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琴艷
語文學科充滿美的魅力,其豐富的內容反映著中華文化的豐厚底蘊和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大量優(yōu)秀的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都會給學生帶來很高的審美享受和深刻的美學思考。特別是語文課中審美元素所具有的形象生動性、個性的鮮明性、和諧共振性以、內涵的豐富性、信息的綜合性及情感煥發(fā)力,都是其他學科難以媲美的。
一、語文教育個性化的內涵應包括三個層次:語文教育的人性化,語文教育的個別化,學校語文教育的個性特色
1、語文教育的人性化。語文教育除語言交際的工具性功能和文化傳遞的人文功能外,還有道德倫理和審美功能,培養(yǎng)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品質。而真、善、美的終極指向是人性,是人的精神自由?!敖逃褪前讶伺囵B(yǎng)成為具有求真、求善、求美和求自由的主體精神的人。”語文教育作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對于實現(xiàn)人的自我存在與社會存在的統(tǒng)一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與作用。只有實現(xiàn)了人的雙重存在的有機統(tǒng)一,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語文教育通過實現(xiàn)個體(學生)發(fā)展來實現(xiàn)共同體(自然、社會)發(fā)展,而不是人與自然的對立、社會對人的奴役,這種語文教育是人性的、人道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語文教育中,弘揚自由民主的學術精神,這無疑對學生健全的個性的形成具有人道意義上的價值。
2、語文教育的個別化?!巴怀觥?、“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手段”,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而且個體本身在不同階段、不同方面也存在差異性。為了開拓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必須給他們的個性以發(fā)揮的余地,語文教育針對學生差異性區(qū)別對待就是傳統(tǒng)的因材施教原則。學生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點,感知、人事、思維、記憶和想象等都會有所變化,高中階段更是這種變化的振蕩期。而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要比個體內部不同階段的差異,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因此語文教育的個別化,就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的個性化、教學方法手段的個性化與學習方案的個性化。 教學內容的個性化就是一方面督促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班學生、能夠切中要害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提倡讓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學生能夠自由選擇學習內容、作業(yè)內容,自由選擇個人的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從而使學生都能發(fā)揮特長。教學方法手段的個性化和學習方案的個性化就是要求自己避免用一種方法教育四十五名學生,而是力爭用四十五種方法教育四十五名學生。方法手段選擇的前提條件就是對學生個性特征和學習進度水平的熟悉了解。為此,我準備了所教班學生的詳細記錄本,點點滴滴,一年下來,哪把鑰匙開哪把鎖,自然非常清楚。和學生一起設計學習方案也就得心應手了。
3、學校語文教育個性特色。它主要是在課程上要求學校語文教育要有自己的總體個性特色,同時也要使學生能夠在自己個性特點前提下具有選擇學習內容的充分自由。這就要求學校的課程體系在自覺自為的范圍內充分發(fā)揮地方特色和具體的資源特點。必修課之外,選修課和活動課是形成學校課程特色的重要陣地。比如,以名著選讀、傳記選讀為特色的系列課程,以文學創(chuàng)作、戲劇演出為特色的活動課程,都將在創(chuàng)造巨大選擇自由度的同時,形成鮮明的學校語文教育的個性特色。課程是當今國外中學,未來將是我國學校吸引學生的主要資源。
二、促進學科的探究性
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是現(xiàn)代教育共同的的重要目標。而自主探究則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積極進行自主探究,會從中得到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快樂。高中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即具備了發(fā)展探究能力的基礎。因此,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智慧和人文精神的語文課程,更應當積極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把語文學習的過程變?yōu)閷W生主動探究的過程。高中語文課程不僅要用課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成就感染學生,還要以課文中蘊含的人類智慧及其探索精神教育學生,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必須改變過去那種以傳授為主輔以課堂練習的教學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變?yōu)閷W生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的激活,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難度;要將重結論變?yōu)橹剡^程,將給答案變?yōu)榻o問題,進而將給問題變?yōu)樽寣W生自己找問題;要注重問題的延伸性、拓展性。學生在“各類活動”、“各類場合”、“各類狀態(tài)”中體味語言情境,琢磨學習別人的語言,推敲選擇自己的語言,積極參與到語言實踐中去。逐步掌握探究的方法,不斷增強探究的意識和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意識、能力、情感的整體健康發(fā)展。
三、倡導個性化寫作,突破寫作教學難關
中學寫作教學的頑疾是模式化、套路化,缺少思想和個性。寫作是最有個性、最能求新的。在寫作中,讓中學生觀察社會、思考人生,進而完善人格、塑造魂靈,從而突破寫作教學“模式化、套路化”的頑疾。在個性化寫作中,我鼓勵學生觀察社會,大膽想象,捕捉靈感,從而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和個性。
1、觀察社會,做一個寫作的有心人。敏銳的觀察是個性化寫作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功力。富有個性的敏銳的觀察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刻苦磨礪、著力培養(yǎng)的結果。我曾經(jīng)這樣問我的學生:“誰能說出我校教學樓兩旁的對聯(lián)?結果全班學生沒有一位同學能回答出來。第二天,我又問相同的問題。這一次,全班同學都說出了教學樓的對聯(lián)!觀察一定要有積極的思維活動,要有意識、有目的。觀察時要目識心記、對比強化,并勤寫觀察筆記。慕名作家老舍勉勵青年作者說:“你要仔細觀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錄下來。……要天天記,養(yǎng)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寫一陣風或一陣雨,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個性化的敏銳的觀察是寫作的基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永遠屬于具有敏銳觀察力的人。
2、熱愛生活,激發(fā)創(chuàng)造想象。在想象思維培養(yǎng)中,我鼓勵學生根據(jù)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大膽地想象,養(yǎng)成富有個性的想象的習慣。別林斯基說:“在藝術中,起著最積極和主導作用的是個性化的想象?!币囵B(yǎng)自己的想象力,就要熱愛生活,善于觀察,積累豐富表象;就要博覽群書,提高藝術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在寫作實踐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