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梅
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芻議
■曾海梅
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是推進審計監(jiān)督全覆蓋的重要構成,對高校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闡述了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的現(xiàn)實價值,探索了當前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的制約因素,進而具體分析了實現(xiàn)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如何做到有重點、有步驟、有深度、有成效。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國高等學校的各項事業(yè)取得了長足進步,高校資金、資產、資源等總量已十分龐大,高校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切實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要求,以及教育部關于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精神,實現(xiàn)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正成為高校審計工作的緊迫課題。
經濟責任審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民主與法治建設中發(fā)揮著突出作用。高校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深化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不僅是貫徹習近平同志“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治國理念的有力舉措,而且也是加強高校審計工作新常態(tài)之必然,推進高校廉政建設之必要,提高高校內部管理水平之必需。
1.加強高校審計工作新常態(tài)之必然。
2014年10月,審計“全覆蓋”首次寫進中央政府文件,2015年12月中辦和國辦的《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進一步強調了對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并提出了具體指導性實施意見??梢哉f,開展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審計工作提出的任務要求,也是充分發(fā)揮審計“免疫系統(tǒng)”作用的必然要求,是審計改革的主要內容,高校應積極認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適應新常態(tài),樹立科學審計理念,進一步深化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全覆蓋。
2.推進高校廉政建設之必要。
《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對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主要檢查領導干部貫徹執(zhí)行黨和國家經濟方針政策、決策部署情況,……遵守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規(guī)定情況等”。近年來,高校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中,發(fā)現(xiàn)一些領導干部在重大經濟決策、預算執(zhí)行和財務收支、招投標管理、資產管理、基本建設管理、校產管理等領域存在著不少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強化其履行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就必須實現(xiàn)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全覆蓋。
3.提高高校內部管理水平之必需。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十分豐富,“審計的不僅僅是會計資料,還有業(yè)務資料以及管理資料”,特別包括了對被審計單位內部管理情況的審計。只有對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才能全面推進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從而進一步加強高校內部控制管理,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
推進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實現(xiàn)全覆蓋,主要存在著三個方面的制約因素:審計資源、審計方式、審計結果運用。
1.審計資源的制約。
主要表現(xiàn)在高校審計人員偏少,難以承擔繁重的審計任務。據(jù)2013年3月的《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現(xiàn)狀調查報告》,“教育部直屬高校審計部門全職工作人員均值7人,與全部在校生均值28697的比例為1:4099。數(shù)據(jù)顯示出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審計人員不足、審計任務重的狀況”。
高校審計人員之所以缺乏,一是由于審計工作要求具備相應的財務、工程等專業(yè)知識;二是由于從事審計工作,難免得罪人,導致審計工作的吸引力不夠。同時,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已從最初的行政領導干部擴大到黨政領導,審計范圍從最初的以財務收支為主的審計,擴大到包括“三重一大”執(zhí)行、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履行有關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等,審計對象逐步增加,審計內容不斷擴大,這與有限的審計力量構成了矛盾,限制了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的實施。
2.審計方式的制約。
由于目前高校審計人員既精通計算機編程又熟悉審計業(yè)務的復合型人才不夠,審計手段還單純依靠觀察、比較、分類等傳統(tǒng)審計方法,計算機應用水平不高,這就限制了審計手段的創(chuàng)新,影響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的實施。
3.審計結果運用的制約。
近些年來,高校普遍開展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但目前主要實施的仍是離任審計。實施審計時,領導干部往往已被提拔或調離,審計結果與結果運用脫節(jié),發(fā)現(xiàn)問題后處理難度較大,原單位和部門的新任領導常常抱有“新官不理舊賬”態(tài)度。加之,審計結果未與單位績效考核掛鉤,從而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的公信力和威懾力,大大降低了審計的成效。
加強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有重點、有步驟的循序推進,要在經濟責任審計的深度上著力,確保全覆蓋取得實效。
1.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要有重點。
