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詠珩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系統(tǒng)、有結構的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室提供一個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異質小組中與同伴共同學習,彼此互相支持、批判或分享彼此的觀點,最后共享成果,并在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更多的合作行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必須具備積極互賴、個人負責、面對面促進性互動、人際和小組技能、小組反思五個基本要素。
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大量的課堂觀察,基于合作學習理論和五個基本要素,闡述有效提高合作學習效率的教學策略。
一、提升思辨能力、形成積極互賴的策略
約翰遜兄弟在論及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時,把積極互賴視為首要條件。所謂積極互賴,就是要達成目標一致、榮辱與共的合作意識,在活動過程中要互助合作,協(xié)同努力,彼此配合,輪流表現(xiàn)。在討論一些抽象或兩難問題時運用“餐桌布”討論法和“拉據式”辯論法,有助于激活思維,促進積極互賴。
1. 運用“餐桌布”討論法,用可視化激發(fā)思辨
視集體人數(shù)分組,一般4~6人為一組,圍坐一張大桌子,面前放有一張足夠大(1開左右)的海報。每位組員圍繞一個主題進行3~5分鐘的獨立思考并把關鍵詞記錄在面前海報紙的一角或一邊上。全組一同轉動海報紙,讓每位組員了解其他組員的想法。10~15分鐘內全組討論并創(chuàng)作一幅圖畫作品,以表達小組的共同想法,盡可能地整合和表達所有的關鍵要素。各小組的畫作集合了全組的觀點,小組的得分即各人的得分。
這是一種有效的集思廣益法,能快速貢獻意見,并在組內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的過程中誘發(fā)學習。用圖示法來表達想法,將內在思維可視化,迎合大多數(shù)人主要通過視覺獲取信息的特點,能讓人記憶深刻。這種方法多用于討論抽象的、有思維深度的問題。
2. 運用“拉據式”或“四角式”辯論法,用動作化激活思維
“拉據式”辯論法——按教室的長度或寬度,創(chuàng)設合適的空間,讓全體學生面向老師站在中間位置。教師提出一個議題的兩個觀點,學生選擇觀點并移動位置,向兩端移動越多,表示對該觀點的認同度越高。持有不同觀點的兩組分別給出自己的理由并進行辯論。再次回到中間,進行下一個議題的辯論。
“四角式”辯論法——利用教室的4個角作為4種觀點和立場,如贊同、基本同意、反對和強烈反對,學生依據自己的觀點和立場選擇位置,然后在自然形成的4個小組之間開展辯論。
這是快速有效的辯論法,在選擇、辯論的過程中誘發(fā)學習。用移動的方式來表明對觀點的認同,可活躍學習氛圍,有利于激活動覺型學習者。基于個人真實的意見和立場隨機生成合作小組,組內的成員都有共同的觀點,觀點不同的小組要努力為各自的小組申述主張,游說他組接受自己的見解,這樣組內的成員就形成了一種積極的互相依賴關系。
二、強化獨立思考、提升個體責任的策略
強調個人負責是有效合作學習的關鍵,即在小組活動中每個成員都必須承擔一定的任務,每個人都要參與學習、貢獻智慧和力量?!跋胱h享”學習法和“滾雪球”學習法強調“先獨學后合學”,有利于提升個體責任,同時減少游離于課堂合作學習之外的現(xiàn)象。
1. 運用“想議享”學習法,強化獨立思考是學習的起點
首先就一個議題進行獨立思考;接著兩人或小組議論獨立思考的結果;最后由甲學生向全體同學陳述乙學生的意見,由乙學生向全體同學陳述甲學生的意見,或由組內一位記錄員記錄,再由匯報員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這一活動首先是創(chuàng)造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做到獨學、合學相結合,同時鼓勵組員積極聆聽和吸取他人意見,組內合學時分別安排不同的任務,保障獨學的質量,避免由一人包攬整體任務的現(xiàn)象。
2. 運用“滾雪球”學習法,在交流中提升獨立思考強度
首先獨立思考一個選擇性的問題并做出自己的選擇。2人為一組,分享個人的選擇,如兩人有不同意見,盡力給出自己的理由,說服、游說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同時要傾聽和了解對方的理由,最終達成兩人一致的意見;由2人組變4人組,通過分享、討論最終達成組內一致意見;從小組變成大一點的組,同樣的做法可一直延續(xù),直至全班成為一個大組。當小組規(guī)模不斷增大,內部分歧不斷增加時,鼓勵在組內自行采取相互認同、相對公平的方式進行決策,如投票等。
這是一種高效的集體決策活動。在表達、辯論的過程中誘發(fā)學習,同時提升集體意識,學會聆聽、表達、服從等?;顒訌莫殞W開始,在合學的過程中要辨明自己的觀點,據理力爭,提升思考的強度。
三、提升合作效率、推動促進性互動的策略
建構主義理論和戴爾學習原則都啟示我們:同伴間的積極互動能助長學習的成功,提高學習的效率和加深學習的記憶。促進性的互動包括:討論、辯論,說明、游說,總結、質疑,闡釋和反饋等。運用“旋風式”研習法和“拼板式”學習法,既能形成促進性互動機制,又能提高學習效率。
1. 運用“旋風式”研習法,快速汲取他人成果
