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苗峰 陳京華車景青 于 晨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水生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實驗室,山東青島 266109)
魚粉以其蛋白質(zhì)含量高、必需氨基酸平衡、易被水產(chǎn)動物消化吸收等優(yōu)點,一直是水產(chǎn)飼料首選蛋白源。但隨著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的迅猛發(fā)展,水產(chǎn)飼料的需求量不斷提高,對魚粉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造成了魚粉資源的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為降低飼料成本和緩解魚粉供需矛盾,選擇新型蛋白源替代魚粉已成為飼料學研究的熱點[1]。
2014年中國專業(yè)型肉雞出欄量為1 345萬噸[2],按雞骨占比15%推算,年產(chǎn)雞骨201萬噸。雞骨與豬、牛、羊等家畜骨相比,蛋白質(zhì)和脂肪含量更高,雞骨中粗蛋白質(zhì)和粗脂肪含量分別占鮮骨的16.3%和14.5%,且含有豐富的鈣、磷等礦物元素[3]。雞骨蛋白主要為膠原蛋白,具有穩(wěn)定的三股超螺旋結(jié)構(gòu),常規(guī)加熱處理不能使其分解。隨著酶制劑工業(yè)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用酶解方法可以打開膠原蛋白的穩(wěn)定結(jié)構(gòu),將其分解為可消化的多肽和游離氨基酸[4]。膠原蛋白粉替代飼料中50%魚粉不影響蛋雞的生長和產(chǎn)蛋率[5]。但其在水產(chǎn)飼料中應用的研究較少,膠原蛋白粉替代飼料中2%和4%的魚粉,不會降低異育銀鯽的生長速度[6]。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是北方沿海重要的海水養(yǎng)殖魚類之一[1]。目前尚未有大菱鲆飼料中添加酶解雞骨蛋白粉的研究報道。筆者在大菱鲆飼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酶解雞骨蛋白粉,研究其對大菱鲆生長、魚體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響,以期為酶解雞骨蛋白粉在大菱鲆飼料中應用提供參考。
共配制5種飼料(表1),對照飼料主要以魚粉和豆粕作為蛋白源,試驗飼料以酶解雞骨蛋白粉分別替代10%、20%、40%和60%魚粉。試驗用酶解雞骨蛋白粉由青島貝爾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白色粉末狀,水分含量2.8%,粗脂肪含量2.0%,粗蛋白質(zhì)含量82.0%,粗灰分含量13.0%。
表1 試驗飼料配方及營養(yǎng)成分(干物質(zhì)基礎,%)
試驗于2015年8~11月在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系統(tǒng)中進行,實驗容器為300 L的玻璃鋼桶,使用地下海水,水溫(18.0±0.5)℃,鹽度為29.0,水流量為2.0 L/min。大菱鲆幼魚初始體重為(96.75±0.03)g。設5個處理,每處理3個重復,每桶25尾魚。試驗周期為10周,每日飽食投喂2次(08:30和17:00)。
養(yǎng)殖試驗結(jié)束后將魚饑餓24 h。稱量平均體重,測定平均體長,計算肥滿度指數(shù)。每桶隨機取5尾魚,解剖后用吸水紙吸干內(nèi)臟水分后稱量內(nèi)臟總重,測定內(nèi)臟指數(shù)和肝體比,并取其肝臟、胃和腸道,參照陳超等[7-8]的方法測定消化酶活力。每桶隨機取5尾魚測定魚體常規(guī)成分。
大菱鲆的增重率、日攝食率、飼料效率、肥滿度指數(shù)、內(nèi)臟指數(shù)和肝體比按如下公式計算。
增重率(%)=(Wt-W0)/Wt×100;
日攝食率(%)=Wf/[(Wt+W0)/2]/t×100;
飼料效率=(Wt-W0)/Wf;
肥滿度指數(shù)(%)=Wt/(Lt)3×100;
內(nèi)臟指數(shù)(%)=Wv/Wt×100;
肝體比(%)=(WL/Wt)×100。
式中:Wt——大菱鲆終末平均體重(g);
W0——大菱鲆初始平均體重(g);
Wf——攝食飼料干重(g);
Lt——大菱鲆終末體長(cm);
Wv——大菱鲆終末內(nèi)臟重量(g);
WL——大菱鲆終末肝臟重量(g);
t——試驗天數(shù)(d)。
試驗數(shù)據(jù)(平均數(shù)±標準誤)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當差異顯著時(P<0.05),進行Duncan's法多重比較。
表2 酶解雞骨蛋白粉替代魚粉對大菱鲆增重率、日攝食率和飼料效率的影響(平均數(shù)±標準誤)
