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死亡是一種能力

        2017-01-12 20:52:34田松
        讀書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東巴死神逝者

        田松

        一位臺灣學者說:現(xiàn)在的訃告都是這樣寫的,某某因患某某病,醫(yī)治無效,于某年某月某日去世,終年幾何。這里隱含的意味是,死亡是醫(yī)治無效的一個后果,乃至于是一個醫(yī)療事故。甚至,如果醫(yī)治持續(xù)有效,這個人就不會死!

        影視劇里常見這樣的場景,一個人命懸一線,躺在急救室的手術(shù)臺上,周身插滿導(dǎo)線和管子,被一群穿白衣、戴口罩的人圍著。親友們只能等在室外,面面相覷,各種不安。終于,一位醫(yī)生走出來,半摘口罩,說:病人已經(jīng)脫離危險,但是需要休息,暫時不能探視。親友們一片歡呼。這叫作搶救有效。偉大的醫(yī)學戰(zhàn)勝了死神,成功地挽救了一次生命。

        一次又一次的搶救有效會使人產(chǎn)生一種幻覺,搶救可以繼續(xù)有效,乃至永遠有效。這個幻覺建立在科學無限的幻想之上。

        人們經(jīng)常這樣安慰病床上的人:醫(yī)生說了,你這個病至少可以活五年?,F(xiàn)在科學發(fā)展這么快,這五年里,有了新的技術(shù),你這個病就不算什么了。以前某些絕癥,比如癆病之類的,現(xiàn)在科學進步了,就成了小病。眼下不能治的,不等于未來不能治,你不用擔心。

        在這些幻覺與幻想的支撐之下,技術(shù)成了一個新的神,一個能夠與死神抗衡的神。它擋住了死亡,遮蔽了死亡,使人難以直接面對死神。

        我的陳年老友劉華杰提出過一個“人死觀”的概念,非常具有描述力。他說:只有人生觀是不夠的,還要有人死觀。現(xiàn)代人幾乎沒有人死觀,人忌諱談死,不知道如何面對死亡、如何應(yīng)對死亡。有些人死到臨頭還不知道死,直到最后不得不死;還有些人知道大限將至,但是死得無奈,死得不情愿,帶著一腔怨氣,暴怒而終。

        死亡不是疾病,不是治療的對象。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人生的終點。正是由于死亡的存在,人生才是有限的;正是因為人生有限,人生才會時時面對選擇;正是因為有不同的選擇,人生才會有不同的道路,不同的意義。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常常是從對死亡的思考開始的。有死亡,才有完整的人生。

        什么是死?死后去哪兒?如果人死了,一切都不存在了,人為什么還要關(guān)心身后的評價?如此種種,乃是關(guān)于死的文化,人死觀。

        中國傳統(tǒng)有一個詛咒人的說法,叫作“不得好死”。俗語也有“好死不如賴活著”的說法。這意味著,死與死是不同的,有的死是好的,而有的死,是不好的。對于死亡方式、死亡過程的價值判斷,也是人死觀的一部分。最好的死亡,叫作壽終正寢。

        每一個傳統(tǒng)社會,都有關(guān)于死亡的文化,并賦予其每一個體以坦然的人死觀。使人正視死亡,不回避,不畏懼;使人知道如何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獲得一個好的死。

        在傳統(tǒng)的納西族村落中,死亡不是死者個人的事兒,也不僅僅是死者一家的事兒,而是整個村子的集體事件。

        彌留者安臥床上,與親友逐一告別。院子里東巴、和尚、喇嘛、道士各安其位,各做各的法事。這些儀式在死者尚未咽氣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了。整個儀式可能要延續(xù)數(shù)日。全村人與逝者共同面對死神,陪伴他走完人生的最后階段。這是一個隆重的告別。

        葬禮是生死之間的橋梁。作為納西族的祭司,人神之媒、人鬼之媒,東巴承擔著與逝者和神靈溝通的任務(wù)。東巴的使命是把逝者的靈魂送到祖先的靈魂安居的地方。東巴念誦著經(jīng)文,指引逝者,一路上可能遇到什么,如何應(yīng)對……