視學習任務分組,一般4~8人為一組,圍坐一張大桌子,面前放有一張1開的海報紙。各小組就不同或相同的主題開展集思廣益,可用思維導圖或單詞列表的方式記錄下觀點,形成小組合作討論成果。各組依次輪換位置,閱讀其他組的合作成果,并補充(直接添加)或質疑(用筆圈起)觀點,把集體研討成果向全體展示,對被質疑的觀點進行適當討論。
這種有效的集思廣益法,能有效促進組員貢獻意見,并在組內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過程中誘發(fā)學習。在小組輪換過程中,能了解更多觀點,在質疑和討論中將學習引向深入。如果把一個大的學習任務分解為幾個小任務,各組研討其中一個任務,在小組輪換位置的時候快速收納他人學習成果,就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幾個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在他人的成果上開展討論、質疑、假設等促進性互動,能夠促進學生的高階思維。
2. 運用“拼板式”學習法,邊“教”邊“學”
視學習任務分組,如有4個學習任務(如要分析故事的4個情節(jié)或要解決4個問題),就分為4人小組。給每一組命名,如紅組、黃組、藍組、綠組;為每小組的每個成員編號,如1至8號。各小組的1號集中一起,2號集中一起……形成新的學習小組。給每一個新的學習小組布置不相同的學習任務,并開展共同學習,如1號小組學習課文第1段或解答第1個問題。重新回到第一次分組,如紅組、黃組、藍組、綠組,在組內分享交流學習的成果。
這是最典型的合作學習模式,Jigsaw拼板式教學模式是把一個完整的學習任務(或主題),切分成若干份(子任務),全班學生重新分成若干新的小組,每個小組完成一個子任務。之后,再各自回到原來的小組,通過共享、交流進行合作學習,最后,每個學生都獲得了這個完整任務(主題)所有的學習成果。因不同任務而形成的信息差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習動機,形成了“教”與“學”的互補關系,過程中需有大量的說明、總結、闡釋、反饋等促進性互動,多種學習方式的運用能夠給予學生豐富的刺激,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促進組間互學、提升人際和小組技能的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常運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均衡型分組方式,這樣能為小組成員之間互補和協(xié)助提供可能,又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奠定基礎。同時,全班又是一個合作學習共同體。教師要適時創(chuàng)造組內合學、組間競學或組間互學的機會,讓合作和競爭兩股力量同時推動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在不同的合作活動中培養(yǎng)聆聽、交流、妥協(xié)、服從,領導技能,決策技巧、沖突管理等人際技能和小組技能。
1. 運用“蜂鳴小組”匯報法,形成有效分享機制
把研究不同學習任務的學生編成小組,全班就形成了若干個學習交流小組。各人在組內輪流并快速地分享學習成果。
此項活動搭建了有效的溝通平臺,組員間形成信息互補,可激發(fā)交流、學習動機;另外限定了一個較短的時間有利于促進高效溝通。這樣的活動可以為不同的成員提供展示的機會,提高個人的自信心、表達能力和溝通技能。
2. 運用“你為我點贊,我為你加分”匯報法,培養(yǎng)共贏合作文化
各小組輪流向全體展示小組創(chuàng)作成果,當一個小組展示時,由其他組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該小組的作品所要表達的要點。由展示的小組判斷他組的觀察是否與他們的想法吻合,吻合的給相應的小組加分。最后由展示的小組補充說明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果。
這是一種積極的小組與全班互動的方式,也是一項有效的合作學習管理方法。它可以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觀察和點評,發(fā)現(xiàn)他人所長,向他人學習,更能營造合作共贏的氛圍和文化。
五、推動組內合學、提升小組反思水平的策略
積極互賴和個人負責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基礎要素,要強化這種合作文化,除了要運用有效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外,還需要強調小組反思機制。各合作小組要定期反思小組運作的情況以及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并調整下一階段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如各小組討論一個相同的議題,并用關鍵詞或一個短句記錄討論結果;向全班匯報小組合作成果時,先重復前面小組的意見再加上自己小組的意見,自己小組的意見不能重復其它小組的意見。
這是一種實用的小組匯報管理方法,一是鼓勵學生學會聆聽和吸收他人意見,二是在“接龍”的過程中強化了學習效果。在匯報的過程中各組員需要分工合作并積極補位,如有人記錄、有人匯報、有人提議、有人提醒等。經過共同努力和共享成就,小組成員的默契和情感均得到較好的提升。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