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 張春玲△ 宋慶娜 王安宇 任玲 楊佳 邸鐵濤 劉洹穎 侯丹
(1.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3;2.貴陽中醫(yī)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2)
?
中藥熏洗聯(lián)合辯證施護輔助治療氣陰兩虛型DN早中期的療效評價
陳露1張春玲1△宋慶娜2王安宇1任玲1楊佳1邸鐵濤2劉洹穎2侯丹2
(1.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3;2.貴陽中醫(yī)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2)
中藥熏洗; 早中期糖尿病腎?。?氣陰兩虛型; 中醫(yī)癥候積分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DM)的主要微血管病變之一,以持續(xù)或間斷性蛋白尿、高血壓和進展性腎衰竭為特征。一項調查顯示,DN患病率為33.6%,其中早期腎病占18%。DN的發(fā)生直接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加重醫(yī)療衛(wèi)生保健系統(tǒng)的負擔,增加DM患者的死亡率[1]。近年來DN患者迅猛增長,但西醫(yī)對于DN無特異治療,主要采取對癥治療,其周期長、費用高、患者依從性差。我院在基礎治療的同時,對氣陰兩虛型DN早中期患者予中藥熏洗雙足聯(lián)合辯證施護,療效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氣陰兩虛型DN早中期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隨機編號,采用密閉信封進行隨機方案隱藏,根據(jù)就診順序獲取信封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實驗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齡(48.00±8.42)歲,平均病程(15.00±2.24)年,合并高血壓45例、視網(wǎng)膜病變50例、冠心病26例、早期36例、中期24例;對照組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齡(50.00±5.46)歲,平均病程(16.00±3.36)年,合并高血壓48例、視網(wǎng)膜病變42例、冠心病31例、早期32例、中期28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DM 診斷標準:參照文獻[2]DM 診斷分期標準:依照2007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腎病分會發(fā)布的DN診斷標準、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試行方案)和MongensenDN分期標準[3-4]。DN診斷要點:確切糖尿病病史,病程≥6~10年;尿白蛋白排泄率6個月內連續(xù)2次或2次>20 μg/min(或>30 mg/24 h)以上,甚至顯性蛋白尿≥0.5 g/24 h或有腎病綜合征;伴有高血壓,眼底可發(fā)現(xiàn)微血管瘤;晚期出現(xiàn)腎功能衰竭。中醫(yī)辨證及癥狀評分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版中DM部分進行辨證[5]及慢性腎功能衰竭、DM癥狀分級制定DN氣陰兩虛型癥狀評分表。氣陰兩虛證:咽干口燥,倦怠乏力,舌紅少津,舌薄或花剝。主要癥狀:腰膝酸軟、倦怠乏力、口干咽燥、水腫、頭暈、尿中有泡沫。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以上診斷標準,年齡18~17歲;3個月內無急性并發(fā)癥如低血糖、酮癥或高血糖昏迷;3個月內無尿路感染;血糖基本控制,HbAlc≤7%;血壓基本控制(收縮壓80~140 mmHg,舒張壓60~90 mmHg);患者自愿參與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符合診斷;皮膚有感染或破潰;3個月內患有惡性高血壓疾病、腦血管意外等;DN合并妊娠、哺乳;DN合并急性并發(fā)癥如腎衰,難治性水腫;對中草藥過敏患者;精神障礙和精神異?;颊?;依從性差,不配合者或參加其他實驗者。
1.3 治療方法 此研究經(jīng)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議通過,所有患者在入組前接受1周觀察準備期,給予健康教育、血糖控制、調節(jié)脂代謝紊亂等基礎治療。實驗組在基礎治療的同時予中藥自擬方熏洗雙足聯(lián)合辨證施護,自擬方配伍:桂枝、紅花、當歸、透骨草、路路通等各30 g,所有藥材為中心藥房統(tǒng)一采購,專人煎制濃縮為200 mL/袋。熏洗前將藥液兌水調制成含生藥0.04 g/mL的熏洗液5 000 mL,置于消毒的全自動電熱恒溫木質熏洗桶,調節(jié)水溫50~70 ℃:治療1次/晚、30 min/次(熏10 min、洗20 min), 10 d/1次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間隔2 d進入下一療程,2個療程結束后檢測各項指標。注意:(1)藥浴屬于汗法,驅邪難免損傷氣機、引邪入侵,故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如出現(xiàn)頭昏、胸悶和心悸等不適立即停止,尋找原因及時處理。(2)熏洗后腠理開泄,囑患者注意保暖并適當補充水分,以皮膚微微出汗為宜,切忌大汗淋漓。(3)DN患者病程長,雙足的痛、溫、觸覺減退,熏洗時應嚴格控制溫度以免燙傷。(4)婦女月經(jīng)期間不宜治療。