        從祭祀場往上去,要讓牦牛作為向?qū)ьI(lǐng)著您去。雪山松林沒有牦牛不曾到過的地方,在有水流和湖泊的地方,沒有牦牛不曾

        過的水。從祭祀場往上去,什么地方的路寬,什么地方的路窄,哪兒的山坡高,哪兒的山坡矮,牦牛都知道……

        好日子這一天,主事的這一群人和祭司我,在做祭祀的場地中,把祖先(指被超度的逝者)送上去,讓牦牛、羊、馬在祖先前邊引路。現(xiàn)在,天上三星和行星沒有爭斗,地上署和龍沒有爭斗,祖先正好上路。讓千千萬萬長斑紋的猛獸,千千萬萬長翅膀的飛禽,千千萬萬長蹄的動物帶在后面。背著肥肉、瘦肉,帶著千千萬萬的酒和飯,背著金銀、墨玉、松石把祖先送上去[東巴經(jīng)《超度死者·獻牦牛》,見《哈佛燕京學社藏納西東巴經(jīng)書(第一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一年版,147、159頁]。

        這一次,逝者將要走過的是一條不歸路。要為生前的一切做個了斷。行前要還清留在此間的債務(wù),做一個有尊嚴的逝者。不僅要還清欠下人的債,還要還清欠下青草與流水的債,這樣的債,只有東巴可以幫助來還。

        你曾去放牧綿羊的牧場上,你曾騎著馬跑的地方,用腳踩過的地方,用手折過青枝的地方,用鋤挖過土塊的地方,扛著利斧砍過柴的地方,用木桶提過水的山谷,這些地方你都要一一償還木頭和流水的欠債。除此之外,你曾走過的大路小路,跨過的大橋小橋,橫穿過的大壩小壩,翻越過的高低坡谷,跨越過的大溝小溝,橫穿過的大小森林地帶,放牧過的大小牧場,橫渡過的黃綠湖海,坐過的高崖低崖,也都一一去償還他們的欠債(東巴經(jīng)《超度放牧牦牛、馬和綿羊的人·燃燈和迎接畜神》,轉(zhuǎn)引自楊福泉:《東巴文化與納西族社區(qū)的生態(tài)保護》,載《民族學通報》第一輯,二○○一年)。

        東巴逐一唱誦著地名,逆著納西族的遷徙路線,一站一站,護送著逝者的靈魂,全村人也陪同著他,跋山涉水,一站一站,前往祖先生活的地方。

        儀式是文化再生的過程。在葬禮中,全村人共同重溫自己的文化和歷史,建構(gòu)著自己的人死觀。孩子們目睹、參與、陪伴了老人的死亡,知道自己將怎樣死,死后將會去哪里。

        死亡不完全是一個神秘的、未知的事件。面對死亡,人可以坦然,欣然。

        據(jù)說,以前的東北農(nóng)民,年過四十就會給自己打一口棺材,放在家里,也不是特別隱蔽的地方。死亡正如樹葉飄落,不必特意抗拒。人過七十,喪事是當作喜事來做的。遠行人趕回來見親人最后一面,不是要把他從死亡中拉回來,而是要與他告別,陪他再走一程。死者也平靜地接受死亡,逐一交代,安然離去。這樣的死,是好的死。

        我的另一位陳年老友、東北人丁宗皓寫過他爺爺?shù)乃溃?

        祖父是躺在他生活了一輩子的茅屋的中央等待死神降臨的。那時姑已拿出她二十年前縫制的殮衣放在旁邊,棺材也準備停當。我是親眼看著他離去的,起初能坐起身,后來只能動手,再后來只能用眼睛說話。我由此知道一個人是怎樣消失于這個人世的,我仿佛看見祖父的靈魂正一點點地走開。祖父沒讓我們在他身邊毫無準備地等候,一天,他奇怪地招手把母親喊到他身邊,用微弱的聲音和母親說了兩句,母親驚詫地告訴了父親。原來祖父說:“你們不用急,還有兩天?!惫?,四十八小時以后,在深夜,祖父停止了呼吸,那時,確實有一顆流星劃過天際,而從前,我從來不信這種說法。(丁宗皓:《陽光照耀七奶》,鷺江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64頁)

        這里有一個特殊的細節(jié),丁宗皓的祖父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死。他說還有兩天,就還有兩天。我們也聽過諸如此類的細節(jié)。某某老人彌留之際,最后一口氣咽不下去。親人逐一交代,直到說中要點,老人點頭,才安然離去。也有老人一口游絲一直懸著,直到小兒子千里迢迢趕回來,叫了一聲,這才撒手。