由表2可知,10周的試驗過程中,大菱鲆未出現(xiàn)死亡,各處理組魚的成活率為100%。隨著飼料中酶解雞骨蛋白粉替代魚粉比例的升高,魚的增重率不斷下降(見表2),10%替代組魚的增重率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20%~60%替代組魚的增重率顯著降低(P<0.05),60%替代組魚的增重率顯著低于10%替代組(P<0.05);40%和60%替代組魚的日攝食率顯著降低(P<0.05);20%~60%替代組的飼料效率顯著降低(P<0.05)。
表3 酶解雞骨蛋白粉替代魚粉對大菱鲆魚體常規(guī)成分、肥滿度指數(shù)、內(nèi)臟指數(shù)和肝體比的影響(平均數(shù)±標準誤)(%)
各替代組與對照組的魚體水分含量、粗蛋白質(zhì)含量、粗灰分含量、肥滿度指數(shù)、內(nèi)臟指數(shù)和肝體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各替代組顯著降低魚體的粗脂肪含量(P<0.05)。
表4 酶解雞骨蛋白粉替代魚粉對大菱鲆肝、胃、腸蛋白酶活力,肝脂肪酶活力和肝淀粉酶活力的影響(平均數(shù)±標準誤)(U/mg)
從表4中可知,隨著酶解雞骨蛋白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大菱鲆肝、胃、腸的蛋白酶活力均呈下降趨勢,10%~60%替代組顯著降低肝蛋白酶活力和胃蛋白酶活力(P<0.05),20%~60%替代組顯著降低腸蛋白酶活力(P<0.05)。
隨著酶解雞骨蛋白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大菱鲆肝脂肪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不斷下降。20%~60%替代組魚的肝脂肪酶活力顯著低于對照組和10%替代組(P<0.05),10%替代組魚的肝脂肪酶活力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10%~60%替代組魚的肝淀粉酶活力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10%替代組魚的肝淀粉酶活力顯著高于20%~60%替代組(P<0.05)。
陸生動物蛋白源因適口性差和氨基酸不平衡等因素,影響魚類對其采食和消化吸收,因此不能完全替代魚粉。Turker等[9]用雞肉粉替代魚粉對黑海菱鲆進行飼養(yǎng)試驗,結(jié)論為雞肉粉替代魚粉的最適水平為25%。劉運正等[10]報道酶解動物軟骨蛋白粉能替代大菱鲆幼魚飼料中40%魚粉。水解膠原蛋白粉替代魚粉比例超過8%時,顯著降低育肥豬的日增重率和飼料轉(zhuǎn)化率[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用酶解雞骨蛋白粉替代10%魚粉不會顯著降低大菱鲆的增重率和飼料效率,隨著酶解雞骨蛋白粉替代魚粉含量的升高,魚體的增重率逐漸降低,這與已有報道基本一致[6]。本研究中所用酶解雞骨蛋白粉的適口性不如魚粉,隨著添加量的升高會顯著降低大菱鲆的日攝食率,進而影響魚的生長[12-14]。因此,替代比例不高的主要因素是酶解雞骨蛋白粉的適口性差和必需氨基酸不平衡[7]。
有關動植物性蛋白源替代魚粉對魚體成分影響的研究尚未有統(tǒng)一的結(jié)論[12-16]。劉運正等[10]和董純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用新型復合動植物蛋白源替代大菱鲆飼料中不同水平的魚粉不影響魚體常規(guī)成分。梅琳等[12]用蛹肽蛋白替代飼料中的魚粉,大菱鲆幼魚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漸升高,粗蛋白質(zhì)和粗脂肪含量逐漸降低,肝體比和肥滿度差異不顯著。徐奇友等[15]報道肉骨粉替代10%的魚粉顯著提高虹鱒魚體粗脂肪含量。復合動物蛋白替代全部的魚粉,對西伯利亞鱘的體組成無顯著影響[16]。本試驗中用酶解雞骨蛋白粉替代魚粉對魚體的水分、粗蛋白質(zhì)含量、粗灰分含量無顯著影響,但顯著降低魚體的粗脂肪含量,表明隨著酶解雞骨蛋白粉替代魚粉比例的升高,影響了飼料脂肪的利用和魚體脂肪的沉積[17-18]。
鄧君明[19]研究發(fā)現(xiàn)動植物復合蛋白替代魚粉顯著降低牙鲆消化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梅琳等[12]發(fā)現(xiàn)隨著蛹肽蛋白替代魚粉水平的升高,蛋白酶、脂肪酶與淀粉酶活力顯著降低,且淀粉酶活力在75%替代水平時大幅度降低。目前尚無酶解雞骨蛋白粉對魚類消化酶活力影響的報道。本試驗中隨著酶解雞骨蛋白粉替代魚粉水平的升高,大菱鲆肝、胃和腸蛋白酶活力、肝脂肪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逐漸降低,消化酶活力的下降趨勢與大菱鲆生長速度和飼料效率降低的趨勢一致,表明隨著酶解雞骨蛋白粉替代魚粉水平的升高,降低了大菱鲆對飼料的消化能力,進而影響了魚的生長和飼料利用率。
酶解雞骨蛋白粉可替代大菱鲆飼料中10%魚粉而不影響其生長和飼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