辨證施護:針對患者咽干口燥,舌紅少津等證,選擇清熱生津、益氣養(yǎng)陰的食材,如山藥、鯉魚、獼猴桃等: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yǎng)之品,禁食肥甘厚膩及辛辣激物;主食以山藥、土豆等含淀粉高的食物為主:蛋白質首選優(yōu)質蛋白,蛋白質攝入量≤0.8 g/(kg·d);食鹽攝入量≤3.0 g/d,同時醬油控制攝入(6 mL醬油約等于1 g鹽):還應避免選用含鹽量高的食品如濃肉汁、腌制食品和咸菜等;飲水量為前1 d尿量+500 mL;針對患者倦怠乏力、腰膝酸軟等癥,選擇輕柔平緩的有氧運動,強度以心率為標準,最高心率=[220-年齡(歲)]次/min,運動≥150 min/周[6]。對照組給予DN基礎治療及護理,包括口服降糖藥或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口服ACEI或ARB類降壓藥控制血壓和他汀類藥物調節(jié)脂代謝紊亂,靜脈輸入腎康等藥物保護腎功能等;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包括DM自我監(jiān)測及管理、飲食、運動指導和并發(fā)癥的預防等。
1.4 療效評價標準 (1)療效標準:參照《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中相關標準制定[7]。(2)中醫(yī)癥候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按尼莫地平法積分比=(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3)安全性評價標準:安全性指標:三大常規(guī)、心電圖、肝功能;安全分級:1級,安全,無不良反應;2級,比較安全,有不良反應可自愈;3級,有中等安全性問題,處理后可繼續(xù)試驗;4級,因不良反應中止試驗。
1.5 觀察指標與方法 實驗后觀察兩組患者癥狀、體征、計算積分比,統(tǒng)計治療有效性。安全性指標:監(jiān)測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三大常規(guī);心電圖,肝功能檢查等。臨床觀察指標:采用DN氣陰兩虛型癥狀積分表[8]評估患者的癥狀積分。實驗室檢測:空腹血糖(FBG)、尿素氮(SUN)、血肌酐(Scr),所有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均空腹采血3 mL檢驗FBG、SUN、Scr濃度。采集晨尿用西門子尿微量蛋白檢測儀測量mAlb值,試劑盒由浙江愛康生物有限責任公司提供。護理滿意度調查:采用我院護理質控之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滿意度情況,該表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項,患者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60例,痊愈5例,顯效18例,有效22例,無效15例,有效率75%。實驗組60例,痊愈12例,顯效25例,有效20例,無效3例,有效率95%,二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安全性評價 受試者于治療前、后分別進行血、尿和大便常規(guī)、肝功能、心電圖的檢查,未發(fā)現(xiàn)明顯異常改變;試驗期受試者未出現(xiàn)明顯不適癥狀和體征,故本實驗使用安全且用藥無明顯不良反應。
2.3 熏洗雙足對患者FBG及中醫(yī)證候積分的影響 兩組患者治療前FBG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組內FBG及治療后組間FB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組內中醫(yī)證候積分及治療后組間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觀察組指標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FBG/(mmol/L)對照組609.93±1.098.76±1.57#實驗組609.09±1.246.86±11.2△#中醫(yī)證候積分對照組6021.05±6.2513.65±6.19實驗組6021.23±6.0510.11±5.93△#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4 熏洗雙足對患者腎功能的影響 兩組患者治療前腎功能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組內腎功能及治療后組間腎功能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該法對清除代謝產(chǎn)物SUN、Scr有效,可改善腎功能。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各項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5 護理滿意度調查 實驗組60例,非常滿意32例,滿意26例,不滿意2例,滿意度96.6%;對照組60例,非常滿意19例,滿意30例,不滿意11例,滿意度81%。表明該治療法能提高患者滿意度。