        在這些案例中,死亡不完全是一個被動的過程。

        更加主動的死亡,是高僧的圓寂。在各種寫實與虛構(gòu)的故事中,他們把一切安排妥當,或者留下兩句偈語,“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打坐在蒲團上,就往生極樂了。

        所以,我想,死亡是一種能力,一種人類已經(jīng)退化的能力。它曾經(jīng)是人類普遍具有的能力,而現(xiàn)在,被認為是只有高僧大德才具有的特殊能力了。

        多年以前,看劉易斯·托馬斯的隨筆《細胞生命的禮贊》,其中寫道,如果你在路上見到一只鳥的尸體,你的第一反應(yīng)是,這鳥出了意外。人們默認,正常死亡的鳥,我們是看不到尸體的?!皠游锼坪醵加羞@樣的本能:獨個兒去死,在背人處去死。即使最大、最招眼的動物到時候也想法蔭蔽起自己?!保▌⒁姿埂ね旭R斯:《細胞生命的禮贊》,湖南科技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83頁)

        人們熟悉這樣的傳說,大象知道自己死期臨近,會自動離開象群,走到傳說中的大象墓地。這些動物擁有死亡的能力,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死,也知道怎么死。它們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生命的最后階段。

        我想,這應(yīng)該也是人類曾經(jīng)普遍擁有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經(jīng)過特別的修行才能擁有的特殊能力。

        在前述丁宗皓的書中,還記錄了另一個有趣的例子,不成功的死亡。他的七奶宣布自己要死了,靜靜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七奶老了,家人、全村人都接受這個結(jié)果,一起等待。七奶躺著,不吃、不喝、不動,身體慢慢變涼。一個星期之后,七奶神奇地坐了起來,說,餓了,然后咕嘟咕嘟喝了一大瓢水。七奶說,她遇到了一頭老黃牛,老黃牛說,你走錯了,這兒你不該來,你回去吧。于是七奶就回來了,該吃吃,該喝喝。

        這個不成功的赴死經(jīng)歷恰恰表明,死亡原本是普通人就有的能力。有意思的事,這樣的事兒,在七奶身上又發(fā)生了幾次,以至于村里人都習慣了。每次,七奶遇到的都是同一頭老黃牛。

        技術(shù)時代,人作為動物的諸多能力,比如,黑暗中的視覺,對微小聲音的聽覺,嗅覺、觸覺的敏感程度,運動快感,都在減弱、退化,乃至喪失。

        死亡的能力,亦然。

        二○一四年,北京師范大學著名的“布鞋院士”李小文去世了。根據(jù)網(wǎng)絡(luò)上的消息,李小文曾經(jīng)囑咐家人,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不插管、不上呼吸機、不用心臟電擊。就是說,拒絕搶救。人在臨終時,感覺尚在,意志尚在,所有這些手段都讓他們痛苦萬分,但是卻無力表達,無力拒絕,無力反抗。一想到這里,我就感到心上壓了一塊石頭,仿佛被人活埋,壓抑、憤懣,想喊又喊不出來,任人擺布,完全是生命最后一刻的酷刑。一想起我將要遭遇這樣的命運,我一定在手腳能動的時候,自我了斷。所以我非常贊賞小文老師的決定,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依然擁有那么一點點主動。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據(jù)說,到了最后,這些手段還是給小文老師用上了。

        技術(shù)干預(yù)了死亡的過程,使得以往的死亡文化轟然倒塌。

        能否接受親人的死亡,能否讓親人安然離去,不受臨終的三項“酷刑”,對于家屬來說,甚至對于死者自己來說,都是個巨大的兩難問題。這是因為,有很多人,在經(jīng)歷過那三項“酷刑”之后,趕走了死神,搶救成功了!

        在沒有這種技術(shù)的時候,人無可抗拒,人無可逃避。這時,人有兩種選擇:或者主動地迎接死亡,或者被動地等待死亡。人所屬群體的死亡文化,有可能使他選擇主動。這種死是積極的,坦然的。而當這種技術(shù)出現(xiàn)之后,人多了一個虛幻的選項,逃避和抗拒。于是,傳統(tǒng)的死亡文化被技術(shù)摧毀。在科學主義的時代,技術(shù)主導(dǎo)著社會。整個社會建構(gòu)起新的價值觀:死是可以拒絕的,至少是可以推遲的。無論醫(yī)院、親友,都接受這種價值觀,要不遺余力地搶救一個生命!這個口號貌似尊重生命,卻用錯了場合,因為這不是戰(zhàn)場,不是突發(fā)事件,不是意外事故,而是作為生命之一部分的死亡。在這個口號下,死亡成了疾病,不治是不對的。技術(shù)隆重登場,主導(dǎo)人的死亡,與死神對抗。于是,人只剩下一個選項,同時,死亡的場所也順理成章地發(fā)生變化。當死亡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時,人死在自家的床上。當死亡成為疾病時,人只能死在醫(yī)院的病床上。

