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永平
運動館
◆ 葉永平
前一陣,風聲頗緊,上頭對高檔酒家的公款吃喝查得嚴,風聲鶴唳,許多宴請都偃旗息鼓了。尤其是那些大大小小老板請公務人員的飯局,誰還敢頂風作案,沒事找事?一瞬間,高檔酒家生意一落千丈,尤其是那些魚翅鮑魚燕窩海參,更是銷路頓減,原本的暢銷品成了滯銷貨。
號稱房地產(chǎn)“大佬倌”的朱老板接連幾次發(fā)出“商務邀請”,卻連連碰壁。朱老板真還是多少年來第一回碰到這種情況,過去,七所八所的,有點公權的,負責蓋章的,戴著大蓋帽的,坐“奧迪”公車的,有請必到。有些蝦兵蟹將,不請自到。他這下遇到新問題了,抓耳撓腮,想不出好辦法。
那個被朱老板返聘為“高級顧問”的計科長,獻上一計:將朱老板公司一處小洋樓改建為“運動館”,而且,這里只是自己公司員工的“內部運動館”。
朱老板連聲稱妙。眼下,好多官員高管熱衷于保健養(yǎng)生,鍛煉身體比赴宴吃飯更深受歡迎。為什么呢?吃吃喝喝,有害于身體,不是說,毛病都是吃出來的嘛。于是乎,乒乓球、羽毛球、臺球、網(wǎng)球等一應俱全。
當然,運動過后大汗淋漓,需要配上游泳池、沖淋房等,還需要配上小食堂,專門供應小鍋飯。如此而已,吃喝玩樂一應俱全。但,“紅燈區(qū)”的內容絕對沒有。朱老板是個聰明人,你瞧瞧,賴昌星那個“紅樓”,就是最好的教訓。我們只要是“運動運動”吃吃飯喝喝酒,聯(lián)絡聯(lián)絡感情,圖個辦事方便。這就是朱老板的“經(jīng)營理念”。難怪,朱老板的“運動館”一直相安無事。
“運動館”,幾乎天天有接待。朱老板現(xiàn)在公司大了,業(yè)務多了,朋友廣了,自然交際忙了。
自從有了這個世外桃源般的“運動館”,過去那些常來常往的官員、高管,在“蟄伏”了一陣后,終于接受了朱老板的邀請,因為這里的保險系數(shù)高些,遮人耳目。
“運動館”的主人朱老板如魚得水。這里被圈子里的人稱之為“第二辦公大樓”。各路官員高管,你來我往,在社會飯店不便出沒的人物,到這里像隱身了一般。
隨著各路朋友的加入,這里逐漸逐漸形成了圈子。似乎,下了班,要找有關官員,這里可以一找一大把。這里,久而久之,又成為一個各路信息匯集、傳播之地。消息靈通,又快又準。誰誰,馬上要提拔了,這里肯定是最早知道的地方。誰誰,昨晚出事了,被請進去“喝咖啡”了,這里又是最早先打聽到。
朱老板非常得意:這里就是個圈子。你說這奇怪不奇怪?這就是“運動館”的妙用。
一場強臺風襲來,“運動館”的小樓突然間搖搖欲墜。建筑設計師來一查,不得了,畢竟是已近百年的老建筑,又是磚木結構,白蟻蛀空了小樓,岌岌可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簡直就是個“蟻穴”。
屋漏又逢連夜雨,不知道朱老板同手下哪個結下梁子,有人將“運動館”的照片發(fā)到網(wǎng)上,這下,那些“運動館”的??鸵粋€個膽戰(zhàn)心驚,異口同聲:我們只是去“運動”一下。
發(fā)稿編輯/浦建明
插 圖/魯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