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
某一天數(shù)學課后,學生小霞拿了一個迎春花編織的花環(huán)送給我,我很高興地收下了。第二天中午,班長慌慌張張地跑到我辦公室:“老師,我們班好多男生都跑到花壇里折紫荊花樹枝?!甭牭竭@話,聯(lián)想到昨天接受的花環(huán),我的心里咯噔一下:那些花枝不會來自校園花壇吧?破窗效應告訴我,如果這件事情處理得不好的話,接下來將會出現(xiàn)更多類似的行為。看看擺在桌角的花環(huán),我沉思著……
美麗花環(huán)帶來的教育難題
老師要做讓學生們信任的人,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找到問題的關鍵,使教育產(chǎn)生更好的效果。首先,我找小霞談話。她比較內(nèi)向,我怕嚇著她,先關心了一下她的學習情況,然后慢慢步入既定話題:“昨天你送老師的那個花環(huán)真漂亮,老師很喜歡。你悄悄告訴老師,這些枝條是在學?;▔镎鄣膯??”她不斷地絞動著雙手,難以掩飾不安的表情。我又安撫:“老師保證今天的對話絕對是咱倆的秘密,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拉鉤?”她猶豫了一會兒點點頭,默認了是在校園里折的。
接下來,我就思考如何處理班長告訴我的問題。說教,責罵,批評,這樣的手段也許能夠達到目的,但是肯定治標不治本。同事向我支招:“你干脆告訴學生們校園里有監(jiān)控……” 我在辦公室考慮了很久,看著好心的同事,我不免有些擔憂:這些主意也許會有效,可也會給學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思考再三,這些辦法都不太理想。怎么辦?總不能讓這事不了了之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礎?!弊鳛橐幻處?,愛學生就要在他們碰到困難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幫助,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關心。如果我在得知學生折斷枝條后,立刻加以批評、指責,肯定會在學生們的心里留下長久的陰影。我們在日常教育中就應該想方設法,盡量不對學生造成心靈的傷害。
為了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我又參考了一些供班主任管理班級進行施教策略的書籍,思之再三,我覺得讓學生親身去體驗、感悟,從而自我自覺做出承諾,應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換位思考,展開討論
柯爾伯格提出“道德發(fā)展六階段”理論,可以簡單表述為: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guī)則;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眼下的這些小學三年級學生,應該剛剛步入第三階段,還沒有達到“我要遵守規(guī)則”的第四階段。這次的“折枝事件”或許正是引導他們樹立規(guī)則意識的良好契機。
利用下午放學前的夕會,我?guī)ьI全班學生細致游覽了校園,并提出了三個問題:
你覺得我們的校園漂亮嗎?
你愿意做那棵最美的紫荊花樹嗎?
如果你是一棵樹,枝條是你的胳膊,如果有人用力折斷它你會有什么感覺?
我讓孩子們圍繞這三個問題,反思摘花、折枝的行為是否恰當,然后適時進一步啟發(fā)誘導:“愛護公物是社會的基本要求。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你愿意別人折斷你的枝條嗎?為什么?”讓學生們在角色調(diào)換中體驗小樹被折斷時的“疼痛、傷心”,然后感悟行為是否正確。在學生們的發(fā)言中,我看到了最純真的心靈。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沒有折過樹枝,但是我踩過小草,我覺得也是不對的,小草也是有生命的。如果我是小草,我想我肯定也會很疼。我以后再也不會在草坪上走了。
看到他們認真反思的神情,我內(nèi)心無比感動。為了進一步加強大家愛護花草樹木、遵守校紀的意識,我又布置了兩個任務:一是編撰、搜集一些愛護花草、愛護校園的宣傳語;二是排練一個與今天的教育主題有關的表演節(jié)目。
在隨后的兩天里,我們班再也沒有同學去花壇攀折花枝,他們的大部分課余時間都在教室里興致勃勃地排練節(jié)目。班長主持的周五班隊課分為環(huán)保標語匯報、小品表演、宣誓活動三個環(huán)節(jié),全體同學都很投入。我在總結時說:“……我們?nèi)w同學都是好樣的!大家都知道了要愛護公物、遵守校紀班規(guī),老師為你們驕傲!”
正視規(guī)律,把握契機
小學德育應該抓住一個“小”字,從小處入手,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例如踩踏草坪、攀枝摘花這些行為,常常被認為是小事。而這一“小事”對于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果把它當作一個“重要事件”來對待,正是借此引導建立規(guī)則意識的重要契機。在這個事件的教育過程中,我沒有一味批評,而是把社會生活的小事作為學校教育的良好素材和重要契機,客觀面對兒童道德發(fā)展的規(guī)律,重視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高高舉起,細致引導,輕輕放下,有效促進兒童道德認知發(fā)展。
其實,只要是學生就有可能犯錯誤,并且由于個體的差異,所犯的錯誤也各種各樣。面對種種錯誤,如果心態(tài)過急,難免會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這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遵循兒童道德發(fā)展規(guī)律,用良好的心態(tài)來對待每一個學生。相信在教師用心澆灌之下,這些含苞待放的花蕾一定能盛開出絢麗的花朵!◆(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上峰小學 江蘇省南京市曉莊學院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