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
【摘要】說明文教學應該注意說明順序的講解?!爸行木湔f明法”屬總—分說明順序中的一種形式,即是在全篇或全段開頭有一句總領句。在《蘇州園林》等說明文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中心句展開突破,幫助學生加深對邏輯順序概念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說明文
邏輯順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A-0077-01
說明文是一種客觀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的文體,極具條理性,常采用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說明順序,在這幾種說明順序的教學中,邏輯順序是難點,因為其具有抽象性,學生對此難以把握。在教學時,教師不妨從中心句切入,促使學生對邏輯順序有明確認知,發(fā)展邏輯思維?!短K州園林》(語文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脈絡清晰,總體上采用邏輯順序,在具體說明展示時還采用空間順序,下面筆者以這篇文章的教學為例,論述如何借助中心句,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一、明確中心句的統(tǒng)帥地位
為了進行有條理的表達,說明文往往會設置中心句。中心句是一個段落的靈魂,起到總領、總結的作用。教師應讓學生明確中心句的統(tǒng)帥地位,這樣分析文章結構就有了清晰的方向。
在學生了解文章內容后,筆者引導學生通過抓住中心句來理清文章脈絡:“蘇州園林究竟有什么特點,恐怕親自參觀過的人也未必能夠說清楚。葉圣陶老先生為什么就能夠這樣清楚明白地展示出來呢?我認為是抓住了中心句。中心句就是一個段落的總結與概括。我們不妨來找一找各段的中心句。”在筆者的提示下,學生找到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的中心句。在學生找到這幾段的中心句后,筆者引導學生分析中心句的分布特點以及在段落中的作用,學生提出中心句一般情況下在句首,與其他句子形成“總—分”結構。筆者提問:“是不是所有的中心句都在句首呢?”學生說有的中心句在段首,有的則在段中,還有的在段尾。筆者繼續(xù)提問:“那如何判斷其是不是中心句呢?”學生經(jīng)過思考回答:“關鍵要看是不是對整個段落進行總領、總起、總結?!惫P者總結:“是的,這些段落都圍繞中心句展開,形成一個較為獨立的單元。中心句就是段落的中心,其他句子都應該是分句,對中心句形成支持?!?/p>
中心句能讓學生迅速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認識中心句是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訓練,找到中心句是分析文章寫作思路的基礎環(huán)節(jié)。
二、厘清中心句與分句的關系
一個段落一般來說只有一個中心句,其他句子都是分句。中心句和分句的關系是包含關系,中心句是總說,分句是分說。分句只能圍繞中心句展開介紹說明,不能跳出中心句的表達范疇。讓學生厘清中心句和分句的邏輯關系,對認識說明順序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寫作脈絡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在學生找到各段中心句,并對中心句的地位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筆者進一步對學生展開引導:“分句是不是可以隨意展開,甚至是可有可無呢?”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得出結論:“當然不是,分句要對中心句展開細致解讀,不能偏離說明主體,更不能隨意增減,以免影響表達效果。”筆者以第五段為例,讓學生分析該段中心句與分句的對應關系,學生思考回答:“第五段分句與中心句‘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順序一致,先說園林栽種,后說樹木修剪?!惫P者肯定學生的回答,并讓學生從文中其他段落中找到類似的例子。通過尋找與分析,學生對中心句與分句的關系有了深入的認識。
三、從點到面構建邏輯關系
中心句是一個段落的靈魂,與其他分句一起構成一個單元體。將各個段落的中心句串聯(lián)起來,便形成串珠般的邏輯結構順序。教師引導學生從點到面構建邏輯關系,是說明順序學習的最終效果體現(xiàn)。中心句之間也有主次輕重之分,以形成完整的結構體系。
將《蘇州園林》中心句串聯(lián)可以看出,整篇文章呈總—分結構,先說總體特征,而后逐個介紹,說明順序非常明晰。教師引導學生將各段中心句串聯(lián)起來,分析其中的邏輯關系,學生由此逐漸建立起更鮮活、深刻的認識。在教學中,筆者提問:“如果用關鍵詞對各個段落中心句進行概括,可以形成什么樣的鏈條結構?”學生根據(jù)問題的指引,找出各段中心句的關鍵詞,并寫出整篇文章的鏈條結構,即“標本—特點—不對稱—假山、池沼—栽種和修剪—花墻與廊子—角落—門和窗—不用彩繪”。至此,整篇課文說明順序的邏輯特征已經(jīng)呈現(xiàn),學生對邏輯順序也有了較為深刻的認知。
教師引導學生從中心句展開教學突破,這是比較成功的教學嘗試。學生從尋找中心句開始,逐漸明白中心句的特點、位置、作用,以及中心句與分句的關系,然后綜合全文中心句,判斷其邏輯關系,其邏輯順序概念隨之建立。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