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嵐翠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至關重要,“傾聽”是兒童讀寫的開端,是開展課堂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然而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學生對傾聽的要求和方法上的指導,因此在課堂上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一位學生的發(fā)言還沒完,旁邊的同學就高高地舉起了手,并大聲嚷道:“錯了,錯了!老師,讓我來,讓我來……”;或者課堂上,老師的問題一提出,“唰”地一下,學生們的小手都舉得高高的,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想不到的是其他學生卻異口同聲地嘆起氣來,根本顧不上聽這位同學的發(fā)言;還有的是發(fā)言的學生講得繪聲繪色,其他學生卻旁若無人地做著自己的事;再有的面對擺在桌子上的學具充滿了激情,玩弄百遍不厭,教師提醒后,部分學生停了下來,稍后,一些學生又忍不住動手了……。課堂上可謂一片熱鬧,但真正能坐著傾聽別人回答問題的學生不多。由此,我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下面談談本人的看法。
一、指導學生傾聽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
要指導學生傾聽的姿勢:聽同學發(fā)言時,要求看著發(fā)言者,有不同意見的等發(fā)言結束時方可舉手;聽老師講時,要求學生的目光緊緊跟隨老師,一邊聽一邊思考。
其次老師要樹立傾聽的榜樣:老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學生發(fā)言時,老師首先帶頭傾聽,決不在學生發(fā)言時,隨意打斷或做其他事。無論學生發(fā)言的質量如何,老師都要專心聽,教師只有自己學會傾聽,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
二、改善教師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傾聽意愿
(1)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
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于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因此,在教學中,選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拉近學生與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之產(chǎn)生親切感,從而吸引學生傾聽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時,教師準備一些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創(chuàng)設一個購物的場景,讓學生們親身經(jīng)歷購物過程。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于教學中。又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對一毫米的概念形成正確的表象,我將一分硬幣,一張銀行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問:“你們知道這兩樣東西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呢”?這時學生對生活中熟悉的東西非常想知道答案,教室里很安靜,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教學中。
(2)采用實效的教學方法
對于低段的學生來說,有意注意的持續(xù)時間比較短,課堂上學生傾聽需要想辦法保持好。在講授時,看時機引導學生動口說一說、動手擺一擺、動筆練一練,并穿插一些小游戲,調整學生聽講情緒,給學生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機會,促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
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角的認識》時,要讓學生認識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是一個難點。為了保持學生傾聽的持續(xù)性,在課堂上,我和學生一起動手做一個活動的角,然后讓學生感受叉開的距離慢慢大,角也漸漸變大,接著,進行比較角兩邊的長短,讓學生親自驗證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無關。這樣教學難點就一下子攻克了。
三、完善教學評價,愉悅學生的傾聽體驗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受人表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人去拼搏,去努力,很大程度上是想贏得他人和社會的贊許和重視。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的辛勤努力得不到肯定,那必然會使他失去繼續(xù)努力的動力。所以,在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中,教師不能吝嗇對學生的贊揚,要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傾聽帶來的愉悅感。
記得在二年級上冊教學《周長的認識》時,要求同學們把準備好的圓形用直尺量周長,正當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測量方法時,我請一位說說自己的辦法:“用毛線在圓上圍一圈,再用直尺量毛線的長度就知道圓的周長了?!痹谖冶頁P這位同學時,一只小手高高舉起:“老師,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樣,我先在圓的邊上打個記號,再把記號與直尺的“0”刻度線對齊,然后把圓在直尺上滾一圈就知道了圓的周長了”。我肯定了他的想法并表揚道:“你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同時還想出了與眾不同的想法,真了不起?!?/p>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長期堅持激勵為主,不斷地對善于傾聽的學生加以獎勵,可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促使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
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種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要長期堅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督促,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解,傾聽同學的發(fā)言,在聽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做到多思、多說、多練,才能真正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才能健康全面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