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這些都表明,“明智心理干預”是解決一些棘手社會問題的良方。沃爾特說:在面對一些問題時,我們通常認為是因為能力不夠,因此如果學習成績不理想,我們會在學業(yè)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在能力上并不輸給周圍的人,只是因為在心理上沒能認識到這一點,而無法充分發(fā)揮和利用自己的潛力而已。
“明智心理干預”在如何消除優(yōu)生與差生之間的差距,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上已有了許多實際應用。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進行新的實驗嘗試,將這種心理“推動”方法用于降低犯罪行為、減少少女懷孕及學生早戀等問題上,甚至還用在解決一些國際爭端上。例如,以色列荷茲利亞跨學科中心的伊蘭·哈爾佩林開發(fā)的“明智心理干預”緩解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沖突的緊張程度。他的研究成果顯示,促進“成長心態(tài)”可讓沖突雙方都能更冷靜更虛心地傾聽對方意見,更愿意為和平做出一定讓步,也更愿意與對方握手言和,消除前嫌。
“明智心理干預”正在吸引學術(shù)界外的興趣。英國的一個行為洞察小組(BIT)正在開發(fā)“明智心理干預”的潛力,BIT有時也被稱為“助推小分隊(Nudge Unit)”。據(jù)BIT高級顧問杰西卡·巴尼斯所稱,“助推小分隊”行動在許多領(lǐng)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如促進戒煙、提高能源效率和促進器官捐獻等。巴尼斯說:“但我們認識到,有些復雜問題并不一定是助推行動可以解決的,因此我們期待更強大的心理干預手段?!?/p>
那么,何時這種心理干預手段可以得到普遍運用,讓我們所有人的行為變得更明智、更理智一些呢?但即使是心理干預的倡導者也不得不承認,在“明智心理干預”廣泛普及之前,我們還需要解決幾個問題。首先,它是否易于推廣,從而不再只是少數(shù)被選中的幸運兒獲益。早期研究顯示,“明智心理干預”可以采取網(wǎng)上模式,讓更多的人可以接觸到并由此獲益,但目前來說,網(wǎng)上推廣還為時過早。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心理干預可用來解決一些特殊的心理癥結(jié),如果某個人不存在這種心理癥結(jié),那么心理干預也就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盡管如此,一些心理學家對“明智心理干預”解決問題的能力仍然很有信心。他們樂觀地認為,“明智心理干預”可以解決幾乎人們能夠想得到的各種重大社會問題和個人挑戰(zhàn)。沃爾頓說:“對于一些困擾人們幾代人的問題,也許‘明智心理干預不失為一種新的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