DN屬中醫(yī)“消渴”“虛勞”“關格”等范疇,病因有先天稟賦不足、內傷外感等。病機為本虛標實[9],本虛指氣血、陰陽、肺脾腎之虛,其中氣虛占重要地位:標實主要指血瘀且貫穿疾病的始終。熏洗是祖國醫(yī)學外治法之一,元代《外科精義》指出藥物熏蒸有“疏導腠理,通調血脈,使無凝滯”的功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其受外邪者,漬行以為汗”的記載。研究顯示,早中期DN中氣陰兩虛型占臨床DN的80%,故針對這類患者采取針對性的治療與護理措施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表明,中藥熏洗雙足實驗組(有效率95%)>對照組(有效率75%)、無明顯不良反應和肝腎功能損害, 同時可改善臨床和生化指標、可明顯提高護理滿意度。其作用機理主要是中藥熏洗即通過機體的代償調節(jié)增強肺的代償能力,促進宣肺排毒,使SUN、Scr等代謝毒物通過汗腺排除,修復損害的腎小球濾過屏障,減少mAlb的排除,從而緩解腎功能損害,遏制疾病的進展。其次,中藥藥性借助熱力,充分發(fā)揮擴血管、抗炎、抗凝血、抗血栓及降解纖維化組織的作用,修復腎臟的固有細胞[10],改善腎臟和全身微循環(huán),緩解倦怠乏力、頭昏之癥,減輕患者臨床癥狀,從而降低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再次,DN的發(fā)生和血液中持續(xù)高血糖導致的糖毒性密切相關,組方中紅花可改變血液流變學,具有降脂、抗炎和抗纖維化[11]等功效:艾葉、蘇木、制川烏、絡石藤、桂枝等溫藥,發(fā)揮溫經(jīng)通絡、活血解毒和利水消腫等作用。細辛、花椒[12]等是天然滲透劑,可發(fā)揮解表散寒,溫肺化飲和溫中止痛治療作用,同時促進組方藥物滲透,刺激足部涌泉、三陰交等穴,通過經(jīng)絡傳導輸布全身,參與多種調節(jié)機制降低FBG,減輕糖毒對機體的損害。慢性腎臟病患者代謝功能差,采用傳統(tǒng)中藥內服由于用藥劑量和時間等因素,可導致中草藥腎病,加重腎臟自身負擔。
中藥熏洗雙足操作簡便、無不良反應,采用皮膚透析原理,對改善失眠、頑固性高血壓[13-14]等均有獨到的療效,熏洗后皮膚組織間層儲存部分藥液,緩慢釋放入血,使藥物濃度曲線平緩,提供較長作用時間,避免了峰谷現(xiàn)象[15];本研究表明中藥熏洗雙足聯(lián)合辨證施護安全、有效,可通過熱力和藥力雙重作用,提高DN患者的臨床療效。
[1] Ayodcle OE,Alebiosu CO,Salako BL .Diabetic nephropathy-a review of the natural history,burden,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Journal of the National[J]. Medical association,2004,96(11):1445-1454.
[2] 葛均波,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741-742.
[3]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腎病分會.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 [S].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7,41(7):7-8.
[4] Mogensen C E.Early glomerular hyperflitration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s and late nephropathy [J].Scand J Clin Lab lnvent,1986,46(3):201-206.
[5]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版)[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56-168,215-219.
[6]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營養(yǎng)學醫(yī)師專業(yè)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13版中國糖尿病營養(yǎng)治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7-24.
[7] 吳少禎,吳敏.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345.
[8] 韓玉嶺.病證結合法治療氣陰兩虛型糖尿病腎?、羝诘鞍啄虻呐R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
[9] 丁英鈞,王世東,傅強,等,糖尿病腎病中醫(yī)證型文獻評價[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25(2):183-186.
[10] 周育平,李媛.名中醫(yī)特需門診糖尿病腎病[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256-262.
[11] 胡平娜.紅花及主要藥物治療糖尿病腎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5,26(9):2223-2225.
[12] 張仲源,張惠生,張麗敏,等.促進透皮吸收的中藥材(三)[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0,19(4):63-64.
[13] 陳建華,侯麗明.中藥浴足配合認知行為療法對失眠病人睡眠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12):4528-4529.
[14] 周淑平,錢鋒.聯(lián)合中藥浴足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23):25-28.
[15] 史耀勛,張睿.淺探中藥足浴法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J].國醫(yī)論壇,2011,26(1):21.
貴州省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藥、民族醫(yī)藥科學技術研究項目(QZYY-2014-052)
R587.2
B
1000-744X(2016)10-1095-03
2016-07-05)
△通信作者,E-mail:zcl156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