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妙紅 譚少屏 阮玲玲
(廣東省開平市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廣東 開平 529300)
自動翻身氣墊床的設計與應用
葉妙紅 譚少屏 阮玲玲
(廣東省開平市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廣東 開平 529300)
目的 探討自動翻身氣墊床的設計及自動翻身氣墊床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神經(jīng)外科病房收治的重度顱腦損傷患者422例,隨機將其分成兩組。給予對照組211例患者常規(guī)防壓瘡氣墊床,觀察組211患者使用我院設計的自動翻身氣墊床,對兩組患者壓瘡發(fā)生率以及患者滿意度等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壓瘡發(fā)生率及患者滿意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自動翻身氣墊床方便患者翻身,大大降低了壓瘡的發(fā)生率,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值得推廣應用。
顱腦外傷; 壓瘡; 危重患者; 滿意度; 護理
Brain injury; Pressure sores;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atisfaction; Nursing
重度顱腦損傷具有病情復雜、變化迅速、患者行動不便等特點,因此,需要較長時間臥床休養(yǎng),常規(guī)使用的充氣泵式的氣墊床對于預防壓瘡及增加患者舒適度雖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改變病人體位,臥床期間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翻身,極易出現(xiàn)壓瘡,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1]。為了探索更有效預防壓瘡和減輕護士工作量及節(jié)約時間的方法,我院自2012年開始為重度顱腦損傷患者使用本院自制的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取得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神經(jīng)外科病房收治的重度顱腦損傷患者422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11例患者中,男性121例,女性90例;年齡17~91歲,平均年齡63.6歲;硬膜外血腫41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57例,硬膜下血腫并肋骨骨折18例,顱骨骨折21例,腦干損傷8例,腦挫裂傷29例,腦內(nèi)血腫37例。觀察組211患者中男性122例,女性89例,年齡16~92歲,平均年齡63.7歲,硬膜外血腫40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58例,硬膜下血腫并肋骨骨折17例,顱骨骨折22例,腦干損傷8例,腦挫裂傷30例,腦內(nèi)血腫3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自動翻身氣墊床的制作 把A10波動噴氣交替沖氣式氣墊床或YD-A型交替式氣墊床,從正數(shù)第3、4條充氣囊管之間和第13、14條充氣囊管之間,橫向剪斷固定單,從而把氣墊床分成上(3條)、中(10條)、下(11條)三份。拆除上份(即前3條氣囊管)連接管,并重新串連,用塞子將頂端塞緊,末端和一個單向閥連接后與中份氣墊床連接,充氣床墊的枕頭組裝完畢。拆除中份(即10條充氣囊管)后面的全部連接管,然后把此10條充氣囊管與其固定單,剪成三份,一份是6條充氣囊管與其固定單,另兩份各2條充氣囊管與其固定單。先把其中一份:連續(xù)排列的6條充氣囊管的連接管重新修剪至適合的長度,將左、右兩側3條充氣囊管分別串連在一起,這樣就做成了用來翻身的左側與右側的翻身枕下層了。翻身枕的左側與右側上層分別由剩下的兩份連續(xù)排列的2條充氣囊管和其固定單組成,使用連接管將其分別同翻身枕的左、右下層充氣囊管串連,從左、右首端的通氣管進氣,用塞子將尾端通氣管塞緊,將塞子打開便可放氣,把上下兩層的連接處接延長管,當患者側臥時把上層拿到雙腿間,這樣可預防膝部和踝部壓瘡的發(fā)生。氣墊床的下份直接構成下部床墊,將下份交替式氣墊床的兩條通氣管分別與中份的翻身枕左、右首端的通氣管相連接,這樣自動翻身氣墊床全部組裝完畢。
1.2.2 使用 把氣墊床氣泵的充氣管接上三通開關,三通開關分別連接翻身枕的左右兩條進氣管,接電源,若患者需要左側臥位,應使三通開關左邊的進氣管閥門關閉,右邊的進氣管閥門打開,這樣右側翻身枕的氣囊便會漲起,從而將患者推向左側臥位,最終實現(xiàn)自動向左翻身,若患者需要自左側臥位改為右側臥位,將漲起的右側翻身枕尾端通氣管塞子打開放氣,然后關閉三通開關右邊的進氣管閥門,打開左邊的進氣管閥門,這樣左側翻身枕的氣囊便會漲起,從而將患者推向右側臥位,最終實現(xiàn)自動向右翻身,將三通開關左、右兩側進氣管閥門打開,患者取平臥位。下份氣囊組的氣囊會隨患者取左側或右臥位的不同而交替放氣或充氣,這樣可以防止患者身體下肢發(fā)生局部壓瘡現(xiàn)象[2]。
