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老師文章的字里行間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我式”朗讀的轉變、對書籍的熱愛、語感的轉變等等,同時也憶起了當初的師生情。
當初的我在朗讀時也是讀罷不管優(yōu)美與否,陳老師教我抑揚頓挫。從前背書是死記硬背、瞬時記憶,陳老師引導我從作者情感變化入手,理解記憶后再背誦,隨后我就能夠領會作者的用意輕松記憶了。小的時候我拼音不好,上學后做拼音題完全是靠死記,但有一定語感后我就能輕易地對應了。在陳老師的引導下,我發(fā)現了語文的魅力,尋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從簡單的書本語感到人際交往中的語感,從語文的引導到人生的引導,無知迷茫中,陳老師為我引導出一條光明之路。
我希望自己能謹記陳老師的引導,繼續(xù)領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勇往直前追求自我價值,同時與她攜手把這份引導帶給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四川理工學院 2015級工商4班 范 瑞)
看完這篇文章,我淚流滿面。不禁回想起當初,自己和陳老師的點點滴滴……
記得初一背誦古文時,覺得很難。我反復讀了很久,也沒能背誦完。后來,陳老師找到我,她說:“不能只是讀,還要理解,還要有感情地去朗讀課文。”就這樣,讀著讀著,我漸漸找到了朗讀的樂趣所在。
之后,記得有一次背誦《桃花源記》,那是一個周六的下午,我拿出書,一會兒看兩句古文,一會兒又看看電視。一個下午,我把它背誦完了。如果不是長期朗讀課文的積累給我?guī)淼膹娏业恼Z感,我怎能在這樣一心二用的情況下背完這篇古文呢?
除了在朗讀課文上對我們多多指導,陳老師也很喜歡與我們一起討論閱讀心得。有一次她還在班上舉辦了讀書會,以搶答的形式激發(fā)我們的閱讀興趣,拓寬我們的視野。
會后,她還把她自己的藏書借給我們閱讀,和我們一起討論書中的人物、情節(jié)……這讓我感覺到,她不僅僅是我們的老師,還是我們的大朋友。
是陳老師讓我愛上了語文。初中時,我未能當上她的語文課代表,可是高中我卻當上了語文課代表。因為陳老師在我的心里種下了熱愛語文的種子。
在高三最后的日子里,我選擇了學習播音主持,我希望與語言文字一路同行,我將懷揣陳老師對漢語言文化熱愛的那顆心,一直堅持走下去。
[四川省宜賓市六中高三(1)班 賴思雨]
老師所言,尤其是對讀書的看法,令我感觸甚深。我想起前兩年的時候,我沒什么錢買書,就整日往鎮(zhèn)圖書館跑,沒座位了,往圖書館的地板上一坐就是一整天,讀魯迅,讀沈石溪,并且也像老師一樣讀汪國真。也正是那一段時間,促使我從幼稚走向懵懂,從懵懂開始求索生活的真理。 正如讀書給老師帶來的巨大影響,我的閱讀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我變得更加堅韌,更耐得住寂寞,對生活的藝術抱著狂熱的愛。
在與老師的日常交談中,不難看出,她是真正受到了文化熏陶的,而她也把這樣的種子移植到我們身上。她鼓勵我們讀書,把書作為給予我們的獎勵,讓我們感受文化的魅力,把文化融入教學中,這是真正使我覺得難能可貴的。
我希望和老師一起讀書,在書中、在學習中一同成長。并且我相信我和老師都有著同樣的心愿: 讓閱讀真正地走進少年、青年,以及每一個大人的生活中,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讓文化素質的養(yǎng)成成為一種習慣,讓生命質量的提高不再變得那么艱難。
[貴州省貴陽市白云興農中學高二(6)班 馮冬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