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成
舊州是滄州的老城之所,文物古跡眾多,但顯名者惟鐵獅耳。滄州鐵獅子是“河北三寶”之一,名聞遐邇,自古慕名而來者不計其數(shù)。自近代特別是建國以來伴隨著照相技術的傳入和相機的普及,參觀者更是多與鐵獅子留影合念或給予鐵獅子獨照,于是出現(xiàn)了大量與鐵獅子有關的照片。這些照片直觀生動地記錄了20世紀以來鐵獅子的滄桑變化,為研究與保護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十分難能可貴。
這些有關鐵獅子的照片意義非凡,但多數(shù)無攝影時間,不好區(qū)分,亦不能行之有效的去辨識鐵獅子近百年來每個歷史時期細微之變化為鐵獅子文化研究做很好鋪墊。其實細觀20世紀以來鐵獅子有影像的歷史演變,我們根據(jù)其維修之概況大致可分為六個階段,進而為鐵獅子照片時間的斷代提供借鑒。
第一個階段為建國前。這個時期的照片由于當時相機的珍貴性,直觀影像幾乎很少,能見者有1910年美國人托馬斯拍攝的鐵獅子,此時鐵獅子腹底尚無磚塊壘砌的支撐。第二幅便是有名的民國二十二年《滄縣志》所附的鐵獅子照片。是時鐵獅子腹部里堆滿石屑,腹底則有磚塊壘砌的支撐。此種概況一直持續(xù)到抗戰(zhàn)時期。
第二階段為日本侵華至建國初的1957年維修時。此時的磚塊壘砌和腹部里的石屑被日軍命人去除,蓮盆與獅身接觸處被替換成小塊石條墊撐。這個時期的照片現(xiàn)能見者為1952年和1953年兩張。除此之外另有一張1957年維修正加固時的照片。
第三個階段為1957年11月至1975年八角亭時期。1957年4月至1957年11月新中國成立之后的第一次維修并修建了八角亭希冀保護鐵獅子。此時期雖不長,尤其相對于整個鐵獅子的存在時期來說簡直微不足道,但鐵獅子的損害性卻在這一時期異常的加劇了,可以說好心辦了壞事。此時期根據(jù)亭子上覆瓦的完整程度又殼分為60年代(大致為62年)之前階段和之后階段,因長期風吹雨淋,后期亭子上的瓦片已凌亂不堪了。
第四階段為1975年春季拆亭后至1984年11月22日吊裝上臺前的時期。此時的影像已經(jīng)非常多,而且后腿左臀處在這一段的某個時期存有游覽者的白字留言。此段時間文物部門在其周圍做了大量勘測和挖掘工作以便更好的研究鐵獅。需要特別指出的是1980年為更好的方便修繕和觀覽還硬化了舊州鎮(zhèn)至鐵獅子的直通路。
第五階段為1984年11月22日吊裝上臺至1994年加固內(nèi)撐之時。此階段由于上了臺子特別是經(jīng)1987年實施防腐工程后鐵獅子影像好不威風,大有千年猛像鎮(zhèn)八荒之勢,仿佛重現(xiàn)了當年英姿。值得一提的是滄州人所熟知的電影《滄州絕招》就是以此時的滄州鐵獅子為主要取景影像的。當然還應當指出一點,1985年國家文物局出資在鐵獅周圍征地六畝并于該年底修筑了圍墻并建成兩間辦公室,所以有的照片影像上會有略顯空曠突兀的圍墻院落出現(xiàn)。1994年鐵獅子安裝了獅身內(nèi)部支架。
第六階段為1995年外撐加固后至今。1995年由于腿部破壞加劇因此又安裝了外撐。此階段的照片就更多更廣,這一時期鐵獅子展覽館也已經(jīng)拔地而起。
鐵獅子已經(jīng)在歷史的風塵中老去,也許再過幾百年、上千年鐵獅子就真的只能在影像中回憶了,有了這些不同階段歷史影像的劃分作為參考就為今天和以后保護和研究鐵獅子做了有力的支撐。當一張張泛黃的鐵獅子照片呈現(xiàn)眼前之時,當我們能摸清鐵獅子的歷史脈象之時,愿人們更加關注、愛護這一千年的國寶。
(作者單位:河北滄州市第三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