1.2.3 護理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氣墊床,即:只采用防壓瘡氣墊床,3~4名護理人員輪流為患者翻身。觀察組患者使用我院設計的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僅需1名護理人員為患者翻身。保證所有患者2 h翻身1次,床單位及翻身動作保持規(guī)范,平臥位與側30°臥位交替變換,無特殊情況下,床頭保持30~45°[3]。
1.3 觀察指標 按美國壓瘡專家組2007年更新的定義和分期[4]:(1)可疑深部組織損傷:瘀傷或紫色水皰,局部皮膚完整,但可出現(xiàn)顏色改變,如紫色或褐紅色,或導致充血的水皰,可能有疼痛、硬塊、有黏糊狀的滲出、潮濕、發(fā)熱或冰冷;在膚色較深部位,深部組織損傷可能難以發(fā)現(xiàn)。(2)Ⅰ期:皮膚完整有紅斑,接觸壓力后皮膚顏色無法快速恢復正常,受壓時局部變白、熱甚至腫,有硬結或硬塊出現(xiàn)。(3)Ⅱ期:表皮甚至真皮的受壓部位皮膚損壞,有輕度潰瘍或水皰出現(xiàn);(4)Ⅲ期:全層傷口,失去全層皮膚組織,除了骨骼、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外,可見皮下組織,可能有潛行和竇道。(5)Ⅳ期:全層傷口,失去全層皮膚組織,組織壞死,伴骨骼、肌腱、肌肉外露,通常有潛行和竇道。(6)不可分期:全層組織缺失,潰瘍底部覆蓋腐肉或者焦痂覆蓋于傷口,只有腐痂或痂皮充分去除,才能確定真正的深度和分期。滿意度:患者認真填寫滿意度調(diào)查表,滿分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69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數(shù)+滿意數(shù))÷總人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對兩組患者的壓瘡發(fā)生率和滿意度進行對比,采用χ2檢驗對組間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壓瘡發(fā)生率及患者滿意度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壓瘡發(fā)生率及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 例(% )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通常伴有昏迷、肢體偏癱、骨折等癥狀,需要較長時間臥床?;颊哂蟹硇枨髸r,必須依賴他人的協(xié)助,所以護理人員為患者執(zhí)行翻身的工作量非常大。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無論是Ⅰ期壓瘡、Ⅱ期壓瘡、總壓瘡例數(shù),還是患者滿意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由此可見,對于需要較長時間臥床的顱腦外傷患者而言,使用我院研制的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可以讓患者軀體重心得到不斷調(diào)整,隨時調(diào)節(jié)氣囊氣壓,進而改變患者的姿態(tài),使患者身體每個部位都可以符合正常生物學要求,從而減少了壓瘡的發(fā)生率,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為對照組患者翻身需要護理人員3~4名,而為觀察組患者翻身僅需1名護理人員,大大減少了人力和體力。自動翻身充氣床墊不但可以更加方便護士為患者翻身,而且大大降低了壓瘡的發(fā)生率,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一致好評,值得推廣應用。
[1] 段征征,劉義蘭.ICU患者壓瘡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0,25(17):92-94.
[2] 唐靜,李秀云.理療充氣床墊輔以換床單在預防壓瘡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4,11(6):99-101.
[3] 林藝珍.床頭抬高30°~45°對機械通氣患者相關性肺炎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2,30(4):423-424.
[4] 蔣琪霞,劉云.成人壓瘡預測和預防實踐指南[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1-3.
葉妙紅(1973-),女,廣東恩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2
B
10.16821/j.cnki.hsjx.2016.01.038
201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