        逝者從家里來到醫(yī)院,便從主場到了客場。在家里,逝者依然是主人,他只是自然地延續(xù)著他的生活,從生,到往生,從橋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在醫(yī)院,他只是一個顧客。做主的是身穿白大褂的醫(yī)生。醫(yī)生是職業(yè),醫(yī)生與逝者的關(guān)系,首先是職業(yè)性的關(guān)系。從家中的床上被移到醫(yī)院的病床上,如同一根秋天的草,被連根拔起,插到另一個地方。逝者被驟然扔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更加脆弱、無助,對于自己的身體和生命,他失去了控制權(quán)。即使逝者的死亡能力尚存,在醫(yī)院里,也無從施展。

        甚至,他想要安安靜靜地死去,都已經(jīng)很難做到。

        在醫(yī)院的重癥監(jiān)護室中,人很難踏踏實實、安安靜靜地死。醫(yī)生不同意,家屬也不同意。人失去了主動死亡的權(quán)利。

        在當下被現(xiàn)代性所充斥的死亡文化中,醫(yī)院需要施展起死回生的技術(shù),不遺余力地搶救這條生命,彰顯自己存在的價值,即使搶救無效,也可以對社會有個交代,對家屬有個交代,因為這是醫(yī)院的職責。家屬也會要求醫(yī)院不遺余力地搶救,彰顯對逝者的留戀,即使搶救無效,也對自己有個交代,對社會有個交代。

        相反,讓逝者安靜地離去,是今天的死亡文化所否定的。即使醫(yī)院同意,家屬也會不甘、不安。

        二○○九年的夏天,我從林芝匆匆趕回北京,在成都轉(zhuǎn)機時,知道小鍔去了。在醫(yī)院的太平間里,我見到了電影里的場景。氣溫冰冷的地下室中,墻上是一排排躺在滑道上的大柜子,也許在很多柜子里面,都躺著一個身體,他們相鄰,但是互不相識。小鍔躺在屋中一個有輪子的鐵床上,床前有一個標簽。管理員,一個陌生人,帶我來到床前,拉開拉鏈,露出了小鍔的臉。我的悲傷涌出心底,淚水奪眶而出。這時,周邊的環(huán)境是冰冷的、技術(shù)性的、操作性的。

        在這個時候,我希望小鍔能夠躺在她自己的家里,周圍是她用過的書柜、琴桌、茶桌……那是她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是她的親友熟悉的地方。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我想,我會感受到小鍔的靈魂。我相信,小鍔的靈魂更愿意在這里逗留,而不會愿意停留在陌生的太平間里。

        第二天遺體告別,在八寶山某廳。同樣,這也是一個充滿技術(shù)性、操作性,以及商業(yè)性的場所。該廳業(yè)務(wù)繁忙,我們趕到的時候,上一場告別還沒有結(jié)束,我們只能在外面等著。時間到,作為陌生人的工作人員馬上更換大廳內(nèi)外的挽聯(lián)、條幅、花籃、花圈。整個告別儀式必須在一個小時之內(nèi)結(jié)束。因為一個小時之后,是下一場告別,另外一群陌生的人,已經(jīng)在等待我們的結(jié)束。告別儀式的主持人也是職業(yè)性的。他不是死者的親友,不是神職人員,而是,一位工作人員。他的悲傷不是由內(nèi)而外的,而是職業(yè)性的、操作性的。

