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圣芳
班級管理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一環(huán),班級管理水平對于教學質(zhì)量、學生發(fā)展有著直接影響。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和學生人生路上的指導者,對于班級管理負有直接責任。從班級制度、班級自治、班風建設、家校合作等方面,闡述進行班級管理的一些心得體會。
班級管理制度自治班風一、建立健全班級各項管理制度,抓好課堂紀律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苯∪陌嗉壒芾碇贫饶軌蚣s束學生的行為,使其明白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班規(guī)。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翁”,他們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權力制定符合實際情況、對班級所有學生具有約束力的行為準則。在制定班規(guī)的過程中,教師要動員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每個人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這樣制定出來的班規(guī),既具有全面性,也能促使所有學生自覺遵守。教師不要過多干涉,只需要進行具體的指導和適當?shù)囊龑Ъ纯伞?/p>
對于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各種違紀行為,教師要依據(jù)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如果學生是無意識的違紀,教師要及時提醒;如果學生上課明顯發(fā)呆、走神,雖然沒有影響其他同學,教師要適當?shù)剡M行提示教育,或用眼神,或用手勢,不要過于強調(diào),只要提醒學生回到學習中即可;如果學生的違紀行為干擾到教學或是影響了其他同學,教師必須要正確及時地處理,按照具體情況采用合適的手段,或是提醒,或是制止,化解課堂矛盾的手段既要適當,也不能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既恰如其分也不能無原則地遷就,既含蓄委婉也要正確友好,既要維持課堂紀律又要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做好班級自治,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教育
班級自治是做好班級管理的重要手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班級的主人,讓他們自己治理班級,效果自然事半功倍。班級自治的方法是:一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給每個人都安排合適的工作,讓每個學生都明白自己的定位和責任,并且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進行及時輪換,讓每個人都能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一件事都有人負責。教師只要在一旁進行適當?shù)刂笇?,師生共同努力,發(fā)揮各自的作用,齊心協(xié)力管理好班級。二是讓學生對班級產(chǎn)生歸屬感。只有他們對班級產(chǎn)生歸屬感,即“有了家的感覺”,把自己當做這個家的一份子,把自己的言行與班級的榮譽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產(chǎn)生為自己、為班級奮斗的使命感,只有全體學生將集體榮譽感看的很重了,才能培養(yǎng)處一個生機蓬勃的班集體。
能夠自我教育是學生成長進步的標志。自我教育是學生自身完成的,因此,不能依靠于教師的說教,要讓學生自己的實踐過程中慢慢地感悟、在生活體驗中慢慢地觀察和思考,既要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識,也要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不能什么也不做,完全地放手,縱容學生想怎樣就怎樣,也不能橫加干涉,扼殺學生自我成長的機會,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狀態(tài),認真地觀察分析、思考,進行適當?shù)囊龑?,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完成自我教育。
三、注重思想教育,培養(yǎng)良好班風
一是班主任要從自身做起,謹言慎行,給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青少年學生的向師性較強,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優(yōu)良的職業(yè)道德,身體力行地教育學生,用過硬的專業(yè)知識教導學生、用春風般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用寬廣的胸懷引領學生、用人格魅力政府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愛,讓學生心悅誠服,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二是引導班干部形成優(yōu)良的作風。教師要組建一支優(yōu)秀的班干部隊伍,引導他們形成優(yōu)良的作風,使其成為全班學生學習的榜樣。因為班干部是學生群體的帶頭人,他們的思想素質(zhì)、行為作風對其他同學有重要影響,素質(zhì)好的班干部,能夠團結(jié)同學,形成較好的行為規(guī)范,提升班級凝聚力;素質(zhì)不高的班干部,只能招來學生的厭煩,甚至延伸到對教師的討厭,不利于班級管理。因此,教師要注重對班干部隊伍的考察,發(fā)揮班干部的榜樣作用,讓他們成為建設良好班風的重要力量。
三是利用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班主任還要組織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如開班會、談體會、辯論會等,讓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不斷提升,進而提升整個班級的思想水平。
四、與家長合作,做好班級管理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班主任要加強和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共同合作,引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具體做法有:一是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保證溝通渠道的暢通。班主任將學生在校情況及時匯報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思想狀況,面對學生的不足進行溝通,共同制定計劃幫助學生成長。二是引導家長參與班級管理。一方面,可以讓家長參與班級工作計劃的制定,在開展班級活動時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并經(jīng)常與班主任溝通交流;另一方面,請家長走進課堂,來聽教師的課,觀察自己孩子的聽課狀況,對教師和孩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為家校合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