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軍
照片檔案是檔案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由于照片能夠真實、直觀、形象地再現當時的歷史原貌,因此被廣大利用者所歡迎,成為檔案信息資源中不可或缺寶貴資源。
但是由于照片檔案保管條件不符合要求;照片檔案的提供利用率較高;灰塵、霉菌及害蟲對照片的污染以及潮濕使照片產生的膠膜脫落;照片影像檔案部分出現殘缺或斷裂,從而影響了照片檔案和保管及利用。
修復照片是對已經損壞或有不利于永久保存因素的情況進行處理,以恢復照片其原來面貌,提高其耐久性,是保護照片檔案的一項重要技術手段之一,在照片檔案的保管和利用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照片檔案修復的原則
為了保證破損照片檔案能恢復原來的面目,使其在保存和利用中發(fā)揮作用,我們在修復照片時一定要保持照片的原貌;在修復工作中切記不要弄臟照片;修復所用材料不能對照片產生二次損傷;材料要盡可能使用可逆性的,并且能夠做到修復好的照片仍可以再次修復。
二、照片檔案修復前的準備工作
1.去塵和消毒
需要修復的照片一定要去除灰塵,避免在修復過程中污染照片從而對照片產生二次傷害。我們可以采用輕微抖動,用“皮老虎”吹氣的辦法;也可把照片上的灰塵用毛刷輕輕刷掉;大幅照片可以用吸塵器除塵。
在除塵過程中,如果發(fā)現有被霉菌感染的霉斑、害蟲的蛻皮等,一定要進行消毒。輕者在除塵后用浸過酒精的脫脂棉球擦拭照片;或用清水浸泡至少60分鐘之后,再用上光機做烘干上光。
2.對照片進行檢查。
為了確定照片損壞的性質和程度,以便確定合理的修復方法和程序,在修復之前需要對照片認真檢查;如對脫膜、斷裂程度進行分析等。
3.確定采用的修復方法
由于照片損壞的情況是不同的,因此,我們要根據損壞的具體情況確定其修復的手段。
三、照片檔案的修復
1.照片影像膠膜脫落的修復
在一些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照片保存基本完好,但是在畫面中有一塊或多塊膠膜脫落(以黑白照片居多),當這些問題出現的時候可以用筆、墨、顏料等在無影像的斑塊上涂抹且要和照片影像顏色相匹配,這樣就修復出一張完整的照片。
具體方法是:(以黑白照片為例)準備一支尖細的毛筆(國畫用的依紋筆即可),一小片玻璃和一小塊濕棉花(最好用醫(yī)藥專用脫脂棉)將棉花浸濕放在玻璃片的一端,玻璃的另一端倒上與影像顏色相匹配的墨或顏料, 修復開始時用筆尖在濕棉花上沾適量的水與顏料相混合,調成與照片上濃淡顏料相同或相近的顏色即可,這樣就可以在出現斑點的照片上進行涂抹,原則上是以不露破損痕跡為最佳。如果墨色與照片顏色不相符,我們還可以適量加一點國畫顏料,修復時用筆尖由淺入深一點一點慢慢進行修整,萬萬不可操之過急,以防修復出來的照片復原效果不佳。
2.斷裂照片檔案的修復
在我們保管的照片檔案中,有一部分照片由于歷史原因或者我們在保存過程中對其保管不當造成照片斷裂,致使檔案資料受到損毀,使今后的提供利用受到影響。因此,為了保證照片檔案的齊全、完整、無缺這就要求負責檔案管理的工作人員在發(fā)現檔案出現上述問題時,要盡快對其進一步修復,以免丟失、損毀造成遺憾。
具體的修復方法如下(以斷裂成兩塊為例):將斷裂成兩塊的照片同時放在清水浸泡30-60分鐘(這取決于照片相紙的薄、厚程度而定),待相紙浸泡軟以后將其中的一塊并在其相紙的背面沿斷裂的紙邊將相紙邊緣揭起一層,慢慢地撕下,只留下一層薄薄的相紙和膠膜,撕照片時一定要注意不能讓照片膠膜再次受損,破壞照片影像,撕扯照片的寬度視其大小而定,如果是膠的照片我們就要將其斷裂的邊長適當撕的寬一些。
撕好照片之后就要將另一半還浸泡在水中的照片撈出。將兩塊照片同時放在一條干毛巾上,并將其中未撕邊的一張照片有影像的一面向上用手展平,這時注意裂口處要壓平,待水被毛巾全部吸走后,用小毛刷蘸一點點膠水輕輕地刷在已經撕好邊的照片膠膜背后,之后將其慢慢地貼在另一片照片斷裂的邊沿上,在貼時需要注意觀察照片的整體畫面要對齊、對準,以不破壞整個照片畫面的完整為原則(因為粘邊時畫面要有所重疊)。
貼好之后需要馬上在修復好的照片上迅速蓋上一張干凈的宣紙來為其撤潮,在撤潮之后在其上面壓一些重物以保持照片平整,待照片全部干透之后再用一支細毛筆蘸顏料對貼邊的地方進行一次修整即可(方法與上述修復方法一致)。
通過這樣對照片檔案的修復,使修復出來的照片平整、美觀,基本恢復照片原貌。
檔案館有許多珍貴的照片檔案,修復照片檔案是為了延長照片的壽命,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掌握修復技術,很多照片信息資源將面臨消失等不可逆的現像發(fā)生,因此需要我們掌握嫻熟的照片檔案修復技術才能使我們館藏的珍貴照片長久保存下來并為廣大利用者提供利用,
(作者單位:張家口市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