        隨后,我又經(jīng)歷了同樣的葬禮。墓園的工作人員主持骨灰安葬儀式,一個著裝不知來歷的樂隊,演奏著不知來路的樂曲,為小鍔送行。

        在這資本為王的時代,人把一切變成資源,連死亡也不放過。 在這個技術(shù)性、操作性、商業(yè)性的框架里,我的悲傷被緊緊地擠壓著,我仿佛能聽到它的尖叫。

        現(xiàn)代人的死亡文化是如此沒有文化,如一口重重的鍘刀,斬釘截鐵,刀口齊整,切斷了我們與逝者的關(guān)聯(lián)。

        對于死神,人不再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和敬畏,只有技術(shù)性、職業(yè)性和商業(yè)性的應(yīng)對。我相信,死神已經(jīng)感受到了人對他的忽視、無視與漠視。

        那是我第二次去八寶山。此前是一九九七年,告別王小波。此后,還去過兩次,先后告別我的兄長和老師高建剛、胡新和,一再地感到這種死亡文化的貧瘠、尷尬和無奈。以至于,我開始回避這樣的告別。

        在我不長不短的一生中,我多次經(jīng)歷了親友的死亡,也曾有過兩次瀕死體驗。記得在上小學時,我曾癡迷于思考死亡。死是什么?死后是什么?死后還有沒有靈魂?死后我還有沒有知覺?死后有人罵我,我還能否反擊?直到在南京大學時,我自以為解決了靈魂問題,也自以為超越了生死。我不怕死,只是有些時候,不耐煩生。

        多年以前,曾經(jīng)聽過生物學家何大澄教授的講座,他說過大致這樣的話:作為一個哺乳類動物,你已經(jīng)長大成人,并且有了下一代,并且你的下一代也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你的生物學使命就已經(jīng)完成了,可以去死了。

        這話令我印象深刻,心有戚戚。歸根結(jié)底,人是一個動物,不能完全脫離動物界的規(guī)則。既然大自然設(shè)定了人的生老病死,也會在人的生物鐘里,設(shè)定一個死亡的刻度。時間到了,人自己就會知道。

        臺灣詩人洛夫詩云:“我們唯一的敵人是時間。”人終有一死,無法與時間抗衡。而擁有了科學和技術(shù)的人類,卻有了對抗時間的妄想:通過技術(shù)手段,抵抗衰老,獲得長壽,推遲死亡,乃至于抗拒死亡。

        在人們通常的理解中,是人有需求,而技術(shù)滿足了人的需求。人們對抗死亡的愿望,并不是現(xiàn)代人發(fā)明的。秦皇漢武,都曾尋求延年益壽、長生不死的法寶。所以是人的需求,呼喚了技術(shù)。傳統(tǒng)的吐納煉丹做不到的事,現(xiàn)代技術(shù)可以做到。然而,技術(shù)一旦出現(xiàn),很快就反客為主。有人宣稱,新的技術(shù)給人以更多的選擇。但實際上,新的技術(shù)取代了原來的方式,很快成為唯一的選擇。尼爾·波茲曼在《技術(shù)壟斷》中指出,有了收音機,并不是原來的社會加上了收音機,而是整個社會都圍繞收音機重新建構(gòu)了。在當下的制度性的安排里,死在醫(yī)院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正如出生在醫(yī)院也已經(jīng)是常態(tài)。醫(yī)院里開出生證,也開死亡證。這是醫(yī)院的職能和權(quán)力。而生死在家里,馬上就會遇到一個制度性的問題,去哪兒開證?死在醫(yī)院,醫(yī)院里有整套體系安排下面的流程,與火葬場無縫對接。而死在家中,即使不需要開死亡證,家人也不知道下面該如何去做。因為整個社會的死亡文化,已經(jīng)圍繞現(xiàn)代醫(yī)院重新建構(gòu)了。

        技術(shù)之所以能夠反客為主,那是因為科學的技術(shù)有另外的主人。在工業(yè)社會中,科學的技術(shù)首先滿足的不是人的需求,而是資本增殖的需求。資本為了使自己增殖,有的時候需要滿足人的需求,有的時候需要創(chuàng)造人的需求,還有很多時候,要剝奪一部分人的需求,滿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明晃晃地站在技術(shù)背后的,是資本。

        曾經(jīng)看過一個報道,礦井塌方,被困在井下的工人在礦帽上寫下了他的遺言:欠某某多少錢,要家人替他還上。人死了,還欠著債,他的靈魂便不得安寧。這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對自己最后階段的尊重。在這些報道中,我們還能看到傳統(tǒng)的死亡文化,一息尚存。但是,我們也不時地耳聞目睹,很多人死得不甘心,死得暴躁,打罵護士,打罵親友,抱恨而終。在死亡文化喪失之后,死亡不再是集體的事兒,沒有和尚道士牧師阿訇東巴畢摩們安頓靈魂,親友們不知道如何陪伴他走完這最后一程,人只能靠自己應(yīng)對死亡,脆弱、恐懼、無力、無助。

