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甚至還未出生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學習了。然而家長真的了解孩子的學習過程嗎?“學習故事”——一套來自新西蘭的兒童學習評價體系——提倡從相信和接納兒童的視角來觀察、解讀、促進孩子的學習。本刊“學習故事”專欄,致力于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學習故事,記錄下孩子真實發(fā)生的學習事件以及成人給予的回應和支持。期待家長朋友們在閱讀同齡其他孩子的“學習故事”時,能漸漸把握住“觀察”自己孩子的積極視角,學習如何聆聽童聲,解讀童心。因為我們相信:只有懂得,才能更愛!
故事主角:南京市鎖金二小附屬幼兒園 大班小朋友
地 點:班級門口的自然角
撰 寫 者:戴婷婷
水生動物、美麗的盆栽、各種豆類,班級的自然角越來越豐富了。我悄悄養(yǎng)的小麥也開始發(fā)芽了,可以拿出來放在自然角曬曬太陽啦!
午飯過后,孩子們在教室玩著3D迷宮球。不一會兒,安靜的自然角突然變得熱鬧起來,小朋友們圍成一圈,嘰嘰喳喳地討論著什么。我走過去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孫惺越指著那罐正在曬太陽的小麥芽問我:“老師,這是什么?是小草嗎?”羅方彤插嘴說:“不對,是蔥吧!”紀皓欽說:“你們都說錯了,這是大蒜!”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著。一旁的胡語桐跑過來大聲說:“我來告訴你們吧,這是小麥芽!”一邊說一邊指著玻璃罐子里的麥子說:“看,就是這個發(fā)出來的芽!這是小麥?!毙∨笥褌儗⑿艑⒁桑骸澳阍趺粗肋@是小麥?”胡語桐說:“你們看,這小芽細細長長的,長得像頭發(fā),硬邦邦的,不能碰,會戳到手指的。蔥和草都沒有這么硬,而且蔥是空心的,蒜也比這個芽粗很多?!毙∨笥褌兌急牬笱劬φJ真地聽著,胡語桐繼續(xù)說:“我媽媽懷孕了,整天都會吐,爸爸說小麥發(fā)出來的麥芽可以做麥芽糖,媽媽吃了麥芽糖就不會吐了?!甭犕旰Z桐的話,羅方彤立即轉(zhuǎn)過身來向我求證:“戴老師,胡語桐說得對嗎?這到底是麥芽還是蔥?”我笑了笑,回答道:“這是麥芽。”樂施一聽,恍然大悟地說:“啊,原來麥芽糖是小麥做的啊,難怪它叫麥——芽——糖呢!”大家都笑了起來。
什么樣的學習在發(fā)生?
自然角里新放的植物,激發(fā)了你們的好奇心,從而引發(fā)了集體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你們能夠自由猜想、觀察、比較、判斷,再去求得驗證,有著很強的探究意識。
下一步學習的機會和可能性
餅干、面包、面條這些常見的食物都是用小麥做出來的。告訴你們哦,爸爸愛喝的啤酒也是用發(fā)酵的小麥做出來的呢!還有哪些食物是小麥做出來的呢?另外,等這些麥苗長高了,我們把它剪下來,一起學著做麥芽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