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平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給各行各業(yè)都帶來了非常大的改變,改變了以往的工作和學習的傳統(tǒng)模式,讓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學校的教育模式也在發(fā)生著改變,早就不再是“搖頭晃腦、頭懸梁、錐刺股、動不動就打屁股”的私塾教學方式。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地位已經受到了挑戰(zhàn),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打破了以往學生只坐在教室,教師在講臺上照本宣科地死講,學生在臺下毫無理解地死記的教育方式。它不但豐富了課堂內容,而且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通過多媒體幫助初中生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言的,它的特點是言簡意賅。主要表現在語法和詞匯兩方面。如采用副詞“乃”“即”“皆”表示判斷,如“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梁父即楚將項燕”等。還有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等。中華幾千年文明的發(fā)展中,文言文是沿用最久的一個語言文體形式。其它的語言形式都在變化,而文言文卻始終保持一種固有的格式。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將以上內容制作成PPT的多媒體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這對幫助學生學習文言文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多媒體視頻活化初中生文言文課堂
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育模式是學生先預習,教師在課堂上再帶領大家朗讀一遍,接著對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文言文進行講解和翻譯。然后,開始劃重點,并提出考試很有可能要考的部分,如果是必背科目就要求學生來死記硬背。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更加困難,學習文言文最關鍵的就是去理解這篇課文,只有在理解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記憶。沒有理解,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文言文也變得無比的枯燥。所以,要想更進一步激發(fā)初中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就必需要借助其他的教育形式。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互聯網的興起,多媒體的教學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而視頻教學是在多媒體教學中運用最廣泛的。比如在教授《木蘭詩》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播放《花木蘭》的動畫片給學生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一下戰(zhàn)爭年代人民生活的不易。如今的初中生大多都是家中獨子,在長輩的呵護下過得無比的幸福,無法想象花木蘭一個女生為什么要去替父從軍,也根本體會不到花木蘭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通過這個視頻的播放,學生看完簡單易懂的動畫片所講述的花木蘭的故事,大概可以理解這篇文章所描繪的情景,從而對文章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在背誦的時候完全可以按照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的推進來進行,這樣的背誦效果當然會很理想。
三、應用多媒體對文言文進行輔助記憶
文言文相對現在通用的白話在讀法的斷句上是不一樣的,比較拗口。有的文言文在背誦上非常有難度,這時就不妨做一些教學上的調整。比如Flash動畫特別有利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當學生在背誦課文時出現記憶斷片,教師可以及時拿出相應的圖片信息給予提示,讓學生可以及時記起下面的內容。當然,有圖像就一定要有聲音。在學生朗讀要背誦的文言文時,可以播放相應的音樂來烘托出文章當時所描繪出的氣氛,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幫助學生來加強記憶。
多媒體除視頻教學、圖片、音樂相輔記憶法以外,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嘗試。方法應不拘一格,有待語文教師不斷去挖掘、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