        二○○七年春天,U.C.伯克利春假過后的第一天,伯克利的學生報紙《加州人日報》(The Daily Californian)頭版上有一則消息:一位女學生,春假期間,等電梯的時候,轟然倒地,猝死。英文用的是collapse,意思是坍塌。新聞還說,這個女孩性格開朗,熱愛運動,身體健康,她的死亡毫無先兆。

        我忽然意識到,我們進入了猝死的時代。死亡不再是一個過程,而是一個點。對于死亡文化乏味不敢直面死神的現(xiàn)代人來說,這反倒是一個解脫。死亡驟然降臨,無論死者還是親友,都不需要經(jīng)歷漫長的與死神的尷尬相處。

        就在寫作此文期間,二○一六年六月二十七日,我的本家同行田洺先生腦溢血去世,終年五十七歲。三年前,二○一三年五月十三日,我在從蘇州回來的火車上得到消息,我的老師和兄長胡新和先生睡夢中去世,終年五十八歲。

        猝死已經(jīng)成為死亡的一種常態(tài)。我冒昧地猜想,猝死是死神對現(xiàn)代人的報復(fù)。當死亡被納入技術(shù)性、操作性和商業(yè)性的過程之中,當死神失去了人對他的尊重和敬畏,人生也同樣變成了一個技術(shù)性、操作性和商業(yè)性的過程,因為死亡,終究只是人生的一部分?,F(xiàn)代人對于死亡和死神的蔑視,歸根結(jié)底,來自于對生的蔑視。死亡的豐富性消失了,是由于生的豐富性消失了。干癟的死亡,反過來,成為人生的縮影。

        我們不尊重死亡,也不尊重生。我們不尊重自己的生,也不尊重賦予我們生的生靈。我們不尊重花草,不尊重樹木,不尊重山河,不尊重星辰日月,不尊重歷史,也不尊重此刻。

        在這猝死的時代里,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在死亡文化喪失之后,在死亡能力喪失之后,猝死,已經(jīng)是最好的死了。

        人類若想獲得更好的死,作為社會,需要重建允許人好死,使人得以好死的死亡文化;作為個人,需要建立慨然赴死的人死觀,恢復(fù)對死神的尊重與敬畏,雖然,在一個死亡文化匱乏貧瘠的社會中,難度很大。

        死生一體。夫子曰,不知生,焉知死。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我們不知道如何去死,恰恰是因為,我們已經(jīng)不知道,此生何為。

        二○一五年八月八日北京

        二○一六年六月十六日北京—舊金山航班

        二○一六年八月四日長春西安花園

        二○一六年十月五日至七日北京向陽小院

        猜你喜歡
        東巴死神逝者
        As AI revival services boom, ethical and legal controversies abound
        逝者師友二題
        壹讀(2022年12期)2022-03-24 06:46:32
        云南省檔案館館藏《東巴經(jīng)》
        云南檔案(2021年1期)2021-04-08 11:01:14
        爆炸一周后,貝魯特停下來緬懷逝者
        英語文摘(2020年10期)2020-11-26 08:12:12
        讓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無錫水警老許16年打撈百余尸體
        白地吳樹灣村汝卡東巴經(jīng)《內(nèi)內(nèi)抒》片段譯釋
        死神來了地球版
        特別文摘(2016年8期)2016-05-04 05:40:21
        探尋東巴源
        中國西部(2016年1期)2016-03-16 07:56:10
        THREE BODY THE THIRD
        漢語世界(2016年5期)2016-03-15 06:46:41
        THREE BODY THE THIRD
        天堂网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丁香美女社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福利| 东北妇女xx做爰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人妻少妇被猛烈进入中文字幕|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疯|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乱人伦|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多人| 国产精品一级av一区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精品| 我想看久久久一级黄片| 少妇高潮精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饥渴浪妇| 亚洲综合天堂av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高清完整版| 51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日本动态120秒免费|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丝袜美腿视频| av天堂手机一区在线| 中文字幕av熟女中文av|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日本一道| 67194熟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久热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2|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亚洲一区久久久狠婷婷| 美国黄色av一区二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AⅤ精品性色|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