu)化組合策略與傳遞模式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 2012,(10).
[責任編輯:張建榮]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in Currculum Action Research:Taking 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 Course in Inner Mongolia RTV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OU Li-yuan
(InnerMongoliaRadio&TVUniversity,HuhhotInnerMongoliaChina010011)
2016-04-20
2015年度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重點課題“遠程開放教育多模教學策略及行動研究—以理工類課程教育教學行動實踐為例”,項目編號:IMRTVU-ISR1501。
侯麗媛,女,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理工學院,講師。
G
A
1008-0597(2016)02-0095-05
10.16161/j.issn.1008-0597.2016.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