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江蘇省婦聯(lián)家庭教育研究會專家講師團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碩士,《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手冊》主編。
國外案例
布萊克是個3歲的小男孩,卻經(jīng)常玩女孩子的玩具,比如布娃娃、小推車等,還喜歡穿女孩子的襪子,背女孩子的書包,等等。這讓布萊克的父母非常擔心,為此他們常常強行制止布萊克的這種行為,卻毫無作用。(案例選自英國兒童教育電視節(jié)目《超級保姆》)
大眾困惑
現(xiàn)在,很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性別角色教育,但卻不清楚應該如何科學教育。一旦孩子出現(xiàn)這方面的問題,大部分家長會采取比較強硬的措施來制止孩子的“異常”行為,可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那么,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呢?
王曉麗老師建議
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什么是性別?什么是性別角色?所謂性別,是指人生物性上的差別,即男性和女性。性別角色是社會學中根據(jù)性別而規(guī)定的一種行為及思維模式。比如,男性應該個性獨立,事業(yè)心強,有進取心,有責任,有擔當,行為豪爽,敢于競爭;女性則是溫柔體貼,文雅嫻靜,細致周到,等等?;谶@樣的性別角色定位,我們會對孩子有性別角色的期待,也會給孩子購買所謂男孩化或女孩化的衣物、飾品、玩具、圖書等。但這些社會期待與孩子的真實感受和需求是否完全一致呢?我想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
其實,隨著社會發(fā)展,“雙性化”的性格特點越來越受歡迎,比如男性兼具體貼細致的女性特點,女性兼具勇敢果斷的男性特點。所以,男孩子通過玩布娃娃來學習女孩子的細致周到也沒什么不合適,因為這些行為并不一定會影響他將來的“性取向”。如果家長覺得不舒服,可以采取不支持也不鼓勵但是尊重的態(tài)度。最重要的一點,家長切不可壓抑、禁止孩子,否則孩子會躲起來偷偷地玩,與其讓孩子偷偷玩,不如光明正大地玩。