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證視窗 ?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對慢性心力衰竭預(yù)后的影響
目前,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預(yù)后方面,主要通過減少患者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2017年7月25日,《歐洲心臟病雜志》發(fā)表了一項最新相關(guān)研究,在最佳藥物治療(OMT)和其他因素引起心臟射血分?jǐn)?shù)降低(HFrEF)的情況下,評估FMR對心力衰竭患者預(yù)后的影響。
研究納入576例HFrEF患者長期觀察?;€水平上檢測心功能(NYHA分級),超聲心動圖,侵入性血流動力學(xué)和生化指標(biāo)(NT-proBNP,MR-proANP,MR-proADM,CT-proET-1,copeptin)。中位隨訪62個月,其中47%患者死亡。結(jié)果表明,嚴(yán)重FMR是死亡的重要預(yù)測因子(HR=1.76,95%CI:1.34~2.30;P<0.001),獨(dú)立于臨床(校正HR= 1.61,95%CI:1.22~2.12;P=0.001)和超聲心動圖(校正HR=1.46,95%CI:1.09~1.94;P=0.01)混雜因素,OMT(校正HR=1.81,95%CI:1.25~2.63;P=0.002)和神經(jīng)體液激活(校正HR=1.38,95%CI:1.03~1.84;P=0.03)。
亞組分析顯示,嚴(yán)重FMR與預(yù)后較差的HFrEF中度心力衰竭表型相關(guān),如NYHA II級(校正HR=2.17,95%CI:1.07~4.44;P=0.03)、III級(校正HR=1.80,95%CI:1.17~2.77,P=0.008),左心室功能輕度降低(校正HR=2.37,95%CI:1.36~4.12;P=0.002),并在NT-proBNP第二個四分位數(shù)(871~2360 pg/ml)(校正HR=2.16,95%CI:1.22~3.86;P=0.009)之內(nèi)。該研究提示,在OMT患者隊列中,F(xiàn)MR的不良預(yù)后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心功能,血液動力學(xué),生化指標(biāo)和形態(tài)學(xué)上明確定義的中度心力衰竭表型的亞組隊列中。
(轉(zhuǎn)自《國際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