實施審計時要分清主次,突出重點,特別應加強對高校涉及經濟活動復雜、資金資產量大的重點部門和重點單位領導干部,對掌握重要經濟決策權、執(zhí)行權、管理權和監(jiān)督權等關鍵崗位領導干部,對管理、分配及使用重點項目和重點資金的部門、單位和崗位領導干部,改變以離任審計為主的現(xiàn)狀,前移監(jiān)督關口,強調對其實行“任中”審計,制定好任中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比例,在把握審計重點的基礎上實現(xiàn)全覆蓋。只有這樣,才能既節(jié)約審計資源配備,又能抓住重點,獲得審計全覆蓋的實效。
2.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要有步驟。
簡而言之,就是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要分步實施,循序漸進。
一要成立由紀檢、組織、審計、監(jiān)察、人事、資產、計財?shù)嚷毮懿块T人員組成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要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聯(lián)席會議,通報和交流審計情況,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涉及的重大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并做出決定,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難提出協(xié)調解決方案,從而確保經濟責任審計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要制定經濟責任審計計劃,根據(jù)領導小組批準名單分類確定審計對象、審計重點和頻次,建立審計對象數(shù)據(jù)庫,掃除審計對象的“盲區(qū)”,“確保實現(xiàn)對重點對象每年審計一次,其他對象五年至少審計一次。”探索任前、任中與離任審計相結合模式,要以簽訂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承諾書,明確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在賦予其權利的同時應承擔的經濟責任為任前告知,逐步擴大任中審計比例,變職前離任審計為全面審計,并履行好干部經濟事項交接手續(xù)。
三要健全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制度體系。建立《高校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定》,明確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規(guī)范審計程序和行為;制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流程及工作規(guī)范,并根據(jù)審計對象實際情況,認真分析確保審計內容的全覆蓋。
3.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要有深度。
這里所謂“深度”,就是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在全覆蓋時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jù)各部門工作特點,摸清審計對象底數(shù),熟悉被審計單位業(yè)務流程,掌握關鍵環(huán)節(jié)并進行審計縱向延伸,在經濟責任審計為主的同時,同步開展專項審計項目。如對規(guī)建部門領導干部實施經濟責任書審計時,抽取部分重大建設項目、修繕項目進行項目審計;在對資產管理部門領導干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時,加大以學校資產管理為面(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對外投資、無形資產、在建工程),以其歸口管理各項資產(房屋及構筑物,設備家具類,包含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家具、車輛)為線,進行深度審計等等;通過有效整合,集中審計資源的同時實施各類審計,爭取做到一次進點,多份報告,一審多果,審計成果共享,實現(xiàn)審計資源優(yōu)化配置。
同時,在審計技術方法上,積極創(chuàng)新,用數(shù)字化審計方式破解全覆蓋難題。要深入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的要求,“探索在實踐中運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途徑,加大數(shù)據(jù)綜合利用力度,提高運用信息化技術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能力”,從而將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審深審透,最終達到審計目標的最大值和審計作用的最大化。
4.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要有成效。
開展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有成效,其重點在于:
一是要提高審計建議的科學性。通過審計,要揭示出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傾向性、普遍性問題,并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更加合理化的審計建議和管理建議。
二是要健全完善科學的審計評價體系。評價一般包括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經濟責任的業(yè)績、主要問題以及應當承擔的責任,評價要以事實為依據(jù),要堅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要依法依規(guī)認定其應當承擔的直接責任、主管責任和領導責任。
三是要強化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要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運用作為經濟責任審計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最終落腳點。對整改進行科學分類,明確整改內容,制定整改的標準,完善整改機制。建立被審計單位審計整改報告制度,堅持即時整改,堅持限期整改;建立審計整改聯(lián)動機制,加強紀檢、監(jiān)察、財務、資產監(jiān)督管理等有關部門與審計部門的協(xié)調與配合,聯(lián)手督促審計整改工作的落實;建立審計整改問責制度,對責任追究范圍及程序、審計處理、紀檢監(jiān)察處理、組織處理、人事處理等相關內容作出規(guī)定和要求,并將審計結果作為在組織任免、人事聘用、紀檢監(jiān)督等環(huán)節(jié)作為考核、獎懲、選拔、任用干部和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的參考依據(jù)。
四是要進一步推進審計結果公開范圍。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向經濟責任審計聯(lián)席會議匯報審計整改工作情況,印發(fā)經濟責任審計情況通報等方式,將審計結果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開,逐步完善審計工作通報制度,擴大公開范圍,接受監(jiān)督,提高審計成效。
[1]付忠偉,黃翠竹,等.審計“全覆蓋”的工作機制探析[J].審計研究,2015,(3).
[2]呂先锫.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現(xiàn)狀調查報告[J].會計之友,2012,(29).
[3]江翔.完善我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芻議[J].審計之窗